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內的文藝小青年來說, 鼓浪嶼是不可不去的地方. 雖然我並不是一枚文藝青年, 但對那裡的美景和美食也是憧憬已久. 上個周末, 恰逢一場活動在廈門舉行, 藉著工作之便, 我踏上了鼓浪嶼之旅. 而我身上也沒有帶專業的攝影器材, 鼓浪嶼又是一個文藝悠閑的地方, 因此只帶了最新的榮耀V10作為輕便的攝影器材, 正好可以檢驗這款AI加持的旗艦拍照水平有多高. 鼓浪嶼雖是廈門的一張旅遊金質名片, 但卻沒有通橋. 一位出租車司機跟我解釋: 通了橋, 輪渡公司就要歇業咯. 我想這是一個原因, 另外的原因是鼓浪嶼如其名, 只是大海上的一尾嶼, 小到連島都不算. 通橋後, 嶼上的交通是個大問題. 從廈門去鼓浪嶼只能坐輪渡, 周末或者旅遊季最好提前一天在網上購票, 不然只能坐下午的班次. 我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前天晚上買票時, 就近的碼頭已經只剩下午的票, 於是我不得不買到另外一頭的碼頭——嵩嶼碼頭, 直達鼓浪嶼內厝澳碼頭. 圖片是我差點沒趕上的班次, 還好可以方便地刷身份證進站, 不然哪有心情眺望遠處的風景. 從船艙裡眺望, 遠處是廈門的貨運碼頭, 大型龍門吊正在努力工作. 大概只花了十分鐘, 我們就達到了內厝澳碼頭. 用榮耀V10記錄上岸的時刻, 天氣好, 拍啥都好看. 站在鼓浪嶼可以清晰地看到對面廈門的城市樣貌, 一座不是非常摩登, 但很有味道的城市. 上了鼓浪嶼先逛逛, 內厝澳碼頭附近的遊客不算多, 但風景相當美. 而且在12月初, 這裡的氣候還是非常舒適, 中午十分完全可以換上短袖. 榮耀V10的色彩還原能力很強, 藍天白雲讓一個在帝都生活的人很是羨慕. 鼓浪嶼上的樹木植被覆蓋率很高, 街道也很乾淨衛生. 上嶼後, 不斷有人詢問要不要導遊服務, 我想有了地圖軟體, 還要什麼人肉導遊. 原諒我是一個花盲, 這種花我在深圳也見過, 看來是南方非常常見的花 (經百度識圖為龍船花) . 榮耀V10後置鏡頭搭載F1.8大光圈, 拍微距信手拈來. 往島嶼中心走, 遊客漸漸多了起來, 各種店面沿街分布. 這是在一家小禮品店門口拍的, 形狀各異又精緻可愛的冰箱貼, 然而我並沒有買. 鼓浪嶼上最繁華的地段在龍頭路, 而從內厝澳去龍頭路的必經之路是筆山洞, 長長的隧道內壁布滿了情侶們的海誓山盟. 不過我忘記拍了, 這是筆山洞的出口, 一大叢鮮花非常惹眼, 旁邊是一座叫做 '小白宮' 的民宿. 筆山洞洞口不遠的地方, 是一座叫做 '三一堂' 教堂. 它由教友募捐於1934年動工興建, 前後花了十多年才建成. 設計人林榮廷, 屋頂結構由荷蘭工程師協助設計, 中國人施工. 找了一家民宿住下來, 正好到飯點, 該出去覓食了. 這是島上非常常見的小吃: 手工鯊魚丸. 丸如其名, 的確是由鯊魚肉做的餡兒, 味道很鮮美. 老闆拒絕了我的辣椒請求, 說原味才好吃. 龍頭路上擠滿了各種各樣的美食店, 圖中的薑母鴨往往要排長隊才能買到, 沒耐心的我沒有口福了. 走走停停, 逛逛吃吃, 離開龍頭路後, 來到了鼓浪嶼音樂廳. 鼓浪嶼其實是一座 '音樂之島' , 其名字的來曆就是海浪擊打岩洞聲如擂鼓而來.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 西方列強侵入中國, 島上有13個國家設立領事館, 鼓浪嶼人因此較早受到西方教會音樂的熏陶, 形成熱愛音樂的傳統. 據悉, 島上有鋼琴600多架, 人均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首, 有100多戶音樂世家. 對於一個生在內陸省份的人來說, 海鮮的吸引力僅僅停留在好奇心階段, 吃反而沒有太多興趣. 但來鼓浪嶼不品嘗當地的海鮮, 有點可惜. 鼓浪嶼雖小, 但 '五髒俱全' . 醫院, 學校, 博物館等公共資源一楊不少, 圖為人民體育場, 下午有許多本地人在此踢球, 遊客走累了就坐在台階上休息. 體育場旁邊有一排高高的棕櫚樹, 棕櫚樹是海濱城市的標誌性樹木, 幾乎隨處可見. 榮耀V10在寬容度上還有進步空間, 圖中樹葉部分的細節不夠豐富. 體育場旁邊的鐵網, 長滿了爬山虎一類的植物. 鼓浪嶼上有很多奇特的樹木, 圖中的餅店依樹而建, 在二樓可以邊享受美食邊欣賞奇特的景觀. 上個世紀, 廈門成為通商口岸後, 外國殖民主義者看中鼓浪嶼的氣候和環境, 紛紛選擇定居, 由此島嶼上的建築風格向西式偏斜, 現在鼓浪嶼上的建築風格依然非常西式, 這也是吸引很多遊客的一大原因. 一顆橫亙在路邊的大樹, 雖然倒下, 但依然鬱郁蔥蔥地活著. 海上花園酒店是鼓浪嶼上十分有名的酒店, 看到它離海邊就不遠了. 海灘邊的遊客還是很多的, 在這裡可以坐快艇繞島嶼觀光, 價格不便宜. 海邊有賣水果的小販, 聽口音像本地人, 這是一種我以前沒吃過的水果: 蓮霧. 榮耀V10將水果拍的很有食慾. 還有可以吸的 '吸吸百香果' , 十塊錢五個, 貴嗎? 從高處眺望海邊, 西式建築隱藏在高大樹叢中, 想到了宜居兩個字. 異域風情的西式建築, 藍天白雲, 還有綠葉紅花, 處處都是風景. 某個不知名建築, 以前誰住在裡面, 現在又是誰? 福音堂, 又一個基督教堂, 鼓浪嶼上並不少見. 這座樓被叫做 '貓頭鷹樓' , 因為窗戶很像貓頭鷹, 裡面是一家書店. 洋樓院子裡的花, 百度識圖為光葉子花, 好看就是了. 相對狗子來說, 貓大人和文藝似乎更配. 鼓浪嶼上的貓不多, 大都在不起眼的小巷子裡, 我們在一戶人家門口看到了3隻貓, 這隻是最不怕生的, 黑黑的嘴很有特點. 這兩隻就有點膽小了, 不讓生人擼. 隨意兜兜轉轉已是傍晚, 街邊的小店都亮起了燈. 這是一家專門賣榴蓮和芒果的店, 裝修風格很吸引人. 除此之外, 鼓浪嶼上的張三瘋奶茶也是必去之處. 點了一杯, 茶味很濃, 整體味道一般啦. 這是店內的布置, 榮耀V10的室內成像也令人滿意. 碰到好看的店鋪, 忍不住拍下來. 乾淨的街道, 一方面遊客素質高, 另一方面鼓浪嶼的衛生工作也很到位. 再來一家文藝小店, 看到店內的風扇了嗎? 知道12月的鼓浪嶼有多氣候宜人了吧. 來鼓浪嶼不嘗遍各種小吃感覺很虧, 哪有心思坐下來吃正餐. 這是蝦仁海蠣煎, 看起來不錯. 讓老闆多加辣, 然而還是不夠辣, 湖南人表示很絕望. 走了一天, 坐下來休息 (吃吃) . 這是一家福建特色菜館, 牆上的戲劇人偶很可愛. 蒜蓉扇貝, 價格很美麗, 味道很一般, 蒜蓉是苦的. 拍完最後一張, 準備打道回府, 第二天還有行程. 這張圖還是展現出了榮耀V10的短板: 寬容度低. 右邊的樹葉幾乎黑成一片. 去鼓浪嶼的船票是往返的, 24天內均有效, 在這段時間內都可以隨意返回廈門. 鼓浪嶼雖然讓人留戀, 但著名的廈大也吸引著我, 今天的目標就是廈門大學. 去往三丘田碼頭的路上, 早起的老大爺在悠閑地釣著魚, 遠處就是廈門. 廈門本島和鼓浪嶼隔500米寬的鷺江而相望, 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天地. 遠處是三丘田碼頭. 光禿禿的樹也充滿美感, 在天空畫下彎折的曲線. 回廈門的人流不多, 只要帶上身份證就可以快速過閘口. 對了, 從廈門到鼓浪嶼, 除了刷身份證, 還要經過刷臉過程. 船開出不久後可以遠眺整個鼓浪嶼. 輪渡也是有冠名商的, 我坐的這條便是 '中國人壽' 號. 坐在輪渡的二層, 視野更開闊. 去廈大之前, 先填飽肚子再說. 這是廈門第一高樓——世茂海峽大廈, 兩座高300米的雙子塔屹立海邊, 像兩艘帆船行將起航. 榮耀V10對於逆光的處理還不錯, 但不算出色. 世茂海峽大廈樓下. 沒錯, '不遠萬裡' 來到這裡, 只是衝著周杰倫的大名來的. 世茂海峽大廈有一家 'J大俠中華料理' 餐廳, 說白了就是一家周杰倫主題餐廳. 杰倫的人氣還是很高的, 等位過程中去要了一份芒果冰淇淋, 味道杠杠的. 一陣苦等後, 終於能坐下吃口熱飯了. 這家餐廳的位置很好, 坐在窗邊可以眺望大海, 店內放著杰倫的歌. 開啟菜單, 幾乎所有菜名都源自他的歌名. 《最後的戰役》竟然是一道羊肋排…《牛仔很忙》是店裡的招牌菜, 必點! 藤原豆腐看著也不錯, 後面還有一道叫做《青花瓷》的青菜湯…十分鐘後《牛仔很忙》上來了, 這怎麼吃? 感覺有套路. 服務員機智地問了一句: 要拍照嗎? 我們齊聲道: 要! 開過光後, 服務員拿掉牛仔帽, 用鎚子一點點敲開鹽巴, 鹽焗雞隨即現身, 味道不錯, 我是說加上辣椒後. 《藤原豆腐》並不是豆製品, 而是有些甜味的甜品, 上面是魷魚片. 榮耀V10可以輕鬆識別美食場景, 拍出誘人的風格. 《大俠炒飯》也是必點菜品, 味道微甜, 不是我愛的口味. 咳咳, 幾天了, 終於吃到有辣味的東西了. 吃好喝好去準備去瞻仰廈大, 廈大離世茂海峽大廈不遠, 走路幾分鐘就到. 站在路口, 已經可以瞥見廈大的魅影. 進廈大的第一感覺是, 遊客比學生多, 馬路邊, 草坪上, 建築旁都是拍照的人兒. 在鼓浪嶼上看慣了西式建築, 看到中式建築還是很有親切感的. 圖中的雕塑為陳嘉庚, 他是廈門大學的創辦人. 滿校園的棕櫚樹, 我手上這台可能是史上拍棕櫚樹最多的榮耀V10. 廈大思明樓, 也就是科學藝術中心, 建築風格很獨特. 看不清上面的字? 榮耀V10支援2倍雙攝變焦, 放大2倍拍攝依然清晰. 思明樓旁邊坐落著芙蓉湖, 堪稱整個校園規劃的點睛之筆. 芙蓉湖旁邊的一座小樓, 彼時陽光正好蓋住樓的一面, 形成一道 '黑白分明' 的分界線. 猜猜這是啥? 自帶餐廳的教工宿舍, 你可以理解為宿舍, 也可以理解為食堂, 反正比你們學校的好看就是了. 棕櫚樹成林, 感覺像一個海島, 哪裡有大學的 '樣子' . 恕我孤陋寡聞, 廈大的水果都是切好論斤賣的, 各種水果隨意挑選, 大飽口福. 這一碗水果差不多三十元, 不管價格, 只管吃到爽. 為了趕航班, 只能當個匆匆過客了, 這是廈大西北門. 再見, 廈大! 出了西北門就是著名的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始建於唐朝末年, 由於其供奉觀世音菩薩, 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 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 '南普陀寺' . 下次去廈門, 有機會去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