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 京東方宣布設立於成都的6代柔性OLED面板產線正式量產, 這是中國首條, 全球第二條量產的6代柔性OLED面板線, 打破了韓國企業在柔性OLED面板市場的壟斷格局. 京東方A的股價也隨著這個消息一度暴增, 公司市值一度突破兩千億大關.
隨著iPhone X的上市, 越來越多的手機, 平板, 電視等廠商開始從傳統的液晶屏轉投OLED面板的懷抱. 根據調研機構IHS Market預測, 今年將有36%的智能手機搭載柔性OLED屏幕. 而到了2020年, 這一比重將上升至53%. 而另一家機構Ubiresearch的調研報告顯示, 2016年AMOLED面板銷售金額增長約38%, 而2020年, 這個數據將上升至49%, 達到717億美元的銷售金額.
京東方副總裁張宇曾經對媒體透露, 總投資465億元的京東方成都6代OLED線10月26日量產, 計劃明年滿產, 滿產的設計產能為每月4.8萬張基板 (1850mmX1500mm) . 然而公開數據顯示, 僅華為, OPPO, Vivo每月旗艦機的出貨量, 就超過了100萬台, 由於產能受限, OLED顯示器件市場整體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雖然業界普遍認為, 受下遊終端需求的帶動效應, 未來幾年OLED面板將呈爆發性增長, 而國內除京東方外, 華星光電, 天馬, 和輝光電, 柔宇科技, 維信諾等企業相繼宣布AMOLED產線的啟動, 但中國力量在OLED領域並沒有想象中樂觀.
國外企業掌握核心科技
如果將面板行業公司分類, 那麼大致可以分為上遊, 中遊和下遊三類企業. 其中上遊產業為核心材料, 關鍵設備, 玻璃基板, 中遊企業為面板製造, 模組組裝, 下遊企業為手機, 可穿戴, 電視等終端製造商.
提及OLED, 就不得不說兩大韓國支柱型企業三星和LG了.
OLED顯示技術與傳統的LCD顯示方式不同, 無需背光燈, 採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塗層和玻璃基板, 當有電流通過時, 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 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輕更薄, 可視角度更大, 並且能夠顯著的節省耗電量.
韓國三星電子大約從2000年開始做OLED, 2005年開始做柔性OLED, 有長達10多年的生產工藝經驗積累. 在小尺寸OLED顯示屏中, 市場佔有率超過90%, 佔據主導地位.
OLED屏幕實際上可以看作無數極小的紅綠小燈泡聚合體, 通過三種顏色比例的變化從而實現不同顏色的展現. 但紅, 綠, 藍三種有機材料的壽命卻不盡相同, 紅色, 藍色次像素壽命要遠低於綠色次像素, 這就造成了屏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 整體畫面明顯偏綠.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三星創造了PenTile次像素排列. 簡單來說, 傳統的RGB像素排列要求所有的子像素在面積, 形狀, 排列完全一致, 除顏色不同之外 (但排列也有明顯的規律) , 所有的子像素看上去就像是彼此複製的.
但是PenTile排列下的屏幕則因為排列的不同而很容易分辨, 最常見的情況是三種顏色的子像素不僅彼此之間擁有不同的面積, 形狀, 排列位置也都不相同, 因此整塊面板看上去像是整個由RGB子像素組成的像素單元的複製, 而且在某些特殊的排列下, 某種顏色的子像素可能是圓形, 而其他的兩種子像素則一個寬大, 一個窄小.
雖然以減少次像素, 犧牲了顯示效果精度的作為代價, 但隨著手機解析度的進一步提升, PPI的提升彌補了精度的問題. 隨即換來了屏幕壽命, 功耗降低的優勢.
然而這一套理論放在大尺寸OLED屏幕上卻吃不消. 純RGB OLED不得不面臨功耗高, 良品率低以及這個映像精度的問題. 尤其是映像精度問題, 目前業界解析度為4K, 顯示面板尺寸卻越做越大, 次像素的丟失會導致顯示畫面出現明顯的下降.
大尺寸OLED屏幕則成了LG Display的天下, 通過在次像素中加入白色像素點, 保證畫面精度的同時還可以整體提升畫面的亮度和對比度.
WRGB方法在實現高色域和高解析度方面有更多優勢. 比如能夠通過色彩提升技術來補償藍色, 從而實現高色域. 色彩提升技術也能夠將像素製作得更小, 從而在大尺寸和超高清面板的製造過程中體現優勢, 並能使產品在任何觀看角度均能展現相同的色彩.
此外, LG Display的WRGB技術使用氧化物薄膜電晶體 (Oxide TFT) , 而不是傳統低溫聚矽 (LTPS) TFT背板, 由於LG Display能夠部分將現有LCD生產線轉化用於氧化物背板的生產, 選擇氧化物背板還在透光率和色彩還原能力等方面優化了OLED面板功能. 最後整體降低了屏幕的成本, 提升了良品率.
中國資本布局OLED任重道遠
京東方副總裁張宇認為全球面板產業的競爭格局, 將由目前 '三國四地' (韓國, 日本,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的較量, 演變為 '兩強 (中韓) 爭霸' . 奧維雲網分析師宋宇也說, OLED新型顯示的全球競爭, 開始由韓國一家獨霸向中國大陸逐步傾斜.
日本企業最早研發OLED, 卻曾決定全面退出, 現在日本顯示 (JDI) , 被富士康收購後的夏普又重新計划上馬6代OLED面板生產線; 而中國台灣則一直跟蹤OLED, 但迄今沒有批量供貨.
IHS預測, 在其後的幾年, 韓國依然會是市佔率最高的國家, 佔有絕對領先的市佔率, 但是中國的增長與投資都將最快, 到2020年中國OLED產能將佔據全球產能28%左右, 成為全球OLED供應第二極.
中國大陸企業OLED面板產線布局 (數據來源: 奧維雲網及部分企業公告整理)
然而國元證券餘宏文認為, 國內廠商積极參与, 但仍處於起步階段. 我國材料廠商主要供應中間體和單體粗品, 銷往專利國企業.
當前, 中國大陸的企業除了要快速度跨過產能爬坡和良率提升這兩個基礎階段外, 長遠來看還要著力解決上遊核心設備及材料受制於人的尷尬局面. 尤其是蒸鍍設備還有發光材料, 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大陸OLED產業的發展.
此外, 短期內, 因為蘋果的加入, 分薄了資源, 而中國新增的供應商產量爬坡還有一個過程, 所以全球柔性OLED屏近幾年內將供不應求.
群智諮詢副總經理李亞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隨著中國大陸積極布局6代OLED線, 長期看中小OLED供過於求. 不排除BOE, LGD會擴產, 價格, 客戶爭奪將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