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上 | '玻璃珠' | 這種塑料膜能把熱量送往外太空

這是一種50微米厚的塑料膜. 普通的塑料膜, 裡麵包裹著普通的, 但是直徑為8微米的玻璃珠子. 它被媒體稱為 '不插電不耗油就能給地球降溫' 的材料.

玻璃本就是很好的紅外輻射材料, 當把它做成微小的, 肉眼幾乎看不見的玻璃球後, 其紅外熱輻射變得更為強烈, 甚至比玻璃本身的熱輻射能力超出一個數量級. 這些長波段(8—14微米)的紅外輻射, 可以躲過地球大氣的圍追堵截, 去往太空.

這種降溫材料誕生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實驗室. 兩位華裔教授楊榮貴和尹曉波是它的主要發明人. 2月9日, 相關論文在《自然》上線上發表.

近日, 楊榮貴和尹曉波教授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的專訪, 回答了很多人的疑問—— '有這麼神奇嗎?'

把外太空變成地球廢熱的垃圾場

熱會從高溫向低溫傳遞, 任何絕對溫度不為零的物體, 都會向周圍的空間輻射能量. 相比地球, 外太空是一個絕佳的熱量垃圾場——它寒冷, 而且廣袤無垠.

'熱的傳遞有三種方式, 對流, 傳導和輻射. ' 楊榮貴解釋說, 輻射是唯一一種不需要中間介質的熱傳遞方式. 但是, 要藉助輻射把廢熱準確扔進宇宙垃圾場, 還需要一樣東西幫忙, 即 '地球大氣窗口' .

地球大氣對大部分電磁波輻射 '嚴加防守' ;但對一小部分卻 '高抬貴手' , 特定波段的電磁波輻射可以逃過大氣的 '反射' '吸收' 和 '散射' , 直接穿透大氣, 抵達太空. 也就是說, 對某些波段(8—14微米)的電磁輻射來說, 大氣是透明的.

所以, 如果有一種材料, 能夠將熱量轉化為這一特定波段的電磁波, 熱量垃圾就能離開地球, 並且一去不回.

把科學概念變成可用技術

楊榮貴和尹曉波發明的這種降溫 '塑料膜' , 是一種新型複合 '超材料' . 所謂超材料, 是指依靠特殊的結構, 讓材料呈現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甚至反常物理性質, 比如說 '隱身' 和 '隱聲' 材料.

楊榮貴和尹曉波發明的這種新穎的超材料能向外發射8—14微米波長的電磁波, 而且輻射率最高可以達到95%. 這一波長的輻射可以輕鬆穿過地球大氣紅外窗口, 抵達太空.

如果在 '塑料膜' 的背後再鍍上一層薄薄的金屬膜, 則可以反射太陽光, 進一步提升其製冷效果. 實驗顯示, 該材料在中午陽光直射下, 具有最高可達93瓦特/平方米的輻射製冷功率, 讓與它直接接觸的物體降溫10到16攝氏度.

依靠熱輻射給物體降溫的想法, 在學界早已存在. 斯坦福大學範汕洄研究團隊, 也在這一領域做過諸多嘗試. 2014年, 他們曾經研發出一種輻射製冷納米光學材料, 也有不錯的降溫效果. 但這種材料對生產條件要求苛刻, 成本過高, 難以大規模推廣應用.

'我們的論文之所以能夠引起這麼大反響, 關鍵在於我們的光學超材料的結構非常簡單, 製作工藝也不複雜, 而且成本低廉. ' 尹曉波坦言, 他和楊榮貴算是 '科學家中的工程師' , 做的事情, 是將聽起來頗為高大上的科學概念, 變成可能投入使用的技術.

據介紹, 目前實驗室已經有了成型的材料生產線, 可以以5米/分鐘的速率對300毫米寬的材料進行產出.

建一條通道, 開一個腦洞

那麼, 材料究竟該怎麼用呢?

楊榮貴笑稱, 幾乎所有採訪他們的科技媒體, 都會問到這一問題. 但是, 它又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

'主要看你拿它來冷卻什麼了. ' 有的物體, 可以直接 '貼膜' 降溫, 有的物體, 還需重新設計相關的熱系統配合薄膜使用. 實際上, 科研人員研發出的廉價降溫塑料膜, 不是一個立等可取, 拿了就用的 '空調' , 它更是一種降溫的解決方案. '從科研成果到商業化產品, 中間步驟複雜. 這種材料有廣闊的應用領域, 但還要針對不同的使用場景進行不同設計. ' 楊榮貴說.

外界對此材料報以熱切的關注. 論文發表後, 兩位教授收到了來自全球的數百封郵件, 來自南非, 新加坡和阿聯酋的 '代理' 已經迫不及待伸出了橄欖枝. 楊榮貴覺得下一步要思考的是 '怎麼用' 的問題. 對商業化的合作請求, 他們保持了審慎的態度.

'有時候想想, 如果地球和外太空能夠通過熱輻射連起來, 就有了很多新的可能. ' 尹曉波說, 這項研究或許也能給學界啟發, 讓更多科研人員思考. 這也算是 '開了一個腦洞' , 讓科研人員找到利用外太空的更多可能性, '或許以後還能誕生很多我們現在沒法想象的應用'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