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 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主办的 '农机信息化论坛' 在武汉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到农业部农机化司刘小伟处长, 中国农机化协会马世青副会长,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信息处梅成建处长, 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刘司法处长, 农机安全报社刘卓社长以及安徽, 黑龙江等省农机领导和约翰迪尔, 爱科, 常发等国内外知名农机企业专家. 会议旨在推进农机信息化技术应用, 深入探讨农机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提升农机信息化新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农机, 农艺, 农信融合.
刘小伟在致辞中强调了农机信息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 信息化是推动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新动能, 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农机化水平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标志. 农机信息化是让农机强上去, 成本降下去的重要手段, 通过农机信息化可以实现作业质量提升, 生产经营效益提高, 农民购买农机产品和服务更加方便. 同时, 他也强调了农机信息化不是一门技术, 而是系统工程, 涉及农机制造, 销售, 服务, 作业控制以及合作社服务管理, 金融需求等多链条多环节, 需要多方配合才能实现. 发展农机信息化需要有大数据支撑, 而我国体制优势能够为农业的大数据提供保障. 据刘小伟透露, 今年国务院下达文件, 要求各政府部门以及所属事业单位进行信息目录共享, 实现各单位数据互联互通, 有望在明年初步实现, 大数据平台的架构将有助于促进农机经营生产体系的加快建立. 十三五期间, 农机信息化将更加被重视. 据悉, 农业部今年首次以县级为单位进行大田试点项目, 未来, 将农机与信息化融合, 我国有望在在农业现代化上更加紧跟世界前沿.
韩树丰分享了约翰迪尔在农业机械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最新发展中的美国经验. 在自动化方面, 约翰迪尔在国外市场的农具导航市场运用已相对成熟;多机协同作业作为未来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在国外也已高度产业化;分段控制是目前约翰迪尔在国外精准农业上应用最广的系统. 但是, 他也强调, 自动化环境感知方面的技术仍需突破. 在信息化方面, 约翰迪尔信息中心大数据系统涵盖6亿亩田间数据(相当于中国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信息平台已拥有了成熟的无线传输, 移动管理和云处理平台等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
据了解, 目前国际主流农机制造企业都是从精量控制着手, 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通过多年的积累建立起相应的精准作业管理系统. 美国农机自动化应用水平高, 大型农机厂商新销售的140马力以上的产品85%左右都安装GPS系统, 无人驾驶系统开始广泛出现. 智能农机和精准农业的高速增长, 使美国农业高效, 高产成为必然.
中国企业也不示弱, 来自一拖和雷沃公司的专家分享了他们各自在农机信息化领域的成果. 中国一拖是国内最早从事精准农业和智能农机研发和技术推广的企业之一, 早在2009年, 中国一拖便向市场推出了基于卫星定位导航的自动驾驶系统. 目前中国一拖自主研发的工况监测系统, 可以实现对机车位置和工况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GPS或者北斗系统获取机车的位置信息;通过ECU和TCU采集机车的工况信息;通过远程通信终端实现数据传递. 国三产品和动力换挡产品的发展促进了工况检测应用. 一拖还在拖拉机上加装智能终端, 对机器的位置, 状态等进行监控管理, 实施查看拖拉机作业轨迹和周边服务信息, 并实现农机调度管理. 雷沃重工信息化建设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 至今, 信息化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5.8亿, 先后全球化搭建研发, 供应链, 客户营销三个平台. 基于雷沃重工内部各信息化系统, 借助互联网思维, 通过物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雷沃服务模式由传统的被动服务, 向主动服务, 精准服务转型, 取得了较好的内部效应. 雷沃阿波斯农机信息化建设包括了智能农机, 农业大数据, 农机智能云服务平台三个方面, 目前已经通过产学研结合, 多方合作, 形成了具有战略意义的iFarming阿波斯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与会专家还分享了遥感大数据智能处理, 精准农业技术与实践, 依托北斗系统助推湖北农机信息化, 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应用推广之路, 农业机械智能信息化应用实践等多个议题. 多个信息化议题呈海纳百川之势, 对促进我国农机信息化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应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农机化协会信息化分会年度工作会同期举行, 分会秘书长孟志军介绍了分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 并指出, 分会未来将会在会员发展与服务, 举办承办行业会议, 行业发展调研等方面持续发力, 以更好地促进农业行业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