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長虹淪落之路: ' 爛賬+豪賭' | 失去十幾年, 押寶AI

財經網/鴻辰

作為昔日彩電業的老大, 四川長虹這些年非常鬧心. 在技術變革日新月異的大時代, 它似乎迷失了方向, 業績持續低迷. 2015年, 長虹曾一度巨虧19.74億, 讓人大跌眼鏡. 雖然2016年業績迅速回升, 但根據最新公布的2017年年三季度報告顯示, 公司扣非後的淨利潤為虧損7576萬元, 全年能否盈利令人堪憂. 為何昔日家電巨頭一步步走進業績泥潭難以自拔? 作為一名長虹電視曾經的的老用戶, 觀察君給大家梳理一下其中的因果.

昔日家電大佬的淪落之路

以軍工起家的長虹自1994年上市後, 曾經曆過一段發展的黃金時期, 躋身家電巨頭行列, 與青島海爾一度並駕齊驅. 但如今, 它與後者的距離卻越來越遠. 前面已提到, 2017年第三季度四川長虹扣非後虧損7576萬元, 而青島海爾同期扣非後卻盈利49.65億元. 長虹如今的市值180億, 海爾早已突破千億, 天壤之別. 而同樣是主營電視機生產的海信電器, 其第三季度扣非後也仍盈利4.85億元, 市值213億元, 也是吊打長虹.

曾經, 大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為何如今差距如此之大?

長虹的落魄, 有兩個標誌性的事件: 一是其與美國公司APEX的巨額爛賬, 讓長虹大傷元氣;一是戰略失策, 巨資投入電漿電視項目, 被市場拋棄.

與APEX的糾葛, 發生在長虹鼎盛時期. 2001年年初, 產能過剩的長虹開始實施 '大市場大外貿' 戰略, 並選定美國為主銷市場, APEX公司為合作對象, 以賒銷的方式在美國開展貿易.

但是, 在長虹為APEX提供產品後, 其應收賬款急劇增加. 2001年初, 長虹的應收賬款為18.2億元, 到年末, 這一數字增加到28.8億元, 增幅達58.2% . 到了2003年底, 長虹的應收賬款已高達49.8億元, 其中APEX所欠款為44.5億元. 2004年年年末, 長虹公告稱 '美國進口商APEX公司由於涉及專利費, 美國對中國彩電反傾銷及經營不善等因素出現了較大虧損, 支付公司欠款存在著較大困難, ' 向外界曝光了這一驚人的壞賬金額.

據長虹2004年年年報顯示, 這筆壞賬導致長虹在當年虧損36.81億元. 也就是在那一年, 倪潤峰卸任長虹董事長, 現董事長趙勇接任. 如果說, 前面的巨虧要怪APEX這個 '豬隊友' , 那後面的戰略失策, 長虹管理層就責無旁貸了.

當時, 彩電行業正面臨著由顯像管 (CRT) 向電漿, 液晶電視升級的三岔路口.

2006年, 趙勇在四川省 '工業強省會議' 上正式宣布, 確定長虹投資方向為電漿屏. 同年, 長虹豪擲20億美元, 將韓國歐麗安電漿公司收入囊中, 隨後投資7.2億元, 成立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 主要生產電漿面板.

但是,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市場最終選擇了液晶屏.

截至2013年底, 長虹對虹歐的投資達到17.2億元, 結果卻是年年虧損. 到了2014年長虹終於忍無可忍, 公告宣稱6420萬元出售虹歐公司61.48% 股權. 至此, 長虹的這場豪賭以徹底失敗告終. 而到了此時, 在電漿項目上, 長虹已投資了40多億元.

可見, 長虹的衰落不僅是因為前面遇到了 '豬隊友' , 更因為後面有個 '老眼昏花' 的管理層, 命苦啊!

盲目多元化, 人工智慧難撐未來業績

電漿項目以失敗告終後, 眼看著長虹要在電視機市場複興已基本無望, 而隨著進入2014年, 網路化, 智能化的浪潮開始席捲家電行業, 各大家電企業集中轉型智能化海爾, 美的, 格力三大巨頭也都先後拋出其智能化戰略, 並建立起自己的智能化生態;互聯網企業如阿里, 小米, 蘇寧等互聯網巨頭, 零售巨頭, 也都加入了戰場.

對於四川長虹來說, 這又是一次複興的機會, 但能否 '彎道超車' , 現在看並不樂觀. 根本原因在於, 失去電視機市場霸權之後, 長虹長期以來缺乏自己的核心產品, 多元化發展過於盲目.

其實, 長虹早就開啟了多元化之路, 比如電池, 空調, 甚至在2005年還進如了手機, IT產品行業. 2008年之後, 更是殺入了火熱的房地產業. 2017年進入年, 長虹的多元化之路還在繼續. 據2017年年半年報顯示, 長虹公司推出智慧家庭應用解決方案, 在智能控制, 安全, 大媒體, 能源, 健康等五個業務方向取得突破, 實現規模化上市銷售.

能源? 健康? 長虹在這兩個領域很有實力嗎? 以觀察君拙見, 如此全面撒網對現在的長虹真的不合適.

2017年年半年報主營業務 - 按產品分類

另外, 據2017年年公司半年報顯示, 長虹主營產品中中間產品的營業額最大, 為84.8億元, 其次為IT產品, 為84.1億元. 白色家電, 黑色家電的營業收入分別為則78億元, 64億元. 其中, 黑色家電中電池, 機頂盒, 通訊產品營業收入分別為5.3億元, 4.4億元, 1億元. 另外, 運輸加工業, 房地產分別為公司貢獻4.8億元, 3億元營業收入. 從上面的數據也能夠發現, 長虹如今攤子雖然鋪得大, 卻沒有核心競爭力.

反觀前面提到的海爾, 其一直在專註於家電生產, 對其他領域鮮有涉及. 據其2017年年半年報顯示, 海爾電冰箱的營業額遠高於其他產品, 這就是它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拳頭產品. 海信電器也是如此, 其主營產品只有電視機, 但業績 '秒殺' 長虹.

如果說長虹還有亮點的話, 那就是在人工智慧領域起步夠早. 2012年, 長虹就開始了相關技術的基礎研究2016年更是率先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人工智慧電視. 但目前來看, 其競爭對手如海信, TCL, 創維等也已迅速跟進. 雖然起步早, 在人工智慧電視領域, 長虹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優勢, 人工智慧電視的推出, 也僅僅讓2016年的業績有所好轉. 2017年進入年之後便疲態盡顯, 再次拉響了虧損的警報.

雖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但翅膀不夠硬, 缺少核心本領, 終究搶不過老鷹.

賠錢賺吆喝, 靠補貼過日子能撐多久?

其實, 從財務報表來看, 今年長虹的營業額處於增長趨勢. 前三季度, 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 , 達到544億元. 但是, 淨利潤卻下滑了68% , 為1.6億元, 而扣非之後, 則虧損7576萬元.

為什麼營業增加, 淨利潤卻大幅減少, 難道是賠錢賺吆喝?

對此, 在三季報中, 長虹並未明確解釋. 但根據其在半年報中的透露, 利潤之所以下滑, 原因包括銅, 鋼, 面板等大宗物資材料價格迅速上漲對相關產業的盈利空間造成一定擠壓, 冰箱 (冰櫃) 業務利潤同比有所減少;受商業項目結算時點的影響, 導致房地產業務利潤同比減少2億元;印度市場環境變化導致機頂盒出貨規模減少等.

而根據三季報顯示, 長虹顯然得到了一筆不小的 '額外之財' , 才會出現1.6億的淨利潤. 這就是長虹通過處置非流動資產, 領取政府補助得到的1.3億元, 1.4億元, 扣除了這兩筆巨額資金, 長虹由盈轉虧也就理所當然了.

其實, 早在2014年, 2015年, 長虹扣非後分別虧損16.8億元, 4.8億元, 如果沒有2.6億元與2.4億元的補助款, 當時恐怕就已經 '帶帽' 了. 由此可見, 長虹最近幾年賬面上的數據, 有很大程度上仰仗了政府補貼. 但是, 這並非長久之計. 靠政府補貼來過日子, 這讓昔日彩電老大的臉面往哪兒擱? 但, 這卻是事實.

本來2016年長虹的業績有所提升, 可惜目前來看, 這種趨勢在2017年年恐難以持續了. 而另一方面, 就在其他家電行業如格力, 美的, 海爾, 老闆電器等公司的股價飆升之時, 四川長虹卻仍在3塊4塊的範圍內徘徊. 在價值投資大行其道的當下, 資本市場對它如此冷淡, 結合上面的分析, 想必自有其道理. 昔日績優股淪落到這個境地, 令人惋惜. 當然, 近年來長虹陸續推出CHiQ系列電視, 冰箱, 空調等產品, 求變的意願很強. 雖說未能再現昔日榮光, 至少還未脫離市場潮流, 算是給未來保留了一線複興的希望吧.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