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的好處是解放人們用於駕駛的時間, 讓人能從事更多生產力活動, 但也有人表示自駕車或許因為太方便反而帶來交通阻塞的隱憂. 而連網汽車有潛力提供更即時的資訊或更多元的離線資訊, 讓使用網路或負責營運交通系統的人受益. 工程建設巨頭WSP近期的報告《New Mobility Now》指出, 自駕車必須緊扣五大關鍵: 自動化駕駛(Automated driving), 互聯汽車(Connected vehicles), 共用(Shared use), 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及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s)的整合性發展, 才會發揮自駕車的價值. 共用與公共運輸移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的概念連結, 也是人們準備脫離自主擁有汽車的商業模式, 向共用汽車商業模式邁進. 商業模式是成本降低的關鍵, 其需要更快速與更果斷的移動, 如此一來自駕車的發展才有可能禁得住時間的考驗. 目前全球對於內燃機引擎排放廢氣危害空氣品質以有更廣泛的了解, 而政策性支援電動車的發展, 也挹注了電動車的發展動能. 對於自駕車的連結性, 報告也提到自駕車必須掌握車輛對車輛(V2V), 車輛對交通設施(V2I), 車輛對移動裝置(V2X)三大原則. V2V對自駕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汽車製造商普遍認為單就汽車本身的感測器, 而缺乏連結性道路基礎設施, 對自駕車的發展是不足的; 此外, WSP尚指出還須顧及沒有移動裝置的行人, 單車騎士, 自駕車必須能感知這些人們的存在. 另一大挑戰是社會對共用模式的接受度. 政府及服務供應商必須漸進式的鼓勵, 說服社會共用模式所帶來的益處. WSP報告也並未忽略 '行人' , 並表示永續的路權階級, 即永遠以行人為第一優先的妥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