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了嗎? 官方店都降那麼猛了. ' 在百度貼吧 '魅族吧' 裡, 一位網友憤憤的問道. 該網友發布的截圖顯示, 京東自營的魅族Pro 7為1999元, 比這位網友加入購物車時的價格下降了500元. 下面有網友評論到, '店裡早就這個價了' '便宜是便宜了, 那些高價買的不得氣死' .
Pro 7是魅族今年8月發布的旗艦機型, 自開售以來已降價30%. 本應是用來提高品牌溢價的旗艦機, 竟在開售後不久就大幅降價, 不免讓鐵杆 '煤油' 們寒心. 此外記者還發現, 魅族官網公開的線下門店數量減少了數百家. 外界疑慮, 魅族身上發生什麼?
魅族門店, 產品皆縮減
日前, 有國內媒體援引代理商的消息稱, 魅族此前2500家左右的專賣店已經關了500多家.
對此, 魅族方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首先, 店面關閉情況並未如報道所稱有近500家之多. 每天都存在店面的關閉與開啟, 每個地區的代理商只是對當地的情況有所了解, 他們並不知道其他地區具體的情況, 不能僅憑一家之言斷定現在整個魅族的情況. 其次, 店面關閉以及開啟是通過專賣店的一個業績, 標準進行的一個優化動作, 而這個優化在這段時間是比較密集, 將其中不符合要求的店面進行關閉, 並且重新選擇新的地方開啟新的店面.
雖然魅族並未透露關閉門店的具體數量, 但記者注意到, 在魅族官網上可以查詢全國地區魅族門店的詳細資訊. 經過逐個省份和地區的加總後, 記者統計發現目前魅族官網披露的門店數量為1760家, 而此前魅族線下體驗的全國門店數量為2300多家.
除了專賣店減少, 魅族的變化還體現在產品上. 與往年 '周周有新機, 月月有旗艦' 的高頻率不同, 今年, 魅族的旗艦新機只有Pro7, 魅族Pro 7 Plus兩款產品, 並且, 在全面屏大行其道的環境下, 魅族不為所動, 另闢蹊徑的在產品背部配備了一塊1.9英寸的AMOLED顯示屏, 魅族稱之為 '畫屏' .
記者注意到, 從今年8月5日正式開賣至今, 魅族PRO 7系列已經多次降價來促進銷售. 根據魅族官網消息顯示, Pro 7標準版已經從上市時的2880元跌到了如今的1999元, 降價幅度達30%, 而高配版則從3380元降到了2399元; 魅族Pro 7 Plus標準版從3580元降到了2799元, 高配版從4080元降到了3199元.
高管, 部門頻繁調整
與關店和降價同時進行的, 還有魅族的人員變動和部門調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 12月11日魅族發布的《關於公司中心級組織架構調整及人員任命的通知》顯示, 魅族再次開啟大幅度的組織架構和人員調整: 成立海外事業部, 配件事業部; 原PQCS中心下的PMC部職能平移至供應鏈中心, 其他職能不變. PQCS中心更名為QCS中心.
此外, 關於人員任命的一個明顯變化是, 總裁&COO白永祥職權範圍被縮減, 側重協助管理各事業部和業務共用平台; CFO戚為民升任高級副總裁, 側重協助管理職能支援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 魅族此前的配件, 電商以及客服等業務均是由高級副總裁兼魅藍事業部總裁李楠來主管的, 調整之後, 業務主理人變成了高級副總裁楊顏. 而此前不久, 魅族銷售部總經理褚淳岷, 銷售業務部總監白雲紛紛離職.
不只是高管層發生 '巨變' , 普通職員也一樣. 11月20日, 魅族事業部曾發布《關於創意與策略廣告營銷組業務調整的通知》稱: '因魅族市場營銷部業務及架構調整, 經魅族事業部研究決定, 自2017年11月27日起將創意與策略部所屬廣告營銷組的整體業務和團隊由北京調整至珠海, 請本次業務調整涉及的員工在2017年11月27日前至珠海總部人力中心報道. '
一周內從北京遷往珠海, 通知中甚至沒有詳細說明之後的崗位, 人事關係, 社保, 公積金等事宜的變更情況, 對員工來說做出抉擇不可謂不糾結.
在外界看來, 一系列的高管調整以及門店關閉都與魅族手機近年來業績不理想有關. 根據投資魅族的A股上市公司天音控股披露, 魅族科技在2015年度的資產總額為72.25億元, 負債總額88.93億元, 淨資產為負的16.68億元; 收入168.01億元, 淨虧損10.38億元; 2016年上半年淨虧損3.04億元. 短短一年半的時間, 魅族的虧損已經超過了13億.
今年年初, 魅族曾對外宣稱2016年手機總銷量突破2200萬台, 較2015年2000萬台銷量增長10%, 同時在2016年實現了扭虧為盈. 由於魅族非上市公司, 因此其具體的盈利數據無法獲悉.
隨著國產機 '四雄爭霸' 局面的形成, 魅族未來的難度可想而知. 根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近日發布的國內手機市場三季度出貨量和佔有率排名顯示, OPPO以18.9%佔有率排名第一, 華為和vivo以18.6%佔有率緊隨其後, 而小米13.8%的佔有率則超過蘋果的10.0%成為第四. 也就是說, 上述四家廠商已經佔據了市場份額接近七成的比例, 達到史上最高, 留給其他手機廠商的機會越來越少.
對此,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也表示認可, 目前國內手機市場越來越集中, 這對魅族等二線品牌會形成很大的壓力. 客觀來說, 廠商創新的目的在於打造 '爆款' , 但如果創新並不被大眾接受, 就會淪為 '雞肋' , 在這方面, 魅族應該重新審視其在產品定義上存在的問題. 此外, 手機供應鏈對廠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越小的品牌來說, 供應鏈的話語權越強, 這也會對創新造成比較大的壓力, 明年魅族的新旗艦機應該充分考慮這方面的因素, 並推出革命性的產品, 否則恐將淪落為小眾級別的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