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生再回歸: 創維跨界新能源市場仍舊不買賬

8年之後, 黃宏生以另外的方式歸來, 帶回了一段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新故事.

11月27日, 創維數位(3.25, -0.04, -1.22%)(00751)公告稱, 擬收購控股股東黃宏生或其控股公司持有的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權益(以下簡稱開沃汽車), 目前仍處於初步磋商的階段, 公司尚未與黃宏生就潛在收購事項訂立正式協議.

開沃汽車雖是今年才正式成立的集團公司, 但背後卻裝著黃宏生的 '第二次創業' 成果——南京金龍. 6年前, 黃宏生從家電大鱷搖身一變汽車菜鳥, 把將破產的南京金龍從懸崖邊拽回;6年後, 其新能源汽車帝國版圖初現, 南京金龍已穩坐新能源客車行業第二把交椅.

此時距開沃提出籌備上市已過了1年有餘, 其獨立上市未果, 卻出現了被創維收購的消息, 這是否意味著黃宏生欲把新能源汽車業務注入到上市主體中?如果劇情按此發展, 或許又能講一段彩電與新能源汽車的雙故事.

'第二' 帝國雛形初現

隨著黃宏生8年前被捕, 創維的創業劇情便告一段落. 09年出獄後, 黃宏生非但沒重掌創維帥印, 還拋售了創維1億股股份, 投身於汽車行業中.

對於為什麼選擇跨界汽車, 黃宏生認為, 經過二十多年, 中國彩電成為了世界生產和銷售量最大的國家. 國內汽車業也應該模仿家電的發展模式, 走自主創新的道路, 積极參与國際競爭.

黃宏生拿套現創維的9億港元成了創源天地投資公司, 並接下了南京金龍這個 '爛攤子' . 南京金龍的前身為南京東宇集團, 曾與中國客車行業排前三位的廈門金龍合資組建了一家專業客車廠, 開發 '金龍' 牌新型天然氣中型客車. 不過, 由於南京東宇的體量太小, 產品質量跟不上 '金龍' 這個招牌, 最終連年虧損幾近出局.

黃宏生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以 '孤兒' 來形容五年多前的南京金龍, 但卻是這樣的一個 '孤兒' , 成就了黃宏生的跨界傳奇. 2011年, 創源天地子公司南京創源天地汽車有限公司與廈門金龍和南京東宇汽車集團共同出資重組南京金龍, 自此, 黃宏生在南京金龍擔任起董事長, 走上了 '二次創業' 的征途.

此時的董明珠還未提出收購珠海銀隆, 賈躍亭也沒啟動造車計劃, 雖然黃宏生 '先人一步' , 但跨界豈是那麼容易就能做到. 最初, 南京金龍連續4年, 每年虧損額都在四千萬以上. 據黃宏生透露, 自2011年進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以來, 前後投資了十幾個億.

不過, 黃宏生最終還是迎來了 '第二春' . 資料顯示, 2014年南京金龍純電動客車產量達到1890台, 躍居國內全行業第二;到了2015年, 南京金龍純電動客車產量達到8796台, 同比增長了400%, 第二次蟬聯亞軍, 僅次於宇通客車.

完成了 '彎道超車' 的南京金龍不再滿足於南京這一市場, 2017年, 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公司正式成立, 深圳, 武漢的生產基地同時開建, 黃宏生終於打造出了新能源汽車的集團雛形.

此外, 其創源動力項目將在2017年底於廣州投建, 年產10GWh動力電池系統研發及PACK生產基地. 南京金龍仍未放緩擴張的腳步.

創維收購開沃意圖何在?

從南京金龍到開沃集團, 意味著黃宏生的新能源業務進入下一階段.

開沃汽車董事長助理王亮曾向媒體透露, 公司從去年8月已開始籌備上市, 並計劃於2018年引入戰略投資. 上市的消息遲遲未來, 創維卻捷足先登, 其實收購早有先兆.

智通財經梳理髮現, 黃宏生在 '二次創業' 的這幾年連年增持創維數位, 早已把當初套現創維的1億股股權悉數增持回來, 持股比例增加5.8%至39.13%.

在黃宏生接連增持的另一面, 則是創維數位增速放緩的營業額及連續3年下滑的淨利潤. 上遊面板漲價吞噬了彩電廠的利潤, 而國內彩電市場飽和帶來了激烈的競爭, 讓彩電企業的整體業績受損. 今年上半年, 創維數位淨利潤更是由盈轉虧至1.92億港元.

目前紙價雖有回調, 但市場認為其整體上漲的邏輯仍未改變, 電視面板的價格仍將保持高位, 同時, 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也帶動傳統家電市場陷入低迷. 據奧維雲網(AVC) 2017年第三季, 國內彩電市場銷量1041萬台, 同比下跌12.9%.

創維目前雖寄望於智能化轉型, 但其告別艱難還言之尚早, 反倒是黃宏生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做得風生水起. 截至2016年底, 南京金龍實現銷售收入近55億元, 已保持了3年的業績增長, 而公司的總資產也已達78.38億元, 淨資產為14.29億元.

創維數位表示, 若完成對開沃的潛在收購, 將調整及優化其業務結構. 不過市場似乎並不看好這樁交易, 自創維數位發布公告後, 其股價跌幅已達到16%, 創3年新低.

格力已是前車之鑒, 其與珠海銀隆的合作之路可謂坎坷, 創維與開沃的故事聽起來也難以打動人心. 新能源汽車的投入金額動輒幾十億, 而在目前補貼退坡的環境下, 創維轉型所需的資金或將複製格力曾被股東反對的 '增發' 方式.

此外, 黃宏生能完成跨界創業, 並不代表創維也能做到跨界轉型. 家電行業已不缺少 '造車' 失敗的案例: 奧克斯掙紮2年終止汽車夢, 春蘭集團苦撐11年退出客車市場, 美的客車雄心5年後陷入停產困境……

格力的造車計劃前途未蔔, 創維又能否柳暗花明.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