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塑料主體裝置完成首輪安全風險量化評估

在上海石化塑料部2號聚乙烯聯合裝置生產現場, 有一台壓力高達2800公斤的反應器. 2016年以來, 這套裝置的操作人員曾兩次在反應器的管束上發現氣體泄漏, 並兩度獲得 '我為安全作診斷' 公司級獎勵. 就是這樣一個高危風險點, 在今年裝置開展的一次風險評估中, 竟意外沒有 '拔得頭籌' .

出現這樣的意外情況, 是因為2號聚乙烯聯合裝置這次開展的評估, 採用的是中國石化風險量化矩陣這一全新工具. 以該裝置高壓聚合工藝為例, 該工具將國內外同類裝置曾經發生過的各種事故作為一個個案例, 輸入到矩陣表格, 然後參照這些事故發生頻率的高低, 以及事故後果的嚴重性這兩項指標, 設計出矩陣橫向, 縱向兩個數軸, 得到不同風險的定量風險值. 通過對這些風險值排序, 得出最終的結果.

據2號聚乙烯聯合裝置安全總監陳勇介紹, 正是因為高壓反應器壓力很高, 所以反應器周圍設置了大量的感測器和報警儀, 並且砌築了厚厚的防爆牆, 為此事故發生頻率不高, 所以在量化評估過程中, 這些措施都降低了反應器的風險等級. 反倒是之前人們都沒有注意到的產品灌裝站, 雖然規模很小, 但因為灌裝的化工品種類多, 再考慮到國內外同類灌裝站曾多次發生事故, 計算的結果表明, 產品灌裝站才是整套裝置最危險的地方, 需要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 降低灌裝作業的風險.

高壓反應器的意外 '落選' , 只是上海石化塑料部試點採用中國石化新版風險量化矩陣, 對安全工作進行量化評估過程中發生的一個小插曲.

在《2017年上海石化HSE工作要點》這份年初計劃中, 該公司要求塑料部採用風險量化矩陣這一新的數理統計工具, 率先對主體生產裝置進行新的安全評估. 經過前期準備和專題學習, 塑料部於今年第二季度啟動了這項工作. 經過半年的努力, 6套主體生產裝置目前初步完成了首輪評估.

隨著第一份評估報告的出爐, 學習成了擺在各生產裝置面前的主要任務.

塑料部安全總監高國強認為, 和目前普遍採用的崗位操作法, 事故應急預案等檔案相比, 通過量化評估後得到的風險 '畫像' 更具體, 也有更強的針對性.

在2號聚乙烯聯合裝置, 值班長朱政輝對高國強的評價表示贊同, 他說, 他們此次評估出41項風險結果, 每項結果都有風險內容, 可能危害以及應對措施, 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時, 上海石化已經開始總結塑料部的評估工作. 據該公司安全環保監督部主任孫旭輝介紹, 風險量化評估的最終目的, 是識別出真正的大風險, 並採取有力措施降低這些風險的等級. 從國外企業開展風險量化評估的經驗來看, 搜集大量經過論證的事故案例, 以及採用先進計算軟體, 是確保評估結果真實有效的基石. 上海石化本次開展的風險量化評估, 其結論還缺乏大數據的有力支撐, 需要時間來進一步檢驗和評判.

未來, 上海石化將在目前工作的基礎上, 對完成首輪評估工作的生產裝置開展連續評估, 通過實踐來摸索和積累數據, 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 同時, 他們還將不斷擴大風險量化評估的範圍, 爭取早日實現所有生產裝置的全覆蓋, 真正做到 '識別大風險, 消除大隱患, 杜絕大事故'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