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具有引領作用. 國家要富強就離不開科研創新, 可是科研創新除了需要大量的人員, 時間和精力外, 更重要的是經費的支援. 沒有經費的支援, 科研創新就如同是空中樓閣, 無處可立. 經費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和保障, 由此可見, 如何給科研創新更大的資金扶持, 如何切實幫助企業主體謀發展, 如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這些是國家發展過程中必須亟待解決的問題之重. 而一定程度上合理地把握科研經費的投入使用將直接受益科學 儀器 產業的蓬勃發展.
在過去, 科研經費是國家定時下發的; 現在, 打破了大鍋飯, 引入了競爭機制, 大多數的項目經費需要科研人員自己爭取, 使用期限一般是三年, 這給科技創新留下的空間過小. 三年後, 如果拿不出科研成果, 肯定影響到下一次經費的申請, 所以為了保證拿到經費, 科研人員不得不選擇 '短平快' 的項目. 必須鼓勵長線研究, 才能出現大科學家和改變時代的研究成果. 在現有的鼓勵競爭的撥款制度框架之下, 就基礎研究以及一些大型項目, 在政策上放寬鬆一些, 給科研人員留有長線研究的空間.
近年來, 按照中央部署要求, 積極發揮職能作用, 大力支援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一方面, 加大財政科技投入, 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 始終堅持問題導向, 致力於建立健全既遵循科研活動規律, 又符合依法理財要求的科技資金管理機制.
我國逐年提高對科研事業的資金支援力度, 這讓科技工作者歡欣鼓舞, 但目前科研資金的使用是比較混亂的. 從研發經費結構來看, 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的局面尚未實現根本轉變, 基礎研究投入佔全社會研發經費5%左右的比例遠遠低於主要創新型國家的水平 (10%以上) , 企業是研發活動執行主體, 但其基礎研究經費僅占企業研發經費總額的0.1%左右, 而主要創新型國家通常在5%以上. 基礎研究經費投入是增加國家原始技術創新供給,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我國研發經費規模雖然已居世界第二位, 但與美國相比, 尚不足其50%, 整體上仍與日本共同處於第二梯隊. 從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情況來看, 美國高校科研項目間接費用比例確實比我國高, 這主要在於我國和美國預算撥款制度不同. 我國中央財政專門安排了中央高校, 科研院所的基本運轉經費, 還設立了改善教學科研條件的專項資金等, 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單位開展科研活動的成本耗費.
隨著科技創新政策的貫徹落實, 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動蓬勃興起, 不僅僅是科研院所, 我國企業研發投入主體地位更加穩固, 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 給予科技研發足夠的空間, 除體制完善之外, 還需有正確的榮辱觀, 社會責任感. 防微杜漸, 讓科研經費釋放應存在的價值是表面, 守住科技創新發展的正確之道才是核心. 未來, 希望我國繼續健全技術合作機制, 將高校的科研資源與企業的產業化能力進行優勢互補, 提升我國的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