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复制 laoyaoic 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高通与苹果等巨头起摩擦 巨额专利费或将松动;
与苹果等巨头起摩擦 高通巨额专利费松动
本报记者 陈宝亮 北京报道
导读
随着三星, 华为自研通信芯片, 苹果公司也开始采用Intel芯片产品, 高通芯片的统治力在不断下滑. 芯片订单流失, 这是高通, 苹果发生摩擦, 并引起苹果公司及其供应链与高通在全球发起诉讼的导火索.
'美国的专利定价太高了, 比如高通, 是其他公司的10倍. ' 11月23日, 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对外公布了华为高级副总裁, 首席法务官宋柳平的演讲内容, 宋柳平分析, '美国FTC调查以及苹果与高通的诉讼, 会打出一个世界规则, 高通的专利费会降下来. '
这一演讲发生在2017年9月16日. 当时, 高通刚刚在财务沟通会上对外披露, '因为与苹果的诉讼, 另一家全球手机巨头也单方面拒绝向高通支付专利费. ' 业内大多猜测这一巨头是华为, 但华为从未回应此传言.
在消费级市场, 高通以 '芯片巨头' 驰名. 但事实上, 芯片技术在高通技术总积累中的占比低于10%, 高通是不折不扣的通信技术公司, 且从2G时代以来长期扮演着通信标准的引领者. 但与爱立信, 华为, 诺基亚这些通信巨头不同, 高通并不生产通信设备, 而是向通信设备公司, 终端厂商输出技术, 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收获回报.
依靠庞大的专利积累, 高通也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公司. 上市以来, 高通1999-2017年的19个财年中, 专利授权收入总计716.49亿美元, 年均37.71亿美元.
同样作为通信专利巨头, 爱立信至2001年起公布专利费收入, 2001-2016年专利费收入总计131.77亿美元, 不足高通1/5. 而每年获得6000-7000件美国专利, 连20多年成为美国专利数量最多公司的IBM, 在1999-2016年间, 专利授权, 专利出售的收入总计为137.67亿美元, 同样不足高通1/5.
2015财年, 高通专利收入达到巅峰的79.47亿美元. 这一年, 根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fK统计, 全球智能手机总收入为3952.5亿美元, 高通专利费撇脂2%.
2015财年之后, 高通遭遇多国反垄断处罚, 多起专利诉讼, 专利费收入略有下降, 但仍在2016, 2017财年分别创收76.64亿美元, 64.45亿美元. 而且, 根据高通预测, 2020年, 专利收入可达100亿美元.
巨额专利费
在中国, 国产手机的总体利润或许赶不上向高通缴纳的专利费.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数据, 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营业利润为537.72亿美元, 其中苹果利润为499.97亿美元, 三星利润为83.12亿美元. 而国产手机中, 华为利润9.29亿美元, OPPO利润8.51亿美元, vivo利润7.32亿美元.
2016年, 华为, OV总计利润25.12亿美元, 考虑到诸如TCL, 中兴, 联想等持续亏损的手机品牌, 整个国产手机的利润还将低于25亿美元.
但这一年, 根据高通在2016年初分析预测, 中国手机厂商整体手机销售额为829亿美元, 其中3模手机172亿美元, 多模手机657亿美元, 但存在25%的漏报率. 按照发改委在2015年2月对高通的整改要求, 在手机净售价65%的基础上, 高通3模手机专利费率3.5%, 5模手机费率5%, 以此计算, 高通2016年在中国实收专利费不低于18.73亿美元, 占总专利费收入约30%. 2015年, 发改委对高通9.7亿美元的罚款, 仅仅占高通2016年在中国专利费收入的50%.
当然, 如果其余25%漏报的手机也如实缴纳专利费, 高通在中国应收专利费为25.26亿美元. 而且, 考虑到销往海外的国产手机不享受折扣, 高通实际从国产手机企业征收的专利费还将高于这一数字.
2015年之后, 为了增加中国地区的许可收入, 高通正在不断加大对华投资, 同时对类似魅族不缴纳专利费的行为发起诉讼, 并且雇佣大量事务所对手机厂商的实销数据进行审计, 以减少 '漏报' 现象.
当然, 除了专利费之外, 2016财年, 高通来自中国大陆地区收入135.03亿美元, 占总收入比高达57.33%.
'所以, 2015年, 高通反垄断案尘埃落定后, 大家都觉得高通是最大的受益者, '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专利费只是打了6.5折, 但以前不怎么交专利费的企业, 现在都只能认认真真地交钱了. '
相比之下, 其他专利公司在中国市场却罕有收获. 已经在全球向三星发起诉讼, 与苹果签署较差授权的华为却 '从未向国内手机厂商提起过诉讼' . 而专利巨头爱立信在国内的专利收费也相当堪忧, 手机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高通的钱, 顶多能拖, 但肯定得交, 而且没得谈. 但爱立信的专利费, 拖到最后也不过是诉讼而已. '
商业模式基础
固然, 高通的技术储备与专利质量遥遥领先, 但这并不是高通能够常年征收专利费的唯一原因.
目前, 高通拥有超过13万件专利, 涉及所有移动通信技术, 手机, 芯片, 图像, 音频等各个领域, 其中芯片专利占比低于10%, 绝大多数为通信专利, 且覆盖手机上大部分技术领域, 这也是高通以整机作为专利收费基准的原因.
13万件专利中, 包括超过2.2万件PCT专利. 由于专利价值往往需要通过大量司法判决, 难以直接衡量, 但业内普遍采用专利引用数, 权利要求数, 同族, 技术特征等要素来分析专利质量.
通过世界知识产权WIPO数据库检索分析PCT专利, 对高通, 爱立信, 华为专利质量进行对比, 高通专利的平均权利要求数为35.97, 爱立信, 华为分别为22.1, 12.97, 同时高通的专利同族为15.41, 后二者分别为6.38, 3.12, 此两项标准高通大幅领先; 从专利引用数分析, 高通专利平均引用数为3.7, 爱立信, 华为分别为4.73, 0.64, 由于产业早期高通独立支撑CDMA技术, 产业玩家较少, 高通专利引用数低于爱立信.
同时, 高通的多个专利要素优于爱立信, 但该差距远赶不上收入差距. 爱立信2016年专利收入11.7亿美元, 高通2017财年专利收入64.45亿美元, 是爱立信的5.5倍. 但同期, 爱立信的研发支出远高于高通. 2001-2016年, 爱立信总计支出研发经费671亿美元, 同期高通2002财年-2017财年研发总额为468亿美元.
差距的核心在于商业模式. 高通发展初期, 也曾生产通信设备, 手机, 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CDMA产业链只有高通自己, 高通为了验证产业成熟度, 必须承担全产业链工作.
但CDMA产业链成熟之后, 高通出售了手机, 通信设备业务, 开始专攻难度极高的芯片业务, 使得手机产业能够跟上3G, 4G网络技术更新的节奏, 在3G, 4G业务初期, 手机厂商最早推出的手机均使用的是高通芯片. 而且, 至今包括苹果, 三星的高端旗舰机仍主要采用高通芯片.
但长期以来, 高通芯片业务与专利业务捆绑, 购买芯片之前首先要签署专利许可协议, 高通的芯片是手机厂商竞争最关键的因素, 这也是高通专利费远高于爱立信的根本原因. 相比之下, 除了法律之外, 爱立信没有其他手段保障专利收入.
2014年, 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 但3年以来, 这一案件鲜有进展. 甚至, 小米与高通的专利授权还帮助小米解除了爱立信申请的 '售前禁令' .
苹果的反弹
通信行业的标准开放形成了全球统一产业链, 高通, 爱立信, 华为等公司标准专利的开放, 也使得诸如小米, OPPO, 魅族等公司省去了百亿美元级的通信技术研发支出, 取而代之的是缴纳专利授权费.
但是, 所有企业的专利收费几乎都是不公开的. 2016年初高通与国内手机厂商陆续签署专利授权协议时, 有手机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谁也不知道其他人交了多少钱, 交多了就亏了, 所以就拖几天, 能少交肯定会少交一些. '
而如今, 随着FTC对高通的调查, 苹果与高通的全球诉讼, '少交一些' 的机会来了.
在整个3G, 4G时期, Intel错过了整个移动市场, 爱立信, 博通, Marvell先后关闭了通信业务, 高通的通信芯片几乎一骑绝尘, 竞争对手只剩下联发科, 展讯两家公司. 高通保持着对高端芯片市场的绝对控制, 而且芯片售价并不高. 根据2017财年Q4财报, 高通芯片业务的毛利率只有21%, 芯片毛利9.76亿美元, 而专利业务毛利高达68%, 毛利8.25亿美元, 专利业务贡献利润45%. 相比之下, 中低端市场的联发科一直都能保持30%-40%的芯片毛利率.
显然, 高通通过较低的毛利提高芯片竞争力, 且长期规划控制芯片毛利率低于20%, 而专利业务毛利率未来规划高达80%以上, 将贡献主要利润.
但是, 随着三星, 华为自研通信芯片, 苹果公司也开始采用Intel芯片产品, 高通芯片的统治力在不断下滑. 芯片订单流失, 这是高通, 苹果发生摩擦, 并引起苹果公司及其供应链与高通在全球发起诉讼的导火索. 而其他终端厂商也在趁势寻求 '更合理' 的专利费.
此前, 三星与苹果的专利战可以追溯到2010年, 且至今仍在持续中. 而寄希望通过诉讼改变专利费的诉求可能也需要漫长的等待. 而在此期间, 5G或许是高通反转的机会.
如果高通依然可以在5G商用时推出绝对领先的芯片产品, 那么高通在专利收费时就仍然具备话语权. 也正是因此, 2017财年, 高通虽然收入下滑1%, 利润缩水超过50%, 但仍然把研发投入提升了接近7%. 而且, 在目前5G的推动力中, 正在与时间赛跑的高通明显最期望5G能够尽早商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2.DIGITIMES: Hock Tan抛出风向球废除高通税, 期挽回大客户苹果;
若说博通(Broadcom)斥资超过1,000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高通(Qualcomm)这件事, 称得上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历来规模最大的一场购并案, 恐怕还不足以形容其影响之深远, 但观察博通这场千亿美元豪掷购并高通一案的关键战场, 其实是在于博通将如何出手修整高通旗下目前四面楚歌的专利授权商业模式(授权业务部门). 消息传出博通执行长Hock Tan业已抛出风向球, 有意抛弃过去 '高通税' 的作法, 此举或将赢回包括苹果(Apple), 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华为等在内的大客户芳心, 而赢得重要客户的支持, 也将扫除未来博通收购高通所必须闯关之监管机关重重审查障碍. Hock Tan拟废除高通税, 将专利授权列入芯片计价 根据圣地牙哥论坛报(San Diego Union-Tribune), 路透(Reuters)等媒体报导指出, 再与博通管理团队包括以及投资人交换过意见后, 研究机构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师Stacy Rasgon表示, 他相信博通执行长Hock Tan有意将废除原先高通此前将专利和芯片视为两种不同产品的授权商业模式, 相对地, Tan的策略将把专利授权列入芯片计价中, 好让包括苹果等智能型手机业者客户群只需一次付费即可. 诚然, 此举势必将使高通原本的授权营收大为缩水, 但Tan的作法还将与一线智能型手机业者大客户等签定长期芯片供给合约, 借此弥补缩水的营收来源, 在此同时, 向来雷厉风行的Hock Tan还将拿出看家本领, 从高通的行政和研究等费用支出, 大砍成本估计高达30亿美元水准, 以此来填补营收不足的缺口. 过去10年来, 在全球智能型手机销售呈现爆炸情况下, 高通旗下的专利授权部门每年进帐将近80亿美元水准, 直到近年来遇到监管机关掀起反垄断调查以及大客户展开诉讼. 有些智能型手机业者对于高通一头牛剥两层皮的作法身为懊恼, 他们在采购芯片以外, 还要被迫支付专利权利金一次. 就以苹果为例, 就在2017年初停止向高通支付权利金, 也在1月间向高通提起诉讼, 主张其授权商业模式违反专利法. 在此同时, 全球反垄断的监管机关也认为高通的商业模式, 疑有运用其主导地位之嫌, 迫使智能手机厂商不得不接受高额的专利授权金, 否则怕因此失去高通芯片货源供给. 上述这些来自客户以及监管机关的授权纠纷, 使得高通的授权营收大幅萎缩,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 2017会计年度只剩下64亿美元规模, 一下子就打了8折有余, 也相对影响了高通的股价表现, 使得博通趁此机会开价收购. 重点在挽回大客户芳心 奠下迈向5G时代基石 2017年即将进入最后一个月, 从年初以来与苹果以及韩国, 台湾等监管机关的交锋, 高通对于其独特的授权商业模式以及由其所引发的不公平竞争争议, 至今为止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他们认为苹果要的只是相对更低的专利授权权利金费率而已, 双方只是针对费率尚未得到共识, 但这些事件终将只是昙花一现, 一旦事过境迁, 重回正轨, 就会重回到高通所习惯的现状上. 然而, 博通执行长Hock Tan所代表的想要收购高通, 想要挑战高通税既有作法的颠覆逻辑, 似乎在向高通宣称: 别再做白日梦了, 高通拥抱的授权商业模式已经一去不再回头了. 路透引述博通发言人早在11月初的谈话表示, 该公司相信全球的监管机关, 应该会欢迎博通收购高通的提案, 毕竟, 这是高通税问题的解决之道; Hock Tan更信心满满地认为, 之所以会提出收购案其实是在有信心彼此的大客户将会以双手拥抱这项提议后, 才会做出的决定. 苹果不也是博通与高通双方的大客户之一? 与博通关系良好, 目前却与高通交恶? Hock Tan暗指的大客户, 难不成是苹果吗? 即使不是, 但可以推测的是, 倘若Hock Tan当真成功接管高通, 废除高通税, 苹果与之庭外和解之期, 怕也不远矣. 为何博通如此急于收购高通? 诚然, 博通未来成功购并高通并非不可能的事, 毕竟, Hock Tan业已累积一连串成功的复杂购并案: 他的安华高在2016年收购了老博通后, 把无线物联网业务卖给了Cypress; 博通收购Brocade一案虽然还在审查中, 但Hock Tan已经同意将旗下Ruckus Wireless售出. 如今, 博通又要收购高通, 最感兴趣的又是哪项业务? 基本上, 应该是智能手机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芯片业务概无疑义, 在全球转换到5G网路之际, 高通是第一领先群, 相对地, 如果博通没能收购高通成功的话, 缺乏蜂巢式Modem芯片产品系列的博通, 将在5G时代受到冲击. 如此看来, Hock Tan此时抛出废除高通税的作法, 比起损失的营收, 若能换来高通5G, 又算得了什么呢? DIGITIMES
3.可折迭手机回归? 苹果跟三星揭开战争;
可折迭式的智能型手机到底会由谁领头发表呢?
各大厂商喊说要推出可折迭式智能型手机或者是可折迭的屏幕已经很久很久很久了, 不过至今还是处在一个只闻楼梯响, 请大家再等等的阶段, 折迭式手机在我们还拿着非智能型手机的时代就非常热门 , 大家开始转用「一张」像纸的平板型的智能型手机之后, 折迭式手机好像变成了一种旧时代的过去记忆, 不过厂商们没有遗忘折迭式手机, 只不过让折迭式手机换一个方式出现
不只Apple与Samsung, 日本电信Docomo要跟中国的ZTE推出三个屏幕的折迭式手机, 华为, OPPO, LG也都已有消息传出要推出可折迭式智能型手机, 当然, 还有Lenovo在去年的Tech World上发表的可弯曲屏幕C Plus
▼去年Lenovo发表的C Plus
图撷自CNET
手机大厂纷纷朝着可弯曲屏幕, 可折迭手机发展, 究其原因大概也跟目前智能型手机已经非常普及, 但是现在看起来手机的长相都大同小异有关, 大屏幕, 全屏幕已经不再那么吸引大家的目光, 硬件技术也超过了软件所需的要求, 在这状况下, 厂商的求新求变方式朝着让硬设备可以弯曲或折迭好像也是蛮合理的.... 大家都很关注的Apple, 在这两天发现他们已经在美国申请了一项可折迭屏幕的专利, 专利申请内容中显示Apple的这款「iPhone」会分成两个部分, 中间将会有一块是可以折迭的屏幕, 造型看起来会像本书
图撷自PatentlyApple
Samsung最近要推出可折迭式智能型手机的传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先前就曾推出折迭式手机的概念影片, 而最近Samsung的折迭式手机甚至连产品名的风声都出现了──彷佛要跟Apple打对台似的叫做「Galaxy X」──, Samsung早已在去年年初就在南韩申请了可折迭式手机的结构专利, 而最近还有传出Samsung要在明年推出S9系列时, 折迭手机也要一并推出
图撷自letsgodigital
Apple与Samsung私底下动作频频, 无法得知他们在制作折迭式手机这件事上已经完成多少进度, 但可以预期的是, 在未来双方都推出折迭式手机之后, 势必会有一场官司大战 经济日报
4.苹果申请可折迭iPhone专利 内藏大玄机;
可折迭iPhone概念设计. (图/ 翻摄tidyform)
一年一度的感恩节 (Thanksgiving) 刚过, 但似乎美国专利与商标局 (US Patent & Trademark Office) 的工作人员, 并没有太过清闲的休假去. 外媒报导, 今年感恩节当天释出了一项令全球果粉都感到兴奋无比的消息, 就是苹果并非没有在思考折迭iPhone的可能性, 且为了铺路, 已经递交了相关专利申请, 代表iPhone的形象继在iPhone X中有所改变之后, 有机会再迎来全面翻新.
自2007年苹果发表第一代iPhone以来, 不少人对于智能型手机的第一印象就被形塑为「一块大大的触控屏幕. 」但根据近日各主要手机厂的研发近况, 「可折迭手机」或许也将是智能型手机市场未来一两年中, 很具看头的研发主战场. 而且不仅华为 (Huawei) , 三星 (Samsung) 有此计划, 苹果 (IPhone) 也并没有落后.
根据《Patently Apple》网站报导, 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在今年感恩节公布了一项苹果递交的专利内容, 其中包含可折迭iPhone的几项特性. 包括屏幕当中有一块具有可挠性 (可弯曲) , 且当折迭时是沿着可弯曲的支轴. 此外, 专利中提及的屏幕材质, 包含苹果在iPhone中导入已久的LCD屏幕, 在iPhone X中首度使用的OLED屏幕外, 还有近期传出正与台积电共同研发的microLED材质.
苹果在2016年9月递交的可折迭屏幕专利内容曝光, 令人对于可折迭iPhone更感期待. (图/ 翻摄Patently Apple)
另外, 文件显示这一项专利早在2016年9月22日就递交了. 也就是说, 在2016年iPhone 7发表之前, 苹果早已研究可折迭屏幕许久, 代表苹果对于这一块全新领域, 也相当有兴趣.
果粉们可以留意的是, 苹果向来都在采用崭新技术上显得保守. 毕竟每一代iPhone的产量, 销售量都相当高, 如果技术还不到位, 不够稳定, 贸然投入肯定是场灾难, 然而这并不代表苹果无法迎头赶上. 因为透过iPhone, iPod, 还有Apple Watch等产品, 苹果都某个程度展现了他们「后发先至」的本事, 也就是他们能巧妙利用本身的技术优势, 提供消费者够好, 且能改变使用体验的产品. 因此, 或许可折迭iPhone推出的时间不一定会比竞争对手早, 但基于对苹果品牌历史的认知, 果粉们对于可折迭iPhone的实际体验效果, 更可期待.
工商时报
5.Waymo起诉Uber案进展 法官接连发两项命令
北京时间11月27日早间消息, 在获得了美国司法部分享的一些信息后, Waymo诉Uber侵权案主审法官上周发布了一系列命令.
美国旧金山地区法院法官威廉·阿尔苏普 (William Alsup) 上周三披露称, 他已经收到美国司法部检察官就本案发出的信函. 但阿尔苏普并未披露信函内容. 本案将于12月开庭审理.
不过, 阿尔苏普随后在发布了两条命令中探讨了其中的一些细节. 他下令Uber让3名证人出席周二举行的最后一次预审听证会, 其中包括一名Uber前安全分析师和该公司的一名律师.
司法部很少在民事案件开庭前与法官分享信息.
阿尔苏普今年早些时候要求联邦检察官调查本案是否存在窃取商业机密的犯罪行为. 知情人士表示, 该调查由美国北加州检察官办公室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处理. 但目前尚未提起任何指控.
Waymo, Uber和美国司法部发言人均拒绝对此置评. 上述Uber前安全分析师也尚未作出回应.
Uber今年2月起诉Waymo前高管安东尼·莱万多斯基 (Anthony Levandowski) 在离职创办自动驾驶卡车公司Otto前下载了该公司的1.4万多份机密文件, 这家公司很快被Uber收购.
Uber否认使用Waymo的任何商业机密. 莱万多斯基拒绝回答与本案相关的问题.
自从本案开始以来, Uber表示该公司的人员花费数千小时查询服务器和其他通讯设备, 但并未找到Waymo的商业机密.
在上周五发布的一项命令中, 阿尔苏普提到了与美国司法部的信函有关的Uber前安全分析师以及由Uber维护的部分 '设备' .
阿尔苏普要求Uber披露他们是否在这些设备中搜查了与本案相关的证据. 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