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豪華車企CEO: 誰會主導汽車產業的未來?

相對於大眾化品牌, 豪華品牌儲備的技術更領先, 單品的售價也更高, 更適合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目前, 豪華車企在技術上的競爭, 主要是搶先自動駕駛技術在市場上的應用.

11月26日廣州車展落下帷幕之後, 汽車行業產生一個新的訊號, 汽車的未來依然會由傳統車企主導.

此前, 這個話題一直在爭論. 去年4月, 互聯網汽車悄悄加入北京車展, 令傳統車企意外又戒備;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 互聯網汽車和傳統車企的關係發生微妙轉變, 開啟互相合作, 亦敵亦友.

以豪華車為代表的傳統車企, 相比車市整體增速放緩, 豪華車依然保持兩位數增長. 不過, 它們已經意識到, '業績為王' 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 取而代之的是提升客戶體驗和以用戶為中心. 為了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 他們將在變革中不斷摸索前行, 在自動駕駛和電動技術等新技術領域, 加速 '貼地飛行' .

接近年底收官, 圍繞豪華車市場今年的業績, 競爭態勢, 特別是智能化, 電動化和未來車市的走向, 智庫君在廣州車展期間分別對話四位豪華車企的負責人, 試圖從他們的回答中, 解讀當下以及未來汽車產業變革的走向.

對話車企CEO: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康思遠

捷豹路虎中國總裁, 奇瑞捷豹路虎董事 潘慶

北京梅賽德斯平治銷售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倪愷

奧迪中國總經理 魏永新

銷售業績冷暖自知

智庫君: 請總結一下今年的銷量業績?

倪愷: 過去幾年, 我們的起點相對較低, 一直在迎頭追趕. 到現在, 我們終於與競爭對手保持了齊頭並進的發展態勢. 2017年前10月, 梅賽德斯-平治及smart在華銷量507,742輛, 同比增長27%, 實現56個月連續增長.

康思遠: 我們對於寶馬集團在中國今年的銷售表現感到滿意. 截至10月底, 我們已經在中國交付了超過48.7萬輛BMW和MINI汽車, 在華銷量增長15.1%, 這比我們原來的預期要稍微高一些. 我們預計, 今年全年在中國銷量會創下新的紀錄, BMW在全球市場的銷量也會創造新高. 中國市場也依然將是寶馬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潘慶: 今年整個市場環境比較辛苦. 今年1月到10月, 主流車型增速約為2%—3%, 豪華車增速不足20%, 而捷豹路虎的1-10月增速為25%. 在車市整體平穩增長的大環境下, 豪華車細分市場增速很快, 這是很不同尋常的.

魏永新: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奧迪品牌今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 具體來說就是: 奧迪又回來了, 繼續蒸蒸日上. 我們又回到了第一名的位置.

智庫君: 如何看待目前豪華車市場的競爭環境?

倪愷: 在談論豪華車市場表現時, 如果我們將目光僅僅聚焦在來自德國南部的三大豪華品牌是錯誤而片面的. 雖然中國喜歡把這三家品牌喊成 'BBA' , 而我個人更願意稱其為 'MBA' . 目前就中國市場的表現來看, 這三大品牌佔據了近70%的市場份額. 我們也很關注二線豪華車品牌和後起之秀的中國本土品牌. 未來中國豪華車市場可能不會像過去幾年那樣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 但仍然有可持續的增長空間.

康思遠: 未來的競爭更多植根於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兩個方面. 我們預見豪華汽車市場的競爭會變得越來越激烈. 10年前, 德國三巨頭在市場上是比較寂寞的, 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進入豪華車市場, 越來越多的中國新能源車企業向上發展. 創業公司也非常多, 當然最後可能只有兩三家取得成功, 但他們取得一定成功之後會從中國市場逐步走向世界. 從這個角度來說, 競爭會變得越來越激烈. 如果寶馬現在開始坐在這裡慶祝過去取得輝煌成就, 我們就輸了未來. 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是展望未來.

潘慶: 今年豪華品牌增速與往年相比還是略慢一些, 這就造成了白熱化的競爭. 整個豪華車市場銷量下滑的趨勢十分明顯, 但所有品牌第一產品線也變得更加豐富與完善, 廠家也在競爭過程中採取很多不同的方式贏得顧客群.

搶先布局智能化

智庫君: 作為豪華車企來講, 一定要在新技術方面持續投入和保持領先, 所以能否描述一下現在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到達什麼程度?如何保持技術領先?

魏永新: 不謙虛地說, 奧迪確實在自動駕駛方面處於領先. A8從技術上具備L3自動駕駛的條件, 但是由於目前可能每一個國家市場相關法律法規不是很確定, 我們也期待不久的將來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方面能夠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過去的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 我們展示了一台概念車, 在概念車上可以實現L4自動駕駛技術, 而另外一台概念車可以實現L5的自動駕駛技術. 和其他競爭對手相比, 我們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夠做到這樣的技術水平或者說自動駕駛能力的廠商.

倪愷: 我們非常關注產品細節, 力求在每個細分市場都提供物有所值的產品體驗. 新一代S級轎車, 它在智能駕駛方面非常領先, 比如智能領航限距功能, 基於地圖和導航數據的技術, 可預先獲知車輛行駛路線環境的變化, 為駕駛者提供更多幫助.

康思遠: 在自動化方面, 我們已經在中國道路上進行了超過1.6萬公裡道路的測試, 並且在2016年成功在中國演示了車輛自動變道技術. 2021年, 寶馬將推出BMW iNext, 這款車型將代表下一步的發展願景. 值得一提的是, 這款車型將能夠具備三級自動化駕駛系統, 並提供四級自動駕駛的技術. 是否能夠使用這些自動駕駛系統要取決於基礎設施, 相關法律法規配套等等外部因素. 但是在技術上, 我們會為三級和四級的自動化駕駛做好準備. 我們現在積極跟Mobileye, 高精度地圖等合作夥伴一同進行技術發展方面的研發工作. 另一方面, 我們需要法律法規能夠配合起來, 為我們自動化駕駛技術的應用營造出合適的環境.

潘慶: 在自動駕駛領域, 我們與BAT, 包括電池相關的一系列公司都有接觸. 我認為, 中國未來有可能成為某一部分技術的研發中心. 比如自動駕駛晶片技術中心落在矽谷, 那麼車聯網這方面技術的研發中心就可以落在中國. 車聯網其實是中國的強項, 已經走到了全球前列, 不管是觸摸屏, 語音, 現在做得很好, 但是前提條件是我們的團隊要有能力承擔起這件事情, 並且一定要具備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的研發能力.

電動化已經進入 '深水區'

智庫君: 電動車將何時取代傳統內燃機?或者您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何時能夠爆發?

康思遠: 我們認為, 在未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裡, 內燃機和電驅系統會同時存在. 毫無疑問, 新能源車佔比會不斷地上升. 根據我們預測, 到2025年, 寶馬集團所有銷售車型中15%-25%是新能源車. 中國市場在新能源車發展方面已經走在了前面, 中國的比例應該更接近25%. 目前新能源車的快速發展主要發生在2.5萬美元以下的車型市場, 但隨著市場的發展, 豪華電動車的增長會漸漸增速. 寶馬已經做好準備. 今年寶馬在全球會交付超過10萬台新能源汽車. 到2025年我們會有25款新能源汽車銷售, 其中有12款是純電動車. 整體市場會慢慢發展起來, 銷量也會不斷增加.

魏永新: 新能源市場什麼時候出現爆發態勢, 要等到新能源產品能夠完全或者很好, 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但什麼樣的情況, 達到什麼樣的狀態才能說滿足了用戶和市場的需求呢?有三個標準: 一是續航裡程;二是有吸引力的充電基礎設施;三是用車成本. 我們考察的是整個生命周期, 從成本上來說剛剛開始新能源車可能比傳統能源車要貴一些, 但是對用戶來說, 整個生命周期的用車成本要達到和傳統能源車相當或者相等的水平. 未來我個人的判斷, 可能有兩個趨勢, 一個是大城市會有很多用戶選擇購買新能源車, 但是對於中小城市和鄉村, 可能傳統能源車的比例依然會很大.

倪愷: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 在未來, 新能源車的成功也必將源於中國市場. 就目前來說, 我認為客戶需求主要由政策導向驅動, 而非自發自然的需求. 中國對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過進口和本地化生產方式, 我們將攜手我們在華的合作夥伴北汽集團, 共同開拓這一市場, 並在這裡取得一席之地, 我們會在2019年國產首款EQ電動車EQC. 當前客戶在購買新能源車時會考慮續航裡程, 基礎設施, 充電便捷程度, 二手殘值認定, 電池技術發展等因素, 這也是我們需要去考慮的問題.

潘慶: 我想說的是, 對各個豪華品牌來說, 來自雙積分考核壓力是相同的. 今天我們上市的新款攬勝運動版插電式混合動力P400e車型, 搭載了四缸發動機和電機, 這兩部分加起來可以輸出400馬力. 路虎攬勝運動版的重量較大, 但是百公裡的二氧化碳排放是61克, 而其他的A級車或者B級車都是70到100克, B級車到C級車都是100克以上. 未來有可能參與現有的奇瑞新能源項目, 有了更詳細的資訊之後會及時公布.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