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酵接近一年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东芝电视花落海信并不仅仅是两家的事.
11月14日, 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在东京联合宣布: 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 简称TVS)股权的95%正式转让海信, 转让完成后, 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 品牌, 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 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 该项股权转让金额暂计为129亿日元, 预期将于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海信集团总裁, 海信电器董事长刘洪新表示, 收购后东芝电视业务后, 海信将整合双方研发, 供应链和全球渠道资源, 快速提升市场规模, 加快国际化进程.
事实上, 此次收购不仅为海信全球扩张提供了 '便利通道' , 而且对东芝来说也是意义重大, 甚至还有可能打破全球彩电市场的竞争格局.
东芝离不再to C更近一步
受旗下美国核能业务公司西屋电气的拖累, 东芝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 亏损额度到2018 年 3 月底前预计约为 75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0亿元). 东芝计划以2万亿日元向美国基金贝恩资本主导的 '日美韩企业联合体' 出售半导体子公司 '东芝存储器' (东京), 以填补亏空.
不过, 受日本及国际《反垄断法》审查的影响, 市场普遍认为东芝半导体完成出售的时间赶不上 2018 年 3 月底, 也就是东京证交所强制东芝股票摘牌退市的最后期限.
因为担心半导体出售来不及反垄断审查, 就业绩持续低迷的个人电脑和电视等业务, 日本东芝早已考虑把退出市场计划纳入运营重整的范围.
早在2015年末, 东芝就把印度尼西亚自主彩电生产工厂和二槽式洗衣机生产制造基地的土地和建筑资产(作价约2500万美元)出售给中国创维集团.
2016年, 东芝又把以洗衣机, 冰箱等主营白色家电业务的子公司出售给了中国美的集团.
现在, 电视业务花落海信, 而东芝电脑业务也在出售之列. 如果再退出电脑市场, 东芝旗下面对一般消费者的业务将几乎消失, 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为主营业务的to B色彩会愈加浓烈.
海信全球化扩张有了长远 '支架'
此前, 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聃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 海信是日本市场本土品牌以外的品牌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 海信日本公司成立于2010年底, 2011年3月电视产品正式上市, 2014年冰箱, 2016年洗衣机进入日本市场. 2018年空调产品也会进入日本市场.
目前海信品牌的产品已经进入日本五家大的连锁超市和量贩店. 海信日本公司在2015年3月和2016年12月购置了房地产, 作为售后服务的中心. 2017年在日本市场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0亿日元, GFK第三方数据显示, 海信日本销量在市场份额也能达到4.6%.
据了解, TVS公司主营东芝电视及各种周边产品(包括商用显示器及广告显示器), 并在日本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 在电视画质, 芯片, 音响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功底.
而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HS的数据显示, 2016年, 东芝电视销量仍位居日本市场前三, 收购完成后将有助于海信电视提升在日本市场甚至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事实上, 这并非海信首次进行跨国并购, 2015年7月31日, 海信与日本夏普同时宣布: 海信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 同时海信将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和所有渠道资源.
不过, 这次并购发生在鸿海收购夏普之前. 入主夏普的鸿海希望, 从海信集团手中收回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 一旦夏普品牌的使用权到期, 海信集团在美洲地区的家电业务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在本次收购中, 海信集团可以获得东芝电视全球40年的品牌使用权, 这将为海信的全球化扩张提供长久, 稳定的发展支撑.
全球彩电市场座次或将生变
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WitsView)最新研究报告显示, 今年第三季度, 由于TCL在北美渠道耕耘有成, 加上中国市场回暖, 仍稳坐出货量第三名. 海信则受惠于内外销订单回笼, 重回出货量第四名. 夏普电视经历了上半年的高速增长, 第三季出货量有所下滑.
不过, 中国家电网记者了解到, 目前富士康已经施行多品牌策略, 夏普品牌定位中高端整机, 富可视产品线主打性价比, 凭借多渠道, 多品牌以及强大的面板资源整合能力, 夏普整体的向上势头有望持续.
而海信集团收购东芝电视, 则很有可能打破现在的 '生态平衡' . 一方面, 海信收购东芝会在品牌, 产业链, 市场等层面形成 '轰动效应' , 可能会短暂掩盖夏普汹涌的发展势头, 为资源整合留下宝贵时间. 另一方面, 东芝电视的出货量也为数不少, 海信和东芝两个品牌的强强联合, 将在出货量上对TCL形成奋起直追之势.
2018年2月完成最终交割之后, 全球彩电市场的座次排名或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