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 蘋果一口氣發布iPhone8/8 plus, iPhone X三大智能手機新品, 然而這三大新品卻讓蘋果及其供應鏈陷入尷尬的境地.
今年以來, iPhone市場佔率一度被三星和華為先後趕超, 儘管在第四季度憑藉iPhoneX的銷量重回亞軍, 但是後繼乏力的疲態盡顯.
不僅市佔率一度被安卓陣營趕超, 就連曾引以為傲的手機營業利潤上也由去年的將近90%斷崖式下跌至68%. 根據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報告, 蘋果7-9月份僅佔全球手機營收的32%, 和三星之間的差距縮小不到8%.
對於iPhone來說, 第三季應該是傳統旺季, 也是甩開對手的最佳時間點, 但是今年卻意外被對手追近, 其原因就是iPhone X延至11月上市, 而iPhone 8又缺乏即戰力所致.
也有消息傳出, 蘋果為確保iPhone X銷量還一度壓低供應商的價格以及零售利潤率, 導致供應商和零售商苦不堪言.
蘋果供應鏈神話褪色, '蘋果概念' 是一把雙刃劍
iPhone銷售不佳, 直接影響的就是蘋果的供應鏈.
今年初, 蘋果公司發布《2017年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 報告顯示, 蘋果2016年在全球擁有著705家供應商. 不得不說, 這個科技帝國背後有著一個龐大的供應鏈體系, 而蘋果也確實助力其供應商締造了一個個崛起神話.
如今, 蘋果供應鏈神話似乎正在逐漸褪色.
蘋果秋季發布會後, iPhone 8系列在外觀上與iPhone 6系列, iPhone 7系列基本不變, 甚至被諷刺為 '四世同堂' , 在此情況下, iPhone 8系列在與十周年紀念版iPhone X的左右手互搏中敗陣, 銷量不佳.
(iPhone8上市當天)
iPhone 8買氣弱直接反應到其供應鏈. 10月下旬, 台灣供應鏈傳出消息, 受iPhone 8銷售不如預期影響, 蘋果對其供應鏈下修11月, 12月iPhone8/8 plus的訂單量, 幅度高達5成. 11月中旬, 台灣供應鏈稱, 繼砍單後蘋果再度通知相關供應商調降iPhone8/8 plus零件報價10%~15%, 並要求組裝廠和碩, 緯創等先自行吸收成本.
在這輪先砍單, 後調價的風波中, 組裝廠首當其衝, 頗為受傷. 11月9日, 和碩在法說會上公布Q3業績, 雖季增40.1%, 年增6.5%, 但毛利率卻僅3.4%, 創下單季曆史新低, 和碩直言: '今年整體比較辛苦' . 據悉, 蘋果是和碩單一最大客戶, 貢獻和碩60%營收, 今年和碩為蘋果代工iPhone 8, 這 '比較辛苦' 恐怕與iPhone 8有關.
一向受益於蘋果產品大賣的供應商也嘗到了產品銷量欠佳之苦, 成為蘋果供應商已不完全等於盈利, 也可能是虧損.
而在萬眾看好的iPhone X身上, 再進一步暴露了蘋果供應鏈的自身弱點.
在iPhone X的拆解報告中, 知名機構IHS Markit指出, iPhone X是蘋果迄今為止最貴的智能手機, 其中AMOLED屏幕成本110美元, 為所有組件最貴, 遠貴於三星內部公司供貨價格. 因三星佔據全球99%小尺寸OLED屏幕市場份額, 因此iPhone X所用的AMOLED屏幕是由三星獨家供應, IHS Markit認為蘋果為了獲得OLED屏幕顯然向競爭對手三星支付了溢價.
另外, iPhone X在生產過程中也遭遇了嚴重的產能瓶頸, 成為蘋果史上最 '難產' 的智能手機. '難產' 主因在於其Face ID中的兩個重要組件 '羅密歐' , '朱麗葉' 和三星的OLED屏幕上, 導致iPhone X延期至11月上市.
iPhone X產能不足, 同樣讓組裝廠富士康深受影響. 11月14日, 富士康母公司台灣鴻海精密發布了今年Q3財報, 這是顯然一份不太漂亮的成績單——受 iPhoneX 相關組件供應鏈不利因素的拖累, 鴻海今年Q3淨潤新台幣210億元, 同比下降39%, 遠不及市場預期.
在知名諮詢公司 Gartner 的全球供應鏈25強榜單中, 蘋果曾連續8年佔據榜首位置, 惠普前供應鏈執行長 Fox 公開承認蘋果供應鏈的強大: '人們總是喜歡談論蘋果成功的關鍵是他們的產品. 雖然我同意這一點, 但他們的供應能力和將新產品推向市場的效率是前所未有的, 這是一個巨大的競爭優勢' . 然而, 在iPhone X身上其供應能力及推向市場效率這讓蘋果引以為傲的兩點都掉了鏈子.
儘管至今, 手機產業上下遊供應商還在為擠進iPhone供應鏈絞盡腦汁, 期望搭上 '蘋果概念' , 但是一入侯門深似海, 而作為蘋果的供應商就好比是雙刃劍. 雖然短期內可以獲得充足的利潤, 但是也要時刻準備被踢出局的可能.
今年, 蘋果宣布未來兩年內將隨時停用英國最大的半導體廠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的圖形晶片, 並終止專利費的支付. 隨後, 該公司股價暴跌七成, 創下8年新低.
另外, 由於分析師認為蘋果正在自主研發整合電路, 可能放棄其供應商資格. 為蘋果提供電源管理整合電路的Dialog晶片公司股價暴跌20%, 蘋果佔Dialog收入比重超過70%.
而當年的VCM馬達開創者日本思考, 面板上市廠商台灣勝華由於蘋果更換供應鏈或者採用新技術導致破產清算.
不可否認, 至今蘋果依然是最賺錢的手機廠商, 以及擁有著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及把控能力, 不過也難以否認, 蘋果的供應鏈神話正在慢慢褪色.
安卓市佔率持續擴大, 三星中國市場穩定下滑
與iPhone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安卓市場在今年快速複蘇. 據市場調研機構最新數據顯示, 2017年第三季度Android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87%.
而有意思的事, 在中國市場上, 安卓陣營依然是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儘管三星仍然佔據市佔率第一的位置, 但是佔比卻呈現持續下滑的狀態. 根據市場調查 Strategy Analytics 日前公布的 2017 到 2018 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市佔率預測, 三星在 2017 年全球的市場佔有率約為 19.9%, 比 2016 年的 20.8% 下滑 4.3%, 首次跌破 20% 大關.
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今年三季度, 三星在中國手機市場的份額僅為2%, 在第四季度的份額將進一步跌至1.6%. 而在明年, 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將持續下跌, 至1.2%左右.
雖然三星發布的S8, Galaxy note8極為亮眼, 也被業界看作是近年來三星的經典之作, 但是仍然難以擺脫NOTE7爆炸帶來的低迷, 其兩款手機在中國的銷售狀況極為慘淡.
據相關數據顯示, 自三星S8上市近兩個月的時間裡, 在整個中國大區內銷量不過30萬台, 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已經到了無路可退的邊緣. 於是, 接下來的Galaxy note8被寄以了厚望.
然而事與願違, 據不完全統計, 從9.13日開始到28日結束, 整整半個月的預售期間, note8在國內在電商平台上的預定數量, 僅僅在1萬台左右. 即使算上雙十一購物狂歡的加持, note8全系列三種型號的在京東銷量也不過2萬出頭. 三星中國試圖通過Note8 '奪回主導, 恢複自信' 的願望再次落空.
三星電子並不是唯一在中國手機市場遭到失敗的國際品牌. 除了中國內地品牌迅速崛起之外, 外部機構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呈現出萎縮, 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 在這樣的背景下, 許多國際品牌已經被逐步邊緣化, 其中包括台灣地區諾基亞, HTC, 索尼, 夏普, 黑莓, LG等品牌.
而以華為, OPPO, vivo, 小米為主導的四大國產廠商, 在中國手機市場最新佔有率達到驚人的 69%, 而在一年前這一比率只有 57.3%, 加上魅族, 金立的持續放量, 所以未來中國市場的國產手機佔有率有望突破八成甚至九成.
國產手機輝煌的背後, 是國產供應鏈崛起
無法否認, 國產手機的崛起, 離不開供應鏈的支援. 無論在技術或規模方面, 國產供應鏈已日漸拉近與國際大廠的距離, 甚至已超越國際大廠.
首先是國內面板龍頭——京東方近期宣布其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提前量產, 並向華為, OPPO, vivo, 小米, 中興, 努比亞等十餘家客戶交付了AMOLED柔性顯示屏. 這打破了一直以來OLED面板技術被韓廠三星和LG所壟斷的局面, 在此之前三星佔有全球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場超過90%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 2016年京東方的營收已超越日本目前唯一的顯示面板企業JDI.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匯頂科技. 作為中國本土指紋晶片廠商, 匯頂科技今年年初出貨量突破2億顆, 月出貨量保持2000萬顆以上, 銷售額方面, 今年第一季度匯頂科技超越FPC成為全球安卓陣營最大指紋IC提供商, 技術方面, 匯頂科技於今年初發布了屏下指紋識別方案.
與京東方一樣, 匯頂科技的客戶群集中在國產手機品牌, 包括華為, OPPO, vivo, 小米, 中興, 魅族, 聯想, 金立, TCL等. 對於近年來的成績, 匯頂科技董事長張帆認為兩個方面: 一是受益於國產手機品牌在全球競爭力大幅提升, 華為, OPPO, vivo, 小米等客戶的強勢崛起給了匯頂很好的外部環境;二是受益於匯頂科技過去十年的持續研發投入.
舜宇光學同樣是國產供應鏈崛起的典型案例之一. 舜宇光學業務涵蓋光學, 光電, 儀器三大領域, 目前在手機鏡頭領域整體出貨量全球第二, 技術上獨創MOB/MOC 模組技術, 使其在2016年迅速搶佔雙攝市場, 目前在非蘋果手機的雙攝模組中市場佔有率排在第一位. 今年上半年, 舜宇集團再次刷新紀錄, 銷售額同比增長近70%, 達到了100億元, 舜宇光學股票也一舉突破千億元市值.
同樣的, 舜宇光學並未涉足蘋果手機的攝像頭供應市場, 客戶群集中在華為, OPPO, vivo, 小米, 聯想等國產手機品牌.
在ODM方面, 以聞泰科技為龍頭的ODM廠商的主導性和供應鏈管控能力越來越強. 聞泰科技, 華勤, 龍旗, 與德依然佔據前四強. 尤其是ODM龍頭聞泰科技, 今年不僅成為了手機ODM第一股, 而且出貨量有望再創曆史新高. 11月, IHS 發布 '2017年前三季手機ODM智能機出貨' 排行榜, 聞泰憑藉前三季出貨6050萬台, 同比增長32%的明顯優勢, 穩坐冠軍寶座, IHS 預計全年將超過8000萬台的規模.
這兩年來, 聞泰科技更是進入超高速發展時期. 10月29日, 聞泰科技發布第三業績報, 聞泰科技旗下的聞泰通訊1-9月份實現收入123.93億元, 同比實現增長53.78%;淨利潤4.22億元, 同比增長125.67%. 在這暴增的利潤背後, 同樣離不開國產手機的出貨增長. 據了解, 前三季度, 聞泰科技在小米智能機出貨增幅達到74.2%, 華為項目出貨增長亦超過70%.
不僅如此, 聞泰科技的業務也是多點開花. 除了手機ODM之外, 還在VR, 車聯網/汽車電子和筆記型電腦等領域先後布局. 據悉, 聞泰科技已經與暴風, 創維, 小魅, 保千裡等客戶合作推出VR一體機, 360°全景攝像頭以及VR手機等VR產品;與東風, 開瑞等汽車公司的T-BOX車機產品已經開始出貨;另外, 和戰略合作夥伴高通攜手研發的首款高通平台晶片筆記型電腦也將於今年底上市;未來為泰科技還將推出智能電動汽車嵌入式車載計算單元(核心板), 進入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
而除了聞泰科技外, 如龍旗, 天瓏都在積極尋求上市.
除了以上這幾家典型的企業外, 還有長盈精密, 歐菲光, 合力泰, 比亞迪等一眾國產手機陣營供應鏈廠商近年來均實現了較大成長, 營收均已跨越了100億門檻. 這些企業並非靠蘋果的神話, 而是依託這國產手機成功實現逆襲.
十幾年間, 中國手機從山寨如今走向全球, 手機供應鏈從無到有, 從有到如今全球最龐大, 最成熟的手機供應鏈體系, 國產手機與國產供應鏈相互成就了彼此, 如今這些依託國產手機的崛起而崛起的供應鏈企業已開始形成了一股中國力量走向世界——只有中國品牌崛起, 中國手機產業鏈才會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