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年735 | 亿, 阿里买成了中国最大的线下零售生意

735 亿人民币, 这是阿里巴巴对线下零售最新的投资规模, 相当于它最近 6 个季度的营业利润之和.
其中最新一笔发生在 11 月 20 日. 阿里巴巴宣布以 224 亿港元 (约合 190 亿人民币) 取得高鑫零售 36.16% 股权.
高鑫零售是大卖场欧尚, 大润发的运营方, 在中国内地开设有 446 家实体门店. 马云的电商公司成为高鑫第二大股东, 仅比第一大股东欧尚少 0.01%.
阿里巴巴 CEO 张勇用 '结婚' 形容两家公司间的合作, '今天是结婚仪式, 其实我们一直说关键结婚很重要, 但是我们婚前是把婚后怎么过日子已经谈的很好了, 谈的很具体. '
在 9 个月前阿里巴巴和百联宣布合作的发布会上, 张勇用了相同的比喻 —— '我想今天是一个全新起点, 也是新零售元年第一站, 今天我们结婚仪式举办成功. '
这是阿里巴巴继入股苏宁, 收购银泰之后, 第三笔针对线下零售的百亿以上投资.
高鑫作为中国第一大线下零售商, 股份卖给阿里的时候折价 25%
高鑫所经营的大润发和欧尚超市主要集中在华东区域, 江浙沪皖鲁的门店数量占 50% 以上, 门店营业面积超过 520 万平方米. 其开设的门店数量为 446 家, 超过沃尔玛中国的 439 家, 为中国第一大线下零售商.
中国整体线下零售已经连续 6 年同比增速放缓, 其中 2015, 2016 年为同比减少 0.1% 和 0.5%.
相比之下, 拥有欧尚和大润发的高鑫零售整体收入和利润仍保持连续增长, 只是增速有所放缓, 但好于整体线下零售.

高鑫股权结构复杂, 数个股东交叉持股. 阿里此次交易实际上分三部分.
1. 大股东吉鑫内部的股权转让. 吉鑫持有高鑫 51% 股权, 它由欧尚和润泰以 51:49 的出资比例设立而成. 依照此次交易合同的安排, 润泰转让 19.9% 的吉鑫股份给欧尚, 换取欧尚直接持有高鑫 9.71% 股份.
2. 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中国, 直接收购高鑫零售 26.02% 股份, 价值 161 亿港元. 出售方分别是润泰集团和欧尚, 其中就包括欧尚转让给润泰的 9.71%.
3. 阿里巴巴以同样的单价, 收购高鑫零售控股股东吉鑫 19.9% 股份, 价值 63 亿港元. 由于吉鑫持有高鑫零售 51% 权益, 因此折算下来, 阿里巴巴总计相当于获得高鑫零售 36.16% 权益, 总支出 224 亿港元.
高鑫股权结构. 图/高鑫的收购公告
阿里巴巴在入股高鑫的同时, 还向高鑫提出私有化要约: 此次交易将在 3 个月内完成. 期间如果没有新的股权变动, 阿里巴巴需要收购剩余已经发行的高鑫零售股份, 每股 6.5 港元, 大概还要继续出资大约 134 亿港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阿里巴巴有计划全资收购高鑫. 按照规定, 阿里巴巴至此累计持有高鑫零售的股份已经超过 35%, 并且和欧尚, 吉鑫结成一致行动人. 按照港交所规定, 不论阿里巴巴本来是否打算全资收购高鑫, 它都得提出收购要约.
然而高鑫其余的股东似乎不会同意过低的报价. 过去 1551 个交易日, 高鑫零售的平均股价为 8.37 港元.
这次交易最奇怪的也是价格. 高鑫原第一大股东润泰集团和欧尚一道, 接受了阿里巴巴提出了每股 6.5 港元的报价, 此价格较高鑫上周五 8.60 港元的收盘价打了七五折.
一般来说, 收购价都会比市场价高, 尤其对于这样一个盈利且业内排名第一的公司. 根据中金公司 2016 年的一份报告, 港股上市公司被收购后私有化价格平均比股价高 43%.
前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经理王泽宇告诉《好奇心日报》, 即使传统卖场面临行业挑战, 导致盈利的超市也估值较低, 但以七五折入股也的确比较少见, '各方可能还有别的附加协议条款. ' 王泽宇说. 不过交易各方谁都没有解释为何定价这么低.
过低的报价引起港股市场抛售. 高鑫零售的股价 20 日复盘后, 两天内跌掉 9%, 市值减少 100 亿港元.
高鑫股价两天跌 13%. 图/雪球
针对润泰抛售股份的行为, 一位台湾分析师认为, 中国线下零售整体业绩不佳, 去年大润发关闭山东分店被认为是中国传统零售进一步衰退的标志, 并且大润发投资的电商飞牛网至今仍然亏损. 所以润泰可能借此退出中国市场.
四年, 735 亿元投资, 阿里巴巴成了中国最大线下零售商
从购物中心到超市再到社区里的便利店, 原本电商试图取代的实体商业并没有消失. 它们之中有些成为了电商的合作伙伴, 也有一部分成为电商的子公司.
贝恩斯坦分析师巴夫托什·瓦杰帕伊 (Bhavtosh Vajpayee) 在给客户的一份简报中写道: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革命, 在这一过程中, 线下零售不是作为抵抗者, 受害者或输家, 而最经常的是成为电商的合作伙伴. '
但这往往不是对等合作, 而是被阿里巴巴入股甚至收购的合作伙伴.
2014 年 3 月, 还在准备去纽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 提出要以 53.7 亿港元对银泰进行战略投资, 并尝试打通线上线下的商业资源, 实现会员, 支付和商品体系对接, 也就是现在新零售在说的故事之一.
这大概是银泰第一次在浙江省之外的地方, 大面积为人所知. 现在它在杭州, 北京等城市共运营有 29 家百货店和 17 个购物中心.
北京银泰大红门店. 图/强生
2015 年, 阿里巴巴斥资 283 亿元入股苏宁, 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
同时苏宁也斥资 140 亿元认购阿里巴巴发行的新股. 这个数字不到阿里巴巴近 5000 亿美元市值的 0.5%, 对后者经营毫无发言权.
之后苏宁去天猫开旗舰店, 也在解决淘宝, 天猫电器口碑和物流不如京东, 3C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的情况. 当时的投资市场认可这桩交易, 双方宣布合作事宜后, 阿里股票涨了 2%.
♦ 2016 年, 阿里巴巴多次投资或者并购线下购物中心, 连锁超市:
♦ 2016.1 1.5 亿美元领投盒马鲜生 A 轮融资
♦ 2016.3 投资易果生鲜, 金额未披露
♦ 2016.11 出资 21.5 亿元购入三江购物 32% 股权
♦ 2016.12 出资 2.37 亿元购入联华超市 21.17% 股权.
今年 1 月, 阿里巴巴又将线下投资升级, 它与银泰创始人沈国军组成的财团, 提出了每股 10 港币的私有化方案, 总投入最多可达 198 亿港币.
这桩溢价率达到 50% 的交易完成后, 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将提升至 74%, 拥有控股权. 银泰从港交所退市.
但银泰的业绩不如高鑫. 而且银泰所属的百货业 2016 年收入增速为 1.3%, 还不到超市的 1/5.

一桩桩的收购, 投资完成后, 阿里巴巴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线下零售商.
全球最大三个零售公司都要同时做线上线下
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三个零售商分别是亚马逊, 阿里巴巴和沃尔玛. 三个公司都在美国上市, 市值分别为 5477 亿美元, 4862 亿美元和 2894 亿美元.
这三个公司经营方式各不相同, 但今天都在同时做着线上和线下的零售生意.
亚马逊在过去几年里陆续做了当日送达, 1 小时送达, 在市区建仓储物流的尝试, 试图用传统的电商送货方式进入生鲜市场. 这些尝试进展缓慢.

今年 7 月亚马逊花 177 亿美元买下 Whole Foods. 这宗交易是亚马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 也是美国零售业历史上第四大交易. 拥有 Whole Foods 旗下 460 多家门店的亚马逊, 成为美国第五大杂货零售商.

与此同时亚马逊也做起了实体书店生意, 到目前为止开了 12 家, 绝大部份都是今年开的. 目前美国的全国性连锁书店倒得只剩一家.
生鲜和书店之外, 亚马逊今年 9 月还 2700 万美元入股印度线下零售公司 Shoppers Stop. 该公司在印度 38 个城市开设 83 家门店. 亚马逊计划在 Shoppers Stop 购物中心设立零售体验中心, 推销其线上时尚类商品, 后者则将其代理的 400 多个品牌商品放到亚马逊网站上进行销售.
亚马逊的兴起几乎是伴随着沃尔玛的衰落一块发生的.
以市值计, 沃尔玛是全球第三大零售商; 以销售额计, 其接近 5000 亿美元的数字为全球第一. 它通过开在美国各地的超级购物中心, 曾经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消费偏好和生活方式.
沃尔玛开始电商尝试, 首先是在 2011 年通过收购在硅谷成立 WalmartLabs 实验室. 那里有来自 eBay 和亚马逊的早期高管.
但沃尔玛电商进展缓慢, 这家公司一度暂停线上投资. 2015 年 5 月 19 日, 沃尔玛公布财报, 收入, 利润双双下滑, 电商收入增速滑落到 17%, 这导致当天股价下跌超过 4%.

2016 年下半年之后, 沃尔玛又开始在电商领域加大投入, 把电商业务和自己的股价表现绑在一起.
它花 30 亿美元收购 Jet.com, 并让 Jet.com 创始人马克·洛尔接管沃尔玛的电商业务. 马克·洛尔曾在 2005 年创办母婴电商平台 Diapers.com, 逼的亚马逊以 5.4 亿美元收购它结束价格战.
Jet.com 是沃尔玛金额最大的单笔电商收购. 之后它还分别花 7000 万美元收购鞋履电商 Shoebuy, 5100 万美元收购户外服饰电商平台 Moosejaw, 8000 万美元收购女装电商平台 ModCloth 以及 3.1 亿美元收购在线男装品牌 Bonobos.
这些交易集中发生在 2016-2017 年.
沃尔玛进入中国的电商生意是从 2011 年控股 1 号店开始的, 之后沃尔玛在 2016 年 6 月投资京东 40 亿美元, 并于今年 2 月将持股比例增加到 12.1%, 成了京东第三大股东.
现在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在京东平台上开设了官方旗舰店, 沃尔玛超市则接入京东的 2 小时超市配送服务 '京东到家' .
它们可能没想清楚具体怎么让线上与线下融合, 但都必须做起来了
现在最大几个零售公司的并购, 投资规模都很大, 也都做了些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尝试.
比如亚马逊的无人便利店 Amazon Go 用亚马逊应用结账, 人工智能代替售货员以降低经营成本.
它的实体书店依据亚马逊网店的数据选书, 店内书籍售价也与线上保持一致.
在利用新技术的同时, 目前开出的这一家便利店和 12 家书店都位于热门商圈, 有天然人流. 不过大部分书店都是今年才开, 现在还不确定它和线上同样的低价能对得起高额的店面投入.
至于新收购的 Wholefoods, 虽然已经做了一些促销, 但时间太短还看不出什么.
沃尔玛则开了更多社区小店 (Neighborhood Markets) , 主要卖牙膏, 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 并陆续关闭距离用户较远, 需要开车大采购的大超市. 因为原本这些大店的生意交给了它的电商部门.
线上线下同价, 到店取货都是沃尔玛曾经做过的.
这些生意听起来合理, 线上线下同价就能留住店里的客户, 让他们直接刷卡拿货走人. 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沃尔玛目前已经放弃线上线下同价. 这个月沃尔玛开始调涨部分商品价格网上售价 —— 比如牙刷, 狗粮, 通心粉, 鼓励人们到店里消费. 因为这些商品货值低, 重量轻, 运费比沃尔玛销售利润还高.
阿里巴巴做的更多一点. 这些生鲜超市既是卖场也是生鲜到家服务的仓库. 它鼓励前来的顾客下载应用, 以后在家下单一小时送达.
被阿里巴巴收购的银泰提供线上线下同价, 但销售额却在下滑. 银泰 2015 财年全国同店总体销售额只增长了 0.5%, 到了 2016 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 -4.1%. 开业超过一年的 43 间门店中, 超过一半销售额都有下跌.
已经跟阿里巴巴合作了两年的苏宁, 至今也不能保证线上线下同价, 店内销售人员会鼓励你跟他们砍价, 然后给一个 '说不定比网上还便宜' 的价格.
但阿里巴巴改造线下店的投入没有因此减慢. 双 11 期间, 从无人购物到刷脸支付再到魔镜试妆, 强调 '新零售' 的阿里巴巴几乎将国内外所有新的零售技术都试了遍.
这里有增长的压力. 不论对于这几个电商或实体巨头的哪一个, 原先的市场都趋向饱和, 增长越来越慢.
很显然, 虽然电商抢走了大块线下市场, 但线下市场不会完全消失.
根据中国商务部, 工信部披露的数据, 中国网购人数增速连续四年下滑, 截止到今年 6 月, 中国一共有 5 亿网民在网上买过东西, 同比增速从四年前的 20% 掉落至 10%.

2016 年 5.5 万亿网购销售额只占中国整体零售市场 19% 的份额. 与此同时, 中国网购零售总额的增速已经连续三年下滑.
美国的反差更大一些. 2013 - 2017 年, 线上销售占整体零售比例仅从 8% 上升到 9%. 另一项由消费者产品研究公司 TABS Analytics 所做的调查显示, 虽然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做了很大的投资, 但频繁网购杂货的顾客还是只有 4.5%, 仅仅比四年前的 4.2% 略微上涨.
不是所有的收购都是 1+1=2, 绝大部分市场会小于 2. 但为了更大的市场和未来的增长, 零售巨头们已经不能在 '线上' 和 '线下' 里只做其中一个了.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