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药企 | '走出去' | 变身跨国企业的突破口在哪里?

医药网11月30日讯 本土药企的国际化步伐加快, 通过海外并购加速全球产业链整合, 加强自主研发全球新药实力, 并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方式融入全球市场. 本土巨头都想变跨国企业? 现阶段风向往哪走?
'走出去' 的步伐加快
汤森路透报告显示, 2016年已公布的跨境并购主要集中在金融, 能源与电力, 电信三个行业. 从并购金额上看, 医疗板块跻身top10.
数据来源: 汤森路透
自2014年以来, 本土企业在医药领域的海外投资交易增势迅猛, 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实现突破性增长, 交易金额同期比的平均增速高达400%, 于本年度上半年已达42.53亿美元 (约289.5亿元人民币) .
民营企业和上市企业是医药行业跨境并购的主力军, '本土企业跨境并购' 无论是并购交易数量还是金额方面都已全面超越 '本土企业被并购' .
寻找海外市场增长点似乎已经成为本土企业快递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内医药行业群雄割据, 竞争激烈. 相比之下, 海外医药企业估值更低, 更具性价比, 通过海外并购, 药企找到进入国际市场的切入点, 优化自身产品组合.
代表企业: 复星医药
10.91亿美元并购印度注射剂生产商Gland Pharma , 创下本土药企海外并购最高金额记录
在复星医药完成并购后, 复星医药相关人员曾表示, 收购印度药企Gland Pharma主要为了进入欧美市场, 进一步获取全球注册与认证的能力. (Gland Pharma在美国市场共有17个上市的品种规格, 是印度第一家获得美国FDA批准的注射剂 药品 生产制造企业, 并已获得全球各大法规市场的GMP认证, 这对复星来说进军国际市场尤为重要) .
除了加强主营业务实力外, 借机进入过去布局不深的领域, 横向拓展也是本土药企海外投资的风向. 在现阶段, 比较热门的 医药 行业海外标的集中在化药, 生物药, 医疗器械 等三大类, 而包括转化医学, 医疗美容, 缓控释制剂, 医学检验试验设备, 手术O2O, 医药电商, 医药移动营销, 移动医疗, 医疗信息系统等在内的新兴领域已经被不少药企瞄上.
代表 企业 : 绿叶集团
典型买手, 涉猎医疗, 医美, 器械等大健康领域
港股上市公司绿叶制药在2016年4月完成与澳大利亚第三大私立 医院 集团HealtheCare 6.88亿美元的交割, 希望借此顺利从制药领域迈入中国最大的国际化的综合性私人医疗集团行列. 通过此次交易, 绿叶集团由原有制药板块延伸至医疗领域.
'走出去' 的底气: 创新
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新药研发国, 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新药研发国. 以恒瑞为代表的创新型制药企业, 已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开发 '全球新' 药物, 设立研发中心, 开展海外临床试验, 海外建厂, 国外注册等动作, 拓展海外市场, 实现由原料出口到制剂出口.
'海归' 团队成为药企中坚力量. 其中包括 '千人计划' , 海外科研人员, 任职跨国药企的高端人才, 曾就职于FDA的技术人才等.
国内研发机构蓬勃发展. 受利好研发政策鼓舞, 一致性评价工作的落地, 中国进入ICH, MAH制度持续推进, 国内研发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在迅速扩增.
多元化合作
跨国合作涉及研发, 生产, 销售各个环节, 多元化合作能够加强本土企业与海外的紧密联系, 本土企业通过各阶段的成果或销售权益转让来实现自身盈利和商业成果化.
市值飙升, 缩短与全球巨头差距
全球市值TOP10医药企业, 6家来自美国, 没有一家企业来自中国. 但在2017年, 我国已经实现首家市值突破2000亿企业. 随着千亿市值队伍逐步扩大, 资本市场向实体经济输送血液, 即使褪去泡沫的外衣, 本土巨头这股中国力量在国际舞台的亮相也绝非只是龙套担当.
(截至11月24日收盘)
多元化的国际进程, 本土企业纷至沓来. 但是对标海外, 巨大差距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 要真正实现 '跨国' , 本土企业要做的事情太多.
本文部分观点参考商法月刊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