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如何成就车载显示领域的第一?

1.京东方如何成就车载显示领域的第一? ; 2.韩国地震 对面板产业影响不大; 3.IHS: 产明年可挠式AMOLED供过于求; 4.2017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排行榜; 5.iPhone X良率欠佳? 传3D感测组件仍是瓶颈, 惟OLED有改善; 6.中国迎来AMOLED产能爆发, 如何抢占应用新机遇?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复制 laoyaoic 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京东方如何成就车载显示领域的第一? ;

集微网/文 邓文标

'在显示器件领域, 京东方出货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位. ' 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在11月14举办的BOE IPC•2017中说到. 如今京东方在显示领域造就的传奇已经不局限于消费类电子市场, 其车载显示产品也已经导入到全球主流的汽车品牌商.

汽车从人工驾驶到辅助驾驶, 再到自动驾驶转变的同时, 车载显示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早期人工驾驶车载显示主要以TN-LCD和PMTFT-LCD为主, 在汽车联网出现之后, 车载显示开始以TFT-LCD单点, 多点触控技术为主, 汽车也逐步迈入了辅助驾驶阶段. 京东方首席市场官, 副总裁原烽表示,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 汽车将可实现高度自动驾驶, 车载显示会更多的服务于不同需求下的显示技术和交互场景.

京东方12.3英寸车载异形仪表

为此, 京东方在加速落地车载显示的智慧车联业务布局. 原烽称, 京东方正进一步实施车载显示事业全球战略布局, 整合优势资源, 打造提供 '显示器件+显示系统+全车电子系统' 的车联网解决方案的智慧车联业务. 目前京东方已推出了辅助驾驶系统搭载全球首发的手势控制平视显示器 (HUD) , 辅以全液晶仪表, 超大尺寸中控及智能后视镜, 具有手机互联与语音识别功能, 可随时将来电消息, 短信微信等信息推送至HUD, 真正解放双手并保障驾驶安全.

打通车载显示全球化战略 '经脉'

随着汽车辅助驾驶和电动汽车对车载触控屏的需求提升, 以及车联网概念不断升温, 使车载显示在汽车应用中成为刚需, 其用途越来越广泛, 包括HUD抬头显示, 仪表盘, 中控屏, 后视镜显示器, 娱乐系统等.

据市场研究公司SBD预测, 5年内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达390亿欧元; 至2018年, 车联网服务, 车载通信, 智能车联硬件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45亿, 41亿和69亿欧元 . 分析认为, 智能汽车或许是万物互联时代传统车企转型的新的参考点, 并且会极大刺激用户需求, 增长市场销售量, 汽车行业有望开启全新的市场空间.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空间, 作为全球显示屏主要供应商之一的京东方, 虽然其TFT-LCD产能早已进入收获期, 但由于在海外市场中汽车客户资源相对缺乏, 全球化布局战略难以快速展开, 为此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 赶上全球化的车载市场红利. 为了快速切入这一市场, 去年3月份, 京东方收购了主营车载显示系统产品的精电国际, 精电国际正好有全球渠道和客户资源, 在全球LCD领域拥有25%的市场份额, 利用其优势平台资源, 京东方将加速实施车载显示事业全球战略布局.

精电国际拥有覆盖北美, 欧洲, 亚洲等全球营销服务体系, 为奔驰, 宝马, 大众, 福特等汽车品牌提供产品与服务. 成为京东方子公司之后, 其车载显示产品提供全车显示系统,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高精度定位系统等全车电子系统解决方案, 以及提供高清, 异形和曲面车载显示模组等, 已应用到全球几乎所有的主流汽车品牌商中.

如今京东方借助精电国际已经彻底打通了其在全球车载显示市场进行战略布局. 此前, 京东方拥有国内汽车客户, 借力精电国际在全广泛的营销渠道及客户资源, 可打造世界范围内领先的汽车显示屏供应商. 通过业务整合, 京东方得以快速展开 '显示器件+显示系统+全车电子系统' 的智慧车联业务布局, 可以说京东方是在为精电国际的转型升级铺路, 同时也是为京东方的车载显示之路打通了 '经脉' .

新型车载显示大变革

车载屏显具有高分辨率, 高对比度, 高信赖性, 宽视角等特点, 同时在汽车数字智能化下显示系统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模块化器材, 全车显示系统将从软硬件层面共同承担车指显示, 娱乐, 导航, 路况投影等全方位数字信息处理与显示, 大屏化触控化的应用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

在京东方精电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朴秀彬看来, 在智能汽车里实现人机交互最重要的媒介便是车载显示屏, 但普通汽车车载显示产品分辨率低且功能单一. 而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 车载显示屏将有很大变革. '面积大, 高分辨率, 曲面, 低反射率, 是智能汽车通过车载显示屏实现人机交互的4大发展方向. ' 朴秀彬说到, 大屏+触控趋势明显, 双视, 异型, 透明, 手势控制, 压力感应等新型显示技术将最大程度解放人的肢体, 在车内实现 '显示无处不在' .

原烽也认为, 随着汽车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提升, 原有分散式信息显示控制方式难以适应, 信息集成化显示操作成为必然, 这一过程中催生了大屏化触控化需求. 从技术上来讲, 基于LTPS高分辨率高色域的大尺寸高规格TFT-LCD产品大量出现, 在保证了可靠性的同时开始追求更好的显示效果. 特斯拉已经率先实现中控台触控大屏化, 而受车载触控和大屏趋势影响, 奔驰等传统厂商也在推出大屏和触屏, 车载中控全新升级.

不过, 现阶段车载升级后新型车载显示与预期还有差距. '新型车载显示新要求, 强化场景交互, 要求信息输入, 产品形态, 信息输出有所创新. ' 原烽称, 新型车载显示信息输入创新, 要求输入方式智能和功能多样化. 智能显示是未来车机主流方向, 车内交互随处可见, 从触控到手势再到眼控, 交互方式越来越智能. 同样, 交互功能种类更多, 比如曲面触控, 触觉反馈, 压力感应等功能将会大量涌现, 这些功能将使得人车交互更自然. 智能交互和功能多样都是为了更好的信息输入体验.

同时, 新型车载显示信息输出创新, 要求实现清晰度更高, 色彩更逼真, 画质智能适应车载环境. 在更高PPI, 更高对比度, 更广色域, 防眩, 双视等方面需要持续创新, 满足智慧汽车内更好的信息输出体验.

OLED柔性显示将脱颖而出

面对新型车载显示新要求和主流的发展方向, 以及在车内实现 '显示无处不在' 理念, 可以想象柔性AMOLED显示将必不可少. 新型车载显示产品形态创新, 是为了更好的融合设计美学, 而柔性AMOLED可实现更薄更窄边框, 产品更加美观, 同样尺寸屏幕的产品可以做的更薄更轻, 更便携. 由曲面到可弯折, 可卷曲, 可折叠, 越来越柔性化, 柔性OLED可以拓展车内更多应用部位.

柔性OLED技术的发展也让车载显示的想象空间变得更加巨大. IHS数据显示, 预计2018年OLED车载显示批量出货, 到2023年出货量将比2018年增长约20倍. 原烽介绍, 京东方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已经在成都量产, 这也是我国首条柔性显示生产线, 由于OLED显示具有超薄, 高色域, 高对比度, 高分辨率, 柔性, 无边框等特点, 可与车内结构无缝贴合, 更好地实现 '车内显示无处不在' .

不过, 目前多点触控TFT-LCD显示屏是车载显示主流技术. 市场数据显示, 传统PM-LCD市场将在2016年后萎缩更快, IPS阵营TFT-LCD液晶显示正在成为汽车厂的主流选择. 而随着柔性OLED面板的量产, TFT-LCD市场优势或将被取代.

原烽认为, OLED柔性显示屏则伴随着OLED登上显示技术宝座之后也在车载领域迅速点燃, 成为取代液晶技术成为车载显示屏的重要技术. 随着柔性屏的使用, 仪表盘, 中控台和副驾娱乐系统将慢慢演变为一张曲面屏.

'OLED柔性显示在车载显示领域中的需求将不断提升, 成为车载显示创新驱动和市场应用的主流趋势. ' 原烽表示, OLED柔性显示将会在新型车载显示市场脱颖而出, 这是因为OLED柔性屏可以做到超薄显示, 显示屏可以做到更薄, 高色域, 使显示色彩更加丰富, 高对比度, 使显示更加生动丰富, 高分辨率, 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 智能触控, 完全替代传统物理按键, 进入全数字显示操作时代, 柔性, 可根据需求随意改变形状进行个性定制和设计, 最后无边框, 增大屏幕占比, 增大使用体验.

面对车载显示的创新变革和应用趋势, 作为我国最大且率先实现AMOLED量产的面板厂商, 京东方在智慧车联全球化战略打通之后, 将有望引领新型柔性车载显示的发展, 顺势而为或再造其在车载显示领域的第一. 目前, 京东方正以车载显示作为信息呈现的载体, 配合显示系统和全车电子系统来展开智慧车联业务. '车联网是智慧车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 京东方未来也将是一家物联网公司. ' 原烽表示, 智慧车联的另一个要素是自动驾驶, 从长期趋势来看, 未来智能汽车会是一个从人到机器驾驶的变革, 使汽车实现更加安全的驾驶. 在迈向机器驾驶的这一过程中, 人车交互方式及车载娱乐需求将有较大变化. 展望未来, 京东方将始终坚持客户导向, 以开放心态与车载行业合作伙伴深度合作, 协同开发, 价值共创, 共同推动智慧车联行业的进步.

2.韩国地震 对面板产业影响不大;

韩国在当地时间今天下午2时29分于东部海岸发生芮氏规模5.5地震, 震央位在庆尚北道浦项市北方约9公里处, 深度约9公里. 针对韩国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 WitsView分析对整体面板产业影响甚小.

以三星显示器来说, 随着今年9月L6关厂后, 目前在韩国的LCD产线只剩汤井市的L7-2, L8-1与L8-2三条产线, 而LCD机台在感测到地震时会自动停线. 据WitsView了解, 本次地震造成三星部份机台短暂停机, 加上机器回复运转的时间, 整体影响仅在1~ 2个小时内, 因此对于产能的部份影响不大.

而乐金显示器LGD的7代线及8.5代线因处在距离震央较远的坡州市, 因此不受影响, 而位于龟尾市的P5及P6-2产线, 距离震央较近, 其中P5主要生产笔电面板, 而P6-2主要生产65吋电视面板, 虽然此两条产线曾因本次地震造成短暂停机, 但11月已过品牌传统备货高峰, 加上 面板厂商手上仍有安全库存因应, 故此事件对于面板供应无虞.

随着iPhone X的上市, 近期OLED面板成为众所关注的议题与焦点, 韩国两大面板厂拥有多条OLED产线, 其中LGD位于坡州的8.5代OLED TV产线并无受到本次地震波及. 而另外两条位于龟尾市的AP2 (4.5代线) 及E5 (6代线) 与SDC三条位于汤井的A2 (5.5代线) , A3 (6代线) 和即将量产的A4 (6代线) , 截至目前为止, 均未传出受到本次地震影响的消息, 由于韩厂身为OLED面板的主要供货商, 后续供应状况仍需密切观察. 工商时报

3.IHS: 产明年可挠式AMOLED供过于求;

集微网消息, IHS Markit的最新调查指出, 可挠式AMOLED面板工厂建造的速度超出全球需求, 预计2018年可挠式AMOLED面板的产能将比全球面积需求高出44% .

据IHS Markit预估, 由于新产能开出的速度比原先预期更快, 2018年全球可挠式AMOLED面板供需接近平衡的状态将被打破, 供给量将比需求量高出44%. 可挠式AMOLED面板的供给量在2018年将达到440万平方公尺, 比2017年增加100%, 但需求量只会成长69.9%, 达240万平方公尺.

IHS Markit显示器研究首席分析师Jerry Kang指出, 面板厂期望可挠式AMOLED面板更快地深入智能型手机市场, 但以2017年到2018年而言, 大多数智能型手机品牌更关注于屏幕长宽比为18: 9的LCD或刚性AMOLED面板, 而不是采用可挠式AMOLED面板. 主要就是因为可挠式AMOLED面板模块的价格仍然较高, 而且面板厂的质量与信赖性保证还有待提升. 举例来说, 使用同样的6代AMOLED生产线, 生产可挠式AMOLED面板的成本要比生产刚性AMOLED面板的成本高1.5倍以上.

Jerry Kang认为, 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 超宽屏或全面屏智能型手机和曲面智能型手机相比, 仍将保持竞争优势. 由于成本较高, 智能型手机品牌只在其最高阶的手机旗舰机种中采用可挠式, 或可挠式曲面AMOLED面板, 这使得新进入或较小规模的可挠式AMOLED面板供货商更难以完全达到产质量量以及稳定信赖性的要求. 这也将导致新进入或较小规模的可挠式AMOLED面板供货商的工厂产能利用率较低, 其面临学习曲线以及稼动率爬坡的过程也会拖得比较长. 也因为如此, 2018年可挠式AMOLED面板的产能将比需求高出44% .

4.2017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排行榜;

导读: 三季度是面板市场的传统需求旺季, 然而由于今年全面屏的转换使得众多品牌新机上市时间延后, 三季度面板需求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根据群智咨询 (Sigmaintell) 数据, 2017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面板的总出货量约5. 3亿片, 同比小幅增长1. 0% .

三季度是面板市场的传统需求旺季, 然而由于今年全面屏的转换使得众多品牌新机上市时间延后, 三季度面板需求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根据群智咨询 (Sigmaintell) 数据, 2017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面板的总出货量约5. 3亿片, 同比小幅增长1. 0% .

重点厂商表现如下:

三星显示 (SDC)

虽然三季度国内品牌调整了刚性AMOLED的拉货节奏, 但是得益于苹果新机iphone X的拉货备料, 三季度三星显示面板出货量约1. 06亿, 同比增长6% .

京东方 (BOE)

得益于海外品牌及OP/ VI的出货拉动, 三季度京东方智能手机面板出货8300万片, 同比增长6. 4% , 智能手机液晶面板出货稳居全球第一, 同时京东方积极加快AMOLED的开发进度, 其成都6代柔性AMOLED于10月宣布量产, 是中国首条第6代柔性AMOLED量产生产线, 手机产品更加丰富全面.

天马 (TIANMA)

三季度天马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达到近 5500万片, 同比增长48% , 其中LTPS液晶面板出货达到3300余万片, 同比增长180% , 在 LTPS 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 天马厦门6代线自2016年下半年量产以来, 一直以稳定优异的良率表现实现满产满销, 在手机全面屏的趋势下, 积极把握发展契机, 不断提升产品价值及稳固客户关系.

日本显示器 (JDI)

在三星AMOLED和以大陆为主的LTPS液晶面板双重竞争局势下, JDI品牌需求下降, 三季度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3700万片, 同比下滑26% , 单一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使其面临严峻考验.

LGD

在大陆面板厂的快速成长下, 海外面板厂液晶面板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衰退. 三季度LG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3300万片, 同比下滑27. 9% . 因应手机技术的升级, LGD积极布局AMOLED, 龟尾6代柔性AMOLED E5生产线三季度开始量产, 三季度其柔性AMOLED智能手机面板整体出货约120万片.

大陆OLED

三季度大陆AMOLED智能手机面板总发货量约250万片, 同比增长约120% , 其中昆山维信诺受到品牌端拉货的驱动, 本季度出货量突破100万片.

台系面板厂

台系面板厂仍以a- Si面板为主力, 随着手机面板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陆面板厂的崛起, 尤其在全面屏的发展趋势下, 台系面板厂将面临更大挑战.

总体来看, 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饱和的市场, 未来的市场发展需要更多创新的产品来激发, 在这个过程中, 竞争将更加激烈, 全球竞争格局也将进一步重塑.

2017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及市场份额一览

群智咨询

5.iPhone X良率欠佳? 传3D感测组件仍是瓶颈, 惟OLED有改善;

苹果 (Apple Inc.) iPhone X传出在3D感测组件面临生产瓶颈, 促使分析师下修iPhone X本季的出货量预估值.

barron`s.com, StreetInsider报导, 瑞穗证券分析师Abhey Lamba 14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 他驻守日本的同事Yasuo Nakane对供应链进行田野调查后发现, 今(2017) 年iPhone X产量大概会比之前预期短少约800万支, 主要是受到良率改善速度欠佳的影响. 其中, 3D感测组件仍然是iPhone X的瓶颈, OLED面板的良率则有改善.

Lamba相信, iPhone X的供需失衡情况, 可能会延续到明年1-3月当季, 这恐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 因为届时市场的目光, 将转向下一波产品更新循环. 不只如此, 随着OLED面板普及率上升, 再加上竞争产品价格更具优势, 估计iPhone X的需求可能因此停滞.

日经新闻曾指出, iPhone X在初夏开始量产时, 因OLED面板贴合工程发生质量问题, 加上脸部辨识模块零件精度不佳导致量产时间延迟. 不过零件良率已于9月下旬左右改善, 生产体制稳定, 故iPhone X于10月进行增产, 且因当前仍处于缺货状态, 故预估11月份的生产量将进一步增加.

三星电子可能会提早推出S9, 对抗iPhone X. 日本网站sumahoinfo转述PhoneArena 11月8日的报导指出, 南韩三星电子2018年版旗舰机种Galaxy S9, S9+和Galaxy Note 9的屏幕尺寸将和今年的S8, S8+, Note 8完全相同, 为5.77吋, 6.22吋, 6.32吋, 且三星已放弃在S9/S9+上采用屏幕内嵌式指纹辨识技术, 而是会和S8/S8+一样将指纹辨识配置在手机背面, 不过预计明年8月亮相的Note 9可能会采用屏幕内嵌式指纹辨识技术.

报导指出, 和S8/S8+相比, S9/S9+的背面会有很大的变化, 而该变化应该就是指S9/S9+将搭载双镜头相机, 且S9/S9+最快将在下个月(12月份)开始进行大量生产(量产) , 和往年相比快了约2个月时间.

三星Galaxy S系列机种通常会在每年的3月发表, 4月开卖, 而若S9/S9+整体时程提前2个月时间的话, 显示S9/S9+可能会在明年1月发表, 2月开卖, 也就是说S9/S9+可能会在明年1月的CES 2018上亮相. 精实新闻

6.中国迎来AMOLED产能爆发, 如何抢占应用新机遇?

继国显光电5.5代线全柔性AMOLED下线之后, 京东方又宣布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提前量产, 中国面板厂商正在加快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量产及供货的步伐.

如果能够保持这种小步快跑的节奏, 中国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面板将很快能够在终端市场得到应用. 但是如今中小尺寸柔性AMOLED现成的应用十分有限, 除了双曲屏手机之外, 其它柔性显示应用还在孕育当中.

这给中国企业留下了足够的柔性显示应用创新空间, 如果中国面板企业能够走出去, 和上下游企业组成创新生态链, 中国企业完全有机会率先推动柔性显示应用遍地开花, 甚至引领柔性显示应用的发展.

柔性显示应用市场前景可观

现在移动智能终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阶段, 连苹果创新都开始疲软, iPhone8再也不能引起大的换机潮了. 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认为, 全面屏只是屏幕的小调整, 现在新旧产品之间的差异不大, 移动终端的体验升级达到了一份峰值, 消费者进入了一个消费疲劳期.

如果要重新激起用户的换机欲望, 需要更大的创新, 而柔性AMOLED有可能促使终端业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IHS显示研究总经理谢勤益认为, 柔性AMOLED有可能让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合体, 届时, 折叠屏智慧型装置合起来就是小屏的手机, 展开就是大屏的笔记本. 张宇也表示, 前期, 柔性AMOLED以手机市场为主,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演进, 手机, 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完全有可能实现三合一.

这种遐想不仅停留在空中, 已经开始逐渐落地. 京东方今年展示出了折叠屏手机的样品, 虽然离最终的产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三星高管也在暗示, 明年有望推出折叠屏手机. 甚至一些激进的手机厂商为了抢占下一波终端浪潮, 在折叠屏还未面市的情况下, 已经迫不及待地发布了双屏折叠手机.

此外, 还有不少企业已经根据柔型显示产品开发柱形的手机, 屏幕卷起来就像一支笔, 屏幕展开就是智能终端.

随着柔性AMOLED生产线的量产或者扩产, 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将采用柔性AMOLED面板. 前不久, 市调机构IHS Markit将2017年AMOLED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出货量的预测从原来的5.13亿片下调至4.45亿片, 下调13%, 但其中, IHS将2017年柔性AMOLED面板出货量预测上调了5%, 刚性AMOLED面板出货预测则减少了20%.

智能手机只是显见的市场, 实际上, 柔性AMOLED还有更大想象空间——物联网市场. 京东方副总裁刘晓东认为, 柔性AMOLED的优势除了省电, 高对比度, 高色域度, 高刷新率, 更轻薄等优势之外, 还有就是可变形——可弯曲, 可折叠, 可卷曲等, 非常适合立体化, 多元化的物联网场景需求, 这为柔性AMOLED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柔性显示需技术突破更需量产

但是目前中小尺寸柔性AMOLED市场仍然被三星垄断, 而且三星正在扩大柔性AMOLED面板的产量. 显示器研究机构DSCC报告指出, 柔性AMOLED平均价格超过刚性AMOLED平均价格的2倍, 三星希望提高其柔性AMOLED的产量, 这样一来, 其收入会更高.

国内面板厂商也看到了柔性AMOLED的趋势. 因为刚性AMOLED市场三星设备已经经过了折旧期, 国内面板厂商很难与之竞争, 而柔性AMOLED市场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待开拓, 如果国内面板厂商能够在这一块市场上持续耕耘将大有可为. 但是柔性AMOLED门槛更高, 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 良率爬坡期可能会更长.

目前, 国内面板厂商正在积极攻克折叠屏的技术难题. 折叠屏手机被认为是继双曲屏手机之后的下一代手机形态, 所有的面板厂商都在抢占折叠屏技术高地. 据了解, 维信诺突破了柔性盖板, 超薄型圆偏振片与超薄型触摸屏的应用集成的技术极限, 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3mm弯曲半径180度对折柔性AMOLED显示器. 京东方7.8英寸柔性可折叠显示屏厚度仅为0.24mm, 弯曲半径仅为5mm. 天马可折叠AMOLED显示屏曲率半径为5mm, 其5.2英寸的WQHD AMOLED像素密度到达564ppi, 亮度到达500尼特.

与此同时, 国内面板厂商还在争先恐后建线投产, 以取得柔性AMOLED市场先机. 其中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值得关注, 因为它量产之后释放出的产能更大, 更有可能解决下游终端厂商对柔性AMOLED的渴求. 据了解, 从今年4月份开始, 国内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的动态一直不断, 受产业界密切关注. 4月, 天马第6代LTPS AMOLED产线在武汉成功点亮刚性和柔性AMOLED产品. 5月, 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点亮柔性AMOLED产品之后, 正式投入生产. 6月, 武汉华星光电第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在武汉光谷正式开工建设. 8月底, 云谷(固安)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提前封顶, 和辉光电举行了第6代AMOLED显示项目主厂房钢结构屋架吊装仪式. 10月底, 京东方宣布, 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提前量产, 并向华为, OPPO等十余家终端企业交付了AMOLED柔性显示屏产品.

柔性AMOLED市场有一定的时间窗口期. 三星正试图释放双曲屏的供应量, 将对国内更多的手机厂商开放, 同时打算往前迈一步, 向折叠屏或者弹性屏进发, 这样可以继续引领柔性屏的发展. 国内面板厂商要抓住柔性AMOLED机遇, 除了要加快全柔性AMOLED量产之外, 还要加紧量产折叠屏, 这样可以缩短与三星的差距.

引领柔性显示发展需要产业生态

但是柔性AMOLED市场不仅涉及到面板厂商, 还牵扯到面板上下游厂商. 三星双曲屏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上下游厂商的相互配合. 三星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 既有面板厂商, 又有终端厂商, 形成了产业生态链, 能够推出最新的产品, 带动最新的需求.

国内厂商如果要引领柔性AMOLED(特别是折叠屏)的发展除了要过技术关卡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和上下游厂商互动和合作, 否则上游材料厂商不知道面板厂商缺什么, 下游厂商也不知道该如何牵引面板研发. 国显光电副总裁黄秀颀指出, 柔性AMOLED会遇到像激光剥离等一些重要的技术难题, 这些是面板厂商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完成的. 但是可折叠AMOLED仅仅依靠面板厂商自身很难完成, 需要与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更多的互动和合作. 以上游为例, 如果要实现可折叠AMOLED, 弯折以后不能有褶皱, 需要可恢复, 但是如何保持一定的刚度是一个难题, 因为柔性和刚度本身具有矛盾性.

除了上游材料, 模组之外, 下游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对于下游终端厂商来说, 它们的产品需要做出时尚感. 而时尚感设计对柔性AMOLED可能会提出新的要求, 例如, 如何变形?怎么保证耐用性, 可靠性?

但是上下游联动也只能满足需求, 如果要创造需求, 需要依靠领导品牌的力量, 而要推动柔性屏更广泛的应用, 更需要行业的领导品牌的加入.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认为, 双曲屏是柔性AMOLED的初级阶段, 离真正的柔性AMOLED还很远, 柔性AMOLED还有更多的可能, 而要实现这些可能需要多个领导品牌的力量.

目前, 中国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已经开始出现具有领导品牌潜质的企业了, 比如华为, 京东方, TCL等. 胡春明强调, 现在中国虽然没有三星, 苹果这样的品牌, 但是中国有华为, 京东方, TCL等, 它们未来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三星, 苹果, 依靠这些领导品牌, 中国有机会引领某些柔性显示应用的发展. 中国电子报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