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 | '毀滅' | 實體經濟? 商場已變兒童樂園

經濟與人

其實, 就連看似被電商消滅的 '商場經濟' , 也沒有蕭條. 只不過是熙熙攘攘的購物場地, 變成喧嘩沸騰的兒童樂園, 餐館, 遊戲廳.

周末, 我在家附近的商場閑逛, 發現到處都是雙十二的促銷廣告. 無意中走進一家男裝店, 一位店員對我說: 雙十二是商場購物節, 打折力度也很大. 我推說去前面看看, 店員緊接著說: 以前的那家店已經改門面, 真的沒什麼可看, 你再往前走, 可到兒童樂園了.

最近兩年逛商場, 這種情形經常出現. 商場賣衣服的門面, 不像過去有一整片小店, 現在只有幾家超大門面的品牌店. 外國品牌廣告做得好, 價格也不貴, 它們正在迅速搶佔商場最黃金門面. 而早年風頭強勁的國產品牌, 近幾年正逐漸衰落.

與此同時, 比商場低端的 '賣場' '批發市場' , 同樣也在經曆著變革. 最近有媒體報道, 上海賣服裝的幾條街, 過去既零售也批發, 一度紅紅火火, 現已逐步凋敝.

線下服裝銷售行業的變化, 最根本的原因是電商的崛起. 很多線下商店把自家門店搬到網上, 幾十塊錢的衣服曾是有些電商平台的主流. 後來有了很多B2C, B2B等網站, 大品牌店也開始把生意做到網上. 再後來, 這些平台的網店乾脆成了工廠的線上門店, 真正做到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 價格也奇低.

儘管這種業態廣受歡迎, 但批評的聲音也不少. 一個理由是: 電商經濟看起來方便, 但是在毀掉中國服裝業的長遠——商家都想賺快錢, 不想打品牌, 從而將線下市場拱手讓給外國人, 自己則只是賺幾十塊利潤. 還有說法認為, 購物太方便也不好, 大家快買快賣, 迅速消耗, 生產的除了一大堆垃圾, 還剩下什麼?

除此之外, 還有一種貌似深刻的見解. 有一篇假借英國爵士之口的文章就說, 中國電商平台如此發達, 看似方便, 其實是在毀掉實體經濟. 一個商業小店鋪, 背後就是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摧毀了其生存環境, 那是社會的災難. 商場不只是買賣商品, 更重要的是把人吸引到街上, 產生各種 '隨機消費' . 比如夫妻逛街, 除了買衣服, 還能吃飯看電影. 電商毀掉商場, 其實是在毀掉城市活力等.

這些批評都是基於 '看得見的' : 他們只看到線下的艱難, 看不到線上商業的活力. 確實, 很多線下門店在關閉, 但其實他們大多將店鋪搬到了網上, 反而活得更好. 消費者坐在家中, 遍覽全國商品, 選擇更多, 購物成本更低, 這些都是很可觀的福利.

中國服裝品牌會因此而被毀掉嗎?當然不會, 且不說電商也講品牌, 就是線下實體行業, 他們也還有很強的生命力. 服裝銷售是體驗性很強的購物活動, 很多人還是願意到商場去購買. 對他們而言, 只要價格不是貴得離譜, 商場購物還是比點擊下單愉快很多. 這兩年 '虛擬現實' 呼之欲出, 但距離電商消滅實體還有很長距離.

當線下購物變成體驗型, 享受型的消費方式, 利潤率高的高檔產品會更有優勢. 只不過國外商品在品牌化道路上走得更早, 因此搶得了先機而已. 其實, 這些國外品牌也在積極搶佔電商市場, 主動降低身價迎合消費者. 長遠看來, 國內品牌還有很大機會.

電商沒有摧毀實體經濟, 而是在創造新的實體經濟. 中國有很多工廠都是依賴電商而存在, 它們創造的就業機會, 要比電商消滅的就業多. 電商創造了快遞行業, 這是貨真價實的實體經濟. 就連看似被電商消滅的 '商場經濟' , 其實也沒有蕭條. 只不過是熙熙攘攘的購物場地, 變成喧嘩沸騰的兒童樂園, 餐館, 遊戲廳. 這些 '體驗型經濟' 過去不存在, 將來也不容易被消滅.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