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局】蘋果反訴高通 | 指控驍龍820處理器侵權

1.蘋果反訴高通 指控驍龍820處理器侵權; 2.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海信起訴夏普十幾款產品侵犯專利; 3.NPE專利機構在華對HTC, 三星發難,國產手機廠商需高度警惕; 4.中外搶晶片主導權 專利掀戰火; 5.LG 最新設計專利曝光, 或將應用於旗艦新機 LG G7 中

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複製 laoyaoic 微信公共號搜索添加關注.

1.蘋果反訴高通 指控驍龍820處理器侵權;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間消息, 蘋果公司(以下簡稱 '蘋果' )今日反訴高通, 指控高通驍龍(Snapdragon)移動處理器侵犯蘋果的專利權.

今年7月, 高通曾起訴蘋果, 稱蘋果侵犯其數項專利技術, 主要與提高移動設備電池續航時間相關. 蘋果當時否認了高通的指控, 並稱高通的相關專利技術是無效的.

而今日, 蘋果在反訴高通的起訴書中又調整了說法, 稱高通至少侵犯了蘋果擁有的提高電池續航時間的8項專利技術.

蘋果在訴訟檔案中稱, 高通的驍龍800和驍龍820處理器侵犯了蘋果的這些專利技術. 當前, 三星和穀歌等智能手機廠商均在使用高通驍龍處理器, 包括驍龍800和驍龍820處理器. 但在起訴書中, 蘋果並未提及三星和穀歌.

針對這些侵權行為, 蘋果要求高通作出賠償.

蘋果與高通的這場專利之爭只是兩家公司發起的一系列訴訟大戰的一部分. 今年1月, 蘋果起訴高通並索賠10億美元. 蘋果認為, 高通徵收的一些專利技術費根本不合理.

5月, 高通將蘋果的四大代工廠商富士康, 和碩(Pegatron), 緯創(Wistron)和仁寶(Compal)告上法庭, 稱這四家代工廠商在蘋果的慫恿下, 拒絕支付專利授權費.

此外, 高通還面臨著來自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起訴. 原因是多家公司向FTC投訴高通, 指控高通的定價策略不合理, 而蘋果就是投訴方之一. (李明)

2.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海信起訴夏普十幾款產品侵犯專利;

集微網消息, 近日有媒體從海信集團獲悉, 該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海信電器日前正式向北京和青島兩地法院發起訴訟, 指控夏普多達十幾款在中國國內銷售的電視機產品侵犯海信發明專利權, 涉嫌侵權產品在中國三十多個省 (區, 市) 有售.

據了解, 本次海信發起的涉案專利主要為 '一種背光控制方法, 裝置和LED電視' 以及 '背光碟機動電路和電視機' 等兩項專利, 並均在有效期內. 海信在訴狀中要求法院判令夏普立即停止侵犯其專利權, 停止製造, 銷售, 許諾銷售侵權產品, 及銷毀侵權產品等訴求, 兩地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

實際上, 海信與夏普之間的專利訴訟一直沒有間斷過. 2017年6月9日, 夏普圍繞北美市場液晶電視銷售的品牌使用權問題, 在美國加州法院對中國海信集團提起訴訟, 要求海信停止使用夏普電視事業品牌, 並要求損害賠償至少 1 億美元.

6月16日, 台灣鴻海旗下夏普撤回對中國海信的訴訟; 隨後, 7月17日, 夏普於紐約州南部聯邦地方法院提起專利侵害訴訟, 控告中國大陸海信集團在美國製造與銷售的部分電視機產品, 侵害夏普的 WLAN 相關專利技術. 夏普要求海信永久禁止銷售侵權產品, 並要求損害賠償.

不過, 夏普在美國起訴海信一事似乎進展受阻. 據海信方面稱, 夏普對海信在美國的訴訟先是緊急撤訴, 11月13日, 美國哥倫比亞特區 (DC) 地區法院作出命令, 批准海信要求駁回夏普起訴的動議, 同時對夏普申請禁令的動議予以否決.

看來, 對於夏普的訴訟攻擊, 海信也不再選擇坐以待斃, 而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3.NPE專利機構在華對HTC, 三星發難,國產手機廠商需高度警惕;

集微網消息, 日前, 美國 L2 移動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以下簡稱 'L2公司' ) 將台灣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宏達通訊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HTC' ) 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 L2 公司訴稱 HTC 涉嫌對兩件專利構成侵權, 合計索賠金額為 250 萬左右.

L2 公司訴稱, 其基於公平, 合理, 無歧視的原則, 向 HTC 發出許可協商請求, 但是 HTC 拒不回應. HTC 未經 L2 公司許可, 製造, 許諾銷售, 銷售的 'HTC U11' 等 3 款LTE手機, 均落入涉案專利的保護範圍, 構成專利侵權行為.

據悉, HTC 涉嫌侵權的兩件標準必要專利 (即SEP) 為 '處理一傳輸時間間隔集束的重傳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 '提升無線資源控製程序重啟效率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項專利最初由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於2009年8月4日, 2008年11月21日提交申請, 並於2013年4月17日和2014年7月2日獲得授權. 隨後, 華碩將兩涉案專利轉讓給了創新音速有限公司, 而創新音速有限公司又轉讓給了L2公司.

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的LTE通信標準中包括上述專利, 在中國大陸地區合法銷售的LTE手機只要符合上述標準, 就意味著實施了涉案專利部分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

此外, 2017年6月, 因涉嫌專利侵權, 迪阿爾西姆科技有限公司將三星訴至南京中院, 涉案專利為 '改進的GSM蜂窩終端' (專利號: 998030201) .

該專利最初由喬治·利維羅蒂和但丁·托涅蒂, 於1999年2月15日共同提出申請, 並於2008 年10月22日獲得授權. 隨後, 該專利被轉讓給 'S.I.SV.EL. 意大利電子發展協會股份公司' , 而後又轉讓給迪阿爾西姆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表示, 不論是在北京起訴HTC的L2公司, 還是在南京起訴三星的迪阿爾西姆科技有限公司, 都是美國公司, 而且都屬於NPE機構. 簡單說, NPE是指代那些擁有專利但不從事專利產品生產的機構.

李俊慧認為, 雖然這兩家公司率先發難的是三星, HTC等非國產手機品牌的廠商, 但是, 顯然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其目的有二, 一是為了試探國內法院對NPE機構專利訴訟的態度和保護力度, 二是基於法院判決加速推進與包括小米, vivo, 金立, 360等在內的諸多國產手機廠商專利許可合作.

因此, 雖然當前尚未有國產手機廠商捲入訴訟, 但是, 包括華為, 小米, OPPO等在內的國產手機廠商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儘早對涉案專利發起無效宣告, 以免NPE機構拿到了勝訴判決後就找自己收費.

4.中外搶晶片主導權 專利掀戰火;

中國砸上千億 (美元, 下同) 爭取晶片主導權, 不要受制於外商, 不過, 掐著中國晶片市場命脈的三星, 美光, 海力士, 東芝等國際大廠卻沒有那麼容易讓步, 準備伺機反制, 目前檯面下呈現暗潮洶湧的態勢. 國際大廠將揮起專利大刀向中國開鍘, 整個晶片市場正瀰漫著戰火的硝煙味.

搜狐新聞網報導, 全球的晶片市場幾乎全由國際大廠, 包括三星, 美光, 海力士與東芝等壟斷, 不過, 中國一直想打破這些外商壟斷的局面, 近年積極砸重金投入晶片產業, 爭取自主化的發言權. 因此中國發展晶片產業已升格到國家戰略的格局, 可說傾國家之力, 有不能輸的理由.

併購處處碰壁

這幾年中國投入在晶片產業的金額至少上千億元, 希望能擺脫依賴進口的命運, 可是一路走來跌跌撞撞, 一度想透過併購掌握關鍵技術卻處處碰壁, 結果被外商打壓以致寸步難行.

在中國還未下決心發展晶片產業前, 國際大廠賺得盆滿缽滿, 如今中國將發展晶片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規格時, 各大廠憂心忡忡, 擔心到嘴肥肉不見了, 並在檯面下採取圍堵的動作, 試圖壓制中國發展晶片產業. 專家認為, 這場晶片產業中外專利大戰的暴風圈即將來襲.

國際大廠為了確保本身利益, 絕不容許中國晶片產業壯大, 因而採取未雨綢繆的反制策略, 只要中國發展晶片產業超過國際大廠的想象, 威脅到它們的利益時, 將祭起專利大刀砍向中國, 優先考慮的就是停止對中國的專利授權, 給中國一個致命的打擊.

陸缺核心技術

過去10幾年來中國一直在給國際晶片大廠代工, 雖然學到不少生產製造工藝和封裝測試等技術, 但都是在國際大廠允許下才學到的, 國際大廠依然有所保留, 握有關鍵技術. 事實上, 晶片的原料, 生產線, 高端製造工藝, 技術專利等核心還全掌握在這些國際大廠手中.

大陸中科院某晶片領域專家坦言: 「中國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 但進步太慢, 已經落後國際先進水平兩代, 短時間內超越是不可能的」.

由於有了中國市場, 讓三星, 海力士與美光等國際大廠大賺; 受惠這些大廠的技術, 中國手機, 計算機與網路得以縱橫全球, 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專家認為, 或許國際大廠的倒逼, 可以刺激中國晶片產業出現跳躍式成長.

(旺報)

5.LG 最新設計專利曝光, 或將應用於旗艦新機 LG G7 中

集微網消息, 近日外媒曝光了 LG 的一個最新設計專利, 該專利顯示 LG 未來或許會推出一款外觀類似於 EssentialPhone 的手機.

圖源: TechAdvisor

從專利圖可以看出, 其設計非常類似於EssentialPhone, 正面採用了全面屏, 頂部有一個 '美人尖' , 上面有相機模組, '美人尖' 兩側安放了一些常用的快捷應用, 包括簡訊, 電話, 音樂等, 很有可能這些快捷方式將會一直顯示, 相當於另一種方式的 '輔屏' .

據悉, 即將召開的CES大展上, LG有望推出旗艦新機G7來增強公司在頂級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力. 而從現在曝光的最新設計專利推測, 其極有可能會應用於LG G7(或者V30)產品上.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