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 其實冒牌App一直以來都有, 但是顯然如今背後設計者的技術愈來愈精良, 不但能夠讓其標識, 外觀和內容等方面看起來與正牌App幾乎沒有兩樣, 而且很多已經有辦法騙過全球前二大App商店, 即蘋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審查, 致使他們上架的數量愈來愈多. 類似的情況同樣也見於其他第三方App商店, 而且情況更為嚴重.
報導指出, 冒牌App之所以愈來愈猖獗, 主要是因為設計者發現有當前有兩大漏洞可鑽, 一是有些正牌App只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其中一個上架, 因此他們只要能夠進到未上架那一個便能夠騙到下載者. 另一則是至今有些企業仍然只有網站但沒有App. 除此之外, 也有冒牌App乾脆就直接抄襲正牌App, 料定下載者反正可能也分辨不出細微差異.
經濟學人曾做過調查發現, 在Google Play的前50個最熱門的App當中, 有一半都是冒牌貨, 包括像是仿冒Google Translate的MyGoogleTranslate和仿冒Netflix的假影音串流App. 對此Google表示已經加強對架上所有App的查核並會採取一切必要移動.
App科技服務公司Apptopia的專家Eliran Sapir表示, 冒牌App之所以會愈來愈多, 主要是因為設計者可以很容易贏得大筆的廣告收入. 據他所知, 這些付錢的廣告商多半是小型業者, 只要有1個人下載App和點選他們的廣告, 每年就支付給設計者1美元. 如果有1.5萬人下載, 每個月就可賺進1,250美元, 相較之下, 網路廣告調查公司InMobi的統計顯示, 正牌網站在相同的情況下一般只能賺進約1,000美元.
有些駭客也會透過這類冒牌App刊登暗藏病毒碼的廣告, 只要下載者點選便會導致裝置軟體中毒. 統計顯示, 與Google Android系統相容的冒牌App, 當中有約20%藏有病毒.
另有專家提醒, 每年在近年底的感恩節和聖誕節零售銷售旺季, 是冒牌App特別猖獗的時候, 主要是因為這段期間想要透過商家App尋找便宜商品的消費者人數比平時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