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 DIGITIMES 報道,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援下,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 7 日於鹿港彰濱工業區道路上首次對車廠和媒體展示了 '一般道路自動駕駛' 及 '定點接駁自動駕駛' 雙模式, 以十大常見駕車的情境, 來驗證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車的判斷與決策能力.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執行副總廖慶秋指出, 台灣自主研發自動駕駛關鍵系統雖不易獲美國, 歐洲, 日本, 大陸車廠採用, 但至少擁有自己的自駕技術可進行專利布局, 而且不排除會有新創自動駕駛公司切入利基市場如園區, 遊樂場所等場域的自動駕駛運行服務, 或者進軍新南向市場, 不需完全仰賴外國輸入. 據悉, 目前車輛中心自動駕駛搭載 10 項 ADAS 技術, 包括影像識別, 3D光達障礙物偵測, 車道跟隨, 車輛定位, 自動停車,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 自動緊急煞車, 車道變換, 自動取車及固定路徑自動駕駛等.
自動駕駛是未來重要的趨勢, 雖相關研發不是目前該中心的主要業務, 但卻是成長性最高, 發展潛力最大的業務. 車輛中心 Level 1 和 Level 2 的自駕技術如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EB)都已經可以技轉和商業化. 該中心也計劃讓研發團隊 Spin Off 成立研發服務公司(RSC). 經濟部訂出的目標是 1 年, 但該中心認為, 以目前自動駕駛的研發能量, 將不止成立一家研發服務公司. 至於 Level 3 至 Level 5 是車測中心未來要布局的重點. 目前已成立台灣自駕產學合作聯盟, 包括台大, 交大, 中山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合計 52 個和自動駕駛相關的產學合作計劃都會和該中心合作. 車輛中心表示, 該中心自 2007 年起即投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研發, 曆年至今已成功對台灣 16 家廠商 11 項 ADAS 的智能關鍵技術轉移, 將研發成果落實技術移轉與產業商品化. 而 2014 年起也逐年發布自動駕駛成果, 與全球自動駕駛潮流相呼應. 台灣自行研發的自動駕駛車運作原理, 乃是利用光達(LiDAR), 雷達與影像識別等多感知融合技術提供道路環境資訊, 透過演算與決策, 做出最適當的行駛判斷, 再搭配轉向, 油門與煞車等系統控制, 可透過車載聯網智能裝置與外界溝通, 實現自動駕駛遠端監控與智能運輸接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