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深度】中微半导体与Veeco互诉: 巨头之争的背后

1.中微半导体与Veeco互诉: 巨头之争的背后; 2.高通危机愈演愈烈: 苹果安卓拒付专利费 利润下滑; 3.原告主动撤诉, 摩拜单车再度赢得专利侵权纠纷; 4.欧洲专利局局长: 希望继续增进与中国产业界的交流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复制 laoyaoic 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中微半导体与Veeco互诉: 巨头之争的背后;

集微网报道 (记者 张轶群) 近日, 中微半导体设备 (上海) 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中微半导体' ) 与维易科精密仪器国际贸易 (上海) 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Veeco上海' ) 的诉讼争端又有了最新进展,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同意了中微针对Veeco上海的禁令申请, 这也是继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以下简称 '专利复审委' ) 后, 中方再次认定Veeco上海侵犯了中微半导体的知识产权.

巨头相争的背后, 围绕在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的博弈正在进行新一轮角力.

石墨盘引发的纷争

今年4月, Veeco美国在纽约东区的联邦法院对中微半导体MOCVD设备的晶圆承载器 (即石墨盘) 供应商SGL展开了专利侵权诉讼, 认为在SGL为中微半导体设计的石墨盘产品侵犯了其专利, 要求禁止SGL向中微半导体供货, 纽约法院于11月初发布临时禁运令.

在Veeco美国方面发起针对SGL的诉讼后, 中微半导体方面迅速做出回应. 今年7月, 中微半导体向福建高院正式起诉 'Veeco上海' , 指控其TurboDisk EPIK 700型号的MOCVD设备侵犯了中微的晶圆承载器同步锁定的中国专利, 要求其停止侵权并主张上亿元侵权损害赔偿. 12月初, 福建高院同意中微半导体针对Veeco上海的禁令申请, 该禁令禁止Veeco上海进口, 制造, 向任何第三方销售或许诺销售侵犯中微专利的石墨盘产品.

在这一过程中, 今年7月中微提起诉讼后, Veeco上海还向专利复审委提交专利无效宣告请求, 主张中微半导体专利无效. 专利复审委于2017年11月24日驳回了Veeco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 确认中微半导体专利有效.

实际上, 中微半导体与美国Veeco公司的专利纠纷集中在MOCVD设备上, 作为LED芯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 MOCVD的核心技术长期被欧美企业所垄断, 美国Veeco, 德国Aixtron是这个领域中的两个巨人.

中国作为全球LED芯片的最大制造基地, 近年来得益于产业政策, 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 中国企业在LED设备制造领域异军突起, 涌现出中微半导体, 中晟光电等代表性公司, 不断抢占欧美巨头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 中国LED芯片企业掀起了新一轮扩产潮. 据集微网记者了解, 华灿光电通过在义乌的扩产, 今年底产能将达到510万片/年. (折合四英寸) . 三安光电正在厦门扩产, 2017年底将达到750万片/年. (折合四英寸), 三安光电近期也宣布了在泉州的巨额投资计划, 产能将继续扩张. 而二者皆为中微半导体的重要客户.

目前, 中微半导体销售维持在年均30-35%的增长率, 预期2017年今年将实现突破性增长, 达到80%年增长率, 销售预计将达11亿元人民币, 2017年中微半导体的MOCVD出货量已突破100台, 而到2017年底, 中国大陆的MOCVD累积安装量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将超过50%. 而从目前国内前三大 LED 芯片厂商今年采购情况看, Veeco 和中微的MOCVD设备各占一半.

中微半导体的迅速做大, 让Veeco等老牌玩家着实感到不安.

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集成电路研究所朱邵歆博士看来, Veeco此举的主要目的正是通过干扰MOCVD设备零件供应链来打击竞争对手中微半导体. 看来, Veeco此举的主要目的正是通过干扰MOCVD设备零件供应链来打击竞争对手中微半导体.

'近年来, 中微半导体迅速成长, 技术日趋成熟, 特别在中国市场的话语权进一步巩固. 三安光电, 华灿光电在下一步的扩产规划中, 都大幅采用了中微半导体的设备, Veeco明显感受到了压力. ' 朱邵歆告诉集微网记者.

中微半导体的反击

在相继获得了专利复审委的认定, 以及福建高院的裁定之后, 中微在中国取得了两场对Veeco上海的胜利. 此外, 中微半导体于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12月8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 (USPTO) 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 (PTAB) 递交无效Veeco美国专利 (US 6,726,769) 的请求.

选择在福建提起诉讼, 因为福建市场产能较大, 也是企业采购中微半导体设备的主要区域, 便于法院进行取证, 同时在美国向Veeco发起诉讼, 中微的反击有理有力, 这也反映出经过多年在专利战场上的较量, 中微半导体更加熟稔流程, 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应对专利诉讼方面的愈发自信与从容.

朱邵歆告诉记者, 知识产权工作是一项费时费力费资本的工作, 而中微半导体这些年一直在做积累, 这也为其成为国际一流的半导体设备生产厂商奠定了基础.

自2004年成立以来, 中微半导体一向独立自主研发创新技术, 通过十余年的发展和积累, 如今中微半导体在全球共申请了超过800件相关专利, 其中绝大部分是发明专利, 涉及MOCVD的专利已超过百项, 大部分专利已获授权.

到目前为止, 中微半导体还没有输过一场专利诉讼官司, 已成为业内知识产权保护的典范. 在重视科技创新, 专利保护方面中微半导体做出了表率, 改变了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相对被动的局面, 这也得益于多年来中微半导体在重视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坚持.

由于晶圆承载器对材料和工艺要求非常高, 包括中微半导体, 中晟光电等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 所使用的石墨盘绝大部分来自国外供应商. 作为耗材, 机台上的石墨盘两三个月即需更换一次, 未来如无供应, 将导致机台停产, 产能受损. 这也使得中微半导体等企业要尽快采取措施, 减少因专利诉讼纠纷而带来的商业影响.

谈及此次事, 企业一侧表现得相当谨慎, 包括华灿光电在内的多家企业以话题较为敏感为由婉拒了集微网记者的采访.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 短期内并不会给LED行业带来大的波动.

此前公布的11月22日华灿光电与中微半导体召开的电话会议内容显示, 中微半导体表示正在积极发展第二和第三渠道的供应商, 预计12月底即可完成产品验证, 明年1-2月即可解决批量问题, 春节前可恢复对客户的石墨盘供应.

而华灿光电也表示, 公司在积极推动该事件的解决, 现有石墨盘库存充足, 可用到明年3月, 短时间内该事件并不会对公司有任何本质上的影响.

此外, 华灿光电认为, 该事件也不会对芯片价格产生大的影响, 整体来看, 芯片价格将是稳中有降的, 但龙头公司的高端产品具有更好的成本竞争力.

如何回到谈判桌前

如今, 在很多高科技行业领域, 先行成功的巨头们往往不愿轻易交出手中的权杖, 反而经常高举起专利, 知识产权的 '大棒' 对新入局者予以恫吓.

特别是欧美巨头企业, 往往在知识产权问题上 '找茬' . 此前爱立信对于小米进行专利诉讼, 以及美国的 '337调查' 更是在国家层面提高了准入门槛.

此次纷争对于Veeco而言, 或许不仅是想迫使中微半导体缴纳专利费用, 更可能的是期望在更大范围内与中微半导体展开合作, 觊觎的还是庞大的中国市场. 12月5日, 聚灿光电发布公告称, 公司与Veeco上海签署了两份重大MOVCD设备采购合同, 总金额高达到6972万美元.

尽管中微半导体在最近的声明中, 强势表态要让Veeco付出巨大代价, 但从行业的视角看, 两相博弈的结果还是双方和解的概率较大, 但这一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取决于双方的态度.

高科技企业间的知识产权纠纷往往取证繁琐, 还涉及跨国诉讼, 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持久战, 其实多以专利换专利, 市场换市场等 '和解' 的方式收尾, 对此双方也心知肚明.

至少从中微半导体方面, 率先表示出了相关意愿, 如中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在声明中便表示: '我们更愿意集中精力在创新产品的研发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上, 而不是浪费时间和资源在法律诉讼上. 因此, 我们完全愿意和Veeco达成有利于双方的解决方案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

在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看来, 如果此次双方最终没有得到一个和解意愿, 那将对中国半导体和高科技产业产生连锁的负面影响.

'出于竞争或专利等原因, 以往国际公司都是直接告国内公司, 但现在因为很多国际企业考虑到在中国的最大利益, 不便直接去告中国公司, 现在转而去告中国公司的一些核心设备供应商. 而此次极有政治倾向地对美国供应厂商实行禁运也十分罕见, 开了一个极不好的先例. 对中国的半导体和高科技产业或许有致命影响. '

顾文军对福建高院以及专利复审委的裁定表示支持, 他同时也表示, 如何尽快回到谈判桌前是双方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官司打来打去互相伤害都不会受益, 坐下来谈判谈检查授权才是正道. ' 顾文军说.

结语: 全球市场格局下的竞争范本

中微半导体与Veeco之争, 实则为两大LED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在争夺市场过程中的摩擦和博弈.

目前看中微半导体一面在通过专利诉讼不断向Veeco施压, 另一方面也在积极调整供应链布局 (如引进第二, 第三供应商) 予以应对. 问题在于, 对于第二第三供应商, Veeco并不排除采用同样的手段来进行反制约, 而同样在中国市场, 中微半导体同样可以利用知识产权来对Veeco进行限制.

如此拉锯, 双方将会越走越远, 这显然是双方都不想看到的. 基于此, 双方回到谈判桌前的概率较大, 而前提则是如何达成有利于双方的解决方案.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认为, 中微Veeco之争看似是中美企业之争, 实则中国新势力崛起后与欧美传统豪强之间依据市场竞争原则势力范围的再划分, 中微半导体与Veeco专利战不分伯仲, 是未来立足并扩大市场的根本, 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最终依靠的还是核心技术和公平市场竞争环境.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到, 中国高科技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对手, 特别是行业巨头提出诉讼时, 正由过去的妥协, 让步到据理力争, 有策略的进退, 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应对知识产权诉讼方面的能力正在增强.

中微半导体一直以来坚持自主创新, 重视研发投入的前瞻之举, 正逐渐为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话语权, 打铁还需自身硬, 练好内功才是根本, 中微半导体与Veeco的博弈, 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2.高通危机愈演愈烈: 苹果安卓拒付专利费 利润下滑;

芯片巨头高通遭遇史上最大危机: 野蛮人博通持续敲门, 苹果=安卓联合拒付专利费

时代周报记者 王媛 发自广州

高通可谓流年不利. 今年以来除了与苹果掐得不可开交, 近期又遭遇野蛮人敲门, 而最新交出的财报又难掩下滑, 高通的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

作为全球芯片巨头高通来说, 由于手握大量别人绕不过的通信基础专利, 向全球手机厂商收钱成了 '长盛不衰' 的一门生意. 但面对多家巨头的联合 '抵抗' , 将会对高通以及整个产业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高通近年发展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一代芯片巨头是如何衰落的, 破局之道又在哪里?

博通收购再起硝烟

在美国半导体巨头博通提出1300亿美元要约收购计划遭到高通拒绝之后, 近日博通再度对高通发出收购邀约, 手段强硬, 一举提交了11名新董事人选的提名, 谋求进入新一届高通董事会.

此前, 早在11月6日, 美国半导体企业博通提出以每股60美元现金和10美元博通股票的价格收购高通所有发行在外股份, 被称为史上最大的TMT领域并购案, 受到了全球的密切关注. 随后, 高通果断拒绝了这一收购案.

12月7日, 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在华盛顿参加经济俱乐部时, 首度公开回应收购一事称: '高通认为这一报价根本无法接受. 差太远了. ' 莫伦科夫表示, 博通和高通去年就针对双方可能合并的问题展开会谈, 但毫无进展. 其同时表示对公司未来的独立经营和解决法律纠纷的能力充满信心.

对于博通的收购, 高通向时代周报记者发来的声明显示, 高通董事会经过全面评估, 并与其财务和法律顾问协商之后, 认定博通的提议严重低估了高通的价值, 并且存在巨大的监管不确定性, 因此不符合高通股东的最大利益.

高通指出, 博通和银湖资本 (Silver Lake) 事实上正在要求股东放弃包括智能手机, 物联网, 5G等前沿技术在内的这些引领未来的选项, 现在就要对这一不具约束力的交易提议作出决定, 而事实上在未来一年当中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 包括其所涉及的众多监管事宜, 而博通目前并没有作出解决上述事宜的承诺, 此外博通还缺少确认的资金保证, 其从新加坡迁往美国的计划也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据了解, 高通董事会由11位全球顶级的董事组成, 其中9位是独立董事, 4位是过去三年才成为董事会成员, 而且所有董事都坚定承诺代表高通所有股东的最大利益. 高通认为博通这一举动是公然企图夺取高通董事会的控制权, 以推进其收购日程. 高通措辞严厉地指出, 博通提出的候选人名单本身就存在利益冲突, 因为其意图通过极大低估高通价值的方式收购高通, 以获取自身利益.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包括微软和谷歌在内的多家巨头公司亦对此并购案表示担心. 因为高通与博通的交易可能有助于改善其与苹果的关系, 而新公司与苹果的交好并不利于竞争对手的发展. 同时外界也对博通 '倾向于降低成本而不是投资于新技术' 的声誉感到担忧.

'高通税' 惹众怒?

在博通对高通发起半导体领域史上最大并购案之时, 苹果与高通的专利纠纷又再度升级, 关系进一步恶化.

11月29日, 苹果公司针对高通公司发起反诉, 称后者开发的骁龙智能手机芯片至少侵犯了其8项跟手机电池续航能力相关的技术专利. 高通则再诉苹果侵犯五项专利, 涉及iPhone 8和iPhone X.

苹果高通的全面驳火要从今年初说起. 最先发起诉讼的是苹果, 认为高通垄断无线芯片市场, 相继在美国, 英国, 中国发起诉讼, 提出索赔. 随后高通反诉, 认为苹果先违反协议, 在iPhone 7中故意不充分发挥其芯片的性能, 并连同包括鸿海精密, 纬创资通, 仁宝电脑以及和硕联合在内的几家苹果代工厂一起告上法庭.

9月底, 高通进一步加码, 于苹果新品发布之时, 在中国发起诉讼, 希望能够在中国市场禁售苹果. 财报显示, 截至2016年9月底的2016年财年, 苹果来自大中华区的营收贡献为22.49%, 到了今年4月底, 这一比例为20.54%, 而到了今年7月份, 这一比例持续下滑至了17.63%. '蛇打七寸' , 高通狙击苹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在苹果看来, 高通的收费模式不可忍受, 堪称 '专利流氓' . 即专门囤积知识产权, 却不制造任何真正的产品, 专靠收取诉讼费过活, 苹果认为这对手机厂商并不公平. 高通则认为苹果想迫使高通接受不公平的专利授权费, 达到在iPhone销售中增加收入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苹果怒不可遏之外, 全球范围内, 近日已有多家厂商爆出暂停对高通支付专利费用的消息, 当中包括华为和三星两家巨头, '反高通' 联盟阵营似乎日益壮大.

对于专利上的问题, 华为和高通方面皆对记者表示不予置评.

全球现 '多米诺' 危机

业内人士指出, 高通芯片垄断了高端手机市场, 手机厂商亦正在试图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 目前, 全球排名前三的手机厂商三星, 华为, 苹果都拥有自研芯片, 并投入使用. 据外媒报道, 苹果或将在2018年新款iPhone, iPad中舍弃高通, 苹果考虑用英特尔的基带产品取而代之, 联发科也有可能.

IDC数据显示, 目前, 三星和华为是全球智能手机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巨头, 以今年第三季度为例, 分别分走了22.3%和10.5%的市场份额, 排名第二的苹果则占了12.5%的市占率. 如果华为和三星步苹果后尘, 加入专利费之争的队伍, 要求高通回到谈判桌上来, 对于高通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

在资深电信分析师陈志刚看来, '高通税' 的商业模式之所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如苹果所说, 一部手机只是使用了高通的部分器件和专利却要按照整机销售价格向高通支付专利费, 这是不合理的; 二是高通的反向授权让高通之外的任何人的专利成为废纸一张, 任何使用高通产品的人都需要无偿免费授权给高通以及使用高通专利的其他人, 也就是你只要使用高通的产品, 你就不需要再找任何也使用了高通专利的人进行专利授权. 这一点, 业内很多人从公平的角度和对创新的激励角度也多有批评.

然而, 苹果与高通的许可费纠纷, 与华为等其他厂商与高通的许可费纠纷, 亦存在较多的不同点.

早在去年6月份, 高通就曾在中国控告魅族, 称其侵犯了高通的3G和4G专利, 拒付5亿专利费. 半年拉锯战后, 两者达成了专利许可协议, 解决了两者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纠纷.

陈志刚指出, 苹果的诉求非常明显, 寸步不让, 就是要改变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 但是华为三星等所谓的拒付, 并非为了寻求改变高通税的基本结构, 而只是获得与高通谈判的更多筹码而已.

实际上, '老大哥' 高通近几年, 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了多起反垄断调查. 2015年2月, 国家发改委因垄断行为, 判罚高通60.88亿元人民币, 并规定了新的专利费比例. 2016年12月, 韩国因违反公平竞争法判罚高通1.03万亿韩元. 到了今年10月, 中国台湾 '公平交易委员会' 又以不公平手段阻碍同业竞争, 对高通处以234亿新台币 (约合50.9亿元人民币) 的处罚.

一定程度上, 在向政府部门缴纳罚款之后, 高通则确立了自己商业模式的合法性.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向记者表示, 苹果和高通的专利纠纷最终应该还是会和解. '苹果只是打拖延战, 想拖垮高通不太现实. '

李俊慧向记者分析称, 事实上, 不论是苹果, 还是三星, 华为, 对于他们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 这部分的专利许可费用标准是明确的或无争议的. 因为高通已经按照发改委的整改要求, 降低了许可费用比例, 并重新与包括华为等在内的上百家厂商达成了专利许可合作. '因此, 如果三星或华为真的是在效仿苹果, 暂停向苹果公司支付专利许可费用, 一方面, 要看双方尚在有效期内的专利许可是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 另一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争议的地区或市场应该不在中国.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对于三家公司在中国境内生产, 销售的智能手机, 高通可以按照提交给发改委的整改方案, 对暂停支付许可费用的厂商提起诉讼. ' 李俊慧谈道.

另一方面, 高通亦面临来自资本层面上的危机. 由于与苹果缠斗激烈, 高通股价从2017年初一直跌跌不休, 直到11月才有所反弹. 竞争对手芯片制造商博通见势 '趁火打劫' , 后者拟以1300亿美元向高通发起收购, 但遭到高通董事会以出价太低为由予否决. 业界预计, 博通将在未来几周内转向恶意收购, 并准备与高通展开代理大战.

利润 '断崖式' 下滑

一直以来, 即便在全球多地被罚, 官司不止, 但是倔强的高通, 宁可打官司, 宁可支付罚款, 也要保住自己的专利授权和反向授权模式保持不变, 其关键就在于这是高通赖以生存的核心商业模式. 专利授权业务可以说是高通的 '印钞机' .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高通财报获悉, 2017财年, 高通技术授权费为64.45亿美元, 营收贡献为28.91%. 2016财年技术授权费为76.6亿美元, 营收贡献为32.5%. 2015财年技术授权费则高达79.47亿美元, 营收贡献为31.43%.

市场调查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营业利润为537.72亿美元, 其中苹果利润为499.97亿美元, 三星利润为83.12亿美元. 而国产手机中, 华为利润9.29亿美元, OPPO利润8.51亿美元, vivo利润7.32亿美元. 苹果瓜分了超过九成的利润. 而国产手机的总体利润甚至够不上向高通支付的专利费用, 令人诧异.

不过, 高通依靠专利躺着也能赚钱的黄金岁月, 也并非高枕无忧. 记者查阅高通历年财报获悉, 2013财年至2017财年5年间, 高通总营收分别为248.66亿美元, 264.87亿美元, 252.81亿美元, 235.54亿美元以及222.91亿美元, 在2014年达到巅峰之后, 此后呈连年下滑趋势. 净利润方面, 5年间分别为68.45亿美元, 79.64亿美元, 52.68亿美元, 57.02亿美元, 以及24.65亿美元. 截至今年9月底的2017年财年中, 净利润仅为上一年的43.23%, 拦腰砍半. 而高通2017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1.68亿美元, 上年同期为15.99亿美元, 下滑九成.

高通四季报显示, 与苹果交恶, 苹果拒绝向高通支付高额专利费导致利润大跌.

陈志刚向记者表示, 从整体上看, 高通的业绩下滑, 主要是高通税这两年在全球遭遇危机, 政府处罚, 苹果等巨头专利战, 影响了高通税的收入增长, 同时为应对竞争市场销售费用和研发投入加大, 也降低了利润率.

李俊慧向记者谈道, 高通扭转的关键在于, 要依靠法律赋予的救济手段, 尽快解决与苹果的许可费争议.

此前, 在财报解读会上, 高通执行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唐纳德·罗森博格表示, 这些包括在德国的诉讼可能会在2018年中期的某个时候得到最终结果. 在中国的诉讼也会比较快地得到结果, 国际贸易委员会也会快速推进.

在与苹果拉锯的同时, 高通并未放弃抓住另一条扭转命运的主线.

日前在夏威夷举行的第二届高通骁龙技术峰会上, 高通方面公开强调, 对于高通高管团队来说, 有一件任务是重中之重, 那就是推动5G技术.

研究机构IHS Markit发布的报告指出, 未来5G将是改变社会通信技术不可或缺的基础. 预计到2035年, 全球5G价值链本身就能够创造高达3.5万亿美元的产出.

实际上, 自成立之初, 高通便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 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20%以上, 至今累计投入超过460亿美元. 这个过程中虽然承担了很多试错的成本, 但也有很多的技术和产品成功得到应用. 而对于5G的研发, 在2006年高通开始了前瞻性研发, 积极地在3GPP标准化上作出重要贡献, 推动全球统一5G标准的制定.

在今年10月, 高通公司在移动设备上测试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在工作的5G数据连接, 还展示了首款5G智能手机参考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 高通于日前刚刚披露了5G专利授权的许可, 并公布了未来5G专利费收取标准. 手机厂商最快或在明年就可以推出真正的5G手机. 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 高通加速重注押宝在5G上.

高通方面人士发给记者的一份声明中, 高通方面表示: '与行业其他公司相比, 高通无疑在智能手机, 物联网, 汽车, 边缘计算和联网技术领域都拥有更好的定位, 并且正在引领行业迈向5G时代. 随着公司继续坚定执行在这些业务领域的策略, 高通股东即将见证并分享到大幅增长和价值创造. '

尽管5G领域巨头林立, 包括英特尔, 华为在内的巨头皆虎视眈眈, 加速布局, 但高通在5G芯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如果高通继续占领这个市场的更大份额, 这将最终大幅提升该公司的业绩. 时代周报

3.原告主动撤诉, 摩拜单车再度赢得专利侵权纠纷;

12月12日消息, 今年3月, 国内门禁厂商呤云科技向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 称摩拜单车侵犯其发明专利. 近日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 呤云科技已主动撤回处理请求, 这起专利侵权纠纷以摩拜单车获胜告终.

今年3月3日, 深圳市呤云科技有限公司向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 主张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其名为 '互联网门禁临时用户授权装置和方法' 的发明专利, 请求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责令摩拜停止侵权.

3月21日, 摩拜单车相关负责人回应称: '摩拜不认同对方的主张, 将积极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公正解决此事. ' 4月1日, 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组织的案件口头审理中, 摩拜单车方面主张不侵权抗辩, 认为并不构成侵权.

八个月后, 这一纠纷最终尘埃落定. 12月6日, 原计划由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组织的第二次口头审理, 因原告呤云科技提出撤诉而取消. 这意味着摩拜单车再度赢得了专利侵权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3月呤云科技除了向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提交行政处理请求外, 还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侵权诉讼, 此案尚未宣判. 摩拜单车方面透露, 已对涉案专利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

业内专家指出, 在上述专利侵权纠纷中, 原告一开始提出行政处理请求, 却在八个月后主动撤回行政处理请求, 主要原因或为原告判断无法取得有利结果, 为避免败诉, 不得不主动放弃.

这是今年以来摩拜单车在专利侵权纠纷领域取得的又一场胜利. 今年8月, 胡某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 宣称摩拜单车侵犯其专利权. 9月14日,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经审理后判决摩拜单车胜诉, 该公司的 '扫码开锁' 技术不构成专利侵权, 判决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亿欧网

4.欧洲专利局局长: 希望继续增进与中国产业界的交流

日前, 欧洲专利局局长伯努瓦·巴迪斯戴利来华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举行第十一次两局局长会谈, 会后两局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

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巴迪斯戴利指出, 欧洲专利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有超过30年的合作历史, 双方将于2018年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旨在为全球知识产权用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共同为促进全球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巴迪斯戴利看来, 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 中欧两局对未来全球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有着共同的愿景, 包括确保在全球知识产权体系中的领导作用和授权专利的高质量, 从而更好地推动和促进专利体系的透明公开,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检索和审查工具的建设, 以及更好地为知识产权用户和业界人士服务.

据了解, 自1985年中欧两局签订正式合作协议以来, 两局从技术合作发展成为战略合作, 中国专利制度的发展离不开欧洲专利局的帮助和支持.

巴迪斯戴利列举的几个数据能很好地体现这些年中国专利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快速发展: 去年, 欧洲专利局受理的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增长了25%, 中国现已在欧专局受理申请量排名中位居第6. 他还向记者强调, 中国企业来欧洲申请专利主要集中在数字通讯, 电脑技术及电信三大领域, 占到中国在欧洲申请总量的50%, 目前在欧专局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申请人中就有华为和中兴两家是中国的企业, 这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对于欧洲知识产权专利体系的信心.

'此外, 近期我们还收到中国很多有关绿色技术的专利申请, 比如风能太阳能等, 相信未来这些产业也会取得较大的发展. ' 巴迪斯戴利指出.

巴迪斯戴利还表示, 欧洲专利局自2010年开始进行了多方面改革, 目标是兼顾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并提供给用户多元化的服务, 欧洲专利局非常愿意聆听中国产业界代表针对这些改革的意见, 也欢迎大家对欧洲专利局提出建议, 并希望进一步增进与中国产业界之间的交流. 中国网财经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