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芝加哥路德綜合醫院, 一名儀器設備操作員正在為一場心臟導管手術做準備. 在他身邊, 是一台術中三維CT掃描導航設備, 其提供商來自飛利浦, 一個以護理型家電和黑電產品廣為人知的品牌. 擁有這台設備, 需要心臟搭橋等介入手術的患者便不必忍受 '開膛破肚' 的痛苦, 醫生可以通過微創手法, 沿著動脈或靜脈將輔助器材送入心臟, 完成手術.
無獨有偶, 包括西門子, 三菱重工, GE等在內的眾多國際大型企業都擁有在家電, 醫療, 重工等多元領域的B2B背景布局. 相較而言, 中國家電企業在這些方面的探索還比較薄弱, 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家電企業實力的增強, 企業向外跨界, 尋求新型利潤增長點的渴望也在增強, 醫療, 重工, 物流, 冷鏈, 新能源, 房地產等領域的跨界方興未艾.
家電業步入 '新常態'
中怡康白電事業部總經理魏軍論斷, 中國家電行業已經基本步入成熟期, '從產業結構來看, 空調目前處於中年階段, 冰洗處於中老年階段;比較具有活力的是廚電和生活家電等處於成長與導入期的產業. '
國家統計局2015年調查數據顯示, 中國城市家庭每百戶空調保有量155台, 冰箱94台, 洗衣機92台;農村空調百戶擁有量39台, 冰箱83台, 洗衣機79台. 由於一個家庭一般對應一台冰箱, 一台洗衣機, 而一套房屋可以對應兩套或三套空調, 因此空調潛力仍比較大, 而冰洗產業基本進入存量市場, 主要需求來自更新換代, 大品牌進一步擠佔小品牌生存空間;相較於白電產業的平波微瀾, 廚電向上, 黑電向下的趨勢也較為明顯, 得益於消費升級以及居民房屋結構改善, 中國廚電行業增速明顯, 2017年有望達到千億規模;而黑電作為在中國家庭中普及最早最廣的產品, 近年來, 進入利潤薄弱期.
從宏觀層面來看, 中國家電行業基本步入成熟期, 品牌集中度更強, 利潤率整體較為透明, 行業進入調整供給, 結構升級的 '新常態' . 在日本家電企業受到中韓企業擠壓不得不尋求新轉型的前車之鑒下, 面對 '新常態' 時代, 中國家電企業已經未雨綢繆, 開啟了自動自發的變革之路.
集體開闢B2B '第二跑道'
手握龐大的資金, 技術, 人才等資源, 家電企業紛紛開闢自己的 '第二跑道' .
以提出 '第二跑道' 概念的美的電器為例, 收購庫卡, 控股高創, 合作安川, 美的獲得了世界領先的工業及醫療機器人製造, 工廠自動化解決方案, 智能物流解決方案等方面的資源. 目前, 庫卡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主要應用於汽車製造與航空製造領域, 而美的負責人在多種場合表示, 其正在開發適合家電自動化生產線的解決方案, 未來美的將投入約50億元對集團現有家電生產線進行自動化升級. 同時, 他們也希望將成熟的解決方案提供給國內外同行以及其他領域需要進行智能製造升級的企業.
KUKA輕型機器人ikwa
此外, 美的在國內成立了中央研究院, 著重對機器人技術, 家庭健康產品技術, 力學, 熱學, 材料科學等進行技術儲備, 提供企業3-5年內發力的重點與方向. 今年9月, 美的宣布與廣藥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將在醫療機器人, 醫療器械開發, 健康數據應用, 智能供應鏈建設, 醫療投資, 智能製造等細分領域進行合作, 通過跨界, 實現產品, 服務及模式的創新.
如果說美的的側重點在重工與機器人, 海信則從自身黑電技術優勢出發, 將 '智慧醫療' 定位為自身的 '第二跑道' . 近年來, 黑電利潤薄弱一直是懸在企業頭上的一把刀. 2014年海信醫療正式成立, 宣告集團進軍醫療設備領域. 目前, 海信醫療定格在數字化手術室, 醫用顯示系統, 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和移動護理系統等四大產品線.
我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且分配不均, 2016年國家六部委發布通知, 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行業, 政策利好提升了醫療行業發展的底氣. 不過, 就現實而言, 我國醫療設備技術發展仍落後於西方國家, 以三菱和西門子等企業掌握的醫用重離子加速器為例, 其對部分早期癌症有良好的治癒作用, 據三菱技術負責人介紹, 目前在日本建設有11台該設備, 在美國有6台該設備, 但作為癌症高發國家, 中國目前只在上海擁有一台設備. 而上文提到的術中CT成像設備等, 目前在國內也屬於稀缺醫療資源. 在醫療技術的探索與創新方面, 中國企業大有可為.
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評估
海信醫療總經理王士磊表示, 醫療事業承載著海信的希望, 未來有望實現百億級產業規模. 他指出, 海信從集團層面一直希望成為一個B2B業務與B2C業務均衡發展的公司, 目前, 包括智慧醫療, 智慧通信, 智慧交通等在內的B2B產業約佔整個集團規模的10%, 而10年內, 他們希望兩種業務模式能夠平分秋色.
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的加速, 中國城市化率接近60%, 而這也帶來了冷鏈領域加速發展的機會, 從產地預冷(冷庫), 冷鏈運輸(冷藏車, 電動保溫瓶), 冷鏈終端存儲(商超便利店, 生鮮自提, 自動收穫終端)到用戶家中的冷鏈環節, 在未來三年內有望達到500億產值, 包括澳柯瑪, 星星等在內的一批冷櫃生產企業, 開始將目光從家用冷櫃生產轉向冷鏈環節的全流程介入. 2016年9月, 浙江星星家電舉行更名儀式, 更名為 '浙江星星冷鏈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 將工作重心從家用冷櫃, 冰箱的生產轉向商超用陳列櫃, 醫用陳列櫃, 冷鏈包裝, 冷鏈運輸車製造等環節, 星星冷鏈董事長楊文勇說: '作為一家中小型製冷家電企業, 在過去幾年, 星星經曆了一個利潤萎縮, 份額被擠占的痛苦時期, 而冷鏈市場的開拓讓我們看到了全新的, 大有希望的市場——2018年星星冷鏈新基地將正式投產. '
星星生鮮冷鏈配送車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機器人, 醫療設備, 冷鏈等領域, 中國家電企業的跨界深度不斷拓展, 格力的新能源電動車, TCL的華星光電, 海爾在 '軍民融合' 領域的持續推進, 美的, 蘇寧等進軍房地產精裝領域, 無論是相關領域多元化, 還是跨領域的全新嘗試, 一切都在說明, 中國家電行業的變革已經接近臨界點, 從B2C走向家商並舉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