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能力也可以經營 | 上海機床廠加快釋放 | '新動能'

'企業轉型的過程一定是痛苦的, 因為否定自我首先是個痛苦的過程, 然後還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探索出適合企業發展的路徑. '

技術能力也可以經營 上海機床廠加快釋放 '新動能'

上海機床廠有限公司公司(以下簡稱上機)黨委書記, 執行董事曾愉對中國工業報記者表示,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關於增長轉型的要求, 即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 他認為, 這表明企業首先要堅持質量第一, 效益優先;其次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質量變革, 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提高全要素生產力;最後要建設實體經濟, 科技創新, 現代金融, 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曾愉說, 縱觀過去企業轉型有兩種: 一種被迫轉型, 當問題集中到不能解決的時候, 倒逼企業轉型, 這種轉型成本很大也很痛苦. 第二種是預見式轉型, 是企業領導人戰略性洞察到市場的變化, 提前布局, 調整產品結構, 但這種成功的企業家往往也是鳳毛麟角.

產品調整強身健體

作為上機履新主持工作的副總經理, 黨委副書記, 蘆華深感重任在肩.

一方面, 在過去的五年裡, 伴隨著國際經濟的低迷到緩慢複蘇, 機床市場也隨之下行並步入新常態. 實際上, 對於這一輪的市場變化, 業界早在2012年底行業產生了基本判斷, 但總量的降幅和結構升級的速度還是超出了全行業的預期. 有數據表明, 2012到2016年, 中國金屬切削機床市場下滑為40.6%. 但上機所處的磨床細分行業, 市場下滑更深. 2012年, 中國磨床銷售為95億元, 而到2016年年底, 這一數字變為43億元, 跌去了超過一半的體量. 而這其中, 國內磨床產品消費由2012年的銷售45.3億, 跌至2016年的20億.

'過去我們常常說要居安思危, 而現在是居危思危!' 蘆華強調, 機床行業是完全競爭的市場, 在市場總額萎縮的情況下, 意味著更加殘酷的市場生存壓力. '環境變了, 只有因勢而變, 才能做到適者生存!'

另一方面, 作為中國最大的精密磨床製造企業, 現任中國機床工具協會副理事長單位和中國磨床分會理事長單位, 上機如何應對當下危機, 也會給行業帶來深遠的影響.

我們知道, 作為中國精密磨床產業的先驅者和領軍者, 上機已經有了70餘年的發展曆史, 曾被譽為中國機床行業 '十八羅漢' 和 '兩大明珠' , 中國絕大多數類型的磨床首台產品都由它打造的. 上世紀70年代的我國第一台MGB1432鏡面磨削機床;上世紀80年代我國第一台可磨2m直徑的Y70200大型齒輪磨床;第一台可磨8m長, 迴轉直徑1250毫米的M82125大型曲軸磨床, 第一台M84160大型軋輥磨床;填補國內空白的可磨直徑800mm, 圓度0.001mm的高精度萬能外圓磨床MG1480/H, 國內最小的納米精度微型數控磨床Elite;國內最大的頂磨加工250噸工件的數控軋輥磨床MK84250, 以及國內首台進入汽車主機廠發動機生產線的雙砂輪架隨動曲軸磨床MK8220/SD.

然而以上這些僅僅是上機廠產品的冰山一角, 據悉, 如今上機公司已擁有十餘種大類, 400餘種系列的產品, 覆蓋外圓, 平面, 軋輥, 曲軸, 雙端面, 花鍵軸, 齒輪, 螺紋, 凸輪軸等各類普通, 大型, 精密, 專用, 數控等磨床品種.

'這些產品見證了上機發展的曆史, 也是企業技術實力的體現. 但產品面過寬造成的一個影響就是在產品結構調整進程中, 整體提升緩慢, 重點難以突出. ' 蘆華坦言, 上機不適合發展規模化產業, 這不僅是因為企業自身條件不具備, 也是上海產業結構布局所決定的.

對於未來企業的發展, 蘆華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 他們將會對產品進行一次整體的梳理, 將產品平台化. 並以用戶為導向, 重點關注汽車及配套加工, 能源, 鐵路裝備領域, 做專, 做精, 突出大型高精, 外圓磨床.

上機副總經理吳曉健表示, 今後機床製造業將會呈現以下幾大特徵: 產量變小, 技術水平走高, 產品單價上升, 單件零件加工成本趨低. '收縮發展下, 亟待增強自身能力. ' ?吳曉健說, '產業競爭根本在產品, 關鍵在於質量可靠, 技術領先. ' 他解釋說, 質量可靠很好理解, 就是要管用, 耐用和實用, 留給客戶的印象就是品質保障, 放心實用, 無後顧之憂. 而 '技術領先' 的含義並非單純的是技術指標, 也包括產品可靠性, 環境適應性, 安全性, 維修性, 操控性, 經濟性以及良好的用戶體驗.

居危思危創新驅動

無疑, 在企業轉型的過程中創新驅動是重中之重. 創新不單單體現在產品結構上, 更重要的體現在軟實力上, 比如企業效率, 技術儲備能力等等.

深厚的技術積累加上新技術不斷應用是上機領導層對企業成功轉型的信心所在. 在2012年時, 上機就是全國機床製造單體企業中完成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最多的企業, 近年來更是成功申報了 '軸套類精密複合數控磨床' , '數控專用平面磨床' , '大型數控切點跟蹤曲軸磨床' , '高精度滾珠絲杆及螺母成套磨削設備' , '雙砂輪架數控切點跟蹤曲軸磨床' 等多個國家及市級重大專項.

值得一提的是, 作為國家重大專項成果的 'MK8220/SD雙砂輪架數控切點跟蹤曲軸磨床' 已經成功應用於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進行汽車發動機的關鍵零部件——曲軸的加工. 據悉該機也是國內首台能夠進入汽車主機廠發動機生產線的數控磨床.

汽車發動機加工生產線對機床的要求是高效, 高精和高可靠性, 而磨床又承擔著所有工業零部件加工的最後一個關鍵工序——磨削, 承擔著保證加工的精度和光潔度的重大責任, 因此之前通用公司乃至整個國內汽車行業一直進口德國造磨床來承擔這一任務.

'從2016年4交付用戶使用, 這台機床已經在通用的發動機曲軸LGE生產線上使用了一年多時間, 各項性能都達到了他們的預期. ' 蘆華告訴記者, 更讓他驕傲的是, 對方對上機表示感激, 上線不久, 洽遇德國機床出現故障, 上機的磨床及時頂上, 順利併線生產, 承擔並保質保量的完成了大量的磨削任務, 避免了交期滯後帶來的損失, 同時也得到了通用廠的信任. 研發期間, 上機廠與通用汽車緊密聯繫, 在通用汽車的協助下, 深入研究汽車企業的企業標準, 加工工藝等資訊, 所以交付後能夠快速併線生產, 實現了與國外機床同台競技, '如何把科研能力轉化為生產力是我們這屆班子著重要思考的問題. '

與高校的科研成果轉換不同, 上機大多科研成果已經落地, 但瓶頸在於產業化推廣還比較弱. 蘆華也表示, 這裡面既有大環境因素, 有企業自身推廣力度不夠等問題, 也存在成果與當前市場匹配度有落差的因素. 比如部分技術指標追求 '高, 精, 特' , 忽視了客戶實際的需求, 因此在今後的市場推廣上, 必須對成果進行二次調整, 以迎合市場需求.

他認為, 公司有在技術上的優勢, 要想化危為機, 化險為夷, 首要的是思想觀念上的轉變, 從過去粗放型增長方式向技術效益型增長方式的轉變, 除了把生產重心轉向高技術含量, 高附加值的大型, 專用數控機床外, 也可以在製造服務上多努力. '從供給側角度看, 未來五年中國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 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會不斷提升, 產品附加值, 服務質量均不斷提高. '

蘆華說, 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是企業的軟實力所在, 也是企業 '技術領先' 的載體. 因此上機今後將嘗試盤活企業現有的技術能力, 將其作為新的產品進行輸出. 他表示, 上機的母公司上海電氣集團有大量的機床設備需要維護保養, 卻沒有設定專職的技術服務人員, 那麼這就是潛在的市場. 據悉, 目前上機已經準備抽調各事業部的人員, 以項目團隊的形式組建技術服務力量.

傳承精細合誠創新

'磨床市場容量雖小, 但至關重要, 不可或缺. ' 蘆華強調, 上機以磨床起家, 靠高精在業內知名, 這是上機賴以生存發展的根基, 必須傳承發展.

但在新時代, 新時期, 則需要密切關注用戶需求變化, 挖掘他們生產的痛點, 創造性改善原有機床產品, 創新性整合現有產品, 實行生產工藝的最簡化. 因此接下來一段時期內, 上機的任務就是持續跟蹤重點用戶需求, 提供能夠體現自身特色和核心技術的高水平專用磨床, '我們將關注重點放在用戶需求與產品高端化相結合上' , 曾愉說, '針對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及其產業鏈, 挖掘用戶需求, 結合個性化配置滿足不同用戶的技術要求, 服務用戶, 實現用戶價值, 從而真正鞏固上機在細分市場的領軍地位' .

在執著堅守中不斷變革創新, 這是激烈市場競爭對企業提出的必然要求, 否則難以為繼;而在變革創新中還能執著堅守, 則是有志於擠進全球磨床 '第一梯隊' 企業的必備品質. 確實, 轉型是痛苦的, 可嘴巴是甜的, 因為嘗到了甜頭. 而轉型的判斷標準, 就是要體現在科技能力, 競爭力, 贏利能力等核心關鍵指標上. 對於這些, 上海機床廠有限公司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著手, 但依然還在路上.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