从之前的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到夏威夷的高通第二届骁龙技术峰会, 5G都作为核心热点之一被不断的提起, 似乎4G刚跨过门槛进屋准备坐下, 5G就已经在敲门了. 美国时间12月2日, 3GPP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机构) 的消息显示, 3GPP 5G NSA (Non-Standalone, 非独立组网) 标准第一个版本正式冻结. 根据3GPP的规划, 5G标准分为NSA和SA (Standalone, 独立组网) 两种. 其中, 5G NSA组网方式需要使用4G基站和4G核心网, 以4G作为控制面的锚点, 满足激进运营商利用现有LTE网络资源, 实现5G NR快速部署的需求. NSA作为一个过渡方案, 虽然性能对比SA标准的5G打了一定折扣, 但依托于4G基站和核心网等现有基础进行优化, 其相对标准制定进展更快, 初始阶段推行覆盖面较广, 在SA标准5G正式推开以后, 也可以作为其辅助. 因为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消费市场, 中国似乎成了5G这场战争的开端和主战场, 众多大佬在中国已经有了不少的试验和探索.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自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的高通, 那高通在这场5G之战中到底有何底气, 又有哪些暂时无人超越的优势, 咱们可以简单分析一波. 行业领先 先说硬件, 即将上市的骁龙845, 其集成的X20调制解调器支持高达1.2Gbps的Category 18 LTE峰值下载速度, 高达五载波聚合, 许可辅助接入 (LAA) , 双卡双VoLTE, 以及最多三个聚合载波上的4x4 MIMO. 在运营商还在为准5G做准备之时, 终端方面的基础, 高通反而是已经铺设完成了. 当NSA标准的5G网络完全铺开之时, 你手中使用高通芯片的机器, 可能早就急不可耐了. 其次咱们谈谈设备和其覆盖的需求面. 从4G过渡到5G, 网速的提升其实只是其中一项基础性能的迭代, 5G针对更多特性需求所进行的开发和优化, 才是其满足差异化网络需求的法宝. 3GPP会议上定义了5G的三大场景: eMBB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 即增强型移动宽带, 涉及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 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即海量机器类通信, 主要针对超大规模的物联网连接; uRLLC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nnection) , 即高可靠低时延连接, 包含如无人驾驶等有对应网络特性需求的业务. 5G网络升级之后, 各类对其有需求的设备所受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是手机, 因为手机现在的普及量和其在大多数场景下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的意义, 单独列为一类. 手机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无以复加, 更好的网络带来更好的体验. 比如5G网络的升级包括覆盖范围更广, 信号更好, 这对于在大规模建筑 (办公楼, 体育场等) 中的体验有明显提升. 那谈到高通对手机产品的覆盖, 其实已经不用多说, 真正能走量的厂商, 可以说是 '无骁龙, 不旗舰' , 即使三星坚持自研自家的Exynos, 在国际市场上, 旗舰机一样需要发行使用高通骁龙的对应版本. 第二类是娱乐终端方面, 娱乐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推动着科技行业的进步, 比如之前一团火热气象的VR领域. 因为娱乐需求的升级, 对内容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 骁龙845在集成Spectra 280 ISP和Adreno 630之后, 不仅做到了色彩表现更好, 还是首款支持室内空间定位 (room-scale) 六自由度 (6DoF) 和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SLAM) 的移动平台, 这简直可以说是为XR (拓展现实) 专门打造的了. 同时, 高品质的内容其数据量自然居高不下, 如果要做到实时联动, 对网络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了许多, 高通的芯片和技术, 正好在两方面可以对其进行补充. 以何为例? 以此为例: HTC和Oculus在最新一代的移动一体机产品上, 不约而同使用上了高通骁龙芯片, Oculus Go和HTC Vive Focus的表现有目共睹, 而这还不过是骁龙的前代产品. 在娱乐需求上,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高通都已有了良好的覆盖规划. 第三类是针对5G网络新特性有针对性需要的产品, 如物联网. 海量物联网作为5G的三大针对性场景之一, 其目标正是 '万物互联' , 而所谓的海量物联网, 要求每平方公里内至少需要有100万台设备持续处于连接状态. 虽然单台设备数据量较小, 但其规模性是之前的网络形态无法满足的. 当5G网络能够满足其需求之后, 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必将出现极大的增长. 参考现在的数据. '全球采用高通芯片的物联网终端出货量超过15亿部. ' 这是高通技术副总裁李维兴上月在2017中国未来运营高峰论坛上所说. 本身的庞大覆盖量和技术的领先性, 不难想象5G时代物联网整个行业都会成为高通的一个持续发力点. 如果说以上更多是高通现阶段和将来可见阶段的优势积累, 那么技术的领先性, 才是保证高通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强大武器. 在2016年和2017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 高通已先后依靠5G新空口 (5G NR) 原型系统和试验平台以及面向移动终端的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成功实现的全球首个正式发布的5G数据连接, 连续入选 '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 从2016年首家发布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的公司, 到2017年10月实现全球首个正式发布的5G数据连接, 在间隔不到12个月的时间实现从产品发布到功能性芯片的能力, 彰显了其在5G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在移动连接技术方面的深厚积淀. 综上所述, 高通有基础, 有技术, 在高通还在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研发的背景下, 其破风前行之势, 丝毫未见疲态. 基础良好 这个基础良好并不同于上一篇章的基础良好, 这是针对3G, 4G网络方面的基础. 市场研究公司Jefferies equity预测称,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对于5G网络建设的投资总额将高达18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224.24亿元), 远超2013年至2020年在4G网络上约1170亿美元的投入, 总投入增长约54%. 从这组数据里体现的是两个信息: 第一, 4G的整个商用进程分析为2013-2020共七年, 说明整个网络的升级和使用都是需要时间推进的; 第二, 5G的预计总投资额比4G总投资高出一半还有余, 这也不可能是一个初始阶段就能整体消化的数量.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3GPP的规划对5G提出的NSA和SA两种标准规划, 就像4G的前期因为设备, 技术等原因需要在3G的基础上进行过渡升级, 把一部分技术和标准嫁接到3G上以便于平滑升级一样, 5G在起步阶段一样需要使用4G LTE作为基础, 并不是说都要推翻重建, 而是可以更好的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来进行创新和拓展. 像现在经常能听到的千兆级LTE网络, 其目的就是作为5G的过渡并在将来成为5G的辅助. 虽然千兆级LTE无法和5G几个Gbps的速度相提并论, 但前者是实现5G商用的第一步, 而且未来还会和5G共存很长一段时间. 千兆级LTE之所以强于之前的一代LTE, 甚至速度之间产生10倍的差距, 正是因为将利用了部分5G方面的技术内容, 主要包括: 载波聚合, 高阶调制, 更高阶的MIMO等. 而反观高通, 早在今年2月就已经联手爱立信和澳洲电信运营商Telstra, 率先在Telstra现有的网络上, 成功使用实现了下行979Mbps和上行129Mbps的速度. 骁龙845集成的X20调制解调器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这样准5G条件下的使用, 再想想高通已经发布的X50 modem和5G智能手机原型机, 技术的积累和发展的前瞻性可见一斑. 在4G和千兆级LTE之上具有如此良好的基础, 在5G开跑之初, 高通和其余的竞争者, 拥有的可不是同一条起跑线啊. 商业化模式 任何理论技术和新型概念的推广, 都离不开与其相关的商业化落地, 正式商用起来, 代表这个技术才真正的活了, 并且活得不错. 在过去的30多年来, 高通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行业可以说是笔耕不辍, 高研发, 高产出, 高转化, 整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通做出的贡献. 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 本质是就是 '发明-分享-协作' 的模式. 也就是高通投入大量研发成本进行技术创新, 再以专利授权的形式, 将积累的核心专利技术与产业从业者进行分享, 随后通过协作和规模化让众多先进技术普惠整个产业, 市场及消费者, 加速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 所以高通商业模式的成功在于, 向合作伙伴投资技术, 通过分享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协作来取得成功. 这样的商业模式被证明是成功的, 同时它又反向结合到上面说到的方方面面, 如果产品中有需要用到高通授权的部分, 自然就会考虑不如别的部分也使用高通的技术来换取一个折扣. 对行业新秀来说, 面对已经拥有的庞大数量的技术和设备基础的高通, 这样的情况无法避免, 而且随着行业的深入, 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频繁, 毕竟, 你走到了高端, 会发现高通的芯片和技术占有率, 甚至比你想象得还高. 如果说2G和3G中国更多只是看着, 4G可以说是部分参与的话, 5G也许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 我们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我们也需要理智的看到, 国内的企业, 对比高通等全球企业还是有所差距的, 差距并不可怕, 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并不是坏事, 但如果漠视差距一味自大的话, 像 '5G时代中国碾压全球' 这样的鸡血新闻, 迟早会成为麻痹神经的毒药.
从之前的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到夏威夷的高通第二届骁龙技术峰会, 5G都作为核心热点之一被不断的提起, 似乎4G刚跨过门槛进屋准备坐下, 5G就已经在敲门了. 美国时间12月2日, 3GPP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机构) 的消息显示, 3GPP 5G NSA (Non-Standalone, 非独立组网) 标准第一个版本正式冻结. 根据3GPP的规划, 5G标准分为NSA和SA (Standalone, 独立组网) 两种. 其中, 5G NSA组网方式需要使用4G基站和4G核心网, 以4G作为控制面的锚点, 满足激进运营商利用现有LTE网络资源, 实现5G NR快速部署的需求. NSA作为一个过渡方案, 虽然性能对比SA标准的5G打了一定折扣, 但依托于4G基站和核心网等现有基础进行优化, 其相对标准制定进展更快, 初始阶段推行覆盖面较广, 在SA标准5G正式推开以后, 也可以作为其辅助. 因为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消费市场, 中国似乎成了5G这场战争的开端和主战场, 众多大佬在中国已经有了不少的试验和探索.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自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的高通, 那高通在这场5G之战中到底有何底气, 又有哪些暂时无人超越的优势, 咱们可以简单分析一波. 行业领先 先说硬件, 即将上市的骁龙845, 其集成的X20调制解调器支持高达1.2Gbps的Category 18 LTE峰值下载速度, 高达五载波聚合, 许可辅助接入 (LAA) , 双卡双VoLTE, 以及最多三个聚合载波上的4x4 MIMO. 在运营商还在为准5G做准备之时, 终端方面的基础, 高通反而是已经铺设完成了. 当NSA标准的5G网络完全铺开之时, 你手中使用高通芯片的机器, 可能早就急不可耐了. 其次咱们谈谈设备和其覆盖的需求面. 从4G过渡到5G, 网速的提升其实只是其中一项基础性能的迭代, 5G针对更多特性需求所进行的开发和优化, 才是其满足差异化网络需求的法宝. 3GPP会议上定义了5G的三大场景: eMBB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 即增强型移动宽带, 涉及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 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即海量机器类通信, 主要针对超大规模的物联网连接; uRLLC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nnection) , 即高可靠低时延连接, 包含如无人驾驶等有对应网络特性需求的业务. 5G网络升级之后, 各类对其有需求的设备所受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是手机, 因为手机现在的普及量和其在大多数场景下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的意义, 单独列为一类. 手机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无以复加, 更好的网络带来更好的体验. 比如5G网络的升级包括覆盖范围更广, 信号更好, 这对于在大规模建筑 (办公楼, 体育场等) 中的体验有明显提升. 那谈到高通对手机产品的覆盖, 其实已经不用多说, 真正能走量的厂商, 可以说是 '无骁龙, 不旗舰' , 即使三星坚持自研自家的Exynos, 在国际市场上, 旗舰机一样需要发行使用高通骁龙的对应版本. 第二类是娱乐终端方面, 娱乐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推动着科技行业的进步, 比如之前一团火热气象的VR领域. 因为娱乐需求的升级, 对内容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 骁龙845在集成Spectra 280 ISP和Adreno 630之后, 不仅做到了色彩表现更好, 还是首款支持室内空间定位 (room-scale) 六自由度 (6DoF) 和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SLAM) 的移动平台, 这简直可以说是为XR (拓展现实) 专门打造的了. 同时, 高品质的内容其数据量自然居高不下, 如果要做到实时联动, 对网络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了许多, 高通的芯片和技术, 正好在两方面可以对其进行补充. 以何为例? 以此为例: HTC和Oculus在最新一代的移动一体机产品上, 不约而同使用上了高通骁龙芯片, Oculus Go和HTC Vive Focus的表现有目共睹, 而这还不过是骁龙的前代产品. 在娱乐需求上,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高通都已有了良好的覆盖规划. 第三类是针对5G网络新特性有针对性需要的产品, 如物联网. 海量物联网作为5G的三大针对性场景之一, 其目标正是 '万物互联' , 而所谓的海量物联网, 要求每平方公里内至少需要有100万台设备持续处于连接状态. 虽然单台设备数据量较小, 但其规模性是之前的网络形态无法满足的. 当5G网络能够满足其需求之后, 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必将出现极大的增长. 参考现在的数据. '全球采用高通芯片的物联网终端出货量超过15亿部. ' 这是高通技术副总裁李维兴上月在2017中国未来运营高峰论坛上所说. 本身的庞大覆盖量和技术的领先性, 不难想象5G时代物联网整个行业都会成为高通的一个持续发力点. 如果说以上更多是高通现阶段和将来可见阶段的优势积累, 那么技术的领先性, 才是保证高通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强大武器. 在2016年和2017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 高通已先后依靠5G新空口 (5G NR) 原型系统和试验平台以及面向移动终端的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成功实现的全球首个正式发布的5G数据连接, 连续入选 '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 从2016年首家发布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的公司, 到2017年10月实现全球首个正式发布的5G数据连接, 在间隔不到12个月的时间实现从产品发布到功能性芯片的能力, 彰显了其在5G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在移动连接技术方面的深厚积淀. 综上所述, 高通有基础, 有技术, 在高通还在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研发的背景下, 其破风前行之势, 丝毫未见疲态. 基础良好 这个基础良好并不同于上一篇章的基础良好, 这是针对3G, 4G网络方面的基础. 市场研究公司Jefferies equity预测称,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对于5G网络建设的投资总额将高达18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224.24亿元), 远超2013年至2020年在4G网络上约1170亿美元的投入, 总投入增长约54%. 从这组数据里体现的是两个信息: 第一, 4G的整个商用进程分析为2013-2020共七年, 说明整个网络的升级和使用都是需要时间推进的; 第二, 5G的预计总投资额比4G总投资高出一半还有余, 这也不可能是一个初始阶段就能整体消化的数量.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3GPP的规划对5G提出的NSA和SA两种标准规划, 就像4G的前期因为设备, 技术等原因需要在3G的基础上进行过渡升级, 把一部分技术和标准嫁接到3G上以便于平滑升级一样, 5G在起步阶段一样需要使用4G LTE作为基础, 并不是说都要推翻重建, 而是可以更好的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来进行创新和拓展. 像现在经常能听到的千兆级LTE网络, 其目的就是作为5G的过渡并在将来成为5G的辅助. 虽然千兆级LTE无法和5G几个Gbps的速度相提并论, 但前者是实现5G商用的第一步, 而且未来还会和5G共存很长一段时间. 千兆级LTE之所以强于之前的一代LTE, 甚至速度之间产生10倍的差距, 正是因为将利用了部分5G方面的技术内容, 主要包括: 载波聚合, 高阶调制, 更高阶的MIMO等. 而反观高通, 早在今年2月就已经联手爱立信和澳洲电信运营商Telstra, 率先在Telstra现有的网络上, 成功使用实现了下行979Mbps和上行129Mbps的速度. 骁龙845集成的X20调制解调器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这样准5G条件下的使用, 再想想高通已经发布的X50 modem和5G智能手机原型机, 技术的积累和发展的前瞻性可见一斑. 在4G和千兆级LTE之上具有如此良好的基础, 在5G开跑之初, 高通和其余的竞争者, 拥有的可不是同一条起跑线啊. 商业化模式 任何理论技术和新型概念的推广, 都离不开与其相关的商业化落地, 正式商用起来, 代表这个技术才真正的活了, 并且活得不错. 在过去的30多年来, 高通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行业可以说是笔耕不辍, 高研发, 高产出, 高转化, 整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通做出的贡献. 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 本质是就是 '发明-分享-协作' 的模式. 也就是高通投入大量研发成本进行技术创新, 再以专利授权的形式, 将积累的核心专利技术与产业从业者进行分享, 随后通过协作和规模化让众多先进技术普惠整个产业, 市场及消费者, 加速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 所以高通商业模式的成功在于, 向合作伙伴投资技术, 通过分享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协作来取得成功. 这样的商业模式被证明是成功的, 同时它又反向结合到上面说到的方方面面, 如果产品中有需要用到高通授权的部分, 自然就会考虑不如别的部分也使用高通的技术来换取一个折扣. 对行业新秀来说, 面对已经拥有的庞大数量的技术和设备基础的高通, 这样的情况无法避免, 而且随着行业的深入, 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频繁, 毕竟, 你走到了高端, 会发现高通的芯片和技术占有率, 甚至比你想象得还高. 如果说2G和3G中国更多只是看着, 4G可以说是部分参与的话, 5G也许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 我们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我们也需要理智的看到, 国内的企业, 对比高通等全球企业还是有所差距的, 差距并不可怕, 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并不是坏事, 但如果漠视差距一味自大的话, 像 '5G时代中国碾压全球' 这样的鸡血新闻, 迟早会成为麻痹神经的毒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