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以全面屏為代表的技術應用不盡人意, 但在手機廠商的驅動下, 供應鏈廠商都紛紛入 '坑' , 欲罷不能; 另一方面整個手機市場面臨一輪新的洗牌寒流, 手機出貨量同比減少, 一線品牌未能完成年初預期目標而集體砍單, 使手機供應鏈廠商深受其累, 很大程度上將在2018年表現出來, 不過就在2017年的最後一月, 手機供應鏈廠商似乎已經按耐不住了.
傳大品牌集體砍單, 手機概念股集體大跌
12月14日, 手機供應鏈龍頭廠商歐菲科技遭機構減持, 股價放量大跌, 盤中幾近跌停, 收盤仍下跌7.31%, 而自12月份以來, 歐菲科技股價就下滑達10%. 其原因市場傳言與手機客戶集體砍單相關.
據財聯社援引申萬宏源的報告稱, (12月14日) 歐菲股價回調超過7%, 主要受手機客戶出貨量下調預期影響. 關於國產手機國內出貨量下滑, 前幾日已確認歐菲11月訂單微升. 不過歐菲客戶結構較為全面, 具有較強抗風險能力. 申萬宏源還強調, 金立並非出貨量下滑, 而是高管個人負面傳言. 歐菲科技對於金立的事件已採取保全措施, 具有較強抗風險能力.
另外, 為了穩定投資者信心, 歐菲科技也於14日午間即緊急召開了投資者電話會議, 稱公司來自金立手機的營收佔比很小, 只有個位數; 對金立手機的應收賬款約6億, 並已經申請了財產保全, 抵押物包括兩處深圳物業和微眾銀行3%股權, 總體估值超過20億.
業內分析人士稱, 雙方這種回複其實也透露了問題, 行至年關, 手機供應鏈廠商需要落實訂單款項, 而手機廠商資金鏈出現問題導致這種情況出現也並非不無可能, 一旦出問題, 將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手機產業分析師孫燕飆稱, 手機廠商向供應鏈下單基本上都提前半年, 等到下半年市場時, 有些手機企業可能就會減少訂單或者其他種種原因不去提貨, 歐菲科技的問題肯定不是金立一家的問題.
事實上, 從12月份以來, 手機概念股以歐菲科技, 藍思科技, 比亞迪, 舜宇, 丘鈦科技, 立訊精密, 科森科技, 德賽電池等股價紛紛在下跌, 市場悲觀情緒持續蔓延, 而這些手機概念股正是國內品牌手機廠商供應鏈的主力.
大廠商集中化凸顯, 2018年形勢或更嚴峻
眾所周知, 中國早已智能手機市場最大的 '城頭' , 但這一市場在加速走向壟斷與集中化, 中小手機品牌正面臨著生存難題. 據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Worldpanel的最新數據顯示, Kantar Worldpanel報告稱, 截至10月末, 華為, 小米, 蘋果, Vivo以及Oppo等中國前五大手機廠商佔據了整個市場91%的份額.
而這個數字去年為79%, 兩年前還在50%左右, 這意味著像中興, 魅族和聯想等其他手機公司在國內的生存狀況越來越堪憂, 留給中小手機廠商的市場空間也將越來越小, 同時這對對手機供應鏈廠商而言也並非好事, 一旦沒有跟進大客戶, 洗牌出局的風險將會加劇.
於是為了緊跟手機大客戶的創新, 供應鏈廠商快速加碼全面屏, 3D Sensing, 無線充電等技術布局也將是策略重心. 同樣以歐菲科技為例, 今年以來, 歐菲科技已切入光學鏡頭業務正深入光學元器件研發製造, 加強其在光學影像領域垂直一體化布局, 並成功打入蘋果供應鏈, 目前蘋果業務進展良好, 膜供應問題已經解決, 3D sensor和手機觸控項目進展順利, 前置攝像頭和3D接收端進展順利, 隨著2018年良率提升, 將進一步在華為, OPPO, VIVO等國內一線手機品牌廠商中導入.
另一方面, 在國內手機市場增長趨緩, 甚至下降的背景下, 2018年國內手機廠商加速走向海外市場布局將是必然. 與此同時, 智能手機在全面屏, 3D Sensing, 無線充電等新技術驅動下, 也將倒逼供應鏈廠商技術升級快速切入, 而且全面屏, 3D Sensing, 無線充電技術導入將會2018年持續上演. 整體看, 在海外市場擴張與新技術升級導入中, 國內手機廠商與供應商在即將到來的2018中形勢或將更為嚴峻, 整個手機市場有望迎來產業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