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仕40年:一個'中國製造'的升級樣本

近日, 為加快實施 '中國製造2025' , 鼓勵和支援地方探索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新模式, 國務院決定開展 '中國製造2025' 國家級示範區建立工作.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 此舉將更加有助於發展製造業, 在政策和制度上的先試先行將更加釋放市場主體創新活力, 加速製造業提質增效.

一直以來, 轉型升級都是中國製造的重要課題, 就以珠三角為例, 曾經依靠勞動密集型 '起家' 的珠三角諸多工廠, 正面臨著產業結構升級與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尷尬局面. 數據顯示, 中國勞動力成本過去10年上升了5倍. 逐漸昂貴的勞動力迫使製造企業另闢蹊徑, 試圖通過自動化升級 '解放雙手' . 近年來, 廣東創新驅動發展的腳步邁得越來越快, 在佛山, 中山等珠三角的傳統工業聚集區, 逐漸出現了一批 '機器換人' 的熱潮.

十年時間中國製造業經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智能製造工廠裡工人的數量驟降, 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機器. 自動化所帶來的是效率的提升, 質量的改善以及成本的大幅降低. 這似乎成為中國工廠乃至中國製造的必經之路.

第一台機器人誕生

'這些元器件原來是工人用手插, 100多個元器件的電控板過去需要20個工人, 現在改用機器作業, 一條生產線只需要6個人就能完成. ' 在格蘭仕電控板生產車間裡, 電子元件製造部副總監廖華林向記者展示了一台AI自動附加元件機, 這隻是格蘭仕電控板生產車間的小小一員, 然而這台機器造價不菲, 單價在140萬左右, 整個車間共擁有29台.

除了附加元件之外, SMT貼片機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由於貼片元器件精度要求非常高, 整個環節一定要交由機器完成, 一塊電控板從最早的全部附加元件逐步改良為貼片與附加元件結合, 大大降低了整板的設計成本.

在完成了附加元件與貼片之後, AOI自動識別檢測儀及線上檢測儀對產品外觀, 性能及功能進行把關, 需保證成品100%合格. 就在這樣一個看起來不大的車間裡, 一共有43條生產線, 每天量產15-20萬塊電控板. 這些電控板覆蓋了微波爐, 烤箱, 冰箱, 空調, 洗衣機, 電飯煲等所有格蘭仕家電產品的電控配套.

在電控車間, 每條生產線的資訊化水平和自動化程度都相當高, 每一塊電控板下標註有二維碼, 通過紅外線掃描以跟蹤產品經過的每個生產環節, 最終都會被記錄到生產線的伺服器上.

正是由於機器和工人交替作業, 用工量比過去減少了三分之二. 廖華林告訴記者, '95%以上的自動化已經是一種理想狀態, 企業必須考慮機器的成本和利用率, 根據產業配套和設計需求制定每個崗位是否由機器取代. '

2016年, 格蘭仕與機器人巨頭髮那科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同年, 格蘭仕電器配件公司的技改小組自主研發出了第一台六軸機器人. 一方面是為了儲備技術人才, 另一方面機器人技術成熟之後將大量運用在車間. 在格蘭仕看來, 未來更多的技工將在幕後操控, 工業4.0時代企業必須提供內部再培訓以提高工人技能, 使他們為將來的自動化和 '無人工廠' 做好準備.

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劍鋒認為, '中國製造業轉型背景下, 人工操作轉向自動化, 改進生產工藝以應對未來隨時會出現的勞動力斷層. 這一轉變或反映出中國企業正開始涉足更高端, 更高附加值的製造. ' 據國際機器人協會數據, 預計到2017年, 中國將取代歐盟和北美成為全球使用工業機器人最多的經濟體.

'買設備不如造設備'

位於順德的格蘭仕工廠成立於1978年, 這個工廠已有39年的曆史, 在電器配件車間裡90%以上的設備都是格蘭仕自己生產.

'做產品不難, 難的是做設備. ' 格蘭仕電器配件製造總監黃釗華對記者表示. 這個車間隨處可見微小的零部件在機床上翻滾, 由它們組成的罩極電機, 轉盤電機, 微動開關, 定時器, 直流電機五大元器件在此誕生, 之前則由另一個車間對原材料進行衝壓和注塑.

格蘭仕內部將工藝裝備和技術改造統稱為 '工裝技改' , 所謂 '工裝技改' 就是對現有的製造設備進行升級改造. 1993年格蘭仕首台微波爐問世, 一舉打破行業由外資品牌壟斷的局面. 此後格蘭仕的發展曆經了幾個較為艱難的階段, 從引進進口設備到購買國產設備再到自己研發生產設備, 用了整整20年的時間, 如今的格蘭仕已經可以做到自行研發, 設計, 生產, 製造設備, 並完成包括微波爐, 空調, 電飯煲等白電產品核心部件的量產.

'買設備不如自己做設備' , 在黃釗華看來, 擁有設備的研發製造能力逐漸成為格蘭仕佔據中國家電業製造高地的核心優勢. 特別是在當下設備維修成本高昂, 產品升級換代加快的背景下, 將核心配套交由別人生產絕非企業長久發展之策. '掌握了核心技術才掌握了企業的命脈. ' 黃釗華說道.

小到一個鉚釘大到一個磁控管, 格蘭仕已經可以完成全產業鏈的無縫銜接, 從過去的 '買零部件要看供應商臉色' 到 '印度和日本人來格蘭仕工廠取經' , 格蘭仕人以技術刷新了國際對中國製造的認知.

這一點, 格蘭仕磁控管製造部總監張文亮感受最深, '格蘭仕磁控管沒有任何技術引進, 也無法引進. ' 事實上, 國際產業聯盟早已對中國企業築起高牆,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想購買對方的關鍵設備, 成本高昂且沒有任何的議價權, 或者高價買一些已淘汰的設備.

2000年, 格蘭仕立項研製磁控管, 此前幾年時間就已針對磁控管進行反覆試驗, 剛起步階段, 當時中國家電工業基礎薄弱, 配套整體落後. 例如, 使用的鍍銀, 鍍銅, 鍍鎳產品的功能性電鍍, 要經受近900℃高溫氫爐的考驗, 當時一般廠家只能做裝飾性電鍍, 電鍍件一進高溫氫爐後, 電鍍層早已不知所蹤. 由於要大量使用氫氣, 但市場資源有限, 格蘭仕將所有珠三角能買的氫氣全買了, 還不到兩個小時就全部消耗完了, 如何找到匹配的原材料? 在張文亮看來做磁控管除了不自己上山挖礦什麼都得自己做.

在這個過程中, 格蘭仕必須清楚的了解自身的產業需求, 定製生產要素相匹配的原材料及配件, 甚至幫助供應商攻克技術難關. 經過長時間的研發, 格蘭仕磁控管的電子發射效率從70%-71%提升到75%-76%, 充分具備了從核心元件根源上引領微波爐升級換代的條件. 近兩年完成升級的格蘭仕磁控管整管生產線, 結合智能化, 相對傳統製造, 一條新的智造生產線減少30%的用工量, 工作效率提高25%以上.

除了塑料, 鋼材等基礎原材料的供應, 從注塑, 衝壓, 鈑金, 模具等自主配套產業鏈, 到磁控管, 變壓器, 電腦板等關鍵元器件, 主要零部件, 這些掌管著微波爐運作的核心全部由格蘭仕自主研發設計.

真金白銀砸出智能化

核心配套的自我變現能力讓格蘭仕在擴充整個產品線上水到渠成, 空調, 冰箱, 洗衣機, 電蒸爐等產品相繼面市, 不同於傳統家電企業以生產為中心的線式布局, 格蘭仕欲打造產品為中心的生態布局, 形成一座完整的生態鏈製造體系.

從微波爐到白色家電, 完成了傳統白電的布局後, 格蘭仕為年輕人構設了一個未來廚房. 在格蘭仕廚房體驗館記者親自體驗了智能化所帶給格蘭仕的 '生命力' .

從工廠到賣場, 格蘭仕家電研究院副總監王守國向記者展示了一台智能冰箱, 冰箱內安裝有攝像頭可及時監測食物存放日期, 還可以在外置多媒體端採購生鮮, 通過下載手機APP便可遠程遙控……此外, 格蘭仕廚房裡的抽油煙機, 微蒸烤一體機, 滾筒洗衣機等產品均可在互聯網上完成資訊交互, 這完全符合年輕一代人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

這光鮮亮堂的 '廚房' 是格蘭仕對於整個產品線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深度演繹. 隨著 '中國製造2025' 的深入推進, 格蘭仕不斷加大力度積極推進自動化工廠的建設. 這在外界看來是一種 '燒錢' 行為. 最近幾年, 格蘭仕斥資超過30億元建立起微波爐, 洗碗機, 洗衣機等自動化生產裝備, 僅圍繞製造轉型的各項投入就超過過去20年投入的總和. 對於一家發展了近40年卻仍未上市的企業, 格蘭仕並沒有投奔資本, 亦不打算跟隨其他家電企業一樣從事 '副業' .

格蘭仕集團總裁梁昭賢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 '企業不能老是為資本服務, 為投資者服務, 應該多為消費者服務. '

'企業往哪個方向發展這與領導的決策力息息相關. ' 黃釗華認為, 不僅是在裝備上真金白銀, 在人才引進和培養上, 格蘭仕更高度重視.

'人是格蘭仕第一資本' 這句話赫然寫在格蘭仕順德工廠的一棟工廠牆上, 近兩年, 格蘭仕面向歐美, 日本, 韓國引進的一流研發, 營銷及製造管理人才超過100名. 此外, 格蘭仕2004年以來面向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展 '向日葵計劃' , 與一流專業大中專院校通過 '聯合辦學, 工學交替, 產教合一' 的校企合作模式定向培育技工, 技師人才.

來源: 中國經營報

天極新媒體 最酷科技資訊
掃碼贏大獎
評論
* 網友發言均非本站立場, 本站不在評論欄推薦任何網店, 經銷商, 謹防上當受騙!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