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亿白内障治疗市场亟待摆脱进口依赖

医药网12月13日讯 近日, 自媒体的一篇文章令莎普爱思滴眼液陷入疗效和宣传的质疑漩涡, 该文矛头直指莎普爱思滴眼液的洗脑式营销, 称其延误白内障患者治疗.
美国眼科学会2016年的《成人白内障临床指南》中写到: 目前没有发现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有效治疗或延缓白内障的进展. 目前, 全球眼科医生对治疗白内障的共识是手术治疗. 国家卫计委中国防盲治盲网站显示, 不论何种白内障, 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手段.
手术治疗最有效
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眼病, 主要症状是视力障碍, 它与晶状体浑浊程度和部位有关. 一直以来, 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白内障患者群, 约有6000万人, 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白内障患病率超过46%, 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手术治疗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最有效手段, 但对中国患者来说, 接受复明手术的比例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的《 '十三五' 全国眼 健康 规划 (2016-2020年) 》, 2015年中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 (CSR) 已超过1500例/百万人, 较 '十一五' 末期提高了56%, 但与发达国家CRS超过9000例/百万人口/年还有很大差距. 这一方面源于对规范化治疗认识的不足, 另一方面源于患者常常要面临进口手术产品高额费用的负担.
据了解, 人工晶状体是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透镜, 是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最重要材料. 通过手术摘除白内障患者浑浊的晶状体, 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替代原来的晶状体, 可以使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
随着白内障患病人数, 手术量的逐年增加, 对手术中使用的人工晶状体需求也会越大. 国内每年进行约230万例白内障手术, 其中30%的患者仍在使用国外已淘汰的硬式人工晶体, 临床使用的软式人工晶状体进口品牌占比超过90%, 国产与进口市场差距巨大. 预计到2020年, 中国的年白内障手术量将达到400万例, 我国眼病临床治疗需求巨大.
据相关数据统计, 2016年我国白内障产业规模已接近150亿元, 而眼科手术运用的耗材目前大部分依赖进口, 本土眼科产业相比发达国家仍显落后, 我国的白内障手术率仍处于低位. 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 国产品质优良, 价格合理医疗用品的研发创新成为大时代下努力的方向.
药物市场集中于零售终端
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老年性白内障, 糖尿病性白内障, 辐射性及外伤引起的白内障. 目前, 国内白内障药物大约有十多种.
据样本医院数据统计, 2016年白内障药物销售额为1448万元, 主要的品种有: 吡诺克辛 (样本医院销售额为731万元, 下同) , 障眼明 (351万元) , 氨碘肽 (172万元) , 苄达赖氨酸 (125万元) , 谷胱甘肽 (53万元) , 另有法可林及复方甲状腺素/碘塞罗宁等. 近几年来, 白内障药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但样本医院整体市场规模不大, 这主要与采样中眼科专科医院较少有关.
从剂型来看, 2016年样本医院白内障药物滴眼剂销售额为994万元, 占68.9%; 胶囊剂销售额为236万元, 占16.3%; 片剂销售额为115万元, 占7.9%; 注射剂销售额为104万元, 占7.2%. 其中, 滴眼剂占据绝对优势. 由于白内障药物滴眼剂大都属于 OTC 药物, 市场主要集中在零售终端, 因此, 样本医院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2016年, 样本医院涉及的白内障药物生产 企业 有近20家, 前5位企业销售额总计1240万元, 占整体市场的85.7%, 市场较为集中. 排名前5位企业分别是: 参天 (样本 医院 销售额为627万元, 占45.7%, 下同) , 湖南天济草堂制药 (222万元, 占15.3%) , 浙江国光药业 (170万元, 占11.7%) , 广州中一药业 (115万元, 占7.9%) , 长春普华制药 (72万元, 占5.%)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