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複製 laoyaoic 微信公共號搜索添加關注.
1.中微半導體與Veeco互訴: 巨頭之爭的背後;
巨頭相爭的背後, 圍繞在半導體設備製造領域的博弈正在進行新一輪角力.
石墨盤引發的紛爭
今年4月, Veeco美國在紐約東區的聯邦法院對中微半導體MOCVD設備的晶圓承載器 (即石墨盤) 供應商SGL展開了專利侵權訴訟, 認為在SGL為中微半導體設計的石墨盤產品侵犯了其專利, 要求禁止SGL向中微半導體供貨, 紐約法院於11月初發布臨時禁運令.
在Veeco美國方面發起針對SGL的訴訟後, 中微半導體方面迅速做出回應. 今年7月, 中微半導體向福建高院正式起訴 'Veeco上海' , 指控其TurboDisk EPIK 700型號的MOCVD設備侵犯了中微的晶圓承載器同步鎖定的中國專利, 要求其停止侵權並主張上億元侵權損害賠償. 12月初, 福建高院同意中微半導體針對Veeco上海的禁令申請, 該禁令禁止Veeco上海進口, 製造, 向任何第三方銷售或許諾銷售侵犯中微專利的石墨盤產品.
在這一過程中, 今年7月中微提起訴訟後, Veeco上海還向專利複審委提交專利無效宣告請求, 主張中微半導體專利無效. 專利複審委於2017年11月24日駁回了Veeco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 確認中微半導體專利有效.
實際上, 中微半導體與美國Veeco公司的專利糾紛集中在MOCVD設備上, 作為LED晶片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設備, MOCVD的核心技術長期被歐美企業所壟斷, 美國Veeco, 德國Aixtron是這個領域中的兩個巨人.
中國作為全球LED晶片的最大製造基地, 近年來得益於產業政策, 市場環境以及企業自身的不懈努力, 中國企業在LED設備製造領域異軍突起, 湧現出中微半導體, 中晟光電等代表性公司, 不斷搶佔歐美巨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 中國LED晶片企業掀起了新一輪擴產潮. 據集微網記者了解, 華燦光電通過在義烏的擴產, 今年底產能將達到510萬片/年. (摺合四英寸) . 三安光電正在廈門擴產, 2017年底將達到750萬片/年. (摺合四英寸), 三安光電近期也宣布了在泉州的巨額投資計劃, 產能將繼續擴張. 而二者皆為中微半導體的重要客戶.
目前, 中微半導體銷售維持在年均30-35%的增長率, 預期2017年今年將實現突破性增長, 達到80%年增長率, 銷售預計將達11億元人民幣, 2017年中微半導體的MOCVD出貨量已突破100台, 而到2017年底, 中國大陸的MOCVD累積安裝量佔全球總量的比例將超過50%. 而從目前國內前三大 LED 晶片廠商今年採購情況看, Veeco 和中微的MOCVD設備各佔一半.
中微半導體的迅速做大, 讓Veeco等老牌玩家著實感到不安.
在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整合電路研究所朱邵歆博士看來, Veeco此舉的主要目的正是通過幹擾MOCVD設備零件供應鏈來打擊競爭對手中微半導體. 看來, Veeco此舉的主要目的正是通過幹擾MOCVD設備零件供應鏈來打擊競爭對手中微半導體.
'近年來, 中微半導體迅速成長, 技術日趨成熟, 特別在中國市場的話語權進一步鞏固. 三安光電, 華燦光電在下一步的擴產規劃中, 都大幅採用了中微半導體的設備, Veeco明顯感受到了壓力. ' 朱邵歆告訴集微網記者.
中微半導體的反擊
在相繼獲得了專利複審委的認定, 以及福建高院的裁定之後, 中微在中國取得了兩場對Veeco上海的勝利. 此外, 中微半導體於美國當地時間2017年12月8日向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 (PTAB) 遞交無效Veeco美國專利 (US 6,726,769) 的請求.
選擇在福建提起訴訟, 因為福建市場產能較大, 也是企業採購中微半導體設備的主要區域, 便於法院進行取證, 同時在美國向Veeco發起訴訟, 中微的反擊有理有力, 這也反映出經過多年在專利戰場上的較量, 中微半導體更加熟稔流程, 中國高科技企業在應對專利訴訟方面的愈發自信與從容.
朱邵歆告訴記者, 智慧財產權工作是一項費時費力費資本的工作, 而中微半導體這些年一直在做積累, 這也為其成為國際一流的半導體設備生產廠商奠定了基礎.
自2004年成立以來, 中微半導體一向獨立自主研發創新技術, 通過十餘年的發展和積累, 如今中微半導體在全球共申請了超過800件相關專利, 其中絕大部分是發明專利, 涉及MOCVD的專利已超過百項, 大部分專利已獲授權.
到目前為止, 中微半導體還沒有輸過一場專利訴訟官司, 已成為業內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典範. 在重視科技創新, 專利保護方面中微半導體做出了表率, 改變了中國的高科技公司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相對被動的局面, 這也得益於多年來中微半導體在重視自主創新和科技研發等方面的堅持.
由於晶圓承載器對材料和工藝要求非常高, 包括中微半導體, 中晟光電等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 所使用的石墨盤絕大部分來自國外供應商. 作為耗材, 機台上的石墨盤兩三個月即需更換一次, 未來如無供應, 將導致機台停產, 產能受損. 這也使得中微半導體等企業要儘快採取措施, 減少因專利訴訟糾紛而帶來的商業影響.
談及此次事, 企業一側表現得相當謹慎, 包括華燦光電在內的多家企業以話題較為敏感為由婉拒了集微網記者的採訪. 但從目前情況來看, 短期內並不會給LED行業帶來大的波動.
此前公布的11月22日華燦光電與中微半導體召開的電話會議內容顯示, 中微半導體表示正在積極發展第二和第三渠道的供應商, 預計12月底即可完成產品驗證, 明年1-2月即可解決批量問題, 春節前可恢複對客戶的石墨盤供應.
而華燦光電也表示, 公司在積極推動該事件的解決, 現有石墨盤庫存充足, 可用到明年3月, 短時間內該事件並不會對公司有任何本質上的影響.
此外, 華燦光電認為, 該事件也不會對晶片價格產生大的影響, 整體來看, 晶片價格將是穩中有降的, 但龍頭公司的高端產品具有更好的成本競爭力.
如何回到談判桌前
如今, 在很多高科技行業領域, 先行成功的巨頭們往往不願輕易交出手中的權杖, 反而經常高舉起專利, 智慧財產權的 '大棒' 對新入局者予以恫嚇.
特別是歐美巨頭企業, 往往在智慧財產權問題上 '找茬' . 此前愛立信對於小米進行專利訴訟, 以及美國的 '337調查' 更是在國家層面提高了准入門檻.
此次紛爭對於Veeco而言, 或許不僅是想迫使中微半導體繳納專利費用, 更可能的是期望在更大範圍內與中微半導體展開合作, 覬覦的還是龐大的中國市場. 12月5日, 聚燦光電發布公告稱, 公司與Veeco上海簽署了兩份重大MOVCD設備採購合同, 總金額高達到6972萬美元.
儘管中微半導體在最近的聲明中, 強勢表態要讓Veeco付出巨大代價, 但從行業的視角看, 兩相博弈的結果還是雙方和解的機率較大, 但這一過程需要多長時間, 取決於雙方的態度.
高科技企業間的智慧財產權糾紛往往取證繁瑣, 還涉及跨國訴訟, 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持久戰, 其實多以專利換專利, 市場換市場等 '和解' 的方式收尾, 對此雙方也心知肚明.
至少從中微半導體方面, 率先表示出了相關意願, 如中微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尹志堯在聲明中便表示: '我們更願意集中精力在創新產品的研發和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上, 而不是浪費時間和資源在法律訴訟上. 因此, 我們完全願意和Veeco達成有利於雙方的解決方案並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
在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看來, 如果此次雙方最終沒有得到一個和解意願, 那將對中國半導體和高科技產業產生連鎖的負面影響.
'出於競爭或專利等原因, 以往國際公司都是直接告國內公司, 但現在因為很多國際企業考慮到在中國的最大利益, 不便直接去告中國公司, 現在轉而去告中國公司的一些核心設備供應商. 而此次極有政治傾向地對美國供應廠商實行禁運也十分罕見, 開了一個極不好的先例. 對中國的半導體和高科技產業或許有致命影響. '
顧文軍對福建高院以及專利複審委的裁定表示支援, 他同時也表示, 如何儘快回到談判桌前是雙方需要儘快解決的問題.
'官司打來打去互相傷害都不會受益, 坐下來談判談檢查授權才是正道. ' 顧文軍說.
結語: 全球市場格局下的競爭範本
中微半導體與Veeco之爭, 實則為兩大LED半導體設備製造企業在爭奪市場過程中的摩擦和博弈.
目前看中微半導體一面在通過專利訴訟不斷向Veeco施壓, 另一方面也在積極調整供應鏈布局 (如引進第二, 第三供應商) 予以應對. 問題在於, 對於第二第三供應商, Veeco並不排除採用同樣的手段來進行反制約, 而同樣在中國市場, 中微半導體同樣可以利用智慧財產權來對Veeco進行限制.
如此拉鋸, 雙方將會越走越遠, 這顯然是雙方都不想看到的. 基於此, 雙方回到談判桌前的機率較大, 而前提則是如何達成有利於雙方的解決方案.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認為, 中微Veeco之爭看似是中美企業之爭, 實則中國新勢力崛起後與歐美傳統豪強之間依據市場競爭原則勢力範圍的再劃分, 中微半導體與Veeco專利戰不分伯仲, 是未來立足並擴大市場的根本, 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最終依靠的還是核心技術和公平市場競爭環境.
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到, 中國高科技企業在面對市場競爭對手, 特別是行業巨頭提出訴訟時, 正由過去的妥協, 讓步到據理力爭, 有策略的進退, 中國高科技企業在應對智慧財產權訴訟方面的能力正在增強.
中微半導體一直以來堅持自主創新, 重視研發投入的前瞻之舉, 正逐漸為其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贏得話語權, 打鐵還需自身硬, 練好內功才是根本, 中微半導體與Veeco的博弈, 為中國高科技企業更廣泛地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很好的範本.
2.高通危機愈演愈烈: 蘋果安卓拒付專利費 利潤下滑;
晶片巨頭高通遭遇史上最大危機: 野蠻人博通持續敲門, 蘋果=安卓聯合拒付專利費
時代周報記者 王媛 發自廣州
高通可謂流年不利. 今年以來除了與蘋果掐得不可開交, 近期又遭遇野蠻人敲門, 而最新交出的財報又難掩下滑, 高通的危機有愈演愈烈之勢.
作為全球晶片巨頭高通來說, 由於手握大量別人繞不過的通信基礎專利, 向全球手機廠商收錢成了 '長盛不衰' 的一門生意. 但面對多家巨頭的聯合 '抵抗' , 將會對高通以及整個產業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 高通近年發展出現了怎樣的問題, 一代晶片巨頭是如何衰落的, 破局之道又在哪裡?
博通收購再起硝煙
在美國半導體巨頭博通提出1300億美元要約收購計劃遭到高通拒絕之後, 近日博通再度對高通發出收購邀約, 手段強硬, 一舉提交了11名新董事人選的提名, 謀求進入新一屆高通董事會.
此前, 早在11月6日, 美國半導體企業博通提出以每股60美元現金和10美元博通股票的價格收購高通所有發行在外股份, 被稱為史上最大的TMT領域併購案, 受到了全球的密切關注. 隨後, 高通果斷拒絕了這一收購案.
12月7日, 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在華盛頓參加經濟俱樂部時, 首度公開回應收購一事稱: '高通認為這一報價根本無法接受. 差太遠了. ' 莫倫科夫表示, 博通和高通去年就針對雙方可能合并的問題展開會談, 但毫無進展. 其同時表示對公司未來的獨立經營和解決法律糾紛的能力充滿信心.
對於博通的收購, 高通向時代周報記者發來的聲明顯示, 高通董事會經過全面評估, 並與其財務和法律顧問協商之後, 認定博通的提議嚴重低估了高通的價值, 並且存在巨大的監管不確定性, 因此不符合高通股東的最大利益.
高通指出, 博通和銀湖資本 (Silver Lake) 事實上正在要求股東放棄包括智能手機, 物聯網, 5G等前沿技術在內的這些引領未來的選項, 現在就要對這一不具約束力的交易提議作出決定, 而事實上在未來一年當中存在眾多不確定因素, 包括其所涉及的眾多監管事宜, 而博通目前並沒有作出解決上述事宜的承諾, 此外博通還缺少確認的資金保證, 其從新加坡遷往美國的計劃也將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據了解, 高通董事會由11位全球頂級的董事組成, 其中9位是獨立董事, 4位是過去三年才成為董事會成員, 而且所有董事都堅定承諾代表高通所有股東的最大利益. 高通認為博通這一舉動是公然企圖奪取高通董事會的控制權, 以推進其收購日程. 高通措辭嚴厲地指出, 博通提出的候選人名單本身就存在利益衝突, 因為其意圖通過極大低估高通價值的方式收購高通, 以獲取自身利益.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包括微軟和穀歌在內的多家巨頭公司亦對此併購案表示擔心. 因為高通與博通的交易可能有助於改善其與蘋果的關係, 而新公司與蘋果的交好並不利於競爭對手的發展. 同時外界也對博通 '傾向於降低成本而不是投資於新技術' 的聲譽感到擔憂.
'高通稅' 惹眾怒?
在博通對高通發起半導體領域史上最大併購案之時, 蘋果與高通的專利糾紛又再度升級, 關係進一步惡化.
11月29日, 蘋果公司針對高通公司發起反訴, 稱後者開發的驍龍智能手機晶片至少侵犯了其8項跟手機電池續航能力相關的技術專利. 高通則再訴蘋果侵犯五項專利, 涉及iPhone 8和iPhone X.
蘋果高通的全面駁火要從今年初說起. 最先發起訴訟的是蘋果, 認為高通壟斷無線晶片市場, 相繼在美國, 英國, 中國發起訴訟, 提出索賠. 隨後高通反訴, 認為蘋果先違反協議, 在iPhone 7中故意不充分發揮其晶片的性能, 並連同包括鴻海精密, 緯創資通, 仁寶電腦以及和碩聯合在內的幾家蘋果代工廠一起告上法庭.
9月底, 高通進一步加碼, 於蘋果新品發布之時, 在中國發起訴訟, 希望能夠在中國市場禁售蘋果. 財報顯示, 截至2016年9月底的2016年財年, 蘋果來自大中華區的營收貢獻為22.49%, 到了今年4月底, 這一比例為20.54%, 而到了今年7月份, 這一比例持續下滑至了17.63%. '蛇打七寸' , 高通狙擊蘋果的嚴重性不言而喻.
在蘋果看來, 高通的收費模式不可忍受, 堪稱 '專利流氓' . 即專門囤積智慧財產權, 卻不製造任何真正的產品, 專靠收取訴訟費過活, 蘋果認為這對手機廠商並不公平. 高通則認為蘋果想迫使高通接受不公平的專利授權費, 達到在iPhone銷售中增加收入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蘋果怒不可遏之外, 全球範圍內, 近日已有多家廠商爆出暫停對高通支付專利費用的消息, 當中包括華為和三星兩家巨頭, '反高通' 聯盟陣營似乎日益壯大.
對於專利上的問題, 華為和高通方面皆對記者表示不予置評.
全球現 '多米諾' 危機
業內人士指出, 高通晶片壟斷了高端手機市場, 手機廠商亦正在試圖扭轉這種被動的局面. 目前, 全球排名前三的手機廠商三星, 華為, 蘋果都擁有自研晶片, 並投入使用. 據外媒報道, 蘋果或將在2018年新款iPhone, iPad中捨棄高通, 蘋果考慮用英特爾的基帶產品取而代之, 聯發科也有可能.
IDC數據顯示, 目前, 三星和華為是全球智能手機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巨頭, 以今年第三季度為例, 分別分走了22.3%和10.5%的市場份額, 排名第二的蘋果則佔了12.5%的市佔率. 如果華為和三星步蘋果後塵, 加入專利費之爭的隊伍, 要求高通回到談判桌上來, 對於高通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
在資深電信分析師陳志剛看來, '高通稅' 的商業模式之所以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反對聲音, 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如蘋果所說, 一部手機只是使用了高通的部分器件和專利卻要按照整機銷售價格向高通支付專利費, 這是不合理的; 二是高通的反向授權讓高通之外的任何人的專利成為廢紙一張, 任何使用高通產品的人都需要無償免費授權給高通以及使用高通專利的其他人, 也就是你只要使用高通的產品, 你就不需要再找任何也使用了高通專利的人進行專利授權. 這一點, 業內很多人從公平的角度和對創新的激勵角度也多有批評.
然而, 蘋果與高通的許可費糾紛, 與華為等其他廠商與高通的許可費糾紛, 亦存在較多的不同點.
早在去年6月份, 高通就曾在中國控告魅族, 稱其侵犯了高通的3G和4G專利, 拒付5億專利費. 半年拉鋸戰後, 兩者達成了專利許可協議, 解決了兩者在全球範圍內的專利糾紛.
陳志剛指出, 蘋果的訴求非常明顯, 寸步不讓, 就是要改變高通的專利授權模式, 但是華為三星等所謂的拒付, 並非為了尋求改變高通稅的基本結構, 而只是獲得與高通談判的更多籌碼而已.
實際上, '老大哥' 高通近幾年, 在全球範圍內遭遇了多起反壟斷調查. 2015年2月, 國家發改委因壟斷行為, 判罰高通60.88億元人民幣, 並規定了新的專利費比例. 2016年12月, 韓國因違反公平競爭法判罰高通1.03萬億韓元. 到了今年10月, 中國台灣 '公平交易委員會' 又以不公平手段阻礙同業競爭, 對高通處以234億新台幣 (約合50.9億元人民幣) 的處罰.
一定程度上, 在向政府部門繳納罰款之後, 高通則確立了自己商業模式的合法性.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向記者表示, 蘋果和高通的專利糾紛最終應該還是會和解. '蘋果只是打拖延戰, 想拖垮高通不太現實. '
李俊慧向記者分析稱, 事實上, 不論是蘋果, 還是三星, 華為, 對於他們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智能手機, 這部分的專利許可費用標準是明確的或無爭議的. 因為高通已經按照發改委的整改要求, 降低了許可費用比例, 並重新與包括華為等在內的上百家廠商達成了專利許可合作. '因此, 如果三星或華為真的是在效仿蘋果, 暫停向蘋果公司支付專利許可費用, 一方面, 要看雙方尚在有效期內的專利許可是區域性的還是全球性的; 另一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 有爭議的地區或市場應該不在中國.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對於三家公司在中國境內生產, 銷售的智能手機, 高通可以按照提交給發改委的整改方案, 對暫停支付許可費用的廠商提起訴訟. ' 李俊慧談道.
另一方面, 高通亦面臨來自資本層面上的危機. 由於與蘋果纏鬥激烈, 高通股價從2017年初一直跌跌不休, 直到11月才有所反彈. 競爭對手晶片製造商博通見勢 '趁火打劫' , 後者擬以1300億美元向高通發起收購, 但遭到高通董事會以出價太低為由予否決. 業界預計, 博通將在未來幾周內轉向惡意收購, 並準備與高通展開代理大戰.
利潤 '斷崖式' 下滑
一直以來, 即便在全球多地被罰, 官司不止, 但是倔強的高通, 寧可打官司, 寧可支付罰款, 也要保住自己的專利授權和反向授權模式保持不變, 其關鍵就在於這是高通賴以生存的核心商業模式. 專利授權業務可以說是高通的 '印鈔機' .
時代周報記者查閱高通財報獲悉, 2017財年, 高通技術授權費為64.45億美元, 營收貢獻為28.91%. 2016財年技術授權費為76.6億美元, 營收貢獻為32.5%. 2015財年技術授權費則高達79.47億美元, 營收貢獻為31.43%.
市場調查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數據顯示, 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營業利潤為537.72億美元, 其中蘋果利潤為499.97億美元, 三星利潤為83.12億美元. 而國產手機中, 華為利潤9.29億美元, OPPO利潤8.51億美元, vivo利潤7.32億美元. 蘋果瓜分了超過九成的利潤. 而國產手機的總體利潤甚至夠不上向高通支付的專利費用, 令人詫異.
不過, 高通依靠專利躺著也能賺錢的黃金歲月, 也並非高枕無憂. 記者查閱高通曆年財報獲悉, 2013財年至2017財年5年間, 高通總營收分別為248.66億美元, 264.87億美元, 252.81億美元, 235.54億美元以及222.91億美元, 在2014年達到巔峰之後, 此後呈連年下滑趨勢. 淨利潤方面, 5年間分別為68.45億美元, 79.64億美元, 52.68億美元, 57.02億美元, 以及24.65億美元. 截至今年9月底的2017年財年中, 淨利潤僅為上一年的43.23%, 攔腰砍半. 而高通2017年第四季度淨利潤為1.68億美元, 上年同期為15.99億美元, 下滑九成.
高通四季報顯示, 與蘋果交惡, 蘋果拒絕向高通支付高額專利費導致利潤大跌.
陳志剛向記者表示, 從整體上看, 高通的業績下滑, 主要是高通稅這兩年在全球遭遇危機, 政府處罰, 蘋果等巨頭專利戰, 影響了高通稅的收入增長, 同時為應對競爭市場銷售費用和研發投入加大, 也降低了利潤率.
李俊慧向記者談道, 高通扭轉的關鍵在於, 要依靠法律賦予的救濟手段, 儘快解決與蘋果的許可費爭議.
此前, 在財報解讀會上, 高通執行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唐納德·羅森博格表示, 這些包括在德國的訴訟可能會在2018年中期的某個時候得到最終結果. 在中國的訴訟也會比較快地得到結果, 國際貿易委員會也會快速推進.
在與蘋果拉鋸的同時, 高通並未放棄抓住另一條扭轉命運的主線.
日前在夏威夷舉行的第二屆高通驍龍技術峰會上, 高通方面公開強調, 對於高通高管團隊來說, 有一件任務是重中之重, 那就是推動5G技術.
研究機構IHS Markit發布的報告指出, 未來5G將是改變社會通信技術不可或缺的基礎. 預計到2035年, 全球5G價值鏈本身就能夠創造高達3.5萬億美元的產出.
實際上, 自成立之初, 高通便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大量資金. 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收20%以上, 至今累計投入超過460億美元. 這個過程中雖然承擔了很多試錯的成本, 但也有很多的技術和產品成功得到應用. 而對於5G的研發, 在2006年高通開始了前瞻性研發, 積極地在3GPP標準化上作出重要貢獻, 推動全球統一5G標準的制定.
在今年10月, 高通公司在移動設備上測試了世界上第一個正在工作的5G數據連接, 還展示了首款5G智能手機參考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 高通於日前剛剛披露了5G專利授權的許可, 並公布了未來5G專利費收取標準. 手機廠商最快或在明年就可以推出真正的5G手機. 作為下一代通信技術, 高通加速重注押寶在5G上.
高通方面人士發給記者的一份聲明中, 高通方面表示: '與行業其他公司相比, 高通無疑在智能手機, 物聯網, 汽車, 邊緣計算和聯網技術領域都擁有更好的定位, 並且正在引領行業邁向5G時代. 隨著公司繼續堅定執行在這些業務領域的策略, 高通股東即將見證並分享到大幅增長和價值創造. '
儘管5G領域巨頭林立, 包括英特爾, 華為在內的巨頭皆虎視眈眈, 加速布局, 但高通在5G晶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先發優勢.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如果高通繼續佔領這個市場的更大份額, 這將最終大幅提升該公司的業績. 時代周報
3.原告主動撤訴, 摩拜單車再度贏得專利侵權糾紛;
12月12日消息, 今年3月, 國內門禁廠商呤雲科技向北京市智慧財產權局提交專利侵權糾紛處理請求, 稱摩拜單車侵犯其發明專利. 近日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 呤雲科技已主動撤回處理請求, 這起專利侵權糾紛以摩拜單車獲勝告終.
今年3月3日, 深圳市呤雲科技有限公司向北京市智慧財產權局提交專利侵權糾紛處理請求, 主張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其名為 '互聯網門禁臨時用戶授權裝置和方法' 的發明專利, 請求北京市智慧財產權局責令摩拜停止侵權.
3月21日, 摩拜單車相關負責人回應稱: '摩拜不認同對方的主張, 將積極通過法律途徑尋求公正解決此事. ' 4月1日, 在北京市智慧財產權局組織的案件口頭審理中, 摩拜單車方面主張不侵權抗辯, 認為並不構成侵權.
八個月後, 這一糾紛最終塵埃落定. 12月6日, 原計劃由北京市智慧財產權局組織的第二次口頭審理, 因原告呤雲科技提出撤訴而取消. 這意味著摩拜單車再度贏得了專利侵權糾紛.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3月呤雲科技除了向北京市智慧財產權局提交行政處理請求外, 還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提起侵權訴訟, 此案尚未宣判. 摩拜單車方面透露, 已對涉案專利提出了無效宣告請求.
業內專家指出, 在上述專利侵權糾紛中, 原告一開始提出行政處理請求, 卻在八個月後主動撤回行政處理請求, 主要原因或為原告判斷無法取得有利結果, 為避免敗訴, 不得不主動放棄.
這是今年以來摩拜單車在專利侵權糾紛領域取得的又一場勝利. 今年8月, 胡某向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提起訴訟, 宣稱摩拜單車侵犯其專利權. 9月14日, 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經審理後判決摩拜單車勝訴, 該公司的 '掃碼開鎖' 技術不構成專利侵權, 判決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億歐網
4.歐洲專利局局長: 希望繼續增進與中國產業界的交流
日前, 歐洲專利局局長伯努瓦·巴迪斯戴利來華與中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舉行第十一次兩局局長會談, 會後兩局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
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巴迪斯戴利指出, 歐洲專利局和中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有超過30年的合作曆史, 雙方將於2018年開展全面戰略合作, 旨在為全球智慧財產權用戶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 共同為促進全球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完善做出更多的貢獻.
在巴迪斯戴利看來, 作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 中歐兩局對未來全球智慧財產權體系建設有著共同的願景, 包括確保在全球智慧財產權體系中的領導作用和授權專利的高質量, 從而更好地推動和促進專利體系的透明公開, 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產權檢索和審查工具的建設, 以及更好地為智慧財產權用戶和業界人士服務.
據了解, 自1985年中歐兩局簽訂正式合作協議以來, 兩局從技術合作發展成為戰略合作, 中國專利制度的發展離不開歐洲專利局的幫助和支援.
巴迪斯戴利列舉的幾個數據能很好地體現這些年中國專利及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快速發展: 去年, 歐洲專利局受理的來自中國的專利申請增長了25%, 中國現已在歐專局受理申請量排名中位居第6. 他還向記者強調, 中國企業來歐洲申請專利主要集中在數字通訊, 電腦技術及電信三大領域, 佔到中國在歐洲申請總量的50%, 目前在歐專局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十的申請人中就有華為和中興兩家是中國的企業, 這也體現了中國企業對於歐洲智慧財產權專利體系的信心.
'此外, 近期我們還收到中國很多有關綠色技術的專利申請, 比如風能太陽能等, 相信未來這些產業也會取得較大的發展. ' 巴迪斯戴利指出.
巴迪斯戴利還表示, 歐洲專利局自2010年開始進行了多方面改革, 目標是兼顧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並提供給用戶多元化的服務, 歐洲專利局非常願意聆聽中國產業界代錶針對這些改革的意見, 也歡迎大家對歐洲專利局提出建議, 並希望進一步增進與中國產業界之間的交流. 中國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