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高通為什麼拒絕博通?

1.收購高通志在必得 博通或將每股報價提高至80-90美元; 2.華爾街日報:高通為什麼拒絕博通? 3.拒絕博通千億美元收購, 高通除了嫌錢少還擔心什麼; 4.高通拒博通收購 聯發科股價強彈4.72%; 5.博通欲收購高通 反讓Hock Tan作風成為鎂光燈焦點

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複製 laoyaoic 微信公共號搜索添加關注.

1.收購高通志在必得 博通或將每股報價提高至80-90美元;

鳳凰科技訊 據《財富》網站北京時間11月14日報道, 高通公司周一宣布, 公司董事會成員一致決定拒絕博通公司在11月6日提出的主動收購要約, 理由是博通的收購要約 '嚴重低估了高通' . 但就在高通發布聲明數小時後, 博通迅速作出反擊, 稱該公司 '仍完全致力於' 收購高通, 並稱博通的股東對這筆交易很感興趣.

分析人士認為, 博通收購高通是志在必得, 它們可能很輕易地就將收購報價提高至每股80美元或90美元, 將這筆交易的最終收購價推高1300億美元.

嚴重低估

高通董事會主席保羅·雅各布 (Paul Jacobs) 周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博通的收購要約嚴重低估了高通 '在移動技術的領導地位以及我們的未來增長前景' . 很顯然, 雅各布的這一聲明為博通提高收購報價開啟了大門.

博通首席執行官霍克·譚 (Hock Tan) , 以在晶片行業擁有豐富併購經驗而聞名. 高通發布聲明後, 霍克·譚立即對此進行了回應, 他表示高通仍 '仍完全致力於' 收購高通, 並且稱高通股東們對這筆交易非常感興趣. '許多股東已經向我們表達了他們希望高通與我們討論收購要約的意向. 我們仍然有強烈的意願希望能夠與高通的董事會與管理層進行合作. ' 霍克·譚表示.

這是一種不加掩飾的威脅, 旨在向外界透露: 必要時高通將發起惡意收購.

分析人士表示, 博通收購高通是志在必得, 它們可能很輕易地就將收購報價提高至每股80美元或90美元, 將這筆交易的最終收購價推高1300億美元, 而且仍能從這筆交易中獲得好處.

霍克·譚在業內以成本削減見長, 比如通過公司併購, 削減開支和減少研發等等. 博通已向分析師和投資者表示, 收購高通後, 它可以從高通的支出中削減30億美元, 並將運營利潤提高約30%. 但這並沒有考慮到高通與蘋果之間的專利版稅糾紛, 或許這將使該公司每年損失30億美元. 但霍克·譚暗示, 他們很快就能把這些事情搞定.

提高報價

'我們的測算結果表明, 在收購高通的報價上, 博通尚留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 市場分析機構伯恩斯坦分析師斯塔西·拉斯岡 (Stacy Rasgon) 周一在一份投資報告中寫道, '適時的提高報價 (或許是與更激進的舉措同時發生) 可能更為合理. '

另一市場研究機構Canaccord Genuity分析師麥克·沃克利 (Mike Walkley) 則稱, '我們認為博通可能會提高收購報價. ' 沃克利認為, 周一高通與博通的交鋒發出了訊號, '高通的授權業務仍被低估, 兩家公司都認為高通可以解決與蘋果和另一家主要OEM廠商的授權問題. '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 (RBC Capital Markets) 的分析師阿米特·德萊納裡 (Amit Daryanani) 預測, 如果霍克·譚遵循他一貫的做法, 他可能很快就會甩掉高通的部分業務, 轉而使用獲得的收益來償還債務, 並改善現金流. 德萊納裡稱, 除了高通市場領先的移動通信晶片外, 包括授權專利在內的其他部門可以 '保留, 剝離或關閉' .

博通 '不僅可以解決與客戶糾紛的問題, 而且還可以通過對 (高通) 業務模式實施根本變化來解決各種監管問題. ' 德萊納裡補充說.

但近段時期以來高通股價下跌, 顯示投資者對該交易可能迅速完成的樂觀情緒遠低於預期. 與蘋果爭鬥不斷, 以及隨之而來財報收入銳減, 截至今年10月底, 高通股價跌了20%至51美元.

周一美股市場, 高通股價上漲3.07%逼近66美元水平, 不過仍低於博通70美元的收購報價. 今年以來, 博通股價上漲了近50%, 周一美股市場, 博通股價基本與上一交易日持平, 報收於264.28美元. (編譯/若水)

2.華爾街日報:高通為什麼拒絕博通?

千萬不要立刻接受對方的條件, 尤其是如果你知道對方還會再來. 高通公司董事會恐怕正是受這個想法支撐, 才會在周一宣布拒絕博通主動發出的1,050億美元收購提議.

千萬不要立刻接受對方的條件, 尤其是如果你知道對方還會再來.

高通公司(Qualcomm Inc., QCOM)董事會恐怕正是受這個想法支撐, 才會在周一宣布拒絕博通(Broadcom Ltd., AVGO)主動發出的1,050億美元收購提議, 而高通董事會接下來更受鼓舞, 因為博通在被拒不到兩小時後重申收購意向, 向曾經的勁敵發出橄欖枝, 表示願意與高通展開合作以求達成一致. 在拒絕博通之後, 高通股價周一上漲逾2%, 不過仍比博通提出的每股70美元的收購價低了大約5%.

現價低於收購價, 這個細節不僅重要, 而且實際上對高通有利. 這表明高通股東並不完全認可博通的收購提議, 起碼對交易能否達成心存疑慮. 首先是反壟斷審查擔憂, 畢竟這樁交易有可能締造按照收入計算全球第三大晶片公司, 在關鍵的智能手機零部件市場上地位舉足輕重. 其次是高通和蘋果公司(Apple Inc., AAPL)長期未決的專利使用費訴訟, 兩家公司都打定主意要爭取到底.

博通顯然相信自己能夠在完成收購後把問題迅速解決, 而且方式似乎也確定了, 就是大刀闊斧地改革高通的專利業務. 高通的營業利潤主要受專利使用費拉動, 不過博通首席執行長Hock Tan在上周由Bernstein主持的電話會議上對投資者表示, 高通的商業模式讓客戶不滿, 這對 '理順並重組' 高通的專利業務來說是一個機會. Bernstein分析師Stacy Rasgon相信, 博通可以藉收購高通削減至少30億美元成本.

不過, 恐怕沒人能有十足的把握, 可以在實現如此壯舉的同時又不至於毀掉一個基本圍繞專利構建的業務模式的長期價值. 無論如何, 高通股東似乎並不打算輕易接受目前的收購價. Rasgon和其他多位分析師相信博通的報價可能提高到80美元甚至更高, 而這樁收購交易仍然划算. 這一點也對高通有利. 若果真如此, 則將是高通股份在10年內所能獲得的最高報價, 到時候公司董事會繼續拒絕博通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了. 華爾街日報

3.拒絕博通千億美元收購, 高通除了嫌錢少還擔心什麼;

一個強勢拒絕, 另一個揚言不會放棄, 博通和高通這對半導體行業新冤家間的收購大戲也許剛剛開場.

美國當地時間本周一, 高通以 '大大低估價值' 為由拒絕了博通總計130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高通在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回應中強調, 首席執行官 (CEO) 史蒂夫·莫倫科夫 (SteveMollenkopf) 及其團隊所執行的策略能夠為高通股東創造遠遠高於收購提議所帶來的價值.

博通現任CEO陳福陽 (HockTan) 隨即表示, 不會放棄這一併購, '我們仍然認為提出的收購要約對於高通股東而言最有吸引力, 而我們也從他們的反應中得到了鼓勵, 其中不少股東已經向我們表達了希望高通與我們討論收購要約的意向. '

多位了解這類合并案運作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現在還難以判斷高通的回應是面對危機時的對外姿態, 還是代表了股東的真實想法, '畢竟資本和人心一樣難以預測. '

不過, 高通在回應中還提到了 '考慮到後續監管的不確定性' . 很明顯, 這筆總價超過千億美元的合并案必然會受到反壟斷部門的重點關注.

博通 '圍獵' 高通

約一周前, 美國通信半導體晶片公司博通突然向高通提交收購要約, 引發行業內外高度關注.

從體量和技術實力上看, 兩者不相上下. 在資訊技術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的2016年半導體產業收入排名中, 博通排名第五, 高通第三. 此外, 兩家公司同是全球領先的移動互聯網處理器企業兼通訊領域底層專利霸主, 也都是物聯網晶片企業.

曾經在博通工作過的王宣 (化名) 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陳福陽絕不是省油的燈, 他早就說過自己不是半導體圈內的人, 但知道怎麼玩報表, '陳福陽買下博通後直接漲價25%, 如果客戶不同意則直接斷貨. 華為這樣的大客戶, 也被要求將未來一年的需求提前下單, 才能保證老價格供貨. '

從博通的回應也能發現, 其字裡行間依然透露著高度自信. 博通表示, Moelis&CompanyLLC, 花旗銀行, 德意志銀行, 摩根大通, 美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都是博通的財務顧問, 並由Wachtell, Lipton, Rosen&Katz (世界排名前列的律師事務所) 和Latham&WatkinsLLP (瑞生國際律師事務所) 擔任法律顧問.

當然, 除了資本的助力, 博通的自信還來自於高通自身的困境.

王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代表管理層利益的高通董事會拒絕要約符合預期. 但高通的股權結構是非常分散的, 排在前面的幾乎都是基金. 他認為, 在高通官司纏身, 業績出現下降的情況下, 博通正是看準了基金經理們有見好就收的心態, 才高調出手的.

高通與博通的前25個大股東中有17家重合 (圖片來源: DeepTech深科技)

高通發布的2017財年第四財季及全財年財報顯示, 高通第四財季營收為59億美元, 同比下降5%; 淨利潤為1.68億美元, 比上年同期的15.99億美元下降89%. 而從2017財年來看, 高通的總營收為222.91億美元, 同比下降5%; 淨利潤為24.65億美元, 較上年同期減少57%.

並且從外部來看, 高通的商業模式正在受到挑戰.

'高通之前的商業模式, 可以說是用大量專利費的收入來補貼高昂的研發成本, 因此技術始終能走在市場前列. 然而, 這個模式正在遭到各大公司以及各地政府的挑戰, 高通是按照手機整體價格收費, 即使手機中高通的晶片只佔總體成本很小一部分. ' 全球智慧財產權資訊服務商智慧芽分析師陳子豪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從幾年前開始, 高通開始被各地政府以不公平交易的名義制裁, 在制裁之後高通的專利收入也逐步下降, 並且, 其與蘋果的官司也影響到了高通幾個季度的業績.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髮現, 2014年對於高通來說是個分水嶺. 2014財年, 高通的營業收入為265億美元, 淨利潤為79.7億美元. 此後, 高通的營收一直在減少, 2017財年下降到223.91億美元. 淨利潤方面, 2015財年為53億美元, 2016財年小幅上漲到57億美元, 之後2017財年便下滑至24.65億美元.

'其實半導體行業併購加速的根本原因是毛利下滑, 高科技明星即將下凡成普通零部件供應商. ' 王宣對記者表示, 在追求規模效應的訴求下, 即便是明星企業高通, 也可能遭遇被收購的命運, '高通產品過於單一, 業務太集中, 這也是博通所看到的機會. '

'對於高通而言, 被收購或許不是壞事. 高通技術發展與商業模式目前處處受阻, 如果能夠和博通合并, 將以巨無霸形態在資本市場平步青雲. ' 陳子豪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博通對於收購高通是志在必得, 博通在資本市場的經驗與操作可能很輕易地就將收購報價提高至每股80美元或90美元, 將這筆交易的最終收購價推高超過1500億美元.

半導體進入巨頭整合期

2000年以後, 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已經降速. Hock日前在分享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時表示, 接下來十年, 半導體很有可能從水平整合進入到上下遊垂直整合.

事實上, 隨著業績的下滑, 這兩年間半導體行業一直上演著極速併購.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 (SEMI) 近日公布的報告顯示, 2015年, 半導體公司的併購交易額超過600億美元, 2016年和2017年可能分別為1160億美元和930億美元. 該協會表示, 2016年似乎是併購狂潮的高峰期. 這些兼并和收購主要是在成熟市場上增加規模和競爭力.

2016年公布的併購交易共60多宗, 49宗在當年已併購結束. 其中三宗交易占年度併購交易總額75%以上, 包括安華高 (Avago) 以370億美元併購博通 (目前的博通為安華高併購之後沿用的原名) ; 軟銀320億美元收購半導體智慧財產權提供商ARMHoldings; 西部數據以190億美元收購Sandisk.

SEMI稱, 預計2017年全球半導體行業有12項交易將會完成, 價值超過930億美元. 2017年收購的最大併購交易預計為高通和恩智浦半導體之間之交易, 價值470億美元, 也是高通公司曆史上最大的併購交易; 價值第二高的交易是亞德諾 (AnalogDeviceInc. ) 和淩力爾特 (LinearTechnologyGroup) 之間148億美元的交易. 僅這兩筆交易就佔了2017年全球交易總量的66%.

該協會表示, 多年來, 設備和材料供應商之間的半導體供應鏈的併購活動一直在進行. 隨著設備製造商, 代工廠商和無晶圓廠商之間的整合, 進一步的價格壓力和更艱難的談判可能會給供應商帶來壓力, 使其擴展到提供可持續增長可能性的鄰近和新興市場.

不過, 如果博通和高通的交易達成, 2017年的併購交易規模將遠遠超過該協會的預測.

'資本市場雖貪婪殘酷, 但是市場的力量是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 你要是幹得不好, 就可能被收購, 有一條鞭子始終在管理層身後準備著. ' 王宣對記者說.

巨頭間的整合仍面臨另一個風險要素: 反壟斷監管.

高通在其回應中稱 '還考慮到後續的監管不確定性' . 很明顯, 這指的是這個超千億美元合并帶來的反壟斷審查風險. 更不必提, 在過去3年中, 高通自己就已經由於經營行為或是商業模式, 被包括中, 美, 歐在內的世界主要司法轄區的競爭執法機構輪番調查, 接連收到了中國, 日本, 韓國等重要市場的天價罰單.

不論以何種標準, 超過1000億美元的天價併購, 必將進入反壟斷監管的視野, 並獲得重點關注.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1月9日在例行發布會答記者問時表示, 商務部已注意到相關報道, 從目前資料來看, 該項交易尚處在磋商的階段. 根據中國《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 交易一旦達成, 如果滿足法定的條件, 應該向商務部申報經營者集中審查.

歐盟委員會 (下稱 '歐委會' ) 負責競爭事務的委員瑪格麗特·韋斯塔格則透過其新聞官對第一財經記者第一時間回應稱, 目前無法評論, 還沒有收到此項交易的申報. '是否需要向競爭委員會通告, 這是企業自己的任務. ' 她說.

高通公司負責此案的律師茅瑞斯 (Maurits) 則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在這個階段, 自己並未獲准評論.

在中國, 商務部主要負責經營者集中類的反壟斷審查. 標準依據是2008年出台的《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 (下稱《規定》) . 按照《規定》, '通通' 合并應事先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申報, 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歐盟方面的情況也是類似, 根據歐委會給第一財經記者發來的相關材料, 歐盟合并控制規定: 兩家公司全球營業額超過50億歐元; 每家公司在歐洲區域的營業額達到2.5億歐元, 則該項交易必須向歐委會通報. 第一財經日報

4.高通拒博通收購 聯發科股價強彈4.72%;

高通(Qualcomm)拒絕博通(Broadcom)收購提案, 激勵聯發科今天股價強勁反彈, 盤中一度達新台幣332.5元, 漲幅達4.72%.

博通6日宣布, 以每股70美元的現金及股票收購高通, 包含60美元現金及10美元價值的博通股票, 交易總金額達1300億美元.

博通若成功收購高通, 將躋身全球前3大半導體廠之列, 市場憂心聯發科面臨的競爭恐將加劇, 衝擊聯發科股價走跌, 短期股價跌幅達8.2%.

高通董事會經與財務及法律顧問全面審查後, 確定博通的提議顯著低估高通的價值, 且這案存在監管方面的重大不確定性, 13日正式拒絕博通收購提案.

博通今天響應表示, 將持續致力完成收購高通. 不過, 隨著市場疑慮暫時趨緩, 聯發科股價強勁反彈, 盤中一度達332.5元, 大漲15元, 漲幅達4.72%. 中央社

5.博通欲收購高通 反讓Hock Tan作風成為鎂光燈焦點

博通(Broadcom)近來提出擬以高達1,300億美元規模收購高通(Qualcomm)收購邀約, 震撼全球科技業界, 這也引發外界對博通執行長Hock Tan行事作風的關注, 畢竟這項收購案若成, 將成為科技界史上最大購併案, 不過假使這項收購交易成行, 博通仍將面臨一系列政府監管機構審查的嚴格挑戰, 更別說高通目前恩智浦(NXP)收購案仍未完成. 即使如此, 最新據傳高通董事會可能將會拒絕這項收購邀約. 根據金融時報(FT)及Electronic Design網站報導, 博通提出收購高通的邀約後, 外界分析多指向Hock Tan, 評論他以無情削減成本聞名, 而Tan所進行的一連串收購交易, 也可能讓他無可避免遭到被稱為是機會主義的指控. 對於這些關於他名聲的評論, Tan表示感到很不開心, 博通並非是以最低價提出收購邀約, 而是要支付全部價格. 現年65歲的Tan一生職涯在輿論鎂光燈外度過, 與許多華爾街支援者建立起對他在掌握時機上具強烈敏銳度及關注營運效率的名聲, 這也是他12年前被聘為Avago執行長後持續一貫的做法. 不過此次提出收購高通的邀約則將採取不同的策略, 這將包含Tan對他自身公眾形象的努力形塑上. 過往Tan收購的公司會被削減行銷及廣告支出, 並堅持高層必須花時間拜訪客戶. 在Tan的心態中, 認為維持小型公司規模是好的, 規模過大反而不好, 因此Tan對於與公司目前業務不一定相關的所謂 '寵物專案' (pet project)感到厭惡, 所以自從買下規模更大的博通, 且將Avago公司名稱改為博通後, Tan便結束開發自駕車及伺服器等領域晶片產品的專案. 外界都認為Tan不是一個發展晶片的角色, 而是投資者的角色, 市場投資人喜歡Tan的原因是他清償貸款的速度很快, 支援Tan的人士均相信他對自有公司基本業務有著明確眼光, 從未試著抄襲任何人. 博通董事會成員兼銀湖(Silver Lake)合伙人Ken Hao表示, Tan天生的IQ及能量勝過任何他遇過的公司高層, 並形容Tan是一位極端的工作狂. 如今博通若真要順利買下高通, 眼前所要面對的將會是高通董事會, 客戶, 股東及政府監管單位的層層挑戰, 這些都涉及政治手腕, 但這也是Tan過去所不需要的技能. 在政府監管部分, 若博通真的買了高通, 博通很可能還會面臨目前高通欲完成收購恩智浦, 所面臨的監管審查挑戰, 這勢必讓Tan要完成此一已經很複雜的收購交易難上加難. 此外, 若博通真的買下高通, 此交易可能對博通在供應智能手機, 汽車及各類其他裝置的無線晶片上面臨束縛. 除了轉換器等基本元件外, 博通銷售的藍芽及Wi-Fi晶片, 均與高通4G, 5G Modem晶片以及恩智浦供移動支付用安全晶片有重疊之處. 若要獲得監管機構同意放行, 博通拋棄部分旗下業務或許較有可能獲得反壟斷監管機關同意收購, 如博通計划出脫Brocade交換器及路由業務, 以增加收購交易成功機會. 部分分析師認為, 博通與高通的Wi-Fi業務可能會出售以安撫大陸監管機構, 大陸監管機構可能希望以某些條件來換取交易案通過. DIGITIMES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