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於年底發售的 HomePod 還是延期到了明年, 這本該是蘋果搶佔智能音箱市場的絕佳機會.
近日, 彭博社的一篇報道披露了蘋果 HomePod 的開發曆程. 實際上, HomePod 從研發到問世, 耗費了超過5年的時間——最早, HomePod 只是是蘋果員工的一個業餘項目, 經曆多次回爐重造之後, 才成為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樣子.
蘋果員工的業餘項目, 原型有一米高
如今, 蘋果官網上展示的 HomePod 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傢伙, 高約 6.8 英寸(約 17 厘米)高, 直徑 5.6 英寸(約 14 厘米), 有黑白兩種顏色, 網格機身上連一個顯眼的蘋果 LOGO 都沒有.
最開始, HomePod 可不是這樣設計的. 在蘋果庫比蒂諾總部附近, 有一座名為 Valley Green 1 的辦公樓, 其中的一個小房間裡, 堆滿了各式各樣的 HomePod 原型機. 在研發 HomePod 的這幾年裡, 蘋果的設計師們做過各種嘗試.
有一個原型機看上去就像一塊平板, 前面有一塊網狀屏幕;還有一個原型足足有一米高, 是現在 HomePod 的五倍大小, 內置了幾十個揚聲器;蘋果還考慮過給 HomePod 貼上 Beats 的標籤, 甚至為 HomePod 設計了五彩繽紛的機身.
最終, 這些想法都被摒棄了. 打從一開始, HomePod 的核心理念就只有一個——完善「波束賦形」技術(Beam forming), 營造沉浸式的 3D 音頻體驗.
根據蘋果官網的介紹, HomePod 內搭載了 7 只「波束賦形」高音喇叭, 可以準確地偵測室內環境. 通過這項技術, 無論用戶在室內的什麼位置, HomePod 都可以接收用戶的語音指令, 並呈現最佳的外放音質.
前陣子發布的 Sonos One, Google Home Max 等智能音箱產品也都搭載了類似的技術, Amazon Echo 則利用這項技術進行收音, 讓用戶無論身處房間何處, 都可以對 Echo 下達語音指令.
早在 iPhone 5 發布的 2012 年, 蘋果內部就提出了 HomePod 的概念. 一群 Mac 音頻工程師希望能夠打造一款媲美 Bose, JBL, 哈曼·卡頓等大牌音頻廠商的發燒級產品——在蘋果, Google 這樣的科技公司裡, 只要你能保證完成本職工作, 公司都會鼓勵員工做一些兼職項目.
亞馬遜主打智能, 蘋果回歸音樂
在 HomePod 開始研發的前兩年裡, 這個項目斷斷續續被推翻重啟了好幾次. 直到 2014 年, HomePod 才正式立項, 歸在蘋果的配件部門下面, 開發代號為「B238」, 這裡也是 AirPods 誕生的地方.
就在 HomePod 正式立項的這年, 亞馬遜突然發布了 Amazon Echo. 這款搭載語音助手的智能音箱讓 HomePod 團隊大吃一驚. 不過, 蘋果工程師在拆解了 Echo 之後認為, 這款產品的音質並不出眾, 而 HomePod 可以做得更好.
讓蘋果工程師沒有想到的是, Amazon Echo 根本不是一款音樂產品, 而是亞馬遜對 AR 技術探索失敗之後的產物.
據彭博社的報道, 當時亞馬遜內部的硬體部門正在同步研發智能手機 Fire Phone 和另一款 AR 產品. 可惜項目開始沒多久, 這款 AR 產品就流產了, 項目組的員工被重新組建, 加入了另一個產品團隊——也就是後來的 Amazon Echo, 亞馬遜硬體部門的一位員工表示:
傑夫(亞馬遜 CEO)有一個願景, 他希望產品能夠照顧到用戶購物流程的方方面面.
也正是因為傑夫·貝索斯的執念, 語音助手 Alexa 的表現才會如此出眾, 成為 Amazon Echo 的一大賣點.
Amazon Echo 上市時, 蘋果自家的語音助手 Siri 已經發布三年有餘, 不再像 2011 年剛上市時那樣一無是處, 但 Siri 團隊並沒有深度參與 HomePod 的研發.
事實上, 當你通過語音讓 HomePod 開啟某個第三方應用時, 請求並不會傳送到雲端, 而是連接到 iPhone.
現階段, HomePod 更像是 iPhone 的一個附屬品. 開發者無法專門為 HomePod 開發應用, 只能通過 iPhone 的 App 對 HomePod 進行適配. 蘋果對 HomePod 介面的控制相當嚴格, 目前僅支援消息, 提醒事項以及筆記三種功能.
相較而言, HomePod 的對手們要智能得多.
Amazon Echo 早已形成了一套單獨的生態系統, 支援超過 7000 個應用, 你可以通過 Echo 購物, 打車, 叫外賣甚至跟著語音指令練瑜伽. 亞馬遜還將 Alexa 語音助手開放給其他的硬體廠商, Sonos, 聯想等公司都推出了搭載 Alexa 的智能音箱產品.
Google 的三款智能音箱產品都搭載了 Google Assistant, 你可以在上面搜索, 買票, 控制智能家居產品;就連國產的小米 AI 音箱, 天貓精靈 X1 都能很好地相容自家的產品.
顯然, HomePod 的定位並非個人語音助手, 而是高端無線音箱. 彭博社從知情人士處獲悉, 蘋果計劃在 2018 年出貨 400 萬台 HomePod. 這是個野心勃勃的數字, 要知道, 上市三年多的 Amazon Echo, 累計銷量也才 1500 萬台.
這不是蘋果第一次嘗試音箱產品, 早在 2006 年, 蘋果就曾推出過一款相容 iPod 的立體聲音箱 iPod HiFi, 售價跟 HomePod 一樣是 349 美元. 可惜銷售情況並不理想, 上市一年半之後就草草收場.
與其說 HomePod 是智能音箱領域的跟隨者, 不如說 HomePod 是蘋果音樂產品的一次回歸. 至於 HomePod 究竟能否一鳴驚人, 只有等到 2018 年才能見分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