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通收購案, 博通展開第二輪強烈攻勢

集微網綜合報道, 高通部分投資者表露出鬆動的態度, 表明可以就收購方案進一步討論, 但是1300億美元的價格還遠遠不夠, 高通認為博通需要把收購價格至少提高至每股80美元, 也就是1450億美元. 而就在不久前, 高通董事會還表示博通第一輪的提儀低估了高通在移動技術和未來前景方面的優勢.

據悉, 在諮詢了高通的多個大股東後, 博通考慮上調高通的收購報價, 為其提供更多自家股票. 雖然新的收購要約提出的時間還不確定, 但博通的競購準備表明, 除了威脅要撤換高通董事會之外, 他們計劃通過向高通股東提高報價來施壓. 據知情人士透露, 近日博通掌門人陳福陽告知了高通的多位股東, 如果高通放棄收購恩智浦公司, 則博通將會提高收購價. 在第一輪收購報價中, 博通報出了每股60美元的現金和10美元自家股票, 總價為1030億美元. 消息人士稱, 陳福陽目前很明白, 如果要推進收購, 博通必須進一步提高收購報價. 另一方面, 博通也計劃針對每股高通股票提供更多的博通股票, 但是金額從每股10美元股票增加到多少, 尚未最終確定. 這一方案能夠降低博通的收購債務. 有分析師預測, 博通很可能提高價碼至接近80美元附近, 假使博通提高價碼並發起委託書爭奪戰, 很可能股東會選擇相信Hock Tan, 趁此機會退出.

在高通前25大股東中, 有超過70% , 也就是17家法人機構投資者, 同時也是博通的投資人. 如果高通再無力應對股票下跌, 收入下降的情況, 那麼股東們很有可能同意收購, 對股東們來講, 這隻不過是自己的錢從左邊的口袋進入了右邊的口袋而已. 對於收購之後如何安置高通, 博通也做好了打算, 博通計劃放棄收取專利費計劃, 提高晶片售價 (提高10%-20%) , 重新定位高通在晶片市場的位置, 並用此方案和蘋果公司談判, 奪回被英特爾瓜分的市場. 此外, 博通希望高通今後只服務大客戶, 除蘋果, 華為, 三星以外其他生意一概不做, 藉此提高晶片銷售利潤.

博通預期合并公司的毛利率可望上看62%且營益率可達42%水準, 這些政策都非常符合股東們的口味. 正如科技策略研究機構Futurum分析師Olivier Blanchard指出的, 高通和博通結合彷彿要把兩組不同的零件組裝成一個時鐘, 最終必須有所取捨, 在這種情況下, 高通最有價值的部分恐被捨棄. 他表示, 高通在意的不是短期的獲利, 而是更遠大的策略, 因此開發的產品即使短時間內沒有獲利也無妨. 相對地, 博通相當擅長刪減成本, 是一家以財務為導向的企業, 因為對投資者而言, 業績成長就是一件好事, 所以博通不會想要為長遠的未來打造什麼東西. 越來越多分析師認為, 高通被博通收購後將會失去原來的創新精髓, 畢竟這不是博通執行長Hock Tan經營企業的方式, 兩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和創新文化截然不同.

即使高通最終同意收購也將面臨諸多監管阻礙

另一個角度來看, 即使高通最終同意收購也將面臨各國/地區的諸多法律監管阻礙.

以收入衡量﹐兩家公司如果合并, 將組成全球第三大晶片生產商﹐僅次於英特爾和三星電子. 單是合并後的潛在規模就可能讓反壟斷執法機構躊躇. 更何況﹐美國和其它國家的政府部門已經瞄準了高通的專利許可業務﹐監管機構還阻止了兩家公司發起的另外幾筆數十億美元級別的交易: 高通目前與荷蘭恩智浦半導體收購案仍未獲得歐盟與中國大陸監管機關放行, 在此同時, 博通先前收購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目前也還在美國監管單位卡關當中.

監管機構將不得不考慮合并後的實體在對智能手機至關重要的零部件領域所擁有的支配地位. 博通和高通都是無線設備上使用的Wi-Fi和藍芽晶片的頂級供應商﹐加在一起的市場份額約為60%﹐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 Inc.的數據﹐兩家公司聯合起來還將佔據GPS晶片市場52%的份額. 博通和高通還在放大, 過濾和發送蜂窩無線電訊號的元件領域與其他廠商競爭. 高通在蜂窩通信晶片市場上以近59%的份額領先.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電信專業教授Sascha Meinrath稱, 兩家公司的合并或將導致消費者, 設備生產商, 軟體編程人員和服務提供者的利益受損, 因為新產生的實體有實力決定哪些無線設備可用, 哪些不可用.

紐約大學教授, 反壟斷法專家Harry First稱, 美國監管部門尤其注意那些能夠讓一家公司吸收互補技術從而阻撓較小競爭對手的交易. 例如在本世紀初, 監管部門裁定微軟在其Windows作業系統中捆綁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是抑制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的不公平之舉.

紐約大學國際反壟斷法專家Eleanor Fox稱, 博通收購高通有可能在歐洲和中國導致監管部門要求其大量剝離業務和進行其他動作, 例如出售或共用智慧財產權. 他表示, 歐洲監管部門近來迫切希望保障創新開支援續不斷. 今年早些時候, 歐洲監管部門批准陶氏化學公司與杜邦公司1,300億美元的合并案, 條件是後者出售一家研發中心.

中國也不避諱利用反壟斷措施來幫助本土企業的做法. 例如, 2015年在就一起針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達成和解時, 中國政府要求這家晶片製造商降低其在中國的專利費基準.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這一要求意在令中國設備製造商獲得優勢.

博通已表示, 預計將在達成交易後的12個月內通過監管審批. 根據反壟斷專家的說法, 這並非不切實際.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