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骁龙630评测 | 吊打一切新千元标配

现在的手机厂商个个都很狡猾, 玩起文字游戏来堪比淘宝奸商.

举个简单的例子,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千元机硬件平台有这么几种: 高通骁龙625/626, 高通骁龙630, 联发科Helio P20/P25, 麒麟655/658/659. 按道理说, 厂商有义务告知消费者, 自家的手机产品所用平台的具体型号, 以免造成混淆. 然而, 更多的厂商选择了用一个 '通用名称' 来代替, 这个名称是 '8核心64位处理器' .

某知名手机厂商产品宣传页面

这个名称就相当有意思了——事实上, 市售的主流手机SoC大多都有着8核心64位的CPU规格, 从 '毒瘤' 联发科Helio P10到顶级的高通骁龙835, 这个名称都是适用的.

也就是说, 对手机硬件并不了解的普通用户, 看到 '8核心64位处理器' 的字样, 又在厂商的产品宣传页面里被诸如 '高性能' '低功耗' 这样的话术洗了脑, 很有可能就正中厂商的下怀. 实际上, 厂商嘴里的 '低功耗' , 到了实际应用场景中很可能就变成了 '卡成狗' . 打开微博微信朋友圈, 你总能看见各色各样的人在抱怨手机 '刚买了几个月就卡顿' , 甚至是 '新买的就卡顿' . 这背后的原因, 或许手机厂商们比谁都清楚.

我们原本是为大家带来高通骁龙630详测的, 但开头说了这么多废话, 目的还是希望大家日后选购手机时注意厂商的宣传用语. 毕竟搭载骁龙630的产品以千元机为主, 而硬件性能普遍不足的千元机正是厂商文字游戏 '重点照顾' 的对象. 千元机常用硬件平台的名称和具体型号见上表, 建议大家收藏, 必要时可以直接拿出来对照.

高通骁龙630

众所周知, 高通骁龙600系列从2015年下半年的骁龙650/652开始, 正式划分成中端和中低端两条线. 中端的骁龙600系列目前更新到骁龙630, 高端则已经更新到骁龙660. 后者是很多热门高端机所搭载的平台, 而由于小米的红米Note系列还未推出新机, 骁龙630一直没能进入国内主流手机用户的视野.

今天, 我们为大家带来骁龙630的评测; 和以往一样, 这次评测分为基准性能和实际表现两部分; 所有测试使用搭载该平台的Nokia 7完成, 测试结果中的对比部分则由搭载高通骁龙626平台的坚果Pro完成.

基准性能测试

基准性能, 顾名思义, 就是一款SoC在不受环境干扰情况下, 能够发挥出来的极限性能, 即理论性能. 由于非理想环境下想要完全避免一切干扰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选择在冰箱冷藏室中进行测试, 尽量减少温度这一重要变量对于性能的影响.

量化测出一款SoC的基准性能很简单, 现成的跑分软件就可以——比如GeekBench 4, 它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手机CPU和GPU基准性能测试工具. 在平时的手机评测中, 我们一向弱化跑分对整体性能评价的权重, 主要是由于日常生活环境下的手机性能可能会与其基准性能差异巨大; 但在专门测试基准性能的项目中, 跑分软件测出的分值相当重要. 接下来, 我们一同来看看骁龙630和626的得分情况.

可以看到, 骁龙630相比前作骁龙626, 在CPU基准性能上提升不大, 两者的分数差异甚至完全可以用合理误差来解释. 从两个平台的CPU规格来看, 骁龙630采用了2.2GHz+1.8GHz的大小核A53架构, 而骁龙626则采用2.2GHz的平行八核心A53架构——对于跑分软件来说, 这样的变化是微乎其微的. 骁龙626和630的性能作为千元机硬件平台都完全足够, 而后者的大小核架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功耗和发热控制更有帮助.

接下来看GPU基准性能测试, 半年前高通骁龙630刚刚发布的时候, 高通就表示, 它的Adreno 508 GPU性能相比前作Adreno 506提升高达30%; 而在GeekBench 4的测试中, 这个分数值的提升已经超过了50%, 简直是活生生的吊打. 要知道, 高端的骁龙660所采用的Adreno 512 GPU在这个测试中拿到的也就是4367分, 换句话说, 骁龙630已经拥有了驾驭《王者荣耀》高帧率模式的实力, 就看手机厂商给不给腾讯交钱了.

实际场景测试

带着 '吊打骁龙626' 的GPU基准性能, 我们把Nokia 7和坚果Pro代入实际应用场景, 进行《NBA 2K17》全中画质的30分钟拷机测试. 和往常一样, 我们提醒大家一点: 基准性能是你在日常生活中永远体验不到的东西, 不仅环境温度和电池状态会对手机的性能体验造成影响, 进程数量, 资源占用等等变量也是你必须囊括在内的.

由于测试时北京还未供暖, 本次实际场景测试的室温仍旧为17℃. 在这个温度下, 手机的实际性能会比夏季更接近其基准 (理论极限) 性能. 接下来, 我们一同看一看两款手机的测试结果.

搭载骁龙630的Nokia 7游戏全程帧率中位数37fps, 帧率稳定性 (中位数正负20%区间的帧率分布比例) 81.49%. 可以说, 骁龙630打出了非常高效稳定的表现, 不但画面流畅, 操作跟手, 还能让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30分钟. 要知道, 这是属于千元机的SoC, 这种性能发挥堪称 '次世代' 级别.

再来看搭载骁龙626的坚果Pro, 测试成绩高下立判. 仅仅30fps的帧率中位数, 画面流畅度差了一个等级, 77.9%的帧率稳定性也要比骁龙630低. 两者相比, 完全是差了一代的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 骁龙626平台测试全程CPU平均占用率19.21%, GPU平均占用率更是高达95.51%, 而骁龙630的CPU平均占用率16.63%, GPU平均占用率82.59%. 换句话说, 骁龙630根本不用拿出全部实力就能轻松击败骁龙626, 还省去了不必要的功耗和发热.

坚果Pro (骁龙626) 第一次测温
坚果Pro (骁龙626) 第二次测温

最后, 我们分别在测试开始10分钟后和测试开始30分钟后的两个时间点, 用红外测温枪简单测试了两款参测设备的机身表面温度最高点. 搭载骁龙626的坚果Pro第一次测温得数34.3℃, 第二次得数36℃, 非常冷静. 在超大型游戏中能够有这样的温度表现, 确实强悍.

Nokia 7 (骁龙630) 第一次测温
Nokia 7 (骁龙630) 第二次测温

而性能提升巨大的骁龙630平台确实会在发热上略逊一筹, 这是不可否认的——大家都知道, 这两款SoC采用了完全相同的14nm LPP制程工艺, 同样制程下性能的提升必然意味着发热的增长. Nokia 7第一次测温得数36.4℃, 第二次测温得数37.9℃, 比骁龙626高了不少, 相比10nm制程的骁龙835和麒麟970也有较大差距.

随着红米Note 5的相关爆料消息越来越多, 也许最快年底我们就能见到第一款搭载骁龙630的国产千元机了. 这款SoC总体实力的提升不亚于骁龙615到625, 是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 除了CPU和GPU性能, 骁龙630还配备了骁龙821同款的X12 Modem, 上行速率达Cat.12级别, 下行达到Cat.13级别. 隔壁的麒麟659到现在还 '坚守' 祖传Cat.7, 而且还不支持5G Wi-Fi……买千元机最讲究性价比, 究竟谁的性价比高呢? 我想, 大家已经心中有数了.


现在的手机厂商个个都很狡猾, 玩起文字游戏来堪比淘宝奸商.

举个简单的例子,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千元机硬件平台有这么几种: 高通骁龙625/626, 高通骁龙630, 联发科Helio P20/P25, 麒麟655/658/659. 按道理说, 厂商有义务告知消费者, 自家的手机产品所用平台的具体型号, 以免造成混淆. 然而, 更多的厂商选择了用一个 '通用名称' 来代替, 这个名称是 '8核心64位处理器' .

某知名手机厂商产品宣传页面

这个名称就相当有意思了——事实上, 市售的主流手机SoC大多都有着8核心64位的CPU规格, 从 '毒瘤' 联发科Helio P10到顶级的高通骁龙835, 这个名称都是适用的.

也就是说, 对手机硬件并不了解的普通用户, 看到 '8核心64位处理器' 的字样, 又在厂商的产品宣传页面里被诸如 '高性能' '低功耗' 这样的话术洗了脑, 很有可能就正中厂商的下怀. 实际上, 厂商嘴里的 '低功耗' , 到了实际应用场景中很可能就变成了 '卡成狗' . 打开微博微信朋友圈, 你总能看见各色各样的人在抱怨手机 '刚买了几个月就卡顿' , 甚至是 '新买的就卡顿' . 这背后的原因, 或许手机厂商们比谁都清楚.

我们原本是为大家带来高通骁龙630详测的, 但开头说了这么多废话, 目的还是希望大家日后选购手机时注意厂商的宣传用语. 毕竟搭载骁龙630的产品以千元机为主, 而硬件性能普遍不足的千元机正是厂商文字游戏 '重点照顾' 的对象. 千元机常用硬件平台的名称和具体型号见上表, 建议大家收藏, 必要时可以直接拿出来对照.

高通骁龙630

众所周知, 高通骁龙600系列从2015年下半年的骁龙650/652开始, 正式划分成中端和中低端两条线. 中端的骁龙600系列目前更新到骁龙630, 高端则已经更新到骁龙660. 后者是很多热门高端机所搭载的平台, 而由于小米的红米Note系列还未推出新机, 骁龙630一直没能进入国内主流手机用户的视野.

今天, 我们为大家带来骁龙630的评测; 和以往一样, 这次评测分为基准性能和实际表现两部分; 所有测试使用搭载该平台的Nokia 7完成, 测试结果中的对比部分则由搭载高通骁龙626平台的坚果Pro完成.

基准性能测试

基准性能, 顾名思义, 就是一款SoC在不受环境干扰情况下, 能够发挥出来的极限性能, 即理论性能. 由于非理想环境下想要完全避免一切干扰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选择在冰箱冷藏室中进行测试, 尽量减少温度这一重要变量对于性能的影响.

量化测出一款SoC的基准性能很简单, 现成的跑分软件就可以——比如GeekBench 4, 它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手机CPU和GPU基准性能测试工具. 在平时的手机评测中, 我们一向弱化跑分对整体性能评价的权重, 主要是由于日常生活环境下的手机性能可能会与其基准性能差异巨大; 但在专门测试基准性能的项目中, 跑分软件测出的分值相当重要. 接下来, 我们一同来看看骁龙630和626的得分情况.

可以看到, 骁龙630相比前作骁龙626, 在CPU基准性能上提升不大, 两者的分数差异甚至完全可以用合理误差来解释. 从两个平台的CPU规格来看, 骁龙630采用了2.2GHz+1.8GHz的大小核A53架构, 而骁龙626则采用2.2GHz的平行八核心A53架构——对于跑分软件来说, 这样的变化是微乎其微的. 骁龙626和630的性能作为千元机硬件平台都完全足够, 而后者的大小核架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功耗和发热控制更有帮助.

接下来看GPU基准性能测试, 半年前高通骁龙630刚刚发布的时候, 高通就表示, 它的Adreno 508 GPU性能相比前作Adreno 506提升高达30%; 而在GeekBench 4的测试中, 这个分数值的提升已经超过了50%, 简直是活生生的吊打. 要知道, 高端的骁龙660所采用的Adreno 512 GPU在这个测试中拿到的也就是4367分, 换句话说, 骁龙630已经拥有了驾驭《王者荣耀》高帧率模式的实力, 就看手机厂商给不给腾讯交钱了.

实际场景测试

带着 '吊打骁龙626' 的GPU基准性能, 我们把Nokia 7和坚果Pro代入实际应用场景, 进行《NBA 2K17》全中画质的30分钟拷机测试. 和往常一样, 我们提醒大家一点: 基准性能是你在日常生活中永远体验不到的东西, 不仅环境温度和电池状态会对手机的性能体验造成影响, 进程数量, 资源占用等等变量也是你必须囊括在内的.

由于测试时北京还未供暖, 本次实际场景测试的室温仍旧为17℃. 在这个温度下, 手机的实际性能会比夏季更接近其基准 (理论极限) 性能. 接下来, 我们一同看一看两款手机的测试结果.

搭载骁龙630的Nokia 7游戏全程帧率中位数37fps, 帧率稳定性 (中位数正负20%区间的帧率分布比例) 81.49%. 可以说, 骁龙630打出了非常高效稳定的表现, 不但画面流畅, 操作跟手, 还能让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30分钟. 要知道, 这是属于千元机的SoC, 这种性能发挥堪称 '次世代' 级别.

再来看搭载骁龙626的坚果Pro, 测试成绩高下立判. 仅仅30fps的帧率中位数, 画面流畅度差了一个等级, 77.9%的帧率稳定性也要比骁龙630低. 两者相比, 完全是差了一代的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 骁龙626平台测试全程CPU平均占用率19.21%, GPU平均占用率更是高达95.51%, 而骁龙630的CPU平均占用率16.63%, GPU平均占用率82.59%. 换句话说, 骁龙630根本不用拿出全部实力就能轻松击败骁龙626, 还省去了不必要的功耗和发热.

坚果Pro (骁龙626) 第一次测温
坚果Pro (骁龙626) 第二次测温

最后, 我们分别在测试开始10分钟后和测试开始30分钟后的两个时间点, 用红外测温枪简单测试了两款参测设备的机身表面温度最高点. 搭载骁龙626的坚果Pro第一次测温得数34.3℃, 第二次得数36℃, 非常冷静. 在超大型游戏中能够有这样的温度表现, 确实强悍.

Nokia 7 (骁龙630) 第一次测温
Nokia 7 (骁龙630) 第二次测温

而性能提升巨大的骁龙630平台确实会在发热上略逊一筹, 这是不可否认的——大家都知道, 这两款SoC采用了完全相同的14nm LPP制程工艺, 同样制程下性能的提升必然意味着发热的增长. Nokia 7第一次测温得数36.4℃, 第二次测温得数37.9℃, 比骁龙626高了不少, 相比10nm制程的骁龙835和麒麟970也有较大差距.

随着红米Note 5的相关爆料消息越来越多, 也许最快年底我们就能见到第一款搭载骁龙630的国产千元机了. 这款SoC总体实力的提升不亚于骁龙615到625, 是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 除了CPU和GPU性能, 骁龙630还配备了骁龙821同款的X12 Modem, 上行速率达Cat.12级别, 下行达到Cat.13级别. 隔壁的麒麟659到现在还 '坚守' 祖传Cat.7, 而且还不支持5G Wi-Fi……买千元机最讲究性价比, 究竟谁的性价比高呢? 我想, 大家已经心中有数了.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