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威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們發現, '尼羅紅' 這種熒光染料可以與漂浮在水中的塑料顆粒相結合. 有鑒於此, 他們設想了一種 '通過熒光染料揭示水中塑料微粒' 的應用.
每一年, 都有數百萬公噸的塑料被衝到海裡, 而我們根本不清楚它們到底去了哪裡. 海洋的腐蝕性力量會讓瓶子等塑料廢棄物破碎, 使得追蹤它們的去向變得很難.
我們可以檢測到的塑料微粒的寬度, 與人類的頭髮絲相當. 最近的一項研究估計, 海洋表面漂浮著 93000 —— 236000 公噸. 但科學家們也指出, 其只佔海洋塑料垃圾總量的百分之一.
那麼, 剩下的 99% 都跑到哪裡去了呢?今年早些時候, 研究一作 Erik van Sebille 告訴我們, 這有點像是天文學家在找尋未知的暗物質.
我們不知道海底到底有多少塑料廢棄物, 也不清楚它們在海岸線, 海灘, 困在紅樹林濕地, 甚至藏在海洋生物體內的數量.
在未知的情況下, 我們無法深入研究海洋生物與塑料的相互作用, 也不清楚將之取出或清理掉的最佳辦法.
有些科學家擔心, 在材料破壞分解之後, 這些塑料中的化學物質會被釋放到水中. 這些可能會被海洋生物給消化掉, 但我們對其之于海洋生物(以及人類吃掉它們之後)的安全性知之甚少.
Sebille 已經從歐盟那裡拿到了進行下一階段研究的資金, 其中就包括構建一張塑料在海洋中迴圈的 3D 分布式地圖. 好消息是, 華威大學的這項新技術, 對這幅拼圖的成形有著很重要的補充作用.
華威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們發現, 尼羅紅這種熒光染料, 可與漂浮在水中的塑料顆粒相結合. 在將它們與天然材料區分開來之後, 科學家們可以通過熒光顯微鏡對其輕鬆觀察和計算.
研究團隊已對從英國沿海地區(港口城市普利茅斯附近的)海表和海岸採集的水樣進行了實驗, 結果可以在樣本中檢測到小至 20 微米的塑料微粒(與人類頭髮絲相當).
雖然樣本很小, 但這項實驗還是給出了一些令人震驚的發現. 此舉較傳統方法檢測到的量要大得多, 因為此前需要一個個手工挑選. 此外, 新研究發現最常見的塑料類型為聚丙烯碎片, 其在包裝和食品容器上被大量採用.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 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