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科技購併的風潮當中, 有另一個不可小覷的新勢力崛起, 那就是大陸和以色列科技強強聯手的 'ChIsrael' . 其實這趨勢從2年前開始萌芽, 但2016~2017年呈遍地開花式的成長. 剛發布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017陸資投資指數(EIU China Going Global Index)排名, 以色列名列12, 4年當中前進19名, 攀升速度為所有國家之冠. 以色列創投研究機構IVC數據顯示, 該國在2017年前3季新創企業募資再度刷新2016年紀錄, 創下38億美元的曆史最高紀錄, 其中第3季的144家新創企業取得12.7億美元資金, 較上年同期大增54%, 其中大陸對以色列新創公司的積極投資, 已成為該國高科技產業重要的資金來源. 路透(Reuters)報導指出, 由於歐美對大陸由國家資金撐腰的跨境購併移動產生戒心, 阻擋大陸收購關鍵高科技企業, 大陸因而轉赴以色列取得其所需的技術, 使大陸2016年對以色列的投資較上年暴漲逾10倍, 達165億美元, 其中最主要是流向資訊安全, 醫療器材以及網路科技新創公司. 照2017年迄今的數據看來, 這樣的投資有增無減. 同時期大陸在美國, 宣布放棄了263億美元的交易. 然而可能不止於此. 還有不少大陸購併以色列科技公司的案子因為股權結構複雜, 沒有被正確的計算在內. CNBC報導舉例, 2016年大陸的上海巨人網路科技公司收購了以色列的網路遊戲公司Playtika, 卻沒有被PWC在當年的高科技新創退場報告寫進去, 因為當時Playtika的股權是由美國博弈業者Ceasars所掌控. CNBC報導指出, 以色列高科技業界與大陸之間的交流十分密切, 過去幾年的投資金額年年大幅成長, 幾乎沒有一天沒有來自大陸的拜會, 交流或投資計劃宣布. 許多大陸企業不但在以色列投資創投基金, 購併新創公司, 也直接在當地創立研發中心, 運用當地的人才發展尖端的技術. 而且預計在今年就會有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前往香港證交所將股票掛牌上市. 以色列的科技, 加上大陸的市場和資金, 有大陸創投業者以 '天作之合' 來形容雙方互補的合作關係, 簡直天下無敵. 以色列和大陸各取所需 以色列創投公司合伙人Shmulik Zysman解釋, 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受到各方的追捧, 2016年英特爾(Intel)收購MobileEye的熱潮似乎還沒有退燒. 2017年8月, 大陸政府針對幾個高新技術產業和發布了指導檔案, 包括軟體, 積體電路(IC), 雲端運算, 大數據(Big Data), 虛擬顯示, 新型顯示, 人工智慧(AI), 綠色運算, 智能硬體, 以及5G研發與新能源車製造等, 相信也還會繼續促使大陸投資人對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產生濃厚興趣. 電商巨擘阿里巴巴在2017年也宣布了150億美元的全球研究計劃, 將在未來3年內成立7個研發實驗室, 其中一個就在特拉維夫. 大陸近期在以色列所做的購併, 包括華為對資安公司HexaTier的收購, 以及平安金融集團旗下創投對移動應用程式(App)通路與業務發展工具IronSource的購併. IronSource執行長對路透坦承, 會把公司賣給陸資, 是因為大陸的策略投資人能幫忙引路, 打進龐大的大陸市場, 否則要靠自己是非常困難的. 此外, 因為大陸資金提升了競爭熱度, 也使得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估值有所提升, 對當地新創生態也是一件好事. 過去以色列科技創業家往往會先尋求美國跨國公司思科(Cisco), IBM, 與微軟(Microsoft)等的買斷購併, 但近期有愈來愈多的新創公司選擇讓陸資入股, 並用這些資金尋求長期的發展. 大陸廣闊市場是以色列夢寐以求 除了上述的赴以色列投資案, 以陸雙方也有很多在大陸市場的合作案. 以色列的半導體公司Tower Semiconductor宣布將與南京德科碼半導體攜手, 在南京成立一個新的8吋晶圓廠. Tower未來幾年將提供技術諮詢與營運整合的顧問服務, 此外也有權把預計每個月4萬片晶圓產能當中的50%撥到南京廠生產, 將可讓該公司有更大的彈性視全球市場需求的情況進行調度, 而德科碼將負責取得資金與廠房的興建. 該計劃已經獲得南京經濟與技術開發區和其他官方資金來源的支援. 以色列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公司Foresight Autonomous Holdings也宣布與大陸汽車業者江淮汽車(JAC)簽約合作, 將在JAC每年生產的100多萬輛汽車上裝設Foresight的Eye-On ADAS. 近期以色列媒體The Globe報導, 2017年是該國汽車科技業者的豐收年, 大大小小的購併, 投資案和上市退場金額高達650億以色列貨幣(約合185.5億美元), 是以色列最大出口產業國防工業去年出口總值的2.5倍. 而報導稱這隻是粗略的估算, 實際數據恐怕不止於此. 當然其中有不少的投資方是來自大陸. 大陸對以色列自駕車相關技術的強烈興趣, 讓以色列更加難以抗拒大陸市場對其展開的擁抱. 幾個月前, 大陸交通運輸部宣布, 從2018年開始, 所有新出廠的公共交通車(巴士)都必須加裝當車子偏離車道或靠其他車輛太近時會發出警告的先進駕駛輔助技術系統(ADAS). 每年大陸有50萬輛巴士出廠, 而其中電動巴士就有11.5-13萬輛, 會是第一批加裝的車輛. 幾年前就已經進入大陸市場並且參與大陸政府的ADAS試行計劃的Mobileye, 正在收割豐厚的利潤. 華威國際科技顧問公司營運長蔡士傑在11月接受DIGITIMES採訪的時候表示, 曾多次建議台灣國發基金投資以色列的創投基金, 因為這樣就可以要求創投業者透露投資的標的, 如果真的是好公司, 甚至可以連結台灣高科技企業與其合作, 但可惜一直沒有下文. 如今大陸已經捷足先登, 台灣企業投資以色列高科技新創企業的門檻必然已經提高, 但以色列不乏具批判思考能力, 理念與想法不隨波逐流的創業家, 不妨多前往交流, 或許還有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