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11月6日, 博通提議以每股70美元的現金加股票方式收購高通, 交易價格超過1000億美元. 但高通於11月13日拒絕了該收購提議, 稱博通的報價低估了高通的價值. 於是, 博通12月4日公開提名了11位董事候選人, 旨在通過股東大會的換屆選舉, 取代目前高通董事會的所有成員.
雙方未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的採訪予以回複. 但博通在剛剛發布的2017財年第四季度財報中提到了這一收購提議所蘊含的不確定性包括, '博通與高通之間可能出現交易的最終結果以及具體條款的不確定性, 包括高通是否會在擬議交易上進行配合. ' 高通則於12月11日證實收到博通提名的11名董事候選人名單, 並回應稱博通的行動是 '公然企圖掌控高通董事會, 從而加快收購進程' .
一位接近高通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 '博通收購高通, 涉及範圍之廣, 體量之大, 行業影響之廣泛, 註定將面臨強大的政府監管和審查挑戰. 而是否能審查過關, 實在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則表示, '博通以往在收購之後都會進行分拆業務, 對客戶漲價, 逼客戶簽長約等財務運作, 對下遊客戶尤其中國客戶很不利, 中國應該拒絕其收購. '
美國已現反對聲浪
目前, 在高通的股權結構中, 有接近80%的股權是由機構股東所掌握的, 這些機構股東包括多家大型資產管理公司BlackRock, Vanguard, State Street and Fidelity, Bank of America, Wells Fargo等, 博通不太可能完全通過收集市場上的籌碼來達成控制高通董事會的目標, 因此只能通過影響機構股東, 進而影響高通董事會換屆選舉.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如果單純從市場層面來說, 這項交易將取決於機構股東對於高通未來前景的判斷, 在5G商用漸行漸近, 萬物智能互聯逐步來臨的背景下, 究竟高通是獨立存在還是被博通收購更具有成長潛力, 將成為焦點問題. 當然, 博通收購高通最終能否成行, 不單是市場行為, 也涉及行業發展問題和監管問題.
美國CNBC最新報道認為, 在決定是否批准某項交易時, 監管機構經常會考慮到行業因素. 而高通已明確表示, 對這筆交易中可能出現的反壟斷問題感到擔憂.
CNBC還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 微軟和穀歌私下都表示了對博通收購高通這一潛在交易的擔憂. 因為微軟和穀歌對於蘋果在該項交易中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受益持謹慎態度, 同時也對博通 '傾向於降低成本而不是投資於新技術' 的過往聲譽感到擔憂.
微軟和穀歌為什麼會反對這項交易? 因為微軟剛剛與行業夥伴共同發布了首款基於高通驍龍平台的Windows 10移動PC, 並可能繼續推出使用驍龍平台的平板電腦和混合PC. 相比於傳統PC, 這些設備將支援始終連接和超長續航的獨特體驗, 計算能力也很強, 不僅可以幫助微軟佔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亦可能形成與蘋果的Macbook和iPad抗衡的產品品類.
對於穀歌來說, 目前市場上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很多都搭載安卓作業系統, 這種作業系統的很多電子產品需要使用高通的晶片, 並與使用iOS作業系統的iPhone手機和iPad維持競爭關係. 在過去的一年多裡, 蘋果在全球各個市場的表現不盡如人意, iOS的市場佔有率從22.2%下滑到13.2%.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全球市場, 蘋果封閉的iOS系統都面臨來自以中國手機廠商為代表的開放安卓陣營的挑戰. 更為關鍵的是, 在4G向5G邁進的技術代際更替關鍵期, 中國手機廠商攜其在4G時代的積累和優勢, 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佔領先機是大機率事件. 但是如果高通被聯手阻擊, 收購和削弱, 中國廠商和產業在5G時代 '領跑' 的可能將大大折扣, 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 博通和高通共同的最大客戶都是蘋果. 而且, 博通首席執行官陳福陽 (Hock Tan) 在最初宣布計劃收購高通的公開新聞稿中已經表示, '如果我們不是對共同的全球客戶將接受擬議條款有信心, 我們就不會提出這個報價. ' 對於高通和蘋果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的專利大戰, 陳福陽 (Hock Tan) 也私下表示, 如果博通收購高通, 將會有助於解決高通與蘋果的訴訟.
如果高通被博通收購, 無異於蘋果的勝利, 當然也就相當於Windows體系和安卓體系的重大失利. 因此, 微軟和穀歌等美國公司認為, 獨立的高通將有利於整個行業更為多元的發展.
博通收購史引不安
另外, 陳福陽 (Hock Tan) 因其在2013年主導安華高斥資66億美元收購存儲晶片公司LSI, 在2015年斥資370億美元收購博通, 並在整合 '新博通' 的過程中高價賣掉IoT事業部等一系列動作, 而在美國科技界被視為資本市場的 '野蠻人' .
這也引起了強調 '創新力' 的科技巨頭的不滿, 以至於有些媒體已經在猜測假如博通成功收購高通, 博通將如何對高通進行拆分了.
安華高的前身可追溯至惠普, 其最初的主營業務是工業級晶片; 收購LSI以後, 增加了存儲晶片業務; 收購博通並融合為新博通以後, 又增加了數據晶片業務和Wi-Fi晶片等業務.
高通主營業務是3G, 4G與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 以及移動通信技術許可業務, 近年來也積極向萬物智能互聯領域布局.
在顧文軍看來, 從產業的角度而言, 博通和高通的主營業務之間並不存在太多的協同效應, 該併購更多的還是資本層面的運作, 善於資本運作的博通很有可能在買下高通以後留下其認為最有價值的部分, 而將其他部分轉手賣掉, 所以監管機構必須認清這項交易 '姓資 (本) ' 還是 '姓產 (業) ' 的問題.
11月6日宣布收購高通之前, 也就是11月2日, 陳福陽 (Hock Tan) 在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 宣布將博通總部遷回美國, 還聲稱共和黨稅改計劃是博通決定將總部遷到美國的原因之一.
博通的運營總部一直位於美國加州聖何塞, 但是兩年之前因為稅務原因將註冊地遷到了新加坡. 馬來西亞籍華裔富商陳福陽 (Hock Tan) 很顯然是在取悅特朗普, 試圖換取美國政府對博通的支援.
或對中國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前述業內人士認為, 博通和高通是兩家截然不同的公司. 博通更傾向於服務蘋果, 三星等大客戶, 除此之外的其他客戶不是服務重點, 並藉助這種策略提升自己的晶片銷售利潤; 而高通往往著眼於5~10年以後的技術儲備, 過去在3G, 4G時代是這樣, 現在在5G關鍵核心技術方面也是一樣, 雖然這意味著高通的巨額研發投入要至少5~10年以後才能獲得回報, 但高通的這種策略讓整個移動通信行業受益.
因此, 一旦博通成功收購高通, 其 '短平快' 的賺錢思路必將影響高通長期投資新一代技術的研發路線, 這不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
同時, 顧文軍認為, 一旦博通開始併購高通, 一定會涉及到交易是否涉嫌壟斷, 各國監管機構是否通過審批等問題, 如果想要完成併購, 不僅美國監管機構的態度很重要, 是否可以通過其他國家, 地區如中國, 歐盟的反壟斷審查也非常關鍵. 而顧文軍直接呼籲中國監管機構 '拒絕這一併購' .
為什麼中國應該拒絕呢? 一方面是因為高通長期深耕中國市場, 在3G, 4G和即將到來的5G時代與中國移動通信產業界各方都保持著緊密的合作, 並且在中國進行了廣泛的投資. 比如與中芯國際在成功進行了28納米製程的合作之後, 目前正在合作進行14納米製程工藝的研發, 並支援中芯長電進入14納米製程凸塊陣營, 協助其進行10納米製程凸塊技術的認證等, 大大縮短了中國晶片製造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
同時, 高通與貴州省政府合資成立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進行數據中心伺服器晶片的設計和研發, 與中科創達[股評]在重慶等地共同布局物聯網領域的發展與創新等.
'高通在中國與政府合作的項目, 都是國家和政府重點突破的領域. 與高通相比, 我們很少看到博通與中國政府及相關企業有技術層面的合作. 一旦博通收購高通, 高通在中國做的這些項目是否會被認可並且延續下去, 恐怕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另一方面是高通雖然和博通一樣服務於蘋果和三星, 但高通的戰略級市場在中國, 其與中國150多家廠商有合作關係. 如果博通收購高通, 這些中國廠商會被博通如何對待, 也將成為很大的疑問. '此前博通有過很強硬地將晶片漲價15%左右, 並逼迫廠商與其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的先例. '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 按照博通過去的做法, 中國廠商能否享受到與蘋果, 三星等大客戶一樣的優惠待遇將成為很大的疑問.
實際上, 儘管有博通收購的幹擾, 但高通並沒有停下在中國市場加大投資的腳步. 在11月15日舉行的 '高通創投及創新峰會' 上, 高通創投宣布投資包括商湯科技, 摩拜單車, 創通電子, 耐能, 零號元素, 美科科技, 奇幻科技, 愛樂奇, 奧科美在內的9家中國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 高通創投從2015年開始將關注的重點拓展至人工智慧, 物聯網, VR/AR, 機器人[股評]等領域, 目前其在中國投資的公司已經超過40家, 其中包括小米科技, 觸寶科技等 '獨角獸' 級別的創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