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摩尔定律不再是万灵丹...

还记得那些只要盲目追随着摩尔定律的脚步就能在半导体产业界取得成功的美好时光吗? 但是现在, 要迈向下一个制程节点的任务更加复杂──而且昂贵; 今日的芯片厂商实在需要审慎思考.

Gordon Moore在1965年发表的《The Future of Integrated Electronics》(积体电子之未来)论文墨迹未干, 那些预言家们就已经预测所谓 '摩尔定律' (Moore' s Law)之死, 但现在是50年之后, 该定律仍然是半导体产业的主导规则…某种程度上是如此.

对于芯片上的电晶体数量每18个月就会成长一倍的预测, 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坚定的信念, 即使已经有一些关于产业界为了跟上摩尔定律脚步还能撑多久的质疑; 不过几乎每个人都同意, 要跟上摩尔定律越来越困难, 而且代价高昂.

顾问机构Accenture Strategy的Syed Alam与Greg Douglass发表的一篇最新报告, 探讨了维持摩尔定律的议题并抛出了一个疑问: 我们应该盲目地追随它吗?

该报告作者之一, Accenture Strategy半导体业务总监Alam接受EE Times访问时表示: '以往当你缩小芯片尺寸, 前进先进制程节点, 就能因为经济规模而获益; 但现在当我们进入次10纳米节点, 相关成本非常高昂. '

'我们的观点是, 如果你从65纳米前进45纳米, 成本的增加只是一点点, 但现在如果你要从16纳米跳到10纳米, 成本可是相当高; ' 他指出: '所以现在你得更谨慎评估你的成本. '

这也是Accenture题为 '摩尔定律…反而是扣分? ' (Moore…or Less)' 报告的主轴, 将一个设计案升级到更先进制程节点就能获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 关于何时──甚至是否──投资更先进节点芯片设计与制造的问题, 今日的芯片厂商需要想得更长远, 更仔细.

该报告指出, 要从65纳米前进到10纳米节点, 光是芯片设计的成本就会增加1,300%; 只要遵循产业游戏规则并且跟着摩尔定律的脚步就是迈向成功的旧日美好时光, 已经一去不复返. 现今的情况更加复杂, 需要芯片厂商审慎思考.

人们普遍认知, 有很多元件不需要升级到更先进的节点, 但事实上有绝大多数芯片是不会砸大钱来证明需要遵循制程微缩的规则;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芯片是采用28纳米或更先进制程, 运作良好, 在可见的未来也会继续如此.

今日的现实是, 芯片厂商需要审慎考虑是否将设计案移往下一代节点才符合经济效益; 此外, 如同Accenture报告所呼吁, 芯片厂商需要为较旧, 但成熟且更具经济效益的技术, 寻找其他的机会.

不过该报告也指出, 并非只是单纯地选择一种策略, 对于未来技术转移的决策应该是以单一个案或产品为基础来考量, 这能让芯片厂商新旧制程之间的投资明智地取得平衡; 换句话说, 若能成功地 '走过钢索' , 芯片厂商就能取得在今日产业界成功成长与获利的绝佳机会.

目前有能力生产10纳米制程的厂商只有英特尔(Intel), 三星(Samsung), 台积电(TSMC)与Globalfoundries等少数几家知名大厂; Alam表示, 这些厂商持续尽力冲刺最先进节点的原因, 是它们经过计算, 这么做符合经济效益, 而关键问题在于那些二线芯片厂商以及无晶圆厂IC厂商会怎么做?

他的建议是, 在踏出下一步之前: '或许先让那些开路先锋先吸收成本, 搞清楚状况, 并且让技术稳定再说! '

编译: Judith Cheng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