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被視為是新世代顯示器, 可望是突破AMOLED面板防線的主要利器, 蘋果在台灣龍潭設立研發基地, 主要鑽研項目之一即為Micro LED, 近期業界傳出蘋果縮減該Micro LED團隊規模, 並異動相關人員, 主要原因是巨量移轉技術瓶頸難突破, 後續恐將延緩Micro LED相關應用大量推出的時程. 業界人士指出, 蘋果縮減台灣龍潭廠Micro LED團隊規模, 主要是因為巨量轉移的進展速度緩慢, 短期內無法量產, 所以將相關人員移轉去做別的事情, 整體Micro LED團隊並無裁撤, 僅是規模變小, 組織有所異動. 儘管Micro LED顯示技術研發出現波折, 然部分台廠認為, 蘋果龍潭廠的定位原本就是負責技術研發, 未來重心仍將轉移至蘋果總部, 龍潭廠的初步階段任務可能已告一段落, 蘋果並非放棄或延緩這項技術研究, 況且Micro LED具備反應速度快, 高解析度等特性, 未來在穿戴式裝置或AR/VR等產品應用, 仍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蘋果在2014年砸下3億~4億美元從台廠手中買下LuxVue, 一舉成為全球擁有Micro LED技術最多專利的公司, 也因為蘋果投入, 使得LuxVue與Micro LED動向受到矚目, 然蘋果保持一貫低調的態度, 讓龍潭廠蒙上一層神秘色彩. 目前AMOLED面板正席捲智能手機市場, 在電視應用也漸有起色, 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是全球掌握最多AMOLED手機面板的供應商, 蘋果積極投入Micro LED研發, 推估目的之一是希望未來Micro LED能夠取代AMOLED在面板應用的角色. Micro LED製程在開發過程面臨相當多的技術挑戰, 其中又以巨量移轉的難度最高, 必須突破的瓶頸包括設備的精密度, 轉移良率, 轉移時間, 製程技術, 檢測方式, 可重工性及加工成本等. 業者根據LuxVue發表的專利進行評估, 認為按照其方法, 產線設備的吸頭每次僅能移轉1平方公分的面積, 且每次都要進行加溫與降溫, 過程相當繁複, 要轉移一片4.5代的基板需要好幾天的時間, 同時也會撞壞吸頭, 無法達到商品化量產要求. 雖然Micro LED技術難度相當高, 應用在智能手機上的進展更是遲緩, 外傳這是蘋果縮減與異動Micro LED團隊的主因. 供應鏈業者指出, 蘋果仍會持續進行Micro LED應用在智能手錶與擴增實境(AR)上的開發, 尤其AR應用被視為是裡程碑, 此也是蘋果與台積電合作矽基Micro LED背板的重要應用, 可藉此避開在巨量移轉技術上難突破的瓶頸. 事實上, Micro LED所涉及的產業相當廣泛, 橫跨LED, 半導體, 面板上下遊供應鏈, 舉凡晶片, 機台, 材料, 檢測設備等, 都與過去規格相異, 高難度的技術門檻, 以及不同產業之間的溝通整合, 拉長整體的研發時程. 業界人士分析, 蘋果縮減Micro LED團隊人員規模, 並異動相關人員, 這代表著巨量移轉的進度比想像中還要悲觀, 各種應用量產時間將往後遞延. 台灣面板廠並未在AMOLED面板上進行大規模投資, 而是希望能夠發展Micro LED, 然在蘋果縮減團隊規模後, 預期台廠對於Micro LED量產之路的信心可能下降, 且相關研發資源的投入可能受到影響. 台灣面板雙虎都在積極開發Micro LED, 但截至目前仍未有明確量產規劃, 並轉向先發展Mini LED. 群創認為, Micro LED顯示器最遲在5年內可望問世, 但在這之前, Mini LED顯示器將先成為前哨站, 群創Mini LED技術可在1年內準備就緒, 估計未來3~5年內, 以Mini LED搭配軟性基板, 可催生很多新創產品出現, 直接挑戰AMOLED面板. 友達則表示, Micro LED目前還在實驗室階段, 若是台灣能夠發展成功, 對LCD與LED兩大產業均為正向發展, 但友達仍需突破Micro LED的生產與量產障礙, 尚無法訂出上市時間表. 目前友達正在與供應商及客戶商討, 要將Mini LED應用在哪些產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