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還是技術併購 | 美的, 格力又 | '懟' | 上了

在國家 '大製造' 戰略背景下, 智能裝備炙手可熱, 而掌握雄厚資本實力的家電企業, 無疑也希望分一杯羹, 包括格力, 美的等在內的家電企業紛紛發力智能裝備市場, 不過, 關於向智能裝備升級的路徑問題, 是選擇自主創新, 還是選擇海外收購, 兩方陣營分歧顯著.

在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上,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表示, 美的將通過收購的方式進行擴張. 他著重提到, 美的近年來向科技企業的轉型, 便是通過一系列收購實現的, '通過與庫卡, 高創, 安川等巨頭合作, 我們不僅獲得了世界領先的工業及醫療機器人製造, 工廠自動化解決方案, 同時美的在家電領域積累的經驗與市場資源, 也將與合作企業產生可觀的系統效應. '

同時, 他表示, 未來美的還將有一些列收購動作.

就在方洪波 '收購擴張' 論發表同時, 身處南京 '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的董明珠針鋒相對地回應說, '過去的中國製造一直在模仿, 只要能生存, 能賺錢就滿足了. 但是進入供給側改革的新時代, 我們必須思考企業能夠做什麼, 應該做什麼. 我不反對到國外購買技術或談合作, 但要看到中國企業的責任是成為真正的創造者, 這就決定我們必須走自主研發的道路, 自主研發是我們必須補足的一課!'

董明珠堅持認為, '寧可慢, 也要堅持自主創新, 自主研發, 掌控核心技術. ' 對於購買技術, 董小姐從骨子中透露著不屑一顧, '買技術不能讓企業長久發展的, 沒有高瞻遠矚的思想, 逐利而行, 不是中國製造業特別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代所應有的定位. 作為一個製造業企業, 要建立自己的信仰. 中國最缺的是掌控核心技術, 這就是我們要去做的. '

在會上, 董明珠為自家的智能裝備 '月台' ——5組格力 '小黃人' 機械臂現場伴奏《歌唱祖國》. 同時, 董明珠一再強調, 格力智能裝備均是 '自主研發' —— '2016年, 格力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裝備, 整體生產效率提升了10.5%. '

面對 '咄咄逼人' 的董小姐, 美的方面辯稱說, 海外併購與自主研發並不矛盾. 在方洪波看來, 美的並沒有通過簡單的併購直接獲取核心技術, 而是從2011年起就不斷調整自己的科研戰略, 布局全球科研網路, 加速轉型升級.

方洪波表示, 過去5年, 美的科研投入高達200億元, 重金打造的創新體系已初見成果, 據悉, 美的集團目前在全球8個國家設立了20個研發中心, 研發人員超萬人. 5年來, 其專利申請數量約3.2萬件, 是中國研發總投入最高的家電企業. '我們深知, 單純的併購可以收穫一時的市場和財務增長, 但終非長久之計' , 在人工智慧, 晶片, 感測器, 大數據, 雲計算等新興領域, 美的研發一直在推進.

在美的集團2017年三季報中, 並表後的庫卡為美的帶來198.3億元營業收入. 申萬宏源研報分析認為, 庫卡自身業績增長確定性強, 到2020年實現目標在40-45億歐元, 同時預測其中國區業務收入將由目前的5億歐元增長至10億歐元, '目前, 庫卡50% 的業務來自汽車領域, 不過未來其在3C自動化等領域會進一步擴大比例, 遷移到其他製造業中技術並沒有本質差異. '

方洪波強調, 收購庫卡, 美的注重的是產業鏈的協同效應, 在美的為全球用戶提供家電的同時, 生產線與配套物流體系的建設, 本身便為智能裝備提供了廣袤的 '試驗田' .

此外, 還有一筆 '時間賬' 需要算一算, 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認為: '企業的掌舵者, 必須正確理解資源的運用, 保持競爭力是重中之重. 通過合理使用資本併購縮短時間成本, 建立較高的行業壁壘, 可以為企業提供充足的時間, 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競爭策略. 自主創新應該鼓勵, 但利用資本優勢為企業創造先天競爭優勢也值得借鑒. '

他引用了一組數據顯示, 格力智能裝備布局從2013年起步, 目前累計產值約25億元;而庫卡已經為美的帶來接近200億元的營收. '這就像兩個為了高考奮鬥的考生, 一個奮發苦讀, 一個苦讀以外還請來了專業 '外援' 輔導功課, 從起跑線上便產生了差距. '

市場對於兩家企業的反響也從市值上體現出來, 截至2017年12月上旬, 美的集團市值約為3500億元, 格力電器市值約為2600億元. 參考Wind給出的2018年一致盈利預期, 美的市盈率預期提升61%, 格力市盈率預期提升34%, 市場無疑更看好美的的長期治理結構和業務布局.

當今時代, 企業想要獲取缺乏的資源, 通常有兩種手段, 一是自主研發, 二是購買業已成型的產品. 即使對於體量龐大的企業, 全面構建全新領域的技術儲備, 也是一項不小的負擔, 收購此時便是一個好選擇. 20年前, 蘋果收購NEXT, NEXT開發的技術成為蘋果複興的基礎;2014年, 華為收購Neul, 為華為物聯網發展提供了核心技術.

該觀察人士指出, '收購併不意味著自主創新的停滯, 關鍵是如何將自主創新成功 '嫁接' 在收購的技術上' , 雖然在中國家電企業發展史中不乏收購失敗的案例, 但追溯因由, 大部分是由於缺乏經驗, 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事實上, 包括家電產業在內, 中國製造業很多都是在借鑒國外技術基礎上, 通過自主研發, 發展起來的, 其中便有我們的高鐵, 大飛機, 蛟龍號, 關鍵在於如何將外援式的增長轉化為內生式的增長動力!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