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年735 | 億, 阿里買成了中國最大的線下零售生意

735 億人民幣, 這是阿里巴巴對線下零售最新的投資規模, 相當於它最近 6 個季度的營業利潤之和.
其中最新一筆發生在 11 月 20 日. 阿里巴巴宣布以 224 億港元 (約合 190 億人民幣) 取得高鑫零售 36.16% 股權.
高鑫零售是大賣場歐尚, 大潤發的運營方, 在中國內地開設有 446 家實體門店. 馬雲的電商公司成為高鑫第二大股東, 僅比第一大股東歐尚少 0.01%.
阿里巴巴 CEO 張勇用 '結婚' 形容兩家公司間的合作, '今天是結婚儀式, 其實我們一直說關鍵結婚很重要, 但是我們婚前是把婚後怎麼過日子已經談的很好了, 談的很具體. '
在 9 個月前阿里巴巴和百聯宣布合作的發布會上, 張勇用了相同的比喻 —— '我想今天是一個全新起點, 也是新零售元年第一站, 今天我們結婚儀式舉辦成功. '
這是阿里巴巴繼入股蘇寧, 收購銀泰之後, 第三筆針對線下零售的百億以上投資.
高鑫作為中國第一大線下零售商, 股份賣給阿里的時候折價 25%
高鑫所經營的大潤發和歐尚超市主要集中在華東區域, 江浙滬皖魯的門店數量占 50% 以上, 門店營業面積超過 520 萬平方米. 其開設的門店數量為 446 家, 超過沃爾瑪中國的 439 家, 為中國第一大線下零售商.
中國整體線下零售已經連續 6 年同比增速放緩, 其中 2015, 2016 年為同比減少 0.1% 和 0.5%.
相比之下, 擁有歐尚和大潤發的高鑫零售整體收入和利潤仍保持連續增長, 只是增速有所放緩, 但好於整體線下零售.

高鑫股權結構複雜, 數個股東交叉持股. 阿里此次交易實際上分三部分.
1. 大股東吉鑫內部的股權轉讓. 吉鑫持有高鑫 51% 股權, 它由歐尚和潤泰以 51:49 的出資比例設立而成. 依照此次交易合同的安排, 潤泰轉讓 19.9% 的吉鑫股份給歐尚, 換取歐尚直接持有高鑫 9.71% 股份.
2. 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 直接收購高鑫零售 26.02% 股份, 價值 161 億港元. 出售方分別是潤泰集團和歐尚, 其中就包括歐尚轉讓給潤泰的 9.71%.
3. 阿里巴巴以同樣的單價, 收購高鑫零售控股股東吉鑫 19.9% 股份, 價值 63 億港元. 由于吉鑫持有高鑫零售 51% 權益, 因此折算下來, 阿里巴巴總計相當於獲得高鑫零售 36.16% 權益, 總支出 224 億港元.
高鑫股權結構. 圖/高鑫的收購公告
阿里巴巴在入股高鑫的同時, 還向高鑫提出私有化要約: 此次交易將在 3 個月內完成. 期間如果沒有新的股權變動, 阿里巴巴需要收購剩餘已經發行的高鑫零售股份, 每股 6.5 港元, 大概還要繼續出資大約 134 億港元.
但這並不意味著阿里巴巴有計劃全資收購高鑫. 按照規定, 阿里巴巴至此累計持有高鑫零售的股份已經超過 35%, 並且和歐尚, 吉鑫結成一致行動人. 按照港交所規定, 不論阿里巴巴本來是否打算全資收購高鑫, 它都得提出收購要約.
然而高鑫其餘的股東似乎不會同意過低的報價. 過去 1551 個交易日, 高鑫零售的平均股價為 8.37 港元.
這次交易最奇怪的也是價格. 高鑫原第一大股東潤泰集團和歐尚一道, 接受了阿里巴巴提出了每股 6.5 港元的報價, 此價格較高鑫上周五 8.60 港元的收盤價打了七五折.
一般來說, 收購價都會比市場價高, 尤其對於這樣一個盈利且業內排名第一的公司. 根據中金公司 2016 年的一份報告, 港股上市公司被收購後私有化價格平均比股價高 43%.
前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經理王澤宇告訴《好奇心日報》, 即使傳統賣場面臨行業挑戰, 導致盈利的超市也估值較低, 但以七五折入股也的確比較少見, '各方可能還有別的附加協議條款. ' 王澤宇說. 不過交易各方誰都沒有解釋為何定價這麼低.
過低的報價引起港股市場拋售. 高鑫零售的股價 20 日複盤後, 兩天內跌掉 9%, 市值減少 100 億港元.
高鑫股價兩天跌 13%. 圖/雪球
針對潤泰拋售股份的行為, 一位台灣分析師認為, 中國線下零售整體業績不佳, 去年大潤發關閉山東分店被認為是中國傳統零售進一步衰退的標誌, 並且大潤發投資的電商飛牛網至今仍然虧損. 所以潤泰可能藉此退出中國市場.
四年, 735 億元投資, 阿里巴巴成了中國最大線下零售商
從購物中心到超市再到社區裡的便利店, 原本電商試圖取代的實體商業並沒有消失. 它們之中有些成為了電商的合作夥伴, 也有一部分成為電商的子公司.
貝恩斯坦分析師巴夫托什·瓦傑帕伊 (Bhavtosh Vajpayee) 在給客戶的一份簡報中寫道: '中國正在經曆一場革命, 在這一過程中, 線下零售不是作為抵抗者, 受害者或輸家, 而最經常的是成為電商的合作夥伴. '
但這往往不是對等合作, 而是被阿里巴巴入股甚至收購的合作夥伴.
2014 年 3 月, 還在準備去紐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 提出要以 53.7 億港元對銀泰進行戰略投資, 並嘗試打通線上線下的商業資源, 實現會員, 支付和商品體系對接, 也就是現在新零售在說的故事之一.
這大概是銀泰第一次在浙江省之外的地方, 大面積為人所知. 現在它在杭州, 北京等城市共運營有 29 家百貨店和 17 個購物中心.
北京銀泰大紅門店. 圖/強生
2015 年, 阿里巴巴斥資 283 億元入股蘇寧, 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
同時蘇寧也斥資 140 億元認購阿里巴巴發行的新股. 這個數字不到阿里巴巴近 5000 億美元市值的 0.5%, 對後者經營毫無發言權.
之後蘇寧去天貓開旗艦店, 也在解決淘寶, 天貓電器口碑和物流不如京東, 3C 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的情況. 當時的投資市場認可這樁交易, 雙方宣布合作事宜後, 阿里股票漲了 2%.
♦ 2016 年, 阿里巴巴多次投資或者併購線下購物中心, 連鎖超市:
♦ 2016.1 1.5 億美元領投盒馬鮮生 A 輪融資
♦ 2016.3 投資易果生鮮, 金額未披露
♦ 2016.11 出資 21.5 億元購入三江購物 32% 股權
♦ 2016.12 出資 2.37 億元購入聯華超市 21.17% 股權.
今年 1 月, 阿里巴巴又將線下投資升級, 它與銀泰創始人沈國軍組成的財團, 提出了每股 10 港幣的私有化方案, 總投入最多可達 198 億港幣.
這樁溢價率達到 50% 的交易完成後, 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將提升至 74%, 擁有控股權. 銀泰從港交所退市.
但銀泰的業績不如高鑫. 而且銀泰所屬的百貨業 2016 年收入增速為 1.3%, 還不到超市的 1/5.

一樁樁的收購, 投資完成後, 阿里巴巴已經成了中國最大線下零售商.
全球最大三個零售公司都要同時做線上線下
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三個零售商分別是亞馬遜, 阿里巴巴和沃爾瑪. 三個公司都在美國上市, 市值分別為 5477 億美元, 4862 億美元和 2894 億美元.
這三個公司經營方式各不相同, 但今天都在同時做著線上和線下的零售生意.
亞馬遜在過去幾年裡陸續做了當日送達, 1 小時送達, 在市區建倉儲物流的嘗試, 試圖用傳統的電商送貨方式進入生鮮市場. 這些嘗試進展緩慢.

今年 7 月亞馬遜花 177 億美元買下 Whole Foods. 這宗交易是亞馬遜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收購, 也是美國零售業曆史上第四大交易. 擁有 Whole Foods 旗下 460 多家門店的亞馬遜, 成為美國第五大雜貨零售商.

與此同時亞馬遜也做起了實體書店生意, 到目前為止開了 12 家, 絕大部份都是今年開的. 目前美國的全國性連鎖書店倒得只剩一家.
生鮮和書店之外, 亞馬遜今年 9 月還 2700 萬美元入股印度線下零售公司 Shoppers Stop. 該公司在印度 38 個城市開設 83 家門店. 亞馬遜計劃在 Shoppers Stop 購物中心設立零售體驗中心, 推銷其線上時尚類商品, 後者則將其代理的 400 多個品牌商品放到亞馬遜網站上進行銷售.
亞馬遜的興起幾乎是伴隨著沃爾瑪的衰落一塊發生的.
以市值計, 沃爾瑪是全球第三大零售商; 以銷售額計, 其接近 5000 億美元的數字為全球第一. 它通過開在美國各地的超級購物中心, 曾經改變了一個國家的消費偏好和生活方式.
沃爾瑪開始電商嘗試, 首先是在 2011 年通過收購在矽谷成立 WalmartLabs 實驗室. 那裡有來自 eBay 和亞馬遜的早期高管.
但沃爾瑪電商進展緩慢, 這家公司一度暫停線上投資. 2015 年 5 月 19 日, 沃爾瑪公布財報, 收入, 利潤雙雙下滑, 電商收入增速滑落到 17%, 這導致當天股價下跌超過 4%.

2016 年下半年之後, 沃爾瑪又開始在電商領域加大投入, 把電商業務和自己的股價表現綁在一起.
它花 30 億美元收購 Jet.com, 並讓 Jet.com 創始人馬克·洛爾接管沃爾瑪的電商業務. 馬克·洛爾曾在 2005 年創辦母嬰電商平台 Diapers.com, 逼的亞馬遜以 5.4 億美元收購它結束價格戰.
Jet.com 是沃爾瑪金額最大的單筆電商收購. 之後它還分別花 7000 萬美元收購鞋履電商 Shoebuy, 5100 萬美元收購戶外服飾電商平台 Moosejaw, 8000 萬美元收購女裝電商平台 ModCloth 以及 3.1 億美元收購線上男裝品牌 Bonobos.
這些交易集中發生在 2016-2017 年.
沃爾瑪進入中國的電商生意是從 2011 年控股 1 號店開始的, 之後沃爾瑪在 2016 年 6 月投資京東 40 億美元, 並於今年 2 月將持股比例增加到 12.1%, 成了京東第三大股東.
現在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店在京東平台上開設了官方旗艦店, 沃爾瑪超市則接入京東的 2 小時超市配送服務 '京東到家' .
它們可能沒想清楚具體怎麼讓線上與線下融合, 但都必須做起來了
現在最大幾個零售公司的併購, 投資規模都很大, 也都做了些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嘗試.
比如亞馬遜的無人便利店 Amazon Go 用亞馬遜應用結賬, 人工智慧代替售貨員以降低經營成本.
它的實體書店依據亞馬遜網店的數據選書, 店內書籍售價也與線上保持一致.
在利用新技術的同時, 目前開出的這一家便利店和 12 家書店都位於熱門商圈, 有天然人流. 不過大部分書店都是今年才開, 現在還不確定它和線上同樣的低價能對得起高額的店面投入.
至於新收購的 Wholefoods, 雖然已經做了一些促銷, 但時間太短還看不出什麼.
沃爾瑪則開了更多社區小店 (Neighborhood Markets) , 主要賣牙膏, 衛生紙等生活必需品, 並陸續關閉距離用戶較遠, 需要開車大採購的大超市. 因為原本這些大店的生意交給了它的電商部門.
線上線下同價, 到店取貨都是沃爾瑪曾經做過的.
這些生意聽起來合理, 線上線下同價就能留住店裡的客戶, 讓他們直接刷卡拿貨走人. 但實際操作起來並不容易. 沃爾瑪目前已經放棄線上線下同價. 這個月沃爾瑪開始調漲部分商品價格網上售價 —— 比如牙刷, 狗糧, 通心粉, 鼓勵人們到店裡消費. 因為這些商品貨值低, 重量輕, 運費比沃爾瑪銷售利潤還高.
阿里巴巴做的更多一點. 這些生鮮超市既是賣場也是生鮮到家服務的倉庫. 它鼓勵前來的顧客下載應用, 以後在家下單一小時送達.
被阿里巴巴收購的銀泰提供線上線下同價, 但銷售額卻在下滑. 銀泰 2015 財年全國同店總體銷售額只增長了 0.5%, 到了 2016 年上半年這個數字變成了 -4.1%. 開業超過一年的 43 間門店中, 超過一半銷售額都有下跌.
已經跟阿里巴巴合作了兩年的蘇寧, 至今也不能保證線上線下同價, 店內銷售人員會鼓勵你跟他們砍價, 然後給一個 '說不定比網上還便宜' 的價格.
但阿里巴巴改造線下店的投入沒有因此減慢. 雙 11 期間, 從無人購物到刷臉支付再到魔鏡試妝, 強調 '新零售' 的阿里巴巴幾乎將國內外所有新的零售技術都試了遍.
這裡有增長的壓力. 不論對於這幾個電商或實體巨頭的哪一個, 原先的市場都趨向飽和, 增長越來越慢.
很顯然, 雖然電商搶走了大塊線下市場, 但線下市場不會完全消失.
根據中國商務部, 工信部披露的數據, 中國網購人數增速連續四年下滑, 截止到今年 6 月, 中國一共有 5 億網民在網上買過東西, 同比增速從四年前的 20% 掉落至 10%.

2016 年 5.5 萬億網購銷售額只佔中國整體零售市場 19% 的份額. 與此同時, 中國網購零售總額的增速已經連續三年下滑.
美國的反差更大一些. 2013 - 2017 年, 線上銷售佔整體零售比例僅從 8% 上升到 9%. 另一項由消費者產品研究公司 TABS Analytics 所做的調查顯示, 雖然像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做了很大的投資, 但頻繁網購雜貨的顧客還是只有 4.5%, 僅僅比四年前的 4.2% 略微上漲.
不是所有的收購都是 1+1=2, 絕大部分市場會小於 2. 但為了更大的市場和未來的增長, 零售巨頭們已經不能在 '線上' 和 '線下' 裡只做其中一個了.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