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 '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項目在安徽省池州市發布, 此次活動由中國文物學會, 中國建築學會等主辦, 共公布100項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 其中, 一拖(前身為第一曳引車製造廠)早期建築入選.
一拖早期建築有何特點和價值, 為何能入選該名單?近日, 《洛陽晚報》記者查閱《一拖廠志》《洛陽建築志》等資料, 並採訪了一拖的老工人, 聽他們講述其中往事.
廠前外貌
'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項目近日發布, 一拖早期建築入選. 《一拖廠志》大事記記載, 1953年7月12日, 洛陽曳引車製造廠籌備處成立, 不過, 當時國家仍在進行廠址選擇. 這說明當時並未將曳引車製造廠廠址鎖定在洛陽. 直到1954年1月8日, 第一機械工業部(簡稱一機部)通知, 國家計委通過, 並經毛澤東主席批示: 決定在洛陽澗河以西建立由國外設計的, 規模較大的曳引車製造廠.
選擇廠址
毛澤東批示, 在洛陽澗河以西建立曳引車製造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當時國內還沒有曳引車工業. 為實現我國農業機械化, 黨中央在制定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 就開始規劃並決定由蘇聯幫助我國設計和建設第一個曳引車製造廠.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前排右一)在落成典禮上剪綵
黨和國家對第一個曳引車製造廠廠址的選擇十分重視. 1953年2月, 國家曾籌劃在哈爾濱, 石家莊, 西安, 鄭州等地選址. 後來, 中央領導同志考慮到國家整個工業布局, 指示在中原地帶的河南省內建廠. 先後在我省多個地方進行踏勘, 搜集資料. 具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從1953年7月15日到9月15日, 在我市的西工區選址. 這片區域自西關起, 西至澗河, 共7.7平方公裡. 9月初, 文化部提出該地區是周代王城故址, 不同意在該地區建廠, 因而放棄.
第二階段, 從1953年9月16日到11月16日, 集中在鄭州市的三官廟, 冉屯, 京漢與隴海鐵路線的三角地帶和賈魯河以西四個區域勘察;在我市的洛河以南, 澗河以西, 白馬寺三個區域勘察, 搜集選廠資料. 與此同時, 還在偃師, 新安, 陝州等地進行視察. 由於偃師, 新安, 陝州三地的地面狹窄, 加之城市條件差, 決定放棄. 後因中央從工業布局考慮, 指示在洛陽建廠. 因白馬寺區域地下古墓太多, 又將選廠重點轉向澗河以西.
第三階段, 從1953年11月17日到1954年2月20日, 根據勘察資料分析對比, 於1954年1月8日, 一機部通知, 國家計委通過, 並經毛澤東主席批示, 在洛陽澗河以西建立曳引車製造廠. 同年2月20日, 國家計委發電文告知洛陽曳引車製造廠籌備處.
工廠設計
廠區全部工藝設計, 建築擴大初步設計由蘇聯負責.
當時的工廠設計分為廠房設計, 宿舍福利設施設計, 廠外公用設施設計三部分. 廠區全部工藝設計和建築擴大初步設計, 由蘇聯負責, 其餘項目由國內15個單位承擔設計.
根據國家計委統一安排, 國外設計項目, 1953年5月15日由一機部汽車工業管理局新廠籌備處與蘇聯國家汽車曳引車工業設計院, 簽訂了中蘇關於中國曳引車製造廠的設計合同.
按合同規定, 蘇聯負責設計的項目有: 工廠全部工藝初步設計和技術設計, 由蘇聯汽車曳引車及農業機器製造部國家汽車曳引車設計院負責;工廠全部工藝施工設計由蘇聯哈爾科夫曳引車廠負責;工廠各車間建築擴大初步設計和鑄鋼車間, 鑄鐵車間建築施工設計由蘇聯哈爾科夫農業機械設計院負責.
昨日上午, 陽光燦爛, 記者看到, 一拖廠區大門和左右兩邊辦公樓, 是呈 '凹' 字形一線鋪開的紅磚紅瓦建築, 很有氣勢.
'凹' 字的底部是一拖的正門, 為兩層高的樓房, 上方有 '第一曳引車製造廠' 金字, 兩側為 '生存勿忘質量' '發展必須創新' 白底紅字標語, 房簷正中上方, 是鐮刀, 鎚子, 五星, 旗幟, 履帶, 麥穗, 齒輪等元素組成的雕塑.
東方紅(洛陽)文化傳播中心副主任張智磊說: '這是一拖的廠徽, 與哈爾科夫曳引車廠的廠徽是一套圖紙, 是蘇維埃文化和社會主義工業文化的標誌. '
落成典禮
周恩來批示, 請譚震林主持剪綵典禮.
根據工廠建設進度, 1959年9月8日, 一機部同意第一曳引車製造廠向國家交工驗收. 周恩來總理批准第一曳引車製造廠第一期工程國家驗收委員會成立, 由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兼省長吳芝圃任主任.
1959年10月26日, 周恩來總理在農機部部長陳正人關於第一曳引車製造廠落成典禮報告上批示—— '請譚(震林)副總理主持剪綵典禮' .
1959年11月1日, 在第一曳引車製造廠廠前廣場, 舉行工廠落成典禮大會. 中央和省, 地(指洛陽地區), 市委領導參加了大會,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剪綵, 並在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 至此, 第一曳引車製造廠工廠基本建成, 並開始投入批量生產.
從此, 由蘇聯援建的帶有蘇式建築風格的第一曳引車製造廠工廠車間, 廠房, 職工住宅, 以及各種配套設施紮根在澗西區, 曆經數十年風雨, 仍然為一拖的生產和生活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拖早期建築的現狀如何?入選 '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