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 網路購物節到來之際, 包裝浪費與汙染問題又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其實, 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快遞包裝,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種物品的包裝處理, 都應該得到更好的 '出路' , 為環境減負.
從專門立法到建立行業規範, 再到改變消費與生活方式, 國外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鑒.
集中丟棄, 回收 '一條龍'
每次網路購物節過後, 堆積成山的快遞盒總是讓人煩惱, 什麼時候扔, 往哪扔, 許多人並不清楚. 在瑞士, 幾十年來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針對廢紙, 廢紙板, 廢紙箱的分類回收體系.
一般來說, 人們都會嚴格按照規定, 在特定的時間將廢紙板, 紙箱攤平並且捆紮好放在門邊, 等待專門的機構來回收, 而不是隨隨便便將它們扔出門外, 給清潔人員增添麻煩. 接到 '貨物' 後, 回收機構的工作人員會把紙板, 紙箱送到村鎮一級設立的回收點, 預先按照質量級別進行清理和分類, 再集中運送到紙板加工廠.
不僅如此, 瑞士其他再生資源的回收運作也十分成功, 採取的也都是集中丟棄的體系. 各類回收協會負責管理並預付處理費用, 塑料飲料瓶, 鋁質易拉罐, 玻璃的回收率都在70%以上.
尤其是價值較高的包裝廢料, 得到了回收企業的特別關注. 瑞士共有22個特別處理中心, 鋁製包裝和鋼製包裝都在那裡經過磁鐵分離, 去除表面物質, 隨後被壓成大塊, 運往邊境附近的5個冶煉廠, 再生產加工成新的工業零件.
法律倒逼, 調控生產行為
早在20世紀60年代, 美國就注意到了包裝廢棄物的危害, 一些州政府開始採取法律措施進行強制回收. 1970年, 美國政府確立了資源回收制度, 但由於聯邦政府並無權將包裝廢棄物問題的意見強加於各州政府, 制度的推廣效果不如預期. 到了1980年代末, 聯邦政府轉而制定了總政策, 讓國會議員們針對實踐中遇到的難點而做出一個方案, 包括減少包裝來源, 再利用, 回收和焚燒等, 反而獲得了各州的響應.
其中頗具影響力的包括: 1993年, 加利福尼亞州專門制定了 '飲料容器贖金制' , 規定所有的硬塑料容器再回收利用必須符合之前提出的減少10%原料用量的規定, 或是必須包含25%的可回收物質的要求, 不然不允許擴大生產.
佛羅里達州政府則積極推行 《廢棄物處理預收費法》(簡稱ADF), 將處理包裝廢棄物的費用讓選擇商品的消費者來承擔. 為了鼓勵包裝容器生產廠商的回收利用積極性, ADF 規定, 廠商只要達到每年提出的回收利用 '及格線' , 即可申請免除廢棄物的稅收. 比如說, 根據美國環保局每年公布的材料清單, 凡在列材料回收率達到50%以上的, 就可免除預收處理費.
從我做起, '零廢棄' 生活
想要改變包裝廢棄物被隨意丟棄的局面, 從消費者這頭著手, 往往效果更佳. 在美國, 有一家四口因為不願繼續成為破壞地球的 '幫凶' , 積極踐行著 '零廢棄' 生活, 從源頭上做出改變.
最先提出倡議的是母親碧亞, 她解釋說, '零廢棄' 生活就是為原本會淪為垃圾的東西找到替代品, 確保家中不再出現任何固體垃圾. 說到底, 這個生活模式的最終目的是停止使用垃圾埋置場, 從而縮小個人的 '碳足跡' , 減少汙染.
換句話說, 這家人要完全顛覆過去的消費習慣. 作為家庭主婦, 碧亞從住家生活為出發點, 採購食物, 清潔衛生用品時都要以 '零廢棄' 為準則, 幾乎不再使用塑料包裝的產品. 比如, 袋裝刮鬍膏以紙包裝的刮鬍皂取代;化妝品要選容器可以回收的品牌;去超市時只買食材不買加工食品, 隨後裝進自己攜帶的玻璃罐. 此外, 廁紙只用紙包裝的100%環保非漂白紙, 牙膏則以裝在玻璃瓶裡的自製潔牙粉取代. 於是, 整個家中就只有一個迷你垃圾桶(用來裝還未找到適合替代品的垃圾)和一個環保桶.
有人認為, 這樣的生活方式太過於極端. 但碧亞表示, '當我看見市區裡的垃圾桶總是滿滿噹噹, 看見有人喝完隨即丟棄咖啡杯和外包裝袋, 或看見雜誌裡滿是過度包裝的產品廣告, 就明白環保教育工作還有待加強. '