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旗艦全面屏普及' 再到 '千元全面屏普及' , 對於國內市場似乎也就是半年的事. 這其中小米作為 '全面屏概念' 的發起者, 如今也終於把陣營擴展到千元機. 紅米5 Plus身為千元級別陣營一大主力表現如何, 我們今天以紅米5 Plus為例簡單上手一番. 整體硬體上紅米5 Plus採用驍龍625+3GB/4GB RAM+32GB/64GB ROM的基本硬體組合; 前置鏡頭為500萬像素, 配備前置柔光燈; 後置主鏡頭為1200萬1.25微米大像素 , 支援PDAF相位對焦, 機身電池容量為4000毫安時. 紅米5 Plus屏幕5.99英寸, 解析度1080P級別, 比例為18: 9, 也是目前大部分主打 '全面屏概念' 手機的主流參數. 也因此, 衡量一款手機正面是不是 '好看' , 標準也相對簡單, 看看黑邊或者白邊寬窄, 屏幕邊緣過渡, 再看看開孔效果, 基本能了解個大概. 主觀來說, 紅米5與紅米5 Plus的頂部和底部都看起來略寬. 但實際對比過同時期上市的另外幾款全面屏手機, 發覺僅從 '手機頂部邊緣到手機顯示屏邊緣' 這個距離五款手機幾乎完全一致. 造成這種情況原因可能有兩點, 一個是我們評測的紅米5 Plus正面板為白色, 本身就比較顯寬; 另一個則是顯示屏邊緣圓弧大, 造成了一種錯覺. 作為一款千元設備, 紅米5系列在側面按鍵和開孔布局上留有這一價位的明顯特徵, 比如3.5毫米耳機孔, 非Type-C介面. 拋開Type-C的正反插這個問題; 其實大部分時間這樣的組合便捷性更強. 紅米5 Plus側面和背面採用金屬一體設計+圓角過渡, 整體造型圓潤; 而由於紅米5和紅米5 Plus在尺寸上的差別, Plus版背面弧度更平緩一些. 這一次小米為該系列手機準備有黑, 玫瑰金, 金色, 藍色四種; 如果僅從背面效果看, 藍色會顯得頗為雅緻. 性能部分紅米5 Plus採用驍龍625處理器, 安兔兔跑分6萬多的水準. 作為一款服役接近兩年, 曾出現在中高端, 中端以及低端的萬金油晶片, 整體性能表現大家並不陌生. 實際體驗中屬於平時夠用的典型代表. 另外我們還在滿亮度關閉音量WIFI聯網的情況系對這款手機做了3D遊戲真實賽車, 線上720P視頻, 社交軟體各一小時的續航測試; 三項總耗電38%, 表現相當優秀. 同時在兼顧電池容量的情況下並沒有犧牲手機握感 (整機厚度8毫米) , 也是值得一提的點. 今年是各類旗艦手機拍照大躍進的一年, 各類拍照榜單也頻頻被刷新. 然而這股風掛到千元機設備就顯得有些尷尬. 畢竟除了感測器, 後期依託性能的大量演算法, 是今年拍照提升的主要動因. 不過紅米5系列仍舊在拍照部分做了升級, 兩款手機均採用後1200萬1.25微米大像素的鏡頭, 且支援PDAF相位對焦. 實測在光線良好的室外紅米5 Plus的色彩準確度不錯, 逆光寬容度及格; 並且在室內弱光環境下噪點控制也不錯. 焦內對於質感與色彩也都有著比較出色的把控. 不過仍舊需要注意的是, 照片色彩偏綠, 後續需要升級優化. 最後要說的是關於紅米5與紅米5 Plus的區別問題, 兩者區別存在於Soc, 存儲 (RAM和ROM) 以及屏幕解析度和電池容量上. 當然也包括尺寸. 具體來說紅米5採用驍龍450+2GB/3GB RAM+16GB/32GB ROM的基本硬體組合, 屏幕解析度調整為720P, 尺寸為5.7英寸, 機身電池容量為3300毫安時. 對比看兩者從屏幕到性能都存在一定差異, 所以並不能簡單理解為 '同型號不同屏幕' 這種定位關係. '全面屏' 這個詞由小米開始, 從高端的MIX做起, 臨近年底再次被小米拿回, 推出了不足千元的產品. 如果說MIX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面屏啟蒙, 那紅米5系列則是自下而上的普及. 它們體現最多的, 恰好是小米手機擅長的性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