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工具是西夏墅鎮最靚麗的一張名片. 西夏墅鎮北枕長江, 南靠大運河, 因水而立, 因水而興, 是一處江南水鄉古鎮. 西夏墅地區位於南蘭陵治所萬綏南翼, 唐代刺史孟簡又開鑿孟瀆, 遂後人將本地譽為 '齊梁故裡南, 千年孟河畔' . 境內曆史上有龍王廟, 化身庵, 牛郎廟, 烈帝廟, 東林寺(真武廟), 孔廟等眾多儒佛道場所, 梅村古戲樓為江蘇省古戲樓群保護對象, 彰顯了 '齊梁故裡南' 的曆史文化底蘊.
深厚的文化底蘊, 孕育了今天西夏墅現代化建設的壯美詩篇. 在西夏墅鎮, 一幅 '工具智造小鎮' 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 西夏墅鎮作為全國聞名的 '中國工具名鎮' , 是常州市 '中軸崛起' 城市戰略區域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新北區 '西部崛起' 的重要區域, 其整體硬質合金切削刀工具製造產業, 曆經半個世紀的發展, 已形成了突出的品牌優勢. 幾代傳承, 產業集聚, 西夏墅刀工具產業已燃出燎原之勢.
西夏墅最早的一把刀具可以上溯至20世紀60年代. 1964年, 西夏墅人王坤生, 在上海某國企退休後回家鄉頤養天年, 老先生在上海見多識廣, 又有技術在手, 在閑聊中引發了為家鄉做些事情的念頭, 於是由珠墅跑供銷的村民張連生牽頭籌建, 組織了幾個村民, 靠五隻電機, 兩根軸, 幾張鐵皮, 兩個水泥墩, 在原西夏墅珠墅大隊, 辦起了常武地區最早的硬質合金刃具廠 '珠墅硬質廠' , 開始了最原始的鎢鋼刀具加工, 播下了西夏墅刀工具產業的第一粒種子.
80年代, 國外先進刀具產品和加工技術開始進入中國, 西夏墅人齊心協力, 與時俱進, 以睿智的目光瞄準可轉位刀具機械化生產, 使得刀具產業在機遇和挑戰中發生了裂變.
90年代, 西夏墅刀具行業得到蓬勃發展, 小型作坊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實現了刀具行業的第一次裂變. 不僅如此, 生產設備也得到了極大的改觀. 1997年西夏墅有了第一台數控銑床, 隨後幾年, 數控設備開始逐漸替代原來的普通加工機床, 企業的數量和規模逐步擴大. 與此同時, 西夏墅的專用刀具和高精度刀具開始在業內形成一定的競爭力, 產品開始進入航空航天, 軍工, 冶金機械, 通用機械, 電子, 造船, 軌道交通等行業. 1993年, MM型彈夾式可轉位齒面銑刀榮獲省級科技進步四等獎. 各類工具產品遠銷美國, 德國, 澳大利亞等.
進入新世紀後, 西夏墅人振奮精神, 再次進行技術革新, 尤其在技改投入, 產品開發, 人才培養, 新品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 這為西夏墅工具跨進數控3.0時代, 產業快速發展打下紮實基礎. 刀工具行業迎來爆炸式增長, 成為全國最大的硬質合金刀具生產基地, 真正奠定 '中國工具名鎮' 中心地位.
2000年之後, 以 '可轉位' 刀具為拳頭產品的西夏墅刀具產業實現了第二次躍升. 從2001年開始, 國內機械加工行業的繁榮, 使得刀具的需求與日俱增, 西夏墅的刀具行業也迎來快速增長期. 企業數量和質量得到快速發展, 一些企業僅用了幾年時間產值規模就超千萬. 西夏墅在非標, 專用刀具產品領域品種繁多, 能為大多數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和克服加工中遇到的難題, 提高加工效率, 降低製造成本. 不同類型, 不同規格的非標, 專用刀具在西夏墅一般工具生產企業都有幾千份圖紙. 2007年, 西夏墅政府在工具企業的倡導下, 相繼成立了常州西夏墅工具產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和常州西夏墅工具協會, 這也是西夏墅刀具發展曆程中十分重要的裡程碑.
經過數十年發展, 西夏墅刀工具行業已實現量質並舉, 企業數量已達千餘家, 產品質量正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從IT行業向汽車, 醫療器械, 航空等高端領域進發, 且形成了一定規模以上骨幹企業. 2010年10月, 西夏墅鎮被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授予 '中國工具名鎮' 稱號. 2015年銷售超千萬刀工具企業達30家, 據統計, 西夏墅生產的工具產品基本實現全國市場全覆蓋, 預計2017年將實現曆史性突破, 誕生銷售過億企業.
西夏墅人性格堅韌, 內斂務實, 看準的事情就一頭紮下去, 瞄準工具產業向高端化, 全球產業鏈布局發展, 提升整體競爭力, '中國工具名鎮' 正邁向刀工具智能製造4.0時代!
穿越半個多世紀的時空, 收穫頗多;站在新的節點上回望, 此間蘊含的工匠精神曆久彌新, 為什麼西夏墅刀工具產業能迸發出如此的生命活力和璀璨光芒?為西夏墅刀具產業集聚發展注入源源不斷能量的又是什麼呢?
刀工具精神1: 不忘初心 專註前行
位於西夏墅鎮東大街121號的西夏墅工具研究所, 建於上世紀80年代, 院落裡一棟三層樓的民房略顯斑駁, 婆娑光影下的小樓見證了時代變遷.
常州西夏墅工具協會名譽會長, 常州市西夏墅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戚元平, 在這棟小樓裡工作了30年, 這位西夏墅工具協會的第一任會長, 不過60歲出頭, 黝黑的面龐清矍有神, 想起當年辦廠的種種過往, 曆曆在目.
30年前, 面對經營狀況慘淡的村辦小廠, 戚元平和同事金勝利整天 '盤算' 著如何把企業搞活. 1991年, 戚元平帶著大家進行主產品改造, '可轉位刀具是我們廠第一個開始搞的, 當時全國很轟動. ' 1994年, 西夏墅刀具廠改名為西夏墅工具研究所, 其業內知名度又在發展中不斷提升. 8年前, 一家外資企業碰到一個機件問題需要特殊刀具解決, 一般購買的德國刀要兩個月才能到貨. 由於交貨時間緊, 該企業幾經輾轉找到了西夏墅工具研究所, 西夏墅派工程師及時救急, 人到哪兒, 刀也到哪兒, 把問題完美解決, 避免了那家外資企業的經濟損失, 西夏墅也贏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業內知名度.
讓外國人改用中國製造, 這讓戚元平百感交集, 至今說起這些往事, 臉上都是滿滿的自豪, '一把刀, 能不能做, 用什麼參數什麼材料做, 保證什麼樣的效果, 我們西夏墅刀具人往往到眼就有數, 這是一本日積月累的心經呀. '
刀工具精神2: 勇闖市場 開拓創新
常州西夏墅工具協會會長, 常州創偉工具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惲華琪幹了10年銷售, 上世紀90年代初期, 憑著幾年的積蓄, 他走入了創業建廠的隊伍.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我們這個小鎮, 西夏墅刀具產業也在機遇和挑戰中發生了裂變. ' 惲華琪回憶說, 當年社辦刀具廠裡的14個業務員出來開了11個工廠, 如今都是西夏墅響噹噹的企業.
如今在西夏墅, 有營業執照的刀具企業就有1000多家, 在中國有這麼多刀具企業集聚的只有西夏墅, '從微山湖路到浦河這條街, 大多數都是實力相當的工具製造型企業. ' 惲華琪走在這條著名的工具一條街上盤點著.
惲華琪作為行業協會的領頭人, 深刻地感受著西夏墅刀具產業發展的腳印. 如今, 西夏墅刀工具產品全面開花, 涉及航空航天, 軌道交通, 智能裝備, 海洋工程, IT, 工程機械等領域, 鎮內多家企業為一汽集團, 上汽集團, 中航工業, 比亞迪, 富士康等全國知名企業提供硬質合金切削刀具配套, 在全國市場覆蓋率達90%. 西夏墅成為全國唯一的硬質合金刀工具特色鎮, 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工具產業鏈, 成為國內重要的工具生產, 研發基地和集散地.
刀工具精神3: 匠人之心 追求極致
2002年7月, 一家西安知名國企的副總趕到了常州小鎮西夏墅, 當時一家規模不大的西夏墅民營刀具企業負責人幾次熱情相邀其來常指導, 經過一番實地考量, 他發現 '這裡有最全的產業鏈, 做刀具就應該選擇在西夏墅' , 從此就與這塊土地結下了 '不解之緣' , 紮根至今已有16個年頭. 他就是常州創偉工具製造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波.
'當時35歲, 在國企呆了十年, 西夏墅的創偉工具請我過來做線路板刀具, 感覺和我研究的領域比較對路, 所以就來了. ' 10多年前的那個轉折點, 張波依然印象深刻, '到這裡來了, 肯定更加忙, 但是比較充實, 後來全家都過來了!'
精度, 耐用度, 加工效率, 這三項是衡量刀具技術的重要指標. '加工出來的產品, 要麼能夠經受住強度, 要麼耐用度比別人高, 在同等的價格情況下, 你的刀要比別人用得更久. ' 為此, 張波和他的團隊夜以繼日地研究刀具加工技術.
在張波眼裡, 工匠精神是企業每一個員工必須追求的理念, '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人的悟性, 知識結構和勤奮程度必須全部調動出來. '
刀工具精神4: 依託科技 瞄準一流
在西夏墅的刀具企業, 不少人都會提到2001年的那次技術變革給西夏墅刀具帶來突破式的發展. 西夏墅刀具行業協會秘書長, 海倫工具總經理曹大龍談到, '2001年, 自從引進了五軸數控磨刀機這個設備, 西夏墅刀具迎來了翻天覆地的飛速發展. '
58歲的時代精工刀具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建明, 就是西夏墅那次技術變革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他回憶道, '2001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 我們到無錫瓦爾特公司去參觀, 一台世界先進的數控磨刀機吸引了我的目光, 當時雖然不知道如何從手工轉化到自動化, 但是已經感受到了五軸數控磨刀機的神奇. '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那個時候的價格是160萬, 沒有那麼多錢只能賒賬, 拿了樣機, 儘管這樣, 已經不得了, 第二台也是我們買的, 慢慢開啟市場之後, 後面連續幾年每年回來一台. ' 蔣建明說, 數控機床技術複雜, 精度要求高, 安裝調試難度大, 相應地對工人技能水平要求也非常高. '機器回來了以後, 我們花了好長的時間去摸索調試, 終於掌握了操作技巧, 開始了量化生產. '
刀工具精神5: 厚植土壤 人才優先
海力, 西夏墅刀具企業的領跑者.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 一味依賴規模擴張無法維持企業的長遠發展, 只有厚植創新和人才的土壤, 才能始終掌握主動. ' 常州市海力工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海善對企業發展的思路非常清晰.
'未來海力會發展一個以研發為主的研究院. ' 馬海善說, 海力在鎮政府的支援下, 正著手實施一項全新的人才引進計劃. 他們已經跟國內多家高校達成協議, 由高校委派教授和老師到海力來工作. '哈理工有兩百多號人從事刀具開發, 還有國家牌號的精密刀具研究所, 清華等高校也有, 目前接觸下來的有不下十家. '
馬海善作為行業的領軍人, 深深地體會到行業急速發展和研發人才供應不夠的矛盾. '西夏墅的刀工具是從小米加步槍開始的, 從手工開始一步步做過來, 90年代還是簡單的機械設備, 2003年才有五軸, 現在在跟歐美國家追趕品質, 我們必須在製造工藝的研發上投入更大. '
刀工具精神6: 踏實拼搏 傳承發展
在西夏墅鎮政府繁忙的企業服務中心裡, 常州好得工具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志強風塵僕僕地趕來辦事, 這位土生土長的85後掌門人全面負責公司運維, 2016年, 他的好得工具在西夏墅1000多家刀具企業中實力不俗, 產值突破2500萬.
2006年, 謝志強大學畢業, 當時正準備去一家醫院當見習醫生. 這時, 父親準備創業並鼓勵他加入, 這讓他既有憧憬又有顧慮. 憧憬的是證明自己的機會, 顧慮的是創業的未知數, 以及對苦讀多年醫學專業的不舍. 謝志強幾經深思熟慮, 他作出了艱難的選擇. 生長在刀具之鄉的謝志強, 18歲就跟著父親出差跑業務, 從小骨子裡就浸潤了喜歡挑戰的因子, 更有一顆不願按部就班的心.
成功的故事不盡相同, 可始終不會離開奮鬥一詞. 創業初期, 兩個人的公司, 謝志強什麼都幹過, 而真正的起點是在市場的摸爬滾打. 年輕的謝志強用闖蕩來曆練自己, 哪裡有需要, 他二話不說, 背起行囊就走, 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拓展的機會.
從做市場調研, 到組建團隊;從搭建體系, 到探索出成熟的業務模式;從租用村裡120平方米的小廠房, 到年銷售突破2000萬元;從購進第一台五軸數控磨刀機床到如今13台高端機床同步作業, 他對個中艱辛一笑而過. 面對競爭殘酷的市場環境, 憑著對業務的不斷探索和努力, 他實現了自己的從0到1, 更開啟了刀具領域的深耕.
嗜之越篤, 技巧越工;竭其心智, 窮其工力. 在西夏墅, 一大批技工, 工程師, 創業者, 企業家書寫著傳奇. '如今的西夏墅, 已經立下了一個小目標, 那就是構建以 '刀工具產業' 為核心的附加值水平高, 具有較強高端要素集聚能力, 引領創新趨勢的智慧產業集群, 成為全國最大的高端刀工具產業集聚區之一. ' 西夏墅鎮黨委書記薑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