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危机意识应倒逼 | '中国制造' | 做得更好

日前, 德国权威质量管理机构德国质量协会和德国市场研究机构 'Innofact' 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八成德国人认为 '中国制造' 是 '德国制造' 的对手;54%的受访者认为, 来自中国的竞争者正加大步伐, 将超越德国品牌和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约3/4的受访者认为, '中国制造' 的质量20年后会更好.

在全世界都普遍认可 '德国制造' 时, 德国人却说, 如今, '中国制造' 是 '德国制造' 的对手!这种 '自省式' 的危机意识, 凸显出 '中国制造' 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艰难历程, 也呈现出 '中国制造' 一步步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变, 让人看到了近年来, 伴随高铁, 无人机, 智能手机等远洋出海, '中国制造' 的国际影响力不可小觑.

赞誉之下, 国人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正视 '中国制造' 所取得的成功和与世界制造强国之间的差距, 不要因为在某些制造领域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 就忽视了存在的问题和毛病.

纵观 '德国制造' , 有 '中国制造' 无法比拟的部分. 柏林经济研究所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 目前, 在全球制造业领域居世界同行领先地位的德国企业超过2300家. 而 '中国制造' 在全球叫得响的品牌仅有华为, 高铁等少数几个品牌.

'中国制造' 在品牌建设上与 '德国制造' 存在的差距还比较大——这是中国以前不注重品牌建设所留下的 '后遗症' , 也是 '中国制造' 实现真正意义上腾飞与进步的巨大绊脚石.

品牌建设体现出一个国家整体的制造能力, 水平和效益, '中国制造' 要想在世界制造之林真正 '立' 起来, 需要经过几代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建立起品牌优势与领先, 才能确保 '中国制造' 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 从而树立起 '中国制造' 真正的形象与企业的灵魂.

从行业整体利润回报率来看, '德国制造' 都是利润率极高的行业. 德国制造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 在德国对外出口的全部产品中, 制造业产品占到71%. 而相比之下, 近年我国制造业行业利润率和资本回报率呈逐年降低态势. 由于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 加上国内外市场变化速度加快, '中国制造'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 研发和新品开发没有把握住市场的脉搏, 造成了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减弱, 生产经营形势趋于严峻, 产能扩张出现转换拐点.

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 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 单价较低, 附加值较低的 '三低' 产品, 却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和高价格的 '三高' 产品.

目前, 中国经济80%是实体经济, 传统产业占有相当比重, 存在着巨大的提升, 创新空间. 当别人为 '中国制造' '新四大发明' 羡慕不已时, 我们应当把注意力放到提高整体能力和实力上来.

德国力推的 '高科技战略' 通过在大企业和科研机构间建立 '创新联盟与战略伙伴' 关系等举措, 以较少的政府投入拉动数倍的经济界研发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创新, 凡是中小企业研发项目, 经过政府相关部门考察, 通过, 均能得到政府提供的资金扶持, 补贴比例最高为45%, 最高单笔补贴可达35万欧元;另外还可享受信贷等方面支持. 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 广大中小企业舍得投入, 不间断地创新, 研发, 许多企业做到了世界领先. 一大批德国制造企业诸如斯蒂尔, 费斯托, 海瑞克等, 成长为机械行业的 '世界冠军' .

在这方面, 中国政府也在推动 '双创' , 努力创造一个宽松有序的创新, 创业环境. 我们必须把注意力放到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上来, 既着眼大制造, 也要注意小制造;既实现 '中国制造' 在高铁, 无人机, 智能手机等领域的快速进步, 也要实现 '中国制造' 在传统制造领域的新突破, 在传统制造行业培养出具有世界级能力与水平的企业和品牌. 届时, 中国或将让世界再一次惊奇与叹服.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