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1代面板争霸赛鸣枪 | 新兴势力全面窜出

大陆面板厂京东方投资全球首座最高世代的10.5代面板厂, 原本预定2018年投产, 但董事长王东升日前表示, 位于合肥的10.5代厂将提前在2017年12月投产. 京东方10.5代厂鸣枪起跑, 将开启面板业的新纪元, 业界预期跟进投资10.5/11代厂的业者, 还包括华星光电, 鸿海, 乐金显示器(LG Display), 惠科及CEC集团等, 总计有9座10.5/11代厂正在规划或兴建中, 预计总投资额将超过新台币2兆元. 这一场超大世代的面板争霸赛, 与以往不同的是, 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 乐金显示器, 友达, 群创等既有势力不再领先冲刺, 取而代之的是京东方, 华星光电与鸿海等新兴势力窜出, 未来全球面板产业将有一番新的变化与格局出现, 而10.5代厂的开出, 亦将成为今后面板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随着越来越多10.5/11代厂开出, 今后的大尺寸面板市场供过于求恐将成为常态, 并可能带动下一波的产能淘汰赛. 事实上, 目前a-Si TFT LCD关厂潮仍在持续进行中, 尤其以韩厂关闭LCD生产线, 转进AMOLED面板最为明显. 乐金显示器位于龟尾的P4厂(5代线)已在10月关闭, 加上日前已关闭的P2厂(3.5代线), 以及即将在2017年底歇业的P3厂(4代线), 乐金显示器负责生产5代以下液晶面板的厂房只剩下1座P5厂. 三星显示器在2016年关闭1座7代厂(L7-1)之后, 立刻引发40吋电视面板供应吃紧问题, 造成市场巨大波澜, 而三星显示器在2015年已关闭1座5代厂, 2017年又再关闭第2座5代厂. 由此可看出, 两大韩厂加速退出中小尺寸LCD面板, 转攻AMOLED面板的趋势非常明显. 韩厂相继退场短期内让液晶面板供需失衡, 使得其他业者得以在价格上受惠, 但长期而言, 若产品不升级, 竞争力仍将持续流失, 尤其在10.5/11代厂产能逐渐开出后, 加上中小尺寸面板转进AMOLED, 未来高端产品淘汰低阶产品, 软式面板淘汰硬式面板的趋势恐将成形. 台湾面板厂友达与群创无力投资高世代的10.5/11代厂, 也没有大规模转进AMOLED战场, 未来在面板竞赛恐将居于弱势, 台厂对此亦已提早做出因应, 近来台厂积极抢攻利基型市场, 目前友达在PID公共显示器, CID车用中控台面板, 以及电竞面板的市占率均为全球之冠. 群创虽然有鸿海这个出海口可以倚赖, 但忧患意识也没少过, 近期积极布局车用面板, 不仅成为Tesla 17吋中控台面板供应商, 也切入纳智捷供应链, 供货12.1吋中控台面板, 并开发一系列S型曲面车用面板, 抢攻电动车市场大单, 再加上出货型态从模组延伸到准系统, 甚至是系统整合, 群创未来几年车用面板的营收贡献将进一步放大. 此外, 群创亦积极往整机方向切入, 2017年可说是群创的整机元年, 从单纯面板厂的角色, 逐渐蜕变成整机供应商, 借以增加营收与获利. 至于华映, 彩晶等中小尺寸面板厂, 除了积极耕耘手机面板外, 也全力拉抬车用与工控产品占比, 强化利基型产品的产出. 目前利基型产品除了车用, 工控, 公共显示器, 电竞产品外, 像是航太, 医疗等面板因规格特殊, 品质要求高, 具有高单价与高毛利的特性, 也是台厂抢攻的重点品项之一. 目前看来利基型产品是台厂不错的避风港, 若是营运的好, 不一定要立即关掉4.5代, 5代或6代等较低世代的LCD生产线, 但是技术仍必须, 若是能改造用来生产Sensor, 指纹辨识, 电子纸背板, 甚至是半导体晶圆封装等, 也会是不同的出路. 另外, 智能制造也是必须的, 长期来说, 人工只会越来越贵, 自动化则会越来越便宜, 且自动化不容易被学习模仿, 在产能过剩时可形成保护伞. 此外, 自动化的效率高, 人工再怎么训练, 也无法比智能制造来得快, 且瑕疵与故障的平均比率更低. 台湾面板业者在没有雄厚财力支撑下, 往小而美的路途前进, 虽然作战的方式与过往明显不同, 但持续加深具技术门槛的高端制程, 创造差异化, 利用技术升级来提高产品本身与整体附加价值, 加上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 以及富弹性的管理与营运模式, 台厂有机会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