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豪华车企CEO: 谁会主导汽车产业的未来?

相对于大众化品牌, 豪华品牌储备的技术更领先, 单品的售价也更高, 更适合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目前, 豪华车企在技术上的竞争, 主要是抢先自动驾驶技术在市场上的应用.

11月26日广州车展落下帷幕之后, 汽车行业产生一个新的信号, 汽车的未来依然会由传统车企主导.

此前, 这个话题一直在争论. 去年4月, 互联网汽车悄悄加入北京车展, 令传统车企意外又戒备;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 互联网汽车和传统车企的关系发生微妙转变, 开启互相合作, 亦敌亦友.

以豪华车为代表的传统车企, 相比车市整体增速放缓, 豪华车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 不过, 它们已经意识到, '业绩为王' 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取而代之的是提升客户体验和以用户为中心. 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他们将在变革中不断摸索前行, 在自动驾驶和电动技术等新技术领域, 加速 '贴地飞行' .

接近年底收官, 围绕豪华车市场今年的业绩, 竞争态势, 特别是智能化, 电动化和未来车市的走向, 智库君在广州车展期间分别对话四位豪华车企的负责人, 试图从他们的回答中, 解读当下以及未来汽车产业变革的走向.

对话车企CEO: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康思远

捷豹路虎中国总裁, 奇瑞捷豹路虎董事 潘庆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倪恺

奥迪中国总经理 魏永新

销售业绩冷暖自知

智库君: 请总结一下今年的销量业绩?

倪恺: 过去几年, 我们的起点相对较低, 一直在迎头追赶. 到现在, 我们终于与竞争对手保持了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2017年前10月, 梅赛德斯-奔驰及smart在华销量507,742辆, 同比增长27%, 实现56个月连续增长.

康思远: 我们对于宝马集团在中国今年的销售表现感到满意. 截至10月底, 我们已经在中国交付了超过48.7万辆BMW和MINI汽车, 在华销量增长15.1%, 这比我们原来的预期要稍微高一些. 我们预计, 今年全年在中国销量会创下新的纪录, BMW在全球市场的销量也会创造新高. 中国市场也依然将是宝马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潘庆: 今年整个市场环境比较辛苦. 今年1月到10月, 主流车型增速约为2%—3%, 豪华车增速不足20%, 而捷豹路虎的1-10月增速为25%. 在车市整体平稳增长的大环境下, 豪华车细分市场增速很快, 这是很不同寻常的.

魏永新: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奥迪品牌今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具体来说就是: 奥迪又回来了, 继续蒸蒸日上. 我们又回到了第一名的位置.

智库君: 如何看待目前豪华车市场的竞争环境?

倪恺: 在谈论豪华车市场表现时, 如果我们将目光仅仅聚焦在来自德国南部的三大豪华品牌是错误而片面的. 虽然中国喜欢把这三家品牌喊成 'BBA' , 而我个人更愿意称其为 'MBA' . 目前就中国市场的表现来看, 这三大品牌占据了近70%的市场份额. 我们也很关注二线豪华车品牌和后起之秀的中国本土品牌. 未来中国豪华车市场可能不会像过去几年那样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但仍然有可持续的增长空间.

康思远: 未来的竞争更多植根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我们预见豪华汽车市场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10年前, 德国三巨头在市场上是比较寂寞的, 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进入豪华车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车企业向上发展. 创业公司也非常多, 当然最后可能只有两三家取得成功, 但他们取得一定成功之后会从中国市场逐步走向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说, 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如果宝马现在开始坐在这里庆祝过去取得辉煌成就, 我们就输了未来. 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展望未来.

潘庆: 今年豪华品牌增速与往年相比还是略慢一些, 这就造成了白热化的竞争. 整个豪华车市场销量下滑的趋势十分明显, 但所有品牌第一产品线也变得更加丰富与完善, 厂家也在竞争过程中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赢得顾客群.

抢先布局智能化

智库君: 作为豪华车企来讲, 一定要在新技术方面持续投入和保持领先, 所以能否描述一下现在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到达什么程度?如何保持技术领先?

魏永新: 不谦虚地说, 奥迪确实在自动驾驶方面处于领先. A8从技术上具备L3自动驾驶的条件, 但是由于目前可能每一个国家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不是很确定, 我们也期待不久的将来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过去的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 我们展示了一台概念车, 在概念车上可以实现L4自动驾驶技术, 而另外一台概念车可以实现L5的自动驾驶技术. 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 我们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够做到这样的技术水平或者说自动驾驶能力的厂商.

倪恺: 我们非常关注产品细节, 力求在每个细分市场都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体验. 新一代S级轿车, 它在智能驾驶方面非常领先, 比如智能领航限距功能, 基于地图和导航数据的技术, 可预先获知车辆行驶路线环境的变化, 为驾驶者提供更多帮助.

康思远: 在自动化方面, 我们已经在中国道路上进行了超过1.6万公里道路的测试, 并且在2016年成功在中国演示了车辆自动变道技术. 2021年, 宝马将推出BMW iNext, 这款车型将代表下一步的发展愿景. 值得一提的是, 这款车型将能够具备三级自动化驾驶系统, 并提供四级自动驾驶的技术. 是否能够使用这些自动驾驶系统要取决于基础设施, 相关法律法规配套等等外部因素. 但是在技术上, 我们会为三级和四级的自动化驾驶做好准备. 我们现在积极跟Mobileye, 高精度地图等合作伙伴一同进行技术发展方面的研发工作. 另一方面, 我们需要法律法规能够配合起来, 为我们自动化驾驶技术的应用营造出合适的环境.

潘庆: 在自动驾驶领域, 我们与BAT, 包括电池相关的一系列公司都有接触. 我认为, 中国未来有可能成为某一部分技术的研发中心. 比如自动驾驶芯片技术中心落在硅谷, 那么车联网这方面技术的研发中心就可以落在中国. 车联网其实是中国的强项, 已经走到了全球前列, 不管是触摸屏, 语音, 现在做得很好, 但是前提条件是我们的团队要有能力承担起这件事情, 并且一定要具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研发能力.

电动化已经进入 '深水区'

智库君: 电动车将何时取代传统内燃机?或者您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何时能够爆发?

康思远: 我们认为, 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 内燃机和电驱系统会同时存在. 毫无疑问, 新能源车占比会不断地上升. 根据我们预测, 到2025年, 宝马集团所有销售车型中15%-25%是新能源车. 中国市场在新能源车发展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 中国的比例应该更接近25%. 目前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主要发生在2.5万美元以下的车型市场, 但随着市场的发展, 豪华电动车的增长会渐渐增速. 宝马已经做好准备. 今年宝马在全球会交付超过10万台新能源汽车. 到2025年我们会有25款新能源汽车销售, 其中有12款是纯电动车. 整体市场会慢慢发展起来, 销量也会不断增加.

魏永新: 新能源市场什么时候出现爆发态势, 要等到新能源产品能够完全或者很好, 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但什么样的情况, 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才能说满足了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呢?有三个标准: 一是续航里程;二是有吸引力的充电基础设施;三是用车成本. 我们考察的是整个生命周期, 从成本上来说刚刚开始新能源车可能比传统能源车要贵一些, 但是对用户来说, 整个生命周期的用车成本要达到和传统能源车相当或者相等的水平. 未来我个人的判断, 可能有两个趋势, 一个是大城市会有很多用户选择购买新能源车, 但是对于中小城市和乡村, 可能传统能源车的比例依然会很大.

倪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 在未来, 新能源车的成功也必将源于中国市场. 就目前来说, 我认为客户需求主要由政策导向驱动, 而非自发自然的需求. 中国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进口和本地化生产方式, 我们将携手我们在华的合作伙伴北汽集团, 共同开拓这一市场, 并在这里取得一席之地, 我们会在2019年国产首款EQ电动车EQC. 当前客户在购买新能源车时会考虑续航里程, 基础设施, 充电便捷程度, 二手残值认定, 电池技术发展等因素, 这也是我们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潘庆: 我想说的是, 对各个豪华品牌来说, 来自双积分考核压力是相同的. 今天我们上市的新款揽胜运动版插电式混合动力P400e车型, 搭载了四缸发动机和电机, 这两部分加起来可以输出400马力. 路虎揽胜运动版的重量较大, 但是百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是61克, 而其他的A级车或者B级车都是70到100克, B级车到C级车都是100克以上. 未来有可能参与现有的奇瑞新能源项目, 有了更详细的信息之后会及时公布.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