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農機工業 | 從霸主到蕭條再到複蘇, 戰鬥民族的農機工業原來是這樣的

俄羅斯前身蘇聯曾是曳引車年產量最高的國家

一, 概況

俄羅斯地域遼闊, 分為18個氣候與耕作條件不同的區域. 20世紀末, 俄羅斯人口1.48億, 其中農業人口1866萬, 農業勞動力978萬, 耕地面積13030萬hm2, 人均耕地面積0.881 hm2, 勞動力人均負擔耕地面積13.3 hm2.

可以說, 俄羅斯是一個農業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 由於這一獨特的自然條件, 農機工業對俄羅斯農業發揮著重要的保障作用, 其發展直接影響該國農業經濟的現狀和未來. 因此, 農機工業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俄羅斯(前蘇聯)農機工業曆史悠久, 在1918年開始生產履帶曳引車. 1924年開始生產輪式曳引車. 20世紀30年代產量達到5.1萬台, 40年代最高年產量13.3萬台, 50年代最高年產量22萬台, 60年代年產量一般在23萬~ 44萬台, 70年代年產量保持在45萬~ 50萬台之間. 進入80年代, 曳引車產量達到頂峰, 其年產量一般在55萬~ 59萬台之間, 當時是世界上最高的.

進入90年代, 隨著前蘇聯的解體, 俄羅斯農機工業發生了重大逆轉. 1998年同1985年相比, 曳引車產量減少了96%, 穀物收割機, 犁, 擠奶機減產99%以上, 播種機械減產98%, 鬆土機減產98%, 割草機減產95%, 飼料收穫機減產83%, 尤其是馬鈴薯收穫機已基本停產.

本世紀初, 俄羅斯農機行業49.8%的企業虧損, 全行業職工人數減少60%, 農機折舊速度遠遠高於新產品的供應, 50%的現役農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各種農機平均使用期限已達到27年. 俄羅斯農機企業面臨嚴峻的生存形勢, 為求生存與發展, 各企業普遍進行了改制.

目前93%的農機製造企業進行了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企業法定總資本中, 俄聯邦機構和聯邦主體所佔的份額平均為2.6%. 例如, 2000年下半年建立的西伯利亞聯合控股公司, 擁有科拉斯諾雅爾斯克聯合收割機廠, 阿爾泰曳引車廠, 阿爾泰發動機廠.

其中, 科拉斯諾雅爾斯克和阿爾泰以及新西伯利亞州政府也參股為股東. 這種以控股公司形式出現的聯合體企業的模式在俄羅斯各地的農機製造領域正在得到推廣.

二, 生產

產品大型化是俄羅斯農機的顯著特點

前蘇聯解體後, 俄羅斯農機企業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結構上都發生一系列變化. 1995年該國擁有農機製造企業, 科研機構和有關單位共195家, 其中股份制公司超過165個.

農機工業歸俄羅斯機械製造業委員會曳引車和農機具發展局領導, 但國家農機管理部門對企業的經營已不直接幹預, 只通過各經濟政策, 法規以及國家控股等手段來施加影響予以調控.

俄羅斯現有的主要曳引車企業有阿爾泰曳引車廠, 車裡雅賓斯克曳引車廠, 切博克薩爾工業曳引車廠, 利佩茨克曳引車製造廠, 弗拉基米爾曳引車廠, 奧涅加曳引車廠, 聖彼得堡曳引車廠, 伏爾加曳引車廠等.

此外, 俄羅斯曳引車行業比較著名的企業還有俄羅斯曳引車出口公司和俄羅斯 '曳引車' 公司, 這兩家公司分別從事曳引車出口貿易和國內貿易, 並定期向國內外發布俄曳引車行業的產銷情況, 企業發展及市場價格等資訊.

隨著前蘇聯的解體, 俄羅斯農機工業遭受重創, 農機工業生產大幅下滑. 90年代俄羅斯曳引車產量下降之大令人震驚, 其中產量最低的1998年僅為1991年產量的5%左右. 整體來看, 90年代俄羅斯曳引車產量是逐年大幅下降的, 到1998年達到最低點, 1999年產量有所回升.

前蘇聯的農機工業具有以下特點:

(1) 企業規模大, 生產集中度高. 前蘇聯農機生產企業的規模都很大, 少則幾百人, 大的幾萬人. 每個工廠的生產品種相對單一, 均面向全國市場. 有的產品雖有幾個工廠共同生產, 但均有明確的專業分工, 生產高度集中.

(2) 產品產量大, 品種齊全. 從20世紀60年代起, 前蘇聯曳引車的產量已超過美國, 居世界第一位, 並且很早就開始持續地制定和實施 '曳引車發展型譜' 的五年計劃. 到80年代中, 前蘇聯已擁有1888種農業技術設備, 曳引車的年產量55萬~ 59.5萬台, 機引犁, 機引播種機和中耕機的年產量均在20萬台以上.

(3) 產品以大型為主. 由於國土資源豐富, 平均擁有耕地面積大, 俄羅斯生產的農業機械均以大型為主. 以曳引車為例, 80年代曳引車的平均功率為67.3 kW, 90年代接近74 kW.

(4) 開始重視發展小型農業機械. 蘇聯解體後, 由於個體副業經濟和家庭小農場的迅速發展, 俄羅斯對小型農機具的研製和生產更加重視, 目前在生產的手扶曳引車和小四輪曳引車已有近20種, 摩托式運輸車數種, 配套機具有幾十種.

三, 市場

中等功率曳引車成為俄羅斯近年來的主銷產品

俄羅斯20世紀90年代耕地面積和單位耕地面積曳引車保有量均呈逐年減少趨勢, 而且曳引車保有量的減少速度遠遠高於耕地面積的減少, 曳引車的短缺量越來越大. 目前俄羅斯農業所需曳引車的缺口接近12萬台.

同時, 由於現有曳引車被迫過度使用和超期服役, 還造成了曳引車損壞嚴重, 更加大了曳引車的缺口數量.

應當說, 俄羅斯的農業生產對曳引車的潛在需求是非常大的, 但由於農產品與農機產品價格懸殊, 農民收入低下, 農業綜合體企業債務負擔嚴重等因素的制約, 使得巨大的潛在市場難以充分地轉化為現實需求.

從用途來說, 俄羅斯的曳引車產品可分為通用型, 農用型和集材曳引車3大類, 各種用途的曳引車佔總產銷量的比重分別為: 通用型佔40%, 農用型佔47%, 集材曳引車佔13%. 農用曳引車是俄羅斯各曳引車廠的主要產品, 受90年代國家轉型危機影響最為嚴重的也是農用曳引車.

90年代, 俄羅斯的經濟改革嚴重衝擊了該國原有的農村經濟結構, 大型國營和集體農莊困難重重, 中小農場發展較快, 其糧食產量已超過俄羅斯糧食總產量的一半, 因而, 大功率及小功率的曳引車需求較少, 而中等功率的機型則有較為旺盛的需求.

例如, 以生產中等功率農用曳引車為主的伏爾加曳引車廠, 近年來的產銷量已佔到俄羅斯農用曳引車總產銷量的近一半.

四, 科研

前蘇聯所留下的完善的科研體係為俄羅斯農機工業複蘇起到了重要作用

前蘇聯農業機械化發展中, 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國家級的農機科研, 試驗, 使用和修理以及產品開發機構, 並建立了各加盟共和國的有關農機科研體系, 對農機產品的開發與研製起到了積極作用.

蘇聯解體後, 原國家級的科研機構, 試驗站和設計局大部分歸俄羅斯所有. 主要科研機構有: 國家曳引車科學研究所, 國家農機研究所, 國家農機製造工藝研究所, 塔幹洛克聯合收割機國家專業設計局, 中央農機試驗站, 國家農機化研究所等.

國家曳引車科學研究所

該所成立於1925年, 所內下設一個試製工廠, 5個科和29個研究實驗室. 其中, 底盤科下設傳動等9個實驗室;發動機科下設發動機磨損等11個實驗室;材料科下設黑色和有色金屬等8個實驗室;儀錶測量科設有測量儀錶, 自動化監測等實驗室;此外還有技術情報科.

研究所還有4個試驗站, 這些試驗站實際上是研究所下屬的專業化科研單位和試驗基地. 其中, 敖德薩試驗站主管曳引車試驗方法的研究, 莫斯科近郊試驗站著重於曳引車的平穩性, 駕駛員勞動條件改善等的試驗研究, 南方試驗站以研究山區和坡地曳引車為主, 烏拉爾試驗站重點進行工業曳引車的試驗研究.

該所主要任務是: ①國內曳引車的科研中心. ②研製新型曳引車樣機及其零部件的新原理, 新材料. ③試驗國內外曳引車及其零部件. ④制訂曳引車科研規劃. ⑤組織和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

國家農機研究所

該所建於1928年. 所內設有50個試驗研究室, 一個試製工廠, 一個計算機中心, 一個農用鋼材的加工車間. 它承接農機用型鋼的軋制, 所創收入補助科研經費. 80年代建立的疲勞壽命實驗室, 可按人為給定的曲線載入, 類比試驗可4提高試驗速度, 縮短產品研製周期. 如進行聯合收割機的快速類比試驗, 1~ 1.5個月試驗相當于闐間8年的壽命試驗量.

五, 政策

俄羅斯政府對農機工業給予了多項優惠政策

20世紀90年代以後, 俄羅斯農機行業的嚴峻形勢已引起俄政府部門的極大關注. 為遏制農機工業的進一步衰退, 重振農機工業, 俄農業部制定了 '俄羅斯聯邦曳引車和農機工業生產計劃及其未來發展戰略' .

目前, 俄政府對150種農機產品的科研, 生產給予優惠政策, 其中穀物及飼料聯合收割機產品的重點企業為圖拉聯合收割機廠, 克拉斯諾雅爾斯克聯合收割機廠及羅斯托夫聯合收割機廠;新型曳引車產品的重點企業為伏爾加曳引車廠, 利佩茨克曳引車廠, 弗拉基米爾曳引車廠和阿爾泰曳引車廠.

提高農機產品技術水平及競爭力問題也引起了俄聯邦政府的重視, 並對一些新型高效農機產品的開發生產給予扶持.

重點扶持的產品有阿爾泰曳引車廠的Т-250系列曳引車, 伏爾加曳引車廠的ВТ-100系列曳引車, 利佩茨克曳引車廠的ЛТЗ-155中耕曳引車, 弗拉基米爾曳引車廠的ВТЗ系列曳引車, 羅斯托夫聯合收割機廠Дон系列聯合收割機, 克拉斯諾雅爾斯克聯合收割機廠的Руслан系列聯合收割機, 圖拉聯合收割機廠的Простор系列聯合收割機等.

為保障農機企業的正常發展, 俄政府保證將從財政上給予企業更多的支援, 並且幫助企業積極尋求國外合作, 引進外資促進俄羅斯農機工業的發展.

據報道, 美國迪爾公司已決定在俄羅斯的羅斯托夫和塔甘羅克市投資建廠生產農業機械, 協議計劃投資2億美元, 另外還將投資4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分別建立產品技術發展中心和產品技術服務中心;美國凱斯公司決定向聖·彼得堡曳引車廠注資合作生產曳引車, 據稱該合資廠今後將成為俄羅斯最大的曳引車廠.

經過俄聯邦政府, 各農機企業以及農機行業的專家們的共同努力, 俄羅斯農機行業嚴重滑坡的局面已經得到改觀, 其他獨聯體國家如哈薩克, 白俄羅斯, 烏茲別克等國家農機行業境況也得到了改善, 部分產品向亞洲, 非洲, 南美洲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也得到了恢複和發展.

六, 中俄農業機械合作

2017國際農機展上, 俄羅斯最大農機企業Rostselmash攜多款產品亮相

我國與俄羅斯農業機械產品合作方面進展較為緩慢. 究其原因主要是, 在整機方面, 中俄農機技術發展水平較為接近, 雙方技術合作的目標國均為北美和西歐國家. 在零部件領域, 俄羅斯在大型農業機械傳動系和液壓系統關鍵零部件方面有一定優勢, 我國在電子控制系統方面有一定優勢.

蘇聯解體以後, 俄羅斯農機企業全面陷入蕭條, 農機企業生產萎縮, 技術人才流失, 行業對青年人缺乏吸引力, 我們接觸過一些俄羅斯國家曳引車研究所的技術人員大都是六十歲以上的老專家.

前蘇聯眾多曳引車企業中, 當前發展較為穩定且享有一定國際聲譽的是白俄羅斯明斯克曳引車廠有限公司, 該公司近年工業產值在15億美元左右. 明斯克曳引車廠同我國部分企業保持著技術合作, 比如中國一拖和該公司保持著較為密切的技術交流, 同時河北, 東北也有企業正在引進吸收該公司的產品技術.

俄羅斯, 白俄羅斯的穀物, 玉米以及根莖作物聯合收割機產品較為成熟, 在我國有技術合作的企業主要有俄羅斯的羅斯托夫聯合收割機廠和白俄羅斯的戈梅利聯合收割機廠. 但這些合作都沒有形成成熟的和批量生產的產品.

我國的中小型曳引車每年有部分出口到俄羅斯及前蘇聯地區, 一拖和雷沃也有部分大型曳引車出口. 但是我國農機產品由於產品可靠性和售後服務的原因在俄羅斯口碑並不好, 同時, 由於俄羅斯國內金融形勢不穩定, 支付能力差, 影響了我國產品出口俄羅斯.

未來中俄農機領域的合作, 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 應組織有實力的農機企業出口高質量的產品, 並建立較為完善的服務網路.

第二, 與俄羅斯企業合作開發適應當地農業作業方式的農機產品在俄羅斯境內建立合資企業, 貼近市場銷售和服務.

第三, 由於俄羅斯用戶支付能力較差, 銀行信用不完善, 可以考慮, 用我國的農機產品進行易貨貿易, 交換我國需要的機械產品或原材料.

第四, 安排熟悉我國農機行業的專業人員與俄羅斯有關企業和人員進行交流和學習, 或者組織雙方互派工作人員交流, 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建立彼此的信任和穩定的合作關係.

文中數據來源: 俄羅斯《曳引車與農業機械雜誌》, 俄政府官方數據等.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