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2018年, 恰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以来, 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辽阔壮丽的社会背景, 同时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背景.
抛开宏大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命题, 单就企业而言, 一代又一代企业的成长和进化, 单个企业一年又一年的生存和发展, 正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向常识不断回归的过程.
对企业而言, 第一条常识是尊重人性. 避谈高深复杂的人性理论, 人性本质上就是人的基本属性. 人性有生存的需要, 有社会认同的需要, 有自我认同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 这种需要是不断提升和不断进步. 对应到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层面, 就是要重视消费升级, 重视员工利益. 要尊重人性, 对外, 企业要不断创造产品和服务, 去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 不断提升的需要. 对内, 企业要尊重员工的需求, 不断改善待遇, 提升激励.
如果说, 十年, 二十年前,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还不甚明显, 那么今天, 随着85后, 95后, 乃至今后的00后全面登上社会舞台, 他们对个性的追求, 对个人权利的主张, 绝非父辈一代所经历的强调集体主义那样克制和压抑. 他们是消费者时, 他们会坚决明确地追求个性和品质; 他们是企业员工时, 他们会鲜明坚决地追求个人权利和价值认同.
应该说, 人性的彰显, 是社会的进步. 尊重人性, 这是企业应具备的基本常识. 大到社会, 小到个人, 对抗这种趋势的, 最终也会被趋势所淘汰.
对企业而言, 第二条常识是要尊重效率. 对企业而言, 效率就是用可能范围内的, 最小的资源投入, 发挥最大的价值. 这既可以是生产效率, 也可以是渠道效率; 既可以是分摊到单品上的附加值, 也可以逆向为规模优势下的单品资源消耗减少的优势. 企业竞争, 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前提下的效率竞争. 而且,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推进, 信息不对称, 区域差异, 地方保护, 行业垄断等等阻碍将逐渐被减弱或消除, 这种效率的比拼将更为直接和明显. 例如, 生产车间机器手臂的大规模运用, 渠道扁平化, 线上线下同价等等, 无一不是奔着提升效率而来.
第三条最需要尊重的常识是守法经营. 当作三条常识的最后一条, 绝非不重要, 而恰恰是因为 '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一非比寻常的意义; 是因为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这一本质的论述. 一个道德意义上有硬伤的企业没有未来, 但一个守法经营上有漏洞的企业, 有可能会转眼间失去现在. 这并非危言耸听, 在法律逐步健全的今天, 在信息传递如此便捷的环境下, 违法即是拿企业的生命为赌注.
常识之所以为常识, 是因为它是最基本浅显的规律. 无论怎样创新和变革, 都须以它为出发点. 否则, 代价惨重. 我们走得越快, 越要尊重它. 尊重它, 也能走得更快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