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多元化應用' , 成為9日在煙台召開的2017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上業界達成的重要共識.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超表示, 未來核能規模應用的主要發展方向仍然是規模發展核電, 但核能進入交通運輸領域的步伐需要加快. 其中, 高溫氣冷堆規模製氫技術, 高能密度安全儲氫技術和氫電轉換技術融合, 發展全產業鏈綠色電動車, 是最具吸引力的方向.
鄭健超指出, 目前, 核能在交通運輸系統的利用還很有限, 而現有的純電動車從全生命周期看, 並非完全清潔低碳; 受蓄電池儲能密度所限, 行駛裡程也有限. 他就此提出核能規模應用於陸地運輸的重要技術路線, 即推動高溫氣冷堆規模製氫技術, 高能密度安全儲氫技術和氫電轉換技術的融合創新, 發展 '從礦井到車輪全程清潔低碳' 的新型綠色電動車.
鄭健超強調, 高溫氣冷堆是安全性很高的反應堆, 它最具吸引力的應用前景是規模製氫. 要發展可熱裂解水制氫的超高溫氣冷堆, 還面臨一些技術瓶頸, 如氦氣密封的困難. 需要加強技術, 材料, 工藝方面的基礎研究. 以燃料電池為基礎的氫電轉換系統是經過長期工程驗證的成熟技術, 規模應用的障礙是現有的催化劑昂貴, 經濟性有待提高.
實現氫能驅動電動車商業化的重大關鍵技術是高能量密度安全儲氫. 近年來, 有機溶劑如雜環 (heterocycle) 溶解儲氫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實現了常溫, 常壓下氫氣的高密度儲存, 儲氫能量密度可達壓力儲氫的20倍. 用普通汽車油箱儲氫, 電動車裡程可達600—900公裡, 且安全性高於傳統汽車燃料. 有專家認為, 全綠色電動車的規模應用已見曙光. 鄭健超呼籲國家儘早將相關研發列入重要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